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德拉马尼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高静韬, 刘宇红
    2023, 44(5):  497-501,5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1
    摘要 ( 381 )   HTML   PDF (444KB) ( 2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拉马尼是近年上市的抗结核新药,围绕该药的临床研究证据不断衍生丰富着其临床应用场景。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年第9期的《德拉马尼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从德拉马尼药理特性、耐药机制、各期临床试验设计及结果、扩大适应证用药研究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给出具体推荐意见以规范德拉马尼在我国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改善预后。笔者对该共识作进一步解读,为该药适用人群、预后研判及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提供循证建议,以指导用药实践,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与借鉴。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脑出血大鼠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范语彤, 白兆荣, 张耀国, 李鹏飞, 高俊玲, 周洪霞
    2023, 44(5):  502-5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2
    摘要 ( 265 )   HTML   PDF (6763KB)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大鼠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在无菌环境下分离健康SD大鼠腹股沟周围脂肪,体外培养ADSCs,并培养至第4代,应用流式细胞仪对ADSCs表面标志物进行测定。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ICH组、ADSCs组。ICH组和ADSCs组大鼠建立ICH模型,Sham组同样的方法建立模型,但不注射自体血。建模术后2 h,ADSCs组经右侧纹状体区域注射给予5 μL细胞悬液(1×105个细胞),Sham组和ICH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分别于第12 h、1 d、3 d、5 d、7 d对大鼠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分,处死大鼠后,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尼氏染色观察未受损神经元数量、测定脑组织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人重组自噬效应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eclin 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in vitro kinase assay for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AKT/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1 d、3 d脑组织内LC3、Beclin1、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培养的大鼠ADSCs中黏附分子CD29、CD90呈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病理症状均明显增加,Longa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受损神经元数量,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阳性细胞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与ICH组相比,ADSCs组大鼠脑组织病理症状均明显减轻,Longa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受损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阳性细胞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
    结论 AD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ICH大鼠细胞自噬水平进而减轻大鼠脑损伤程度有关。

    FGF23、orexin A、BMP-7在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韩丽丽, 张平, 王芳, 陈珊珊, 扈瑞春, 张绍菊
    2023, 44(5):  512-516,54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3
    摘要 ( 212 )   HTML   PDF (556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食欲素A(orexin A)、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在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收治的肾衰竭患者65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5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液中FGF23、orexin A、BMP-7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进行1年随访后,比较不同临床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FGF23、orexin A、BMP-7与肾衰竭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影响肾衰竭患者预后因素,分析FGF23、orexin A、BMP-7预测肾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GF23、orexin A表达水平及血肌酐、尿酸、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较高,BMP-7表达水平较低(P<0.05);预后良好组48例,预后不良组17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肌酐、尿酸、血尿素氮、CRP、FGF23、orexin A表达水平较高,BMP-7表达水平较低(P<0.05);FGF23、orexin A与肾衰竭患者临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BMP-7与肾衰竭患者临床不良预后呈负相关(P<0.05);FGF23、orexin A是肾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BMP-7是保护因素(P<0.05);FGF23、orexin A、BMP-7 AUC分别为0.920、0.697、0.849。
    结论 肾衰竭患者FGF23、orexin A表达水平较高,BMP-7表达水平较低,对肾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炎症因子变化及与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性
    张桐毓, 杨传慧, 徐宁
    2023, 44(5):  517-520,5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4
    摘要 ( 982 )   HTML   PDF (398KB) ( 4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炎症因子变化及与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性。
    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14例,依据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表将患者分为T2DM组(34例)和DPN组(8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炎症因子、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炎症因子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及神经传导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DPN组病程、FPG、2 hPG、HbA1c、TNF-α、MIP-1α高于T2DM组, IL-1β、IL-10、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低于T2DM组(P<0.05)。IL-1β与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成正相关(P<0.05);TNF-α、MIP-1α分别与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P<0.05)。病程、HbA1c、TNF-α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TNF-α、HbA1c为正中神经传导异常和腓神经传导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DPN患者神经传导与TNF-α、MIP-1α、 IL-1β的变化密切相关。

