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
    任国伟, 耿林丹, 任栋, 姚双权, 王鹏程
    2024, 45(4):  373-37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1
    摘要 ( 273 )   HTML   PDF (413KB) ( 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被称作“沉默的杀手”,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脊柱畸形,进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之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仍然很低。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意见,对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进行解读,旨在提升医生和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该病的早期预防、诊治和管理水平。

    异烟肼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分析
    冯彦景1, 殷智晔1, 李艳君2, 王显雷3, 侯永华1, 于丽微1
    2024, 45(4):  378-38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2
    摘要 ( 225 )   HTML   PDF (395KB) ( 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结核药物异烟肼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患者按病例对照研究分组,分为单纯初治非耐药肺结核(simple initial treatment of non 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TB)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初治非耐药肺结核(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ombined with initial treatment of non-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DPNTB)组,每组39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合适的降糖方案,血糖控制均达标。肺结核病例均为初治继发性非耐药肺结核,均采用一线标准化强化治疗方案HRZE即:异烟肼(Isoniazid,H)0.3 g/次,1次/d;利福平(Rifampicin,R)0.45 g/次,1次/d;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0.5 g/次,3次/d;乙胺丁醇(Ethambutol,E)0.75 g/次,1次/d,均口服,疗程2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下肢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 治疗后,TB组和DPNTB组下肢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慢于治疗前,DPNTB组下肢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慢于TB组和D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间下肢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异烟肼可导致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异烟肼使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肺结核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更慢。异烟肼而对下肢运动神经影响不显著。

