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25
    上一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股骨头坏死防治临床建议和专家共识的解读与对比
    刘勃, 褚昆, 李自航, 杨梦, 王宇钏, 李会杰
    2024, 44(5):  497-50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1
    摘要 ( 269 )   HTML   PDF (364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末—2023年初,我国经历了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高峰。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因新冠感染和糖皮质激素应用造成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将快速增加。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循环与骨坏死专家委员会分别于2020年2月和同年8月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股骨头坏死防治的快速临床建议》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股骨头坏死防治策略专家共识(2020)》。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新冠相关股骨头坏死的认知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其他研究成果,特别是上述“建议”和“共识”制定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上述《建议》和《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与对比。

    基于基因表达谱探讨儿童肺炎关键基因及通路
    弓伟华, 孙红启, 单志鸣, 方盼盼, 周娟娟, 杨俊梅
    2024, 44(5):  501-5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2
    摘要 ( 174 )   HTML   PDF (2085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儿童肺炎是呼吸道常见炎症性疾病,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常见死因。探索儿童肺炎早期诊断关键基因及通路对研究肺炎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从基因表达谱(gene w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筛选儿童肺炎数据集,通过GEO2R筛选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分析筛选关键基因和核心基因。最后,通过GSE42834验证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
    结果 共获得375个DEGs,其中96个上调,279个下调。基因本体(geneontology, GO)分析揭示差异基因主要在免疫效应过程、细胞活化、细胞分泌、免疫分子结合、补体受体活性等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在免疫和感染性疾病通路富集。通过蛋白互作分析获得前5位关键基因,分别是HLA-A、MAPK14、CD8A、HIST2H2AC、IL2RB,ROC曲线分析揭示MAPK14、CD8A、HIST2H2AC和IL2RB基因的AUC均>0.7;进一步分析提示IL2RB可能是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肺炎发病机制的核心基因。
    结论 HLA-A、MAPK14、CD8A、HIST2H2AC、IL2RB是儿童肺炎早期诊断关键基因,核心基因IL2RB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儿童肺炎发病机制。

    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刘帅1, 王泽熙2, 史海燕1, 耿文锦3, 徐梅先1
    2024, 44(5):  508-51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3
    摘要 ( 173 )   HTML   PDF (395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PA-aO2)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方面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初始抗休克(20 mL/kg醋酸钠林格液)、抗感染、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常规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按照国际指南目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 h目标)继续液体复苏,试验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依据床旁超声及PA-aO2监测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指导后续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液体复苏6、24、48 h的PA-aO2,液体复苏6 h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24 h乳酸清除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48 h液体总入量,48 h后行血液净化治疗例数。
    结果 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预警评分、危重症评分、入院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血乳酸、PA-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液体复苏6、24、48 h的PA-aO2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液体复苏6 h〖KG*4〗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24 h乳酸清除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8 h液体总入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行血液净化例数少于常规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床旁超声联合、PA-aO2可以精准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液体管理,优化容量状态,减少液体入量,降低发生肺水肿的风险,避免血液净化有创治疗,减轻儿童痛苦,益于儿童。

    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其诊断效能
    王蕾1, 门欣怡1, 袁小辉1, 赵慧1, 王薇2
    2024, 44(5):  513-51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4
    摘要 ( 216 )   HTML   PDF (964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其诊断效能。
    方法 选取我院V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102例作为研究组,遵循1〖DK〗∶1分配原则另纳入102例VE、10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VE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统计3组血清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酐蛋白(cardi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比较研究组不同心肌损害程度血清Th1/Th2细胞因子,Spearman分析血清Th1/Th2细胞因子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CIC)分析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诊断VE合并心肌损害价值。
    结果  3组血清IFN-γ、TNF-α、CK-MB、cTnI、LDH水平比较:研究组>VE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L-10水平比较:研究组<VE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心肌损害程度血清IFN-γ、TNF-α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血清IL-4、IL-10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V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IFN-γ、TNF-α呈正相关(r=0.599、0.634)(均P<0.05),与IL-4、IL-10呈负相关(r=-0.602、-0.587)(均P<0.05);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联合、心肌酶谱联合诊断VE合并心肌损害的AUC分别为0.928(95%CI:0.883~0.959)、0.933(95%CI:0.890~0.963),两者诊断效能近似。DCA、CIC曲线显示,联合Th1、Th2细胞因子的模型诊断VE合并心肌损害净收益率、临床有效率较高。
    结论 V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异常,且与心肌损伤程度联系密切,IFN-γ、IL-10、TNF-α、IL-4联合诊断VE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及临床效益。

