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上一期   
    《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解读
    高立洁, 战蓉蓉, 刘茜, 张晓岚
    2024, 45(2):  125-1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1
    摘要 ( 411 )   HTML   PDF (363KB) ( 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10月,中华消化杂志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肠道受累的白塞病的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活动度评价和治疗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医务人员诊治肠白塞病提供了更规范、更全面的依据。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并与2021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提出的《白塞综合征诊疗规范》相对照,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中国肠白塞病共识的理解,提高肠白塞病的诊治水平。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年无症状人群CIMT相关性研究
    王明虎1, 苗利辉2, 刘景新3, 仲玉4
    2024, 45(2):  130-13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2
    摘要 ( 235 )   HTML   PDF (382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 A,CagA)阳性Hp感染与中年无症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CAS患者578例作为CAS组,选取无CAS患者5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agA阳性Hp感染比例,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CagA阳性Hp感染患者与CagA阴性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
    结果 CAS组CagA阳性Hp感染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agA阳性Hp感染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813,95%CI:1.379~2.384,P<0.05)。CagA阳性Hp感染患者CIMT大于CagA阴性患者(t=28.046,P<0.05)。
    结论 在中年无症状人群中,CagA阳性Hp感染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患者CIMT大于CagA阴性Hp感染患者。因此,CagA阳性Hp感染与CAS的发生、发展有关。

    结肠癌患者550例3年期生存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构建
    赵树巧, 范红伟, 郭争荣, 贾彦红, 牛学敏
    2024, 45(2):  135-1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3
    摘要 ( 272 )   HTML   PDF (854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550例3年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结肠癌患者5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3年后是否存活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134例)和预后良好组(生存,416例)。统计3年期生存情况,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Cox回归模型。
    结果 随访3年后,550例结肠癌患者有416例生存,3年生存率为75.64%。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分化程度低、腺鳞癌、未分化癌、Dukes分期C期、D期、右半结肠癌、有家族史、有并发症、有淋巴结转移、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异常、手术中间入路、淋巴结清扫个数<12个、术中出血量≥200 mL的患者占比分别为79.85%、48.25%、14.18%、10.45%、33.58%、65.67%、85.82%、22.39%、95.52%、59.96%、71.64%、67.16%、58.96%、89.55%,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52.40%、16.59%、1.20%、1.44%、2.64%、0.00%、41.83%、9.13%、84.62%、28.37%、31.25%、33.17%、41.11%、9.86%;已婚的患者占比为24.63%,低于预后良好组的75.48%(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Dukes分期C、D期、右半结肠癌、有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200 mL是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852(95%CI:0.819~0.885),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观察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 年龄>60岁、Dukes分期C、D期、右半结肠癌、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个数<12个、术中出血量≥200 mL是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其Cox回归模型有效且拟合效果较好,临床针对伴有以上情况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治疗及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EUS、白光内镜、ME-NBI在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中的效果
    梁慧霞, 胡颖华, 戚美娅, 闫再宏, 王醒, 董晓琳
    2024, 45(2):  141-14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4
    摘要 ( 273 )   HTML   PDF (1079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I)、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显像(enlarged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narrowband imaging,ME-NBI)在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78例。同时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EUS、WLI、ME-NBI及三者联合诊断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影响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准确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T1a期患者50例,T1b期患者28例。在T1a病变中,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2.00%,明显高于EUS、WLI单独诊断(P<0.05)。在T1b病变中,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2.86%,明显高于WIL单独诊断(P<0.05)。病变大小≥2 cm患者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浸润深度准确率为77.29%,明显低于病变大小<2 cm患者(P<0.05)。凹陷型形态患者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浸润深度准确率为66.67%,明显低于隆起型、平坦型形态患者(P<0.05)。贲门胃底区病变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浸润深度准确率76.92%明显低于胃体区病变、胃窦幽门区病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变形态、病变部位是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浸润深度准确率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EUS、WLI和ME-NBI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较高的价值,三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受病变大小、病变形态、病变部位的影响。