    CD4+/CD8+、Th17/Treg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吴庆华, 王蓓蓓, 王微, 崔娜娟
    2024, 45(4):  383-3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3
    摘要 ( 229 )   HTML   PDF (528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D4+/CD8+、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 17 ,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Treg)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老年COPD患者288例(COPD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CD4+、CD8+、Th17、Treg、CD4+/CD8+、Th17/Treg,比较COPD组不同病情患者CD4+、CD8+、Th17、Treg、CD4+/CD8+、Th17/Treg;COPD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近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D4+/CD8+、Th17/Treg预测老年COPD近期不良预后的临床价值。
    结果 COPD组外周血CD4+、CD4+/CD8+、Treg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8+、Th17含量、Th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组外周血CD4+、CD4+/CD8+、Treg含量低于Ⅰ级组、Ⅱ级组,外周血CD8+、Th17含量、Th17/Treg高于Ⅰ级组、Ⅱ级组,Ⅱ级组外周血CD4+、CD4+/CD8+、Treg含量低于Ⅰ级组,外周血CD8+、Th17含量、Th17/Treg高于Ⅰ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CD4+/CD8+与病情分级呈负相关,Th17/Treg与病情分级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CD4+、CD4+/CD8+、Treg含量低于预后良好组,外周血CD8+、Th17含量、Th17/Treg、血清IL-6、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8+、Th17/Treg、IL-6、CRP是老年COPD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Th17/Treg预测老年COPD患者近期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95%CI:0.730~0.896)、0.852(95%CI:0.730~0.896)。
    结论 CD4+/CD8+、Th17/Treg在老年COPD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Th17/Treg免疫平衡、FeNO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李星虹, 李振生, 龙雪娟, 张乐天, 唐茜
    2024, 45(4):  389-3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4
    摘要 ( 211 )   HTML   PDF (407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h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治疗前后Th17/Treg免疫平衡、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126例,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并使用一氧化氮测定仪检测FeNO水平,采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n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进行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17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FeNO水平、SIRS评分、Th17/Treg水平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3个月后,AECOPD患者FEV1%、FEV1/FVC、Th17、Th17/Tre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FeNO、血清Treg水平、SI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126例AECOPD患者治疗3个月后存活94例(74.60%);死亡32例(25.40%)。存活组FEV1%、FEV1/FVC、Treg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FeNO、Th17、Th17/Treg及SIRS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FEV1% 、FEV1/FVC、Treg是AECOP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FeNO、Th17、Th17/Treg、SIRS评分是AECOPD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AECOPD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提高,Th17/Treg、FeNO降低,肺功能、Th17/Treg免疫平衡、FeNO水平对AECOPD患者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左心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张智斌, 谢允平, 陈幸榕, 杨晓玲
    2024, 45(4):  395-3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5
    摘要 ( 171 )   HTML   PDF (406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左心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相关性。
    方法 选取OSAHS患者9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26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左心结构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E峰减速时间(eject decel time,EDT)]以及颈动脉功能指标[肺动脉内径(pulmonary artery,PA)、主动脉内径(aortic diameter,AO)、扩张性(dilatancy,DC)、顺应性(compliance,CC)、内径变化幅度(distension,Dis)]及CIMT。分析OSAHS患者颈动脉CIMT与左心结构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3组性别、年龄、病程、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轻度组,重度组BMI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LVESD、LVEDD、LVPWT、IVST、LVMI、A峰以及ED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LVEF、E峰、E/A均明显低于轻度组,重度组LVESD、LVEDD、LVPWT、IVST、LVMI、A峰以及EDT均明显高于中度组,LVEF、E峰、E/A均明显低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PA、AO、DC、CC、Dis、IM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PA、AO、DC、CC、Dis、CIM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OSAHS患者颈动脉CIMT与左心结构功能LVESD、LVEDD、LVPWT、IVST、LVMI指标呈明显正相关(r=0.334、0.318、0.416、0.316、0.438,P<0.05),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356,P<0.05)。
    结论 OSAHS患者的左心结构功能及颈动脉CIMT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为防治OSAHS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血清铁调节蛋白2、诱饵受体3水平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研究
    吕睿冰, 王文菊, 史向群, 李欣
    2024, 45(4):  400-4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6
    摘要 ( 169 )   HTML   PDF (530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节蛋白2(iron-regulated protein 2,IRP2)、诱饵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水平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
    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AECOPD组)88例,检测血清IRP2、DcR3水平,追踪AECOPD患者临床疾病转归,根据临床疾病转归将其分为恶化组(22例)和好转组(6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IRP2、DcR3预测AECOPD患者疾病转归的价值。
    结果 恶化组近1年AECOPD发作次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合并休克、呼吸困难评分(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分级3~4级高于好转组(P<0.05)。恶化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IRP2、DcR3水平高于好转组,治疗2周后好转组血清IRP2、DcR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恶化组血清IRP2、DcR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1年AECOPD发作次数、mMRC分级、治疗前IRP2、治疗前DcR3是AECOPD患者疾病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IRP2、DcR3预测AECOPD患者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0.795,联合IRP2、DcR3预测AECOPD患者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大于单独IRP2、DcR3预测(P<0.05)。
    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IRP2、DcR3水平均显著增高,且与肺功能降低以及疾病恶化有关,检测血清IRP2、DcR3水平有助于对AECOPD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薛燕红(综述), 杨秀芬(审校)
    2024, 45(4):  406-41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7
    摘要 ( 1177 )   HTML   PDF (447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重症监护室,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是常见的临床危重疾病,严重者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特征为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有效治疗措施。本文就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最新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铁死亡在肺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茜1, 曹钰洁1(综述), 李建英2(审校)
    2024, 45(4):  413-41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8
    摘要 ( 580 )   HTML   PDF (374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细胞内铁离子与氧化还原系统失衡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过量生成。铁死亡在各种急慢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介绍铁死亡的调节机制,并概述铁死亡在肺纤维化中的显要作用,以阐明抑制铁死亡在治疗和预防肺纤维化中的潜力,以期为肺纤维化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可靠的基础和原则。