    ≤10 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治疗
    吕瑛, 于丁, 刘凌, 于洁, 王军, 黄建成
    2024, 44(5):  519-5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5
    摘要 ( 168 )   HTML   PDF (378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低体重(≤10 kg)婴幼儿先心病的外科手术效果,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外科低体重(≤10 kg)婴幼儿先心病1 382例的临床资料。男性665例,女性717例;年龄6 d~3岁,平均(9.58±1.84)个月;体重1.6~10.0 kg,平均(8.82±1.13) kg。其中1 305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脏畸形根治术,77例行姑息手术。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后死亡13例,占0.94%。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7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低氧血症5例(其中严重肺部感染2例)。
    结论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且有价值的,临床效果肯定,但必须正确掌握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严格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疗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经皮血气+体位管理+保护性通气前后MMP-16、Claudin-18、CC16变化及与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田金凤, 杨华蕾, 王小雷, 聂军红
    2024, 44(5):  524-5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6
    摘要 ( 150 )   HTML   PDF (560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无创经皮血气+体位管理+保护性通气干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儿基质金属蛋白酶16(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6,MMP-16)、紧密连接蛋白18(Claudin 18 protein ,Claudin-18)和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es protein 16,CC16)的影响,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无创经皮血气+体位管理+保护性通气干预,观察患儿干预前后MMP-16、Claudin-18、CC16变化。统计患儿2周内BPD发生状况,并将其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分析MMP-16、Claudin-18、CC16与BPD发生的关系。
    结果 干预后,MMP-16水平低于干预前,Claudin-18、CC16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10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发生BPD 57例,占53.77%;与非BPD组相比,BPD组MMP-16水平更高,Claudin-18、CC16水平更低(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MP-16与BPD发生呈正相关(r=0.542,P<0.05),Claudin-18、CC16水平与BPD发生呈负相关(r=-0.526,-0.639,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16是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并发BPD的危险因素(OR>1,P<0.05),Claudin-18、CC16是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显示,MMP-16、Claudin-18、CC16评估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并发BPD的AUC均>0.7,具有一定评估价值,联合评估价值更高(AUC=0.902)。
    结论 无创经皮血气+体位管理+保护性通气可改善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MMP-16水平,升高Claudin-18、CC16水平,上述3项指标变化与BPD的发生密切相关。