    FGF21、PERK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间关系及对病情进展风险评估
    屈少磊, 韩芳, 赵景, 唐井钢
    2024, 45(2):  147-1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5
    摘要 ( 225 )   HTML   PDF (900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GF-2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ystem Ⅱ,APACHEⅡ)评分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对非手术治疗后病情进展风险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MAP患者169例,根据入院24 h是否进展为中度重症AP(moderately severe AP,MSAP)或重症AP(severe AP,SAP)分为进展组(n=32)和未进展组(n=137)。入院时、入院24 h分别检测血清FGF-21、PERK水平,并评估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FGF-21、PERK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对病情进展的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血清FGF-21、PERK在MAP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价值。
    结果 入院时、入院24 h进展组血清FGF-21[(2.37±0.33) vs. (2.05±0.31)、(2.57±0.36) vs. (1.89±0.32)] ng/L、PERK[(24.68±4.35) vs. (20.43±4.08)、(27.19±4.54) vs. (17.81±4.03)] μg/L水平及APACHEⅡ评分[(12.54±2.62) vs. (9.87±2.58)、(13.94±2.54) vs. (8.45±2.29)]分高于未进展组(t=5.194、10.566、5.239、11.569、5.256、11.958,P<0.001)。入院24 h进展组血清FGF-21、PERK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入院时,未进展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入院时(P<0.05);入院时、入院24 h患者血清FGF-21(r=0.872、0.445,P<0.001)、PERK(r=0.852、0.372,P<0.00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FGF-21、PERK是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GF-21、PERK联合评估病情进展对应AUC的值为0.872,大于FGF-21(χ2=2.746,P=0.006)、PERK单独评估效能(χ2=2.784,P2=0.005),在阈值0.10~0.88范围内,FGF-21、PERK联合评估病情进展的净受益率均优于单独检测。
    结论 MAP患者血清FGF-21、PERK水平变化与APACHEⅡ评分关系密切,是MAP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评估MAP进展风险提供参考。

    miR-26a、miR-663联合幽门螺旋杆菌对老年胃癌癌前病变诊断价值
    解志芳1, 沈毅慧2, 杨洪雪2
    2024, 45(2):  153-15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6
    摘要 ( 214 )   HTML   PDF (475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微小RNA-26a(microRNA-26a,miR-26a)、微小RNA-663(microRNA-663,miR-663)联合幽门螺旋杆菌对老年胃癌癌前病变诊断价值。
    方法 连续入选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部良性病变、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的老年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血清miR-26a、miR-663表达,并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情况,分析miR-26a、miR-663和幽门螺旋杆菌及联合检测对胃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等不同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并绘制(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评估其诊断准确性。
    结果 胃良性病变、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胃癌家族史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胃癌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6a、miR-663表达量低于胃良性病变患者,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6a、miR-663表达量低于癌前病变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疾病患者(P<0.05),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单一miR-26a检测(χ2=4.680,P=0.031)、单一miR-663检测(χ2=8.223,P=0.004)、单一幽门螺旋杆菌检测(χ2=6.363,P=0.012)。血清miR-26a截断值为2.63时诊断老年胃癌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0.774~0.856),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3%和79.85%;血清miR-663截断值为4.35时诊断老年胃癌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796~0.875),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7%和78.56%;幽门螺旋杆菌诊断老年胃癌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48~0.769),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93%和78.45%;三者联合诊断老年胃癌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15~0.873),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2%和74.43%。
    结论 miR-26a、miR-663联合幽门螺旋杆菌对老年胃癌癌前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度,进而为老年胃癌早期诊断提供指导依据。

    ESD与EMR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杨柳, 郑舒丹
    2024, 45(2):  159-1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7
    摘要 ( 395 )   HTML   PDF (405KB) ( 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我院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行EMR治疗,观察组行ESD手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7 d的氧化应激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其术前及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统计患者术后发生穿孔、感染及出血的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切除的标本厚度及创面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disulfide,GSSG)、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再次评估,其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孔、术中出血、感染的发生率为12.31%,低于对照组(34.5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1例(1.54%),与对照组复发率(8例1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EMR相比,对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行ESD治疗,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但患者术后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相当,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生物信息学与机器学习筛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趋化因子相关核心基因
    莫双阳1, 伍文红1, 韦海小1, 覃海燕1, 李俩2
    2024, 45(2):  165-1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8
    摘要 ( 271 )   HTML   PDF (2668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机器学习算法筛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趋化因子核心基因。
    方法 公共数据库GEO下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芯片数据集GSE49541,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 功能注释和 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将差异基因与趋化因子通路相关基因集取交集获取趋化因子相关差异基因,然后采用机器学习LASSO回归及SVM-RFE算法筛选核心基因,通过Genemania数据库构建核心基因互作网络图,构建核心基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效能。
    结果 共筛选获取差异基因148个,GO及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基因富集于脂质代谢、趋化因子、细胞外基质等。最后筛选获得核心基因CCL19、CD24、ROBO1、SLC12A2,构建核心基因互作网络图,基于核心基因建立NASH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的AUC=0.99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988~1.000。
    结论 CCL19、CD24、ROBO1、SLC12A2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潜在靶点。