    Nd:YAG激光联合氟保护漆预防乳切牙牙本质龋再脱矿的体外研究
    韩宁, 平雅坤, 张润, 冯一帆, 范伟笑, 周永川
    2024, 45(4):  418-4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09
    摘要 ( 178 )   HTML   PDF (839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评估Nd:YAG激光联合氟保护漆预防乳切牙牙本质龋再脱矿的效果。
    方法 收集30颗乳切牙,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10),每颗牙分成近、远中两部分,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研究,A组为Nd:YAG激光组(A1组为试验组,A2组为对照组),B组为氟保护漆组(B1组为试验组,B2组为对照组),C组为Nd:YAG激光联合氟保护漆组(C1组为试验组,C2组为对照组)。人工制造牙本质浅龋模型,经过不同方式处理后再次脱矿,使用含荧光素钠的乙醇溶液染色,并制备成磨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样本牙纵剖面的脱矿深度。
    结果 3个组的试验组(A1组、B1组、C1组)脱矿带宽度均小于对照组(A2组、B2组、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的对照组(A2组、B2组、C2组)脱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的试验组(A1组、B1组、C1组)脱矿带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1组脱矿带宽度明显小于A1组、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单独应用,均能达到减缓乳切牙牙本质龋再脱矿的目的,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circ_0086414通过miR-498/PCK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李立恒1, 王蕊1, 王晓明1, 张智轶1, 张璇1, 张凡2
    2024, 45(4):  424-43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0
    摘要 ( 193 )   HTML   PDF (2976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circ_0086414通过miR-498/PCK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O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27对,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组织中circ_0086414和PCK1的表达。将SJG-1细胞分为pcDNA组、pcDNA circ_0086414组、miR-498 NC组、miR-498 mimic组、OE-NC组、OE-PCK1组、miR-498 NC+pcDNA组、miR-498 NC+pcDNA circ_0086414组、miR-498 mimic+pcDNA组、miR-498 mimic+pcDNA circ_008641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法检测SJG-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JG-1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SJG-1细胞侵袭;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irc_0086414和miR-498及miR-498和PCK1的关系。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OSCC组织中circ_0086414相对表达明显降低(P<0.001);与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比较,人OSCC细胞系HEK293T、SJG-1、SCC-15、HSC-2中circ_0086414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pcDNA组比较,pcDNAcirc_0086414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能力明显减少,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减少,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1);与miR-498 NC组比较,miR-498mimic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侵袭能力明显增加,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增加,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均P<0.001);与miR-498 NC+pcDNA组比较,miR-498 NC+pcDNAcirc_0086414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能力明显降低,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498 mimic+pcDNA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升高,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1),与miR-498 mimic+pcDNA组比较,miR-498 mimic+pcDNAcirc_0086414组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能力明显降低,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1);与OE-NC组比较,OE-PCK1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少,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减少,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CK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01)。
    结论 circ_0086414在OS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过表达circ_0086414抑制OSCC细胞的恶性行为。通过调控miR-498/PCK1轴刺激细胞凋亡,为探索OSCC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
    史明月(综述), 马哲(审校)
    2024, 45(4):  434-4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1
    摘要 ( 279 )   HTML   PDF (428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是成年人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以脂质代谢失衡为病变基础,以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越来越多证据说明在AS斑块中可以发现牙周致病菌的存在,揭示了牙周炎与AS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然而两者之间的机制尚不明确。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牙周炎及AS的发生发展。本文以巨噬细胞为切入点,对其在牙周炎影响A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为深刻认识两种疾病的相关关系及炎症机制, 寻找新的疾病干预靶点提供方向。

    上气道与下颌骨关系的研究进展
    蒋淼淼1(综述), 乔星2(审校)
    2024, 45(4):  441-4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2
    摘要 ( 181 )   HTML   PDF (329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错牙合畸形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对于患者的牙颌面发育、口腔健康与功能、颜面部美观以及身心健康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并且其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下颌骨作为颅面部唯一可以自由活动的骨骼与上气道形态关系更为密切,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因此,本文分别从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和下颌骨自身的形态与上气道形态的关系作一综述。