    不同病情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儿VEGF、ET-1水平与气道炎症、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王晶晶1, 王艳辉2, 黄歆3, 赵雪娇4, 李慧3
    2024, 44(5):  530-5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7
    摘要 ( 169 )   HTML   PDF (685KB) ( 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程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气道炎症、肺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44例,中-重度36例,统计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1秒内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within 1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as a percentage of expected value,FEV1%)]、痰液气道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VEGF、ET-1水平,分析VEGF、ET-1水平与气道炎症、肺功能相关性及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影响及评估价值。
    结果 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肺功能指标(FEV1、FEV1%、PEF)、气道炎症指标(痰液IL-6、IL-10、TNF-α)及血清VEGF、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VEGF、ET-1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PEF及痰液气道炎症指标IL-10呈负相关(P<0.05),与痰液气道炎症指标IL-6、TNF-α呈正相关(P<0.05);VEGF、ET-1水平联合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程度的AUC值为0.912,大于单一指标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VEGF、ET-1高水平时,病情加重风险是低水平的2.922倍(95%CI:1.678~5.089)、2.641倍(95%CI:1.514~4.6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ET-1均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P<0.05);VEGF、ET-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加重风险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二者同时存在时效应增强。
    结论 VEGF、ET-1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肺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其水平变化早期评估病情,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免疫及肺炎易感性的关系
    张莉, 邹良, 安静
    2024, 44(5):  537-54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8
    摘要 ( 150 )   HTML   PDF (621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孕晚期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免疫功能及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孕晚期GDM患者245例,根据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7)、无感染组(n=218),比较2组基线资料、产妇孕晚期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Bray Curtis距离)、新生儿免疫功能[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应用Pearson分析孕晚期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各指标预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价值。
    结果 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分娩前血糖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IgG低于无感染组,Bray Curtis距离大于无感染组(P<0.05);将分娩前血糖达标情况控制后,Chao1指数、Shannon指数、Bray Curtis距离、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IgG仍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易感性相关(P<0.05);Chao1指数、Shannon指数、Bray Curtis距离、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IgG预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AUC依次为0.754、0.814、0.771、0.779、0.817、0.775、0.840(P<0.05)。
    结论  GDM患者孕晚期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易感性有关,可作为预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一种新方法。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伴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围术期血压控制的作用
    毛振洲1, 李繁2, 张哲哲1, 冯宇1, 马东阳3
    2024, 44(5):  543-54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09
    摘要 ( 173 )   HTML   PDF (438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伴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围术期血压控制的作用。
    方法 选择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A组(50例)给予常规复合全身麻醉,B组(50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60 mg,同时泵注小剂量(0.5 μg·kg-1·h-1)至缝皮前25 min结束。记录并对比2组手术、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对比不同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 ,HR)、血压、脑代谢指标及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2组手术、麻醉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较A组短(P<0.05);2组MAP、HR、SBP、DB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CERO2、Da-jvO2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S100-β、BDNF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VAS、Ramsay评分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12.00% vs. 1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伴高血压上腹手术患者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与血压水平稳定,对脑代谢及脑神经的影响小,安全可靠。

    IGF-1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胡振飞, 李帆, 戴晓雯
    2024, 44(5):  549-55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0
    摘要 ( 175 )   HTML   PDF (993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心肺复苏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及其调节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1组为sham组,其余4组大鼠构建心室颤动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组作为CA/CPR,剩余3组分为补充IGF-1、补充TAK-24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通路]抑制剂以及同时补充IGF-1和TAK-242组。利用伊文思蓝染色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的心肌损伤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IGF-1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8,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相比,当大鼠心脏骤停后,利用心肺复苏恢复心脏自主循环后,大鼠的心肌组织均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其中CA/CPR组损伤严重,补充IGF-1和TAK-242组心肌损伤减轻;与sham组相比,CA/CPR组大鼠心肌细胞IGF-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A/CPR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补充IGF-1和TAK-242组大鼠在所有模型大鼠中IL-1β和IL-18的表达量最低(P<0.05);与sham组相比,CA/CPR大鼠TLR4、MyD88、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模型组大鼠在所有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补充IGF-1和TAK-242组大鼠在所有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A/CPR大鼠RIPK3、MLKL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补充IGF-1和TAK-242组大鼠在所有CA/CPR大鼠中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
    结论 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IGF-1的表达量会降低,IGF-1可以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坏死性凋亡,从而减轻大鼠的心肌损伤。

    超声PENG阻滞在老年患者TKA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黄丽1, 顾璞洁2, 徐志云1
    2024, 44(5):  555-55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1
    摘要 ( 164 )   HTML   PDF (390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ultrasound-guided pericapsular nerve block,PENG)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TKA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等。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心率( heart rate,HR)在时点间与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VAS评分、舒适度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分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为0.00%和1.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在老年TKA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术后疼痛轻、舒适度好等优点。