    不同球囊扩张时间对老年胆管结石EST术患者净石率、肝功能、应激程度及术后胰腺炎影响
    梁光进1, 黄波1, 余少明1, 汪春峰1, 晋云2
    2024, 45(2):  172-17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09
    摘要 ( 215 )   HTML   PDF (440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球囊扩张时间对老年胆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bile duct stones undergoing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患者净石率、肝功能、应激程度及术后胰腺炎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球囊扩张时间。
    方法 选取老年胆管结石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1 min组、3 min组,各58例。2组均给予EST治疗,1 min组、3 min组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1 min、3 min,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取石情况、肝功能[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应激程度[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皮质醇(cortisol,Cor)]及并发症。
    结果 3 min组手术时间短于1 min组,术中出血量低于1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in组术后住院时间、X线暴露时间与1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min组机械碎石率、一次净石率、取石时间与1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术后3 d γ-GT、ALP、ALT、DBIL、TBIL均呈现降低趋势,2组在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术后3 d COX-2、TNF-α、CRP、Cor均呈升高趋势,2组在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术后3 d 血淀粉酶、脂肪酶均呈升高趋势,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 min组术后1 d、术后3 d 血淀粉酶、脂肪酶低于1 min组(P<0.05);3 min组胰腺炎、出血发生率低于1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in组与1 min组胆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ST术中球囊扩张3 min应用于老年胆管结石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在保证取石效果,不影响肝功能、创伤应激程度的同时,有效避免胰腺炎、出血发生。

    低分子肝素钠辅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
    秦晶晶, 辛德梅, 朱曼丽, 邓春霞
    2024, 45(2):  178-18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0
    摘要 ( 185 )   HTML   PDF (370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辅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的ICP孕妇1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91例)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91例)。对比分析2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分析2组孕妇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对比分析2组孕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T和t-PA高于对照组,FIB、TBA、TBIL和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的分娩周数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宫内窘迫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辅治ICP疗效确切,不仅可以改善孕妇凝血功能与肝功能,还可以延长妊娠时间,降低剖宫产与早产率。

    肝衰竭的治疗进展
    王粤(综述), 辛小娟(审校)
    2024, 45(2):  183-19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1
    摘要 ( 267 )   HTML   PDF (474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可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衰竭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最常导致的肝衰竭类型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目前对于肝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肝移植,但其应用因供肝资源匮乏、价格高昂等因素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人工肝、肝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新型治疗方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肝衰竭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并发症的治疗等也很重要。本文将对肝衰竭的治疗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非编码RNA调控铁死亡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林林1(综述), 郝丹丹2, 王玉敏3(审校)
    2024, 45(2):  191-19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2
    摘要 ( 246 )   HTML   PDF (1204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诱导的调节细胞死亡形式,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能够调节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铁死亡,进而参与HCC恶性生物学表型。本文我们总结了铁死亡关的ncRNA与肝癌进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有助于我们理解ncRNA在肝细胞铁死亡和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并可能为未来探索新的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思路。