    创面渗出液VEGF、MMP-13、TIMP-1水平对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人工真皮修复难愈性创面效果的预测价值
    隋磊1, 谢强1, 孔宇1, 郝宇1, 王晓雪2, 李小东1
    2024, 45(4):  445-45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3
    摘要 ( 179 )   HTML   PDF (564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难愈性创面患者创面渗出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水平,并分析其对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效果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纳入难愈组,普通创面患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创面渗出液VEGF、MMP-13、TIMP-1水平,并计算MMP-13/TIMP-1值。采用VSD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患者,观察临床效果,并依据临床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创面渗出液VEGF、MMP-13、TIMP-1水平与MMP-13/TIMP-1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对VSD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患者效果的影响,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上述指标对VSD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患者效果的预测价值。
    结果 难愈组MMP-13水平及MMP-13/TIMP-1值高于对照组,VEGF、TIM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经VSD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治疗有效49例(81.67%),无效11例(18.33%)。无效组MMP-13、MMP-13/TIMP-1值高于有效组,VEGF、TIMP-1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13(95%CI:1.037~1.165)及MMP-13/TIMP-1值(95%CI:1.410~3.458)是难愈性创面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VEGF(95%CI:0.972~0.995)、TIMP-1(95%CI:0.264~0.756)是保护因素(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GF、TIMP-1水平与难愈性创面患者VSD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0.410、0.448,P<0.05),MMP-13水平、MMP-13/TIMP-1值与其治疗效果呈负相关(r=-0.477、0.57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VEGF(95%CI:0.643~0.908)、MMP-13(95%CI:0.706~0.986)、TIMP-1(95%CI:0.712~0.943)水平及MMP-13/TIMP-1值(95%CI:0.829~0.981)对难愈性创面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76、0.846、0.827、0.905)。
    结论 创面渗出液VEGF、MMP-13、TIMP-1、MMP-13/TIMP-1值能够对VSD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可通过测定VEGF、MMP-13、TIMP-1、MMP-13/TIMP-1值早期预测治疗效果。

    非活动性HBsAg妇女妊娠期及产后HB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符国骥1, 王桦2, 许少珍3
    2024, 45(4):  451-45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4
    摘要 ( 194 )   HTML   PDF (1707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妇女妊娠期及产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选取非活动性HBV携带孕妇11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妊娠期HBV再激活组与妊娠期HBV未再激活组的基线资料,构建基线资料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科学性;分析妊娠期HBV再激活、产后HBV再激活及妊娠期+产后HBV再激活孕妇在HBV激活时的肝功能、免疫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评估妊娠期HBV再激活影响因素对全因性产后HBV再激活的影响。
    结果 妊娠期HBV再激活组基线HB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初产妇比例明显高于HBV未再激活组,年龄、家庭月收入水平明显低于HBV未再激活组(χ2/t=7.004,5.934,4.805,3.853,10.561,7.289,P<0.05)。基线HBV DNA水平、年龄、家庭月收入对妊娠期HBV再激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指数=0.653,AUC 5个月内=0.679,AUC 10个月内=0.742,P<0.05)。仅发生妊娠期HBV再激活组HBV DNA水平、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三型前胶原N端肽、四型胶原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仅发生产后HBV再激活组、妊娠期+产后HBV再激活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仅发生产后HBV再激活组、妊娠期+产后HBV再激活组(F=5.123、4.835、5.035、17.329、14.924、16.392、14.320、7.852、14.824、6.392,P<0.05)。年龄较低孕妇容易发生全因性产后HBV再激活(P<0.05)。
    结论 年龄低、基线HBV DNA水平高及家庭月收入低的患者容易发生妊娠期HBV再激活,产后HBV再激活所引起的免疫损伤可能较妊娠期更为严重,年龄低者容易发生全因性产后HBV再激活。