    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先蕊, 吴浩, 徐幻浠
    2024, 44(5):  560-56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2
    摘要 ( 202 )   HTML   PDF (404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腔镜术后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n=30,0.1 mg/kg)、中剂量组(n=30,0.15 mg/kg)与高剂量组(n=30,0.2 mg/kg)。对比3组麻醉诱导前(T0)、切片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对比3组术前、术后24 h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CD4+、CD8+水平,对比3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3组的心率、MAP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组MMSE评分均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MMSE评分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MMSE评分高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24 h,3组MDA均升高(P<0.05),3组SOD均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MDA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MDA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SOD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SOD高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24 h,3组CD4+均升高(P<0.05),3组CD8+均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CD4+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CD4+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CD8+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CD8+低于低剂量组(P<0.05)。3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2 m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更有助于维持老年腹腔镜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与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可靠。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贺佳, 魏枫, 刘美岚, 周坤
    2024, 44(5):  566-57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3
    摘要 ( 149 )   HTML   PDF (417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内脏脂肪(visceral fat,VF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 纳入T2DM患者418例,依据腹部超声分为T2DM组(n=136),T2DM+MAFLD组(n=282),依据肝纤维化评分(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ibrosis score,NFS)将T2DM+MAFLD组分为肝纤维化低危组(n=94)、中危组(n=154)、高危组(n=34),测定上述患者VFA及相关血清学指标。
    结果 与T2DM组相比,T2DM+MAFLD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腹围(hip circumference,HC)、VFA、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 area,SF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显著升高,而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显著降低;T2DM+MAFLD各亚组血小板(platelet,PLT)比较: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肝纤维化高危组BMI、VFA显著升高,TC、LDL-C、AL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MAFLD患者VFA及SFA与体重(weight,W)、BMI、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ALT、AST呈正相关,与病程、HDL-C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BMI、VFA、PLT、ALT、Alb是T2DM+M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结论 T2DM合并M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与BMI、VFA、PLT、ALT、Alb具有相关性。