    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王文琦, 丁海霞, 张涛
    2023, 44(5):  521-52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5
    摘要 ( 293 )   HTML   PDF (400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周制剂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T2DM合并冠心病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度拉糖肽治疗组,每组56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规范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治疗,度拉糖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度拉糖肽注射液1.5 mg,皮下注射,1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2组临床表现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指标,同时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及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结果 治疗后,2组FPG、LDL-C均低于治疗前,度拉糖肽治疗组BMI、HbA1c、TG、ACR低于治疗前,度拉糖肽治疗组BMI、LDL-C、ACR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度拉糖肽治疗组甘精胰岛素日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度拉糖肽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ET-1、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度拉糖肽治疗组ET-1、hs-CR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NO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 度拉糖肽通过降糖、调脂、减重等作用使T2DM患者多重获益;通过抗炎、保护内皮功能等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通过降低和延缓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预后。

    人工膨肺治疗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朱瑜, 史亚丽, 郝佳丽, 王亚平, 郭文杰
    2023, 44(5):  526-5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6
    摘要 ( 286 )   HTML   PDF (409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人工膨肺治疗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于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气道管理,试验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工膨肺,对比2组的干预前后总住院时间、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与拔管时间、肺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irst virtual communications,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精神方面评分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吞咽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与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人工膨肺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肺功能,并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CEACAM6、miR-146b、S100A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赖盛联, 毛敏, 黄林
    2023, 44(5):  531-535,5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7
    摘要 ( 229 )   HTML   PDF (720KB) ( 1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miR-146b、钙结合蛋白A6(calcium-binding protein A6,S100A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65例,分别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CEACAM6、miR-146b、S100A6表达。采用t检验甲状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CEACAM6、miR-146b、S100A6表达差异,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EACAM6、miR-146b、S100A6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癌组织CEACAM6、miR-146b、S100A6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直径>1 cm、低中度分化、T3~T4b期、N1a~N1b患者癌组织中CEACAM6、miR-146b、S100A6表达高于肿瘤直径≤1 cm、高度分化、T1~T2期、N0患者(P<0.05)。CEACAM6高表达组、miR-146b高表达组、S100A6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低于CEACAM6低表达组、miR-146b低表达组、S100A6低表达组(P<0.05)。N1a~N1b、CEACAM6高表达、miR-146b高表达、S100A6高表达是甲状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CEACAM6、miR-146b、S100A6均呈高表达,且与甲状腺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不良有关。

    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与CPB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李素华, 苗毅, 张爱民
    2023, 44(5):  536-540,59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8
    摘要 ( 242 )   HTML   PDF (533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预测早期并发症的价值。
    方法 选取CPB心脏术患者10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并进行比较,统计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是否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PCT、NT-proBNP、mtDNA对预测早期并发症的价值,并通过相加模型评价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 CPB心脏术患者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10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96%;发生早期并发症的CPB心脏术患者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在急诊手术、术前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是CPB心脏术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ROC显示,PCT、NT-proBNP、mtDNA联合预测CPB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AUC值最大0.832,对应敏感度为77.61%,特异度为82.98%;血清PCT、NT-proBNP、mtDNA对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存在协同作用。
    结论 CPB心脏术后患者血清PCT、NT-proBNP、mtDNA呈高水平表达,三者高水平表达均为术后发送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对预测早期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价值,对指导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积极作用。

    天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分析
    龙玉斌, 李一然, 陈伟, 贾红伟, 韩宝君, 安明
    2023, 44(5):  541-54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09
    摘要 ( 300 )   HTML   PDF (461KB)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天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固定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于C臂引导下辅助FNS固定治疗34例(观察组),仅在 C 臂引导下行FNS固定治疗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长、透视次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股骨颈短缩程度、术后3、6、12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复位后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术后即刻,2组股骨颈短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骨颈缩短程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股骨颈缩短程度较术后即刻差(P<0.05);观察组股骨颈短缩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天玑机器人辅助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既可以发挥单一微创切口的优势,固定可靠,又可精准定位,使内固定达到最合理最佳位置,近期疗效良好。

    lncRNA SNHG12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侵袭和抑制细胞凋亡
    王旭, 徐静, 滑芳, 王玉净, 都治香
    2023, 44(5):  547-5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0
    摘要 ( 267 )   HTML   PDF (3852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lncRNA核仁小分子宿主基因12(small nucleolar host gene12,SNHG12)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周期、侵袭、迁移及凋亡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SNHG12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株HaCaT,C33A,SiHa和CasKi中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法、Transwell、细胞划痕及Tunel细胞凋亡法检测SNHG12对SiHa细胞增殖、周期、侵袭、迁移及凋亡的调控能力;检测宫颈癌皮下瘤体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Ki67抗体。
    结果 过表达SNHG12在宫颈癌组织和各细胞株中均显著升高;上调SNHG12能促进SiHa细胞增殖、周期、侵袭、迁移及抑制凋亡;SNHG12促进皮下瘤体生长,干扰SNHG12能产生抑制效果;SNHG12的阳性信号明显增加,而沉默SNHG12后结论相反。
    结论 SNHG12可以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侵袭、迁移及抑制凋亡,进而参与宫颈癌的病理进程。