    取材时间和部位对脐带静脉血pH值的影响
    孟庆举1, 李艳秋1, 叶凤英1, 吴静2, 黄婉君3
    2024, 45(4):  458-46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5
    摘要 ( 196 )   HTML   PDF (642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脐带血取样时不同取材时间和部位对脐带静脉血pH值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孕妇170例纳入研究。在胎儿分娩后5 min、15 min、30 min采集游离段和连接胎盘段脐带静脉血,测量相应血样pH值。
    结果 随着取材时间的延长,游离段和连接胎盘段的脐静脉血pH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游离段的脐静脉血pH值显著高于连接胎盘段部位,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脐带血取材时间的延长,脐静脉血pH值逐渐降低,游离段的脐静脉血pH值高于连接胎盘段部位。为保证脐静脉血pH值的测量结果能更好地反映胎儿实际生理情况,应尽快进行脐带血采样,并尽可能在距离胎盘较远的游离段取样。

    CRP、PCT、γ-G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评估价值
    陆文霞, 秦小刚, 杨磊
    2024, 45(4):  463-46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6
    摘要 ( 221 )   HTML   PDF (506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γ-谷氨酰转移酶(γ- glutamyltransferase,γ-G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预测效能。
    方法 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根据预后结局将其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63例。比较2组血清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小板、CRP、PCT、γ-GT水平。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评估CRP、PCT、γ-GT及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预测效能。
    结果 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并发感染17例,发生率为20.99%。感染组患儿血清CRP、PCT、γ-G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升高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γ-GT水平单一及联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AUC分别为0.713(95%CI:0.601~0.827)、0.707(95%CI:0.602~0.813)、0.673(95%CI:0.551~0.795)、0.802(95%CI:0.713~0.912),联合检测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检测(P<0.05)。
    结论 血清CRP、PCT、γ-GT水平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中预测效能较高。

    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齐智伟1, 谭小波2, 袁玉洁1, 关利莹2, 封莉2, 苏锐锋2
    2024, 45(4):  468-4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7
    摘要 ( 159 )   HTML   PDF (743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患者80例(80眼)纳入前瞻性单盲研究,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个月,对照组应用生理性海水喷鼻3个月。比较2组手术疗效、Lund-Kenndey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随访6个月时,布地奈德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2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术前,布地奈德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 vs. 20%,P<0.05)。
    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出现吻合口粘连、肉芽肿的概率更小,且不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CK19、CEA水平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李倩, 张丽, 左云鹏
    2024, 45(4):  472-47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8
    摘要 ( 180 )   HTML   PDF (480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32例)与非转移组(42例)。比较2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比较2组CK19、CEA水平;分析CK19、CEA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CK19、CEA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结果 转移组中超声弹性成像评分1、2分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非转移组,3、4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0.781,特异度为0.952,准确率为0.878。转移组CK19、CEA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CK19、CEA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22、0.916,敏感度为0.875、0.844,特异度为0.857、0.929,P<0.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CK19、CEA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905,准确率为0.919。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CK19、CEA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高于其单独诊断的价值,临床可对其密切关注。