    成人病毒性脑炎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表达及与病情、预后关系研究
    贺婕1, 康妍1, 吴建楠1, 贺敏2
    2024, 45(2):  196-2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3
    摘要 ( 207 )   HTML   PDF (663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和脑脊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肌酸激酶脑型(creatine phosphokinase-BB,CP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100B)在成人病毒性脑炎中表达及与病情、预后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成人病毒性脑炎102例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偏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神经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统计2组及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其预测效能,同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水平,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两者间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P<0.05);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r=0.587、0.638、0.552、0.568)、CPK-BB(r=0.557、0.593、0.540、0.559)、NSE(r=0.602、0.655、0.587、0.600)、S-100B(r=0.599、0.634、0.575、0.595)含量与急性期、恢复期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诊断成人病毒性脑炎价值[AUC:0.937]优于血清GFAP、CPK-BB、NSE、S-100B联合诊断价值[AUC:0.908];观察组后遗症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高于无后遗症患者(P<0.05);成人病毒性脑炎血清和脑脊液GFAP(OR:4.971、5.311 )、CPK-BB(OR:4.986、5.292)、NSE(OR:5.001、4.727)、S-100B(OR:5.453、4.492)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
    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GFAP、CPK-BB、NSE、S-100B在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病情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为本病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血常规参数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测价值
    徐梁, 徐燕, 胡淑阳, 郭梦楠
    2024, 45(2):  202-2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4
    摘要 ( 144 )   HTML   PDF (757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血常规参数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肾内科病房及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获取其在发热48h内的血常规及降钙素原资料,以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降钙素原为参考,评估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sular hemoglobin,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e width,PDW)、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例(platelet-larger cell ratio,P-LCR%)以及衍生参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lymphocyte ratio,MLR)对CRBSI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 相对于非CRBSI组,CRBSI组的WBC、降钙素原明显高于非CRBSI组(P<0.05),CRBSI组在RDW、PCT、P-LCR%、NLR、PLR、PDW上明显升高(P<0.05),而在MCV明显降低(P<0.05);WBC、降钙素原、RDW、PDW、P-LCR及NLR发生CRBS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NLR>6.78时,预测发生CRBSI的敏感度为43.32%,特异度为86.72%,P-LCR>43.67%时,预测发生CRBSI的敏感度为70.04%,特异度为66.72%,PDW超过8.84 fL时,预测发生CRBSI的敏感度为56.73%,特异度为90.03%,RDW>58.23时,预测发生CRBSI的敏感度为73.45%,特异度为66.78%;NLR、P-LCR、PDW、RDW中至少有2个超过对应的截断值时,对发生CRBSI的预测AUC为0.829,敏感度为76.67%,特异度为73.33%(P=0.001)。
    结论 包括RDW、PDW、P-LCR以及NLR在内的4个参数对CRBSI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NLR>6.78,P-LCR>43.67,PDW>8.84 fL,RDW>58.23 fL时,满足以上4项中的至少2项对CRBS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细胞焦亡、炎症细胞浸润及对NF-κB通路的影响
    陈亚晖, 杜海波, 冯向峰
    2024, 45(2):  208-2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5
    摘要 ( 752 )   HTML   PDF (1172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细胞焦亡、炎症细胞浸润及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的影响。
    方法 选取45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35只大鼠建立DN模型,30只大鼠建模成功,并随机分为3组(DN组及LIR高、LIR低剂量组),各10只。LIR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LIR 100、200 g·kg-1·d-1,对照组及DN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测量大鼠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炎症细胞计数评估炎症细胞浸润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DNA损伤情况;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JP2〗与对照组比较,DN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24 h尿蛋白(urine total protein,UTP)及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升高,炎症细胞计数增多,TUNEL阳性细胞率升高,Caspase-1、IL-1β、IL-18、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p-NF-κB/NF-κB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DN组比较,LIR低、高剂量组FBG、UTP及BUN水平降低,TNF-α、IL-1β及IL-6水平降低,炎症细胞计数减少,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Caspase-1、IL-1β、IL-18、TLR4、p-NF-κB/NF-κB及NLRP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LIR低剂量组比较,LIR高剂量组FBG、UTP及BUN水平降低,TNF-α、IL-1β及IL-6水平降低,炎症细胞计数减少,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Caspase-1、IL-1β、IL-18、TLR4、p-NF-κB/NF-κB及NLRP3蛋白表达下调(P<0.05)。
    结论 LIR能够改善2型DN大鼠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细胞焦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抑制NF-κB通路有关。

    基于数据挖掘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EPHA5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李杰, 王兰
    2024, 45(2):  215-2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6
    摘要 ( 912 )   HTML   PDF (2359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型人肝细胞受体A5(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A5,EPHA5)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获得EPHA5在不同肿瘤中的变异情况,构建EPHA5蛋白互作网络图,分析EPHA5在肺腺癌中的预后情况。收集肺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A5的表达情况,分析肺腺癌中EPHA5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EPHA5在肺腺癌中的突变频率最高,以错义突变为主。除EPH家族的配体之外,EPHA5与RhoA、ADAM10蛋白密切相关。EPHA5的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首次进展时间相关。EPHA5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

    结论 EPHA5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肺腺癌预后的一个因素。

    骨髓腔穿刺技术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输液通路建立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杨玮琦, 徐海婷, 黄艳萍, 虞大为
    2024, 45(2):  221-22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7
    摘要 ( 241 )   HTML   PDF (503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骨髓腔穿刺技术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输液通路建立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40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均接受经骨髓腔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另选骨髓腔穿刺技术开展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40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穿刺建立输液通路治疗。观察2组4 h内治疗效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输液通路时间、血压回升时间、救治生存率,比较血管通路建立2 h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酶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enzyme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PaCO2)、乳酸],观察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2组性别、年龄、创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救治生存率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建立输液通路时间、血压回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TT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aO2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与对照组(P<0.05)。
    结论 利用骨髓腔穿刺技术为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且快速有效。