    孕妇糖代谢异常及维生素D缺乏对子代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尉全平, 杨建宝, 翟洪然, 侯凤香, 付晓康, 孙子梅
    2023, 44(5):  553-556,5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1
    摘要 ( 202 )   HTML   PDF (405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糖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对子代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析186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GDM控制组102例和GDM未控制组84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孕妇9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孕妇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25-(OH)D水平、甲状腺功能指标及对应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指标。依据孕妇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缺乏组,比较2组对应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发病率。
    结果 GDM未控制组孕妇FPG、HbA1c高于其他2组;GDM未控制组孕妇血25-(OH)D水平最低,GDM控制组次之,对照组最高。GDM未控制组孕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最高,GDM控制组次之,对照组最低;GDM 未控制组孕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ree thyroxin,FT4)低于其他两组。GDM未控制组子代的TSH高于GDM控制组、对照组,且FT3、FT4均低于其他两组。孕妇维生素D缺乏组对应新生儿CH发病率高于维生素D不缺乏组。
    结论 孕妇糖代谢异常和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子代甲状腺功能减低,根据GDM孕妇的血糖及维生素D相关监测指标,采取针对性干预治疗,对预防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生长发育异常等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GAME疗法与姿势控制对重度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吴德萍, 段军, 崔珍珍, 唐久来, 吴德, 赵凯
    2023, 44(5):  557-56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2
    摘要 ( 323 )   HTML   PDF (395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目标-活动-运动环境(goals-activity-motor enrichment,GAME)疗法与姿势控制对重度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为改善重度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重度脑性瘫痪患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6)和常规治疗组(n=46)。研究组采用GAME疗法与姿势控制训练,常规治疗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的仰卧位与俯卧位(A区)和坐位(B区)、精细功能评估(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中视觉追踪(A区)和上肢关节活动(B区)、坐位能力(level of sitting scale,LSS)、疼痛(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FLACC)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daily livingscale,ADL)评分。
    结果 2组GMFM-88(A区与B区)、FMFM(A区与B区)、LSS及ADL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LACC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研究组GMFM-88(A区与B区)、FMFM(A区与B区)、LSS及ADL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FLACC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AME疗法与姿势控制可以提高重度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能力和精细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血清miRNA-210、miRNA-223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
    赵颖, 马彤辉, 郝淑娟
    2023, 44(5):  562-566,5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3
    摘要 ( 231 )   HTML   PDF (473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miRNA-210、miRNA-223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2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新生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51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33例,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然后根据患儿出生后28 d内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生存组81例与死亡组4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血清微小RNA-210(mircoRNA-210,miRNA-210)、微小RNA-223(mircoRNA-223,miRNA-210)水平,分析其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
    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miRNA-210、miRNA-223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miRNA-210、miRNA-223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日龄、Apgar评分、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清miRNA-210表达量、血清miRNA-223表达量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日龄高于2.25 d(OR=3.554,95%CI:1.300~9.713)、病情严重程度未重度(OR=4.450,95%CI:2.189~9.048)、血清miRNA-210升高(OR=3.117,95%CI:1.598~6.082)、血清miRNA-223升高(OR=3.384,95%CI:1.790~6.398)是影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NA-210最佳分界值为1.71时,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6,此时敏感度为78.62%,特异度为76.35%;miRNA-223最佳分界值为1.48时,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此时敏感度为81.54%,特异度为76.18%;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此时敏感度为86.73%,特异度为75.49%。
    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miRNA-210、miRNA-223升高,其水平升高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miRNA-210、miRNA-223升高对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局部脑组织氧监测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检查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洪菲, 张伟艳, 朱媛媛, 宋磊
    2023, 44(5):  567-5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4
    摘要 ( 210 )   HTML   PDF (812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局部脑组织氧监测联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模态检查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早产儿行局部脑组织氧监测和多模态MRI检查,分析局部脑组织氧监测和多模态MRI单独及联合诊断与早产儿脑损伤标准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经局部脑组织氧监测,250例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结果为:脑损伤早产儿120例,正常早产儿130例;经一致性分析,局部脑组织氧监测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度0.850、特异度0.862、准确率0.856、Kappa=0.712;经多模态MRI检查,250例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结果为:脑损伤早产儿122例,正常早产儿128例;经一致性分析,多模态MRI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度0.900、特异度0.892、准确率0.896、Kappa=0.792;经局部脑组织氧监测联合多模态MRI检查,250例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结果为:脑损伤早产儿122例,正常早产儿128例;经一致性分析,局部脑组织氧监测联合多模态MRI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度0.950、特异度0.938、准确率0.944、Kappa=0.888。
    结论 局部脑组织氧监测联合多模态MRI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超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参数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Gal-3、IL-33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张静, 孙立娟
    2023, 44(5):  572-5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5