    显微镜视场数对血涂片细胞计数影响的研究
    杨丽妙1, 杨洪乐1, 郝丽颖2, 张曼娜1, 杜欢欢1, 胡蕊1
    2024, 45(4):  477-48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19
    摘要 ( 263 )   HTML   PDF (437KB) ( 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研究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视场数对显微镜下手工计数血涂片内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规范显微镜用于细胞计数的参数和方法。
    方法 分别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改良牛鲍计数板法和血涂片法3种方法对300例外周血标本进行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其中血涂片法分别使用视场数为20和26.5的显微镜进行计数,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细胞估算。
    结果 对视场数为20的显微镜每油镜视野下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视场数为26.5的显微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场数为20的显微镜估算的白细胞计数正常值和高值均低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视场数为26.5的显微镜估算的白细胞计数正常值、低值和高值均低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10时,视场数为20的显微镜估算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和高值均低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视场数为26.5的显微镜估算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低值和高值均低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15时,视场数为20和视场数为26.5的显微镜估算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低值和高值均高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及改良牛鲍计数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场数为20和26.5的显微镜使用血小板估算公式时,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改良牛鲍计数板比较,3种浓度标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视场数的显微镜对计数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影响;视场数为20的显微镜在R=10、视场数为26.5的显微镜在R=7.33时对低值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具有参考意义;视场数为20的显微镜在低值标本的白细胞计数时具有参考意义;对于两种视场数的显微镜来说,血小板估算公式适用于低值、正常值、高值标本的血小板计数。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骨折模型所致的焦虑情绪及海马内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
    杨苗苗, 徐云
    2024, 45(4):  485-49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20
    摘要 ( 166 )   HTML   PDF (1181KB)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骨折导致的焦虑情绪及海马内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自由饮水模式将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手术组(对大鼠进行右股骨截骨术)、手术+右美托咪定组(骨折后的大鼠腹膜内注射12 μg/kg右美托咪定)。建立大鼠骨折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后6 h、24 h、7 d通过惊吓反应测试大鼠的焦虑情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定量分析海马组织中的凋亡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IL-6,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OX2)、4-羟基壬烯酸(4 hydroxynonenal,4-HNE)、Bax(BCL2-associated X,Bax)和Bcl-2(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
    结果 随着声刺激的强度从亚阈值(74 dB)增加到接近阈值(90 dB)再到超阈值(110 dB)水平,各组声学惊吓反应显著增加;在74、90、100 dB阈值,右美托咪定组声学惊吓反应低于对照组,手术组声学惊吓反应高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右美托咪定组声学惊吓反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手术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手术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右美托咪定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手术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体组织TNF-α、IL-6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于对照组,手术组海马体组织TNF-α、IL-6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右美托咪定组海马体组织TNF-α、IL-6和IL-1β表达水平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手术组(P<0.05)。TUNEL染色显示右美托咪定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手术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右美托咪定组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c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手术组Bax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Bc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右美托咪定组Bax表达水平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手术组,Bcl-2表达水平低于右美托咪定组,高于手术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ROS含量低于对照组,手术组海马组织ROS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ROS含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NOX2和4-HNE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nNOS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手术组海马组织NOX2和4-HNE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nNOS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NOX2和4-HNE蛋白表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手术组,nNOS蛋白表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骨折大鼠的焦虑状态,减轻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凋亡。

    直线吻合器在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的应用
    董天祥, 王冬, 李勇, 赵群, 刘羽, 任磊
    2024, 45(4):  493-496,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4.021
    摘要 ( 201 )   HTML   PDF (1341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完成全胃切除术中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双通道吻合术的胃癌患者10例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术中情况、术后恢复状况、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质量(Visick分级)等。
    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顺利出院。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中位数为50岁;体重指数中位数为22.63;肿瘤部位位于胃体上3例,胃体中3例,胃体下4例;肿瘤最长直径中位数3.75 cm。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50 mL;手术时间中位数为341 min;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时间中位数为26 min 48 s。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中位数为1 d;首次排气时间中位数为3 d;首次摄入流食时间中位数为5 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7.5 d。1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T1aN0M0 4例,T1bN0M0 1例,T1N1bM0 1例,T2N0M0 1例,T2N1M0 1例,T4aN0M0 1例,T4aN2M0 1例;淋巴结清扫个数中位数50.5个。术后1~3个月电话随访,出现反流烧心症状2例,Visick分级为Ⅱ级,剩余8例患者均未出现反流烧心症状,为Visick分级Ⅰ级。
    结论 在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术中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完成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的安全性、可行性得到了初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