    人乳寡糖对放射性肠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王君, 于丽华, 王伟娜, 王宏
    2024, 45(2):  226-2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8
    摘要 ( 146 )   HTML   PDF (1030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人乳寡糖对放射性肠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小鼠放射性肠损伤模型,使用人乳寡糖灌胃对小鼠进行治疗。HE染色检测小鼠肠道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清D-乳酸及D-木糖的变化以判断肠道通透性。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试剂盒检测肠道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小鼠肠道组织炎症因子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肠道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IR组相比,IR+HMOs组促使上皮厚度[(413.21±37.04) μm]及隐窝数量[(65.11±8.23)个]显著增加(P<0.05),血清D-乳酸水平[(1.80±0.16) μg/L]显著下降,D-木糖水平[(76.82±12.21) mg/L]显著升高(P<0.05)。并且,IR+HMOs组小鼠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42.00±5.86) ng/L]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38.84±4.02) ng/L]的水平、中性粒细胞的浸润[(4.02±0.42) U/L]显著降低,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24.39±2.99) ng/L]显著上升。另外,与Sham组(1.00±0.09)相比,IR组小鼠肠道组织TLR4表达(3.22±0.53)上升,而IR+HMOs组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组。
    结论 人乳寡糖介导TLR4对放射性肠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恢复、谵妄的影响
    郭昊宇, 张春艳, 黄鹏
    2024, 45(2):  231-2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19
    摘要 ( 179 )   HTML   PDF (391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拟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和观察组(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每组47例。对比2组麻醉苏醒期恢复情况。对比2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0)、术后2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对比2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 questionnaire,QoR-40)评分及围手术期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6.12±1.28)min vs. (11.46±3.75)min]、气管拔管时间[(8.65±2.01)min vs. (17.24±5.68)min]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1.26±3.84)min vs. (23.75±6.74)min]均短于对照组(t=9.239、9.774、11.038,P均<0.001)。血清IL-1、TNF-α水平组间、时间及交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及T3时刻2组患者血清血清IL-1、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T1、T2及T3时刻血清IL-1[(32.75±7.43)ng/L vs. (36.08±8.27)ng/L、(35.28±5.32)ng/L vs. (40.15±8.46)ng/L、(40.31±6.08)ng/L vs. (45.74±7.53)ng/L]、TNF-α[(34.26±8.84)ng/L vs. (39.86±9.02)ng/L、(33.28±8.69)ng/L vs. (48.42±9.13)ng/L、(43.75±9.46)ng/L vs. (58.15±9.83)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QoR-40评分[(182.21±9.84)分 vs. (175.68±8.43)分]、MMSE评分[(28.84±5.13)分 vs. (26.16±5.03)分]高于对照组(t=3.455、2.577,P=0.001、0.012)、谵妄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7.02%,P=0.014)。2组感染总发生率(12.77% vs. 17.02%)相近(χ2=0.336,P=0.562)。
    结论 老年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效果较好,可降低谵妄发生率,改善认知功能。

    血清抵抗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
    安广华1, 陈晔2, 杨帆3, 乔彩霞1, 高金娥1
    2024, 45(2):  236-2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20
    摘要 ( 162 )   HTML   PDF (507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抵抗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评估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评估抑郁情况,以CDS-15评分>4分视为抑郁,比较是否伴发抑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以血清抵抗素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检验血清抵抗素水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抵抗素预测患者伴发抑郁的价值。
    结果 11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伴发抑郁26例,发生率为22.81%。抑郁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无抑郁组(P<0.05)。不同血清抵抗素水平分组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与血清抵抗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T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入组时血清抵抗素水平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8。
    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风险,血清抵抗素水平越高,患者伴发抑郁风险越高,可作为辅助预测患者伴发抑郁的指标。

    COVID-19相关低钠血症的治疗策略
    程雪迎, 刘茜(综述), 牛巍巍(审校)
    2024, 45(2):  242-24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21
    摘要 ( 144 )   HTML   PDF (355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COVID-19常合并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明显加重了COVID-19的病情进展,并延长住院时间、明显增加重症肺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早期识别COVID-19合并低钠血症非常重要。COVID-19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机制包括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钠离子经消化道丢失及摄入减少、急性肾损伤等,及时的发现并纠正低钠血症可明显改善COVID-19的不良结局。

    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晓静1, 张越2(综述), 许衍辉2, 陈志敏2(审校)
    2024, 45(2):  246-248,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2.022
    摘要 ( 183 )   HTML   PDF (332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囊袋张力环作为一种独立于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植入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存在悬韧带异常的患者。它具有维持囊袋轮廓、避免玻璃体脱出、防止人工晶状体偏心以及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至后囊等作用。假性剥脱综合征具有悬韧带张力降低和瞳孔扩张不全的解剖特征,这类患者白内障术后容易出现囊袋收缩以及人工晶状体的偏心、移位等并发症,因此,囊袋张力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的应用、植入时机和并发症进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