    摘要 ( 218 )   HTML   PDF (671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超极速脉搏波(ultra 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技术定量参数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分为3组,Ⅰ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正常(<1.0 mm)患者50例,Ⅱ组:颈动脉IMT增厚(1.0 mm≤IMT<1.5 mm)50例,Ⅲ组:颈动脉IMT≥1.5 mm 5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一般资料、ufPWV技术定量参数收缩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at the beginning of contraction,PWV-BS)、收缩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at the end of contraction,PWV-ES),检测Gal-3、IL-33,评价ufPWV技术定量参数及血清Gal-3、IL-33水平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ufPWV技术定量参数与血清Gal-3、IL-33水平相关性及ufPWV技术定量参数及血清Gal-3、IL-33水平与颈动脉IMT相关性,分析ufPWV技术定量参数、Gal-3、IL-33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危险度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心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fPWV技术定量参数PWV-BS、PWV-ES及血清Gal-3、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ufPWV技术定量参数PWV-BS、PWV-ES及血清Gal-3、IL-33水平均低于Ⅱ组,且Ⅱ组各指标低于Ⅲ组(P<0.05);ufPWV技术定量参数及血清Gal-3、IL-33水平诊断代谢综合征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6、0.802、0.818、0.823,联合诊断AUC为0.901,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ufPWV技术定量参数PWV-BS、PWV-ES与血清Gal-3、IL-33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ufPWV技术定量参数PWV-BS、PWV-ES及血清Gal-3、IL-33水平均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P<0.05);ufPWV技术定量参数、Gal-3、IL-33高水平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者的2.490倍、2.490倍、2.698倍、2.212倍。
    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ufPWV技术定量参数PWV-BS、PWV-ES与血清Gal-3、IL-3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且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可提示颈动脉斑块发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两种子宫动脉栓塞方式联合超声监控下D&C治疗CSP的疗效分析
    王建爽, 张海静, 王雪松, 文颖, 周子敬
    2023, 44(5):  579-58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6
    摘要 ( 232 )   HTML   PDF (416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两种子宫动脉栓塞方式联合超声监控下清宫术(dilatation and curettage,D&C)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CSP患者9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A组73例和B组23例,A组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UACE)联合超声监控下D&C治疗,B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联合超声监控下D&C治疗。比较2组术后5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转阴及月经复潮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比例、二次治疗比例。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造影监测输卵管是否通畅,同时对患者再次妊娠及CSP复发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
    结果 2组D&C前血β-HC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5周血β-HCG转阴及月经复潮比例高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二次治疗比例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高于B组(P<0.05),2组术后3年异位妊娠、CSP 复发、正常妊娠、流产、活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异位栓塞、大出血、子宫破裂等术后严重并发症。
    结论 与UAE联合超声监测下D&C相比,UACE联合超声监测下D&C可更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腹外斜肌平面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朱小兵, 吴论, 杨桐, 张喜洋
    2023, 44(5):  584-5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7
    摘要 ( 356 )   HTML   PDF (412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外斜肌平面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40):对照组(C组)、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组(low anterior serratus plane block,SSPB)组及腹外斜肌平面阻滞(external oblique plane block,EOP)组。全身麻醉诱导后SSPB组超声引导双侧腋中线第8肋水平前锯肌平面阻滞,EOP组超声引导双侧锁骨中线第6肋水平腹外斜肌平面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3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毕行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维持术后48 h内临床有效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4分时按压PCIA泵,效果欠佳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记录术中及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首次PCIA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EOP组及SSPB组首次PCIA时间延长,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次数及泵按压次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EOP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SSPB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外斜肌平面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张敏, 张富杰, 谭会领, 崔同阳, 武振东, 吕吟啸
    2023, 44(5):  589-59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8
    摘要 ( 290 )   HTML   PDF (481KB) ( 1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择期LC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ERAS组43例、对照组42例;2组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ERAS组同时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保温、团队化干预措施;比较2组术后疼痛评分、患者的睡眠质量、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2组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评分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ERAS组低于对照组,2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一直降低,ERAS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2组N1、N2、觉醒指数均高于术前,N3、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睡眠效率均低于术前,ERAS组N1、觉醒指数均低于对照组,REM、睡眠效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2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高于术前,ERAS组NE、IL-6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C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ERAS在LC患者中应用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平、炎症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牙周炎通过脂代谢途径促进慢性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范甜甜(综述), 马哲(审校)
    2023, 44(5):  596-6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19
    摘要 ( 212 )   HTML   PDF (433KB)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种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炎的破坏不仅局限于牙周,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其他组织器官产生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明牙周炎会促进慢性肾病进展。然而,牙周炎促进慢性肾病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脂代谢紊乱会促进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而牙周炎又会对脂质代谢产生影响,所以牙周炎可能会通过脂代谢紊乱促进慢性肾病。本文就牙周炎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促进慢性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液体活检在原发性肝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胡灵溪, 安薪宇(综述), 王荣琦(审校)
    2023, 44(5):  601-6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20
    摘要 ( 238 )   HTML   PDF (426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肝癌主要通过影像结合甲胎蛋白进行诊断,受限于上述检测手段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液体活检以低侵害、样本易得、重复检测等优点引起了人们关注,本文着重分析当前液体活检常用检测物在原发性肝癌中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及优缺点,以期为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提供帮助。

    巨噬细胞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丹, 张玉民(综述), 刘金剑, 刘鉴峰(审校)
    2023, 44(5):  606-6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21
    摘要 ( 1189 )   HTML   PDF (751KB)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是传统的先天免疫细胞,在清除病原体和维持组织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巨噬细胞的极化会影响肿瘤的发展。基于巨噬细胞在应对微环境刺激方面的独特功能,巨噬细胞可分为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简称M1型和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即M2型。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d macrophage,TAM)通常被认为是M2表型,TAM促进肿瘤生长的性质及其从M2型巨噬细胞向M1表型转变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抗癌治疗靶点。本文将对巨噬细胞极化及针对TAM治疗癌症的策略进行综述。

    HMGB1和IDO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崔雯瑄(综述), 马鸣(审校)
    2023, 44(5):  612-6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22
    摘要 ( 331 )   HTML   PDF (385KB) ( 3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 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细胞内可与DNA非特异性结合,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袭;由免疫细胞主动分泌或受损坏死的细胞被动分泌至细胞外可与多种受体结合,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介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 是一种含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主要表达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可分泌至胞外,是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代谢的关键酶,通过降解色氨酸营造色氨酸饥饿环境及积累代谢产物来参与肿瘤的免疫耐受及免疫逃逸。HMGB1和IDO在机体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因此,HMGB1和IDO有望成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但HMGB1和IDO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对HMGB1和IDO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二者间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蓝斑核与学习记忆
    梅书雅, 张宁(综述), 刘奇, 乔海法(审校)
    2023, 44(5):  616-620,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5.023
    摘要 ( 1667 )   HTML   PDF (390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是位于脑干的一个神经核团,其功能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LC在学习和记忆的形成、发展、储存、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从学习与记忆概述、LC的结构与功能、LC与学习记忆三方面作综述,着重对LC 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初步得出LC通过LC-杏仁核环路(调控大脑对情绪性刺激和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LC-海马环路(海马是LC的主要下游脑区之一,参与海马相关学习以及记忆提取、巩固的调控)以及LC-NE和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支配(LC中NE和DA的释放来支配并参与学习记忆的形成和提取)调控学习记忆的结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蓝斑核在学习记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将有助于开发以LC为出发点的治疗策略,为解决临床认知障碍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