    糖尿病铜死亡生物标志物的鉴定与药物筛选
    张楠楠1, 田思思2, 林登梅3, 李军4
    2024, 44(5):  573-57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4
    摘要 ( 320 )   HTML   PDF (2691KB) ( 2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铜死亡(Cuproptosis)生物标志物以及进行药物筛选。
    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获取糖尿病GSE25724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并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从文献获取19个铜死亡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糖尿病铜死亡相关基因,对此基因进行验证(GSE23343与GSE20966作为测试集)。对DM铜死亡基因进行基因相关性分析和富集分析。使用DS BIOVIA 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关键基因与所预测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
    结果 共获得6个糖尿病相关的铜死亡基因(DBT、DLD、GLS、PDHB、NFE2L2和LIPT1),他们主要通过调控三羧酸循环的脂化、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质新生、HIF-1等信号通路而参与有机酸代谢分解、丙酮酸乙酰辅酶A的合成和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这6个基因中DLD、DBT、NFE2L2在测试集样本中差异表达显著,且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分子对接显示DLD、DBT可以与叶酸,NFE2L2可与紫铆素,NFE2L2可与木犀草素有较高的结合能力。
    结论 铜死亡相关基因DLD、DBT、NFE2L2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型糖尿病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血清25(OH)D3、NLR、SUA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席巍, 姚丽君, 汪琳姣
    2024, 44(5):  580-58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5
    摘要 ( 141 )   HTML   PDF (390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vitamin D3,25(OH)D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患者97例作为观察组,以性别配比1〖DK〗∶2选取2型糖尿病不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患者19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胰岛功能及25(OH)D3、NLR和SUA水平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年龄、糖尿病病程分别为(58.32±9.94)岁和(11.41±2.84)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负荷30 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P30/ΔG30)、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I30/ΔG30)、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G-AUC)和120 min血糖曲线下面积校正后的C肽(C-P-AUC/G-AUC)分别为(0.22±0.13)、(1.55±0.36)、(0.09±0.03)和(2.87±0.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25(OH)D3为(22.12±6.01) μg/L,〖JP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LR和SUA分别为(3.12±0.94)和(365.50±90.48) μmol/L,〖J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ΔC-P30/ΔG30、25(OH)D3、NLR和SUA是2型糖尿病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血清25(OH)D3降低,而NLR和SUA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伴泌汗神经功能紊乱受早期相胰岛分泌功能以及血清25(OH)D3、NLR、SUA水平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王海燕1(综述), 张永红2(审校)
    2024, 44(5):  585-5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6
    摘要 ( 356 )   HTML   PDF (372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主要元凶。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有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以及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等。鉴于目前该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仍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探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vessels,DMC)的发病机制可为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氧化应激、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表观遗传学以及血糖波动等相关机制展开综述,为DMC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s-CRP、MCP-1、IL-6表达状况及其对血管通路感染的预测效能
    吴福杉, 苏虹梅, 章晓良, 程莉, 陈聪永
    2024, 44(5):  590-5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7
    摘要 ( 177 )   HTML   PDF (528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MCP-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及各临床因素对感染的预测效能。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MHD患者100例,按照在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血管通路感染进行分组,感染组(n=30)和未感染组(n=70)。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外周血hs-CRP、MCP-1和IL-6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临床一般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确认临床感染的风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hs-CRP、MCP-1、IL-6对感染的预测效能。
    结果 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hs-CRP、MCP-1和IL-6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透析时间>1年、hs-CRP、MCP-1、IL-6、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下降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血清hs-CRP、MCP-1、IL-6 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815、0.770和0.806,敏感度分别为68.10%、72.80%、82.00%,特异度分别为79.60%、72.70%、74.09%,而三者联合的AUC为0.93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0%和92.91%,预测性能显著升高(Z=2.373)。
    结论 MHD患者血清中hs-CRP、MCP-1、IL-6高表达,并且是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风险因素,联合使用血清hs-CRP、MCP-1和IL-6 对MHD患者发生感染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水平表达与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关系研究
    陶一秋, 张冬梅, 沈菲菲, 杜佳琦
    2024, 44(5):  595-60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8
    摘要 ( 166 )   HTML   PDF (700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2表达与Ⅱ期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Ⅱ期肛裂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术后1周换药时采集创缘肉芽组织检测VEGF、VEGFR-2水平。统计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根据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三分位数分3组,对比3组临床资料及创面VEGF、VEGFR-2水平。分析VEGF、VEGFR-2与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相关性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 3组创面VEGF及VEGFR-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VEGF、VEGFR-2水平愈低,其创面愈合时间愈长(P<0.05);VEGF、VEGFR-2与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呈负相关(P<0.05);便秘、手术时间、开放切口、创面纵径、创面横径为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VEGFR-2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创面VEGF、VEGFR-2水平与Ⅱ期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呈负相关,可通过检测两指标水平判断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为术后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指导。

    β细胞营养因子及核因子κB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王毅1, 王海娇1, 何红美1, 崔玉娇1, 祁麟1, 王岩2
    2024, 44(5):  601-6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19
    摘要 ( 147 )   HTML   PDF (567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β细胞营养因子(Betatrophin)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PCOS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育龄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相关血清指标,观察PCOS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清指标变化及排卵率和妊娠率,分析影响妊娠的危险因素,评估联合检测Betatrophin与NF-κB对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结果 治疗前PCOS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βcell function,HOMA-β)、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NF-κB、Betatroph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随访1年,PCOS患者的排卵率为77.27%,妊娠率为61.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HOMA-β、LH/FSH、AMH、Betatrophin、NF-κB是影响妊娠成功的危险因素,治疗后Betatrophin与HOMA-IR、HOMA-β、LH/FSH、AMH呈正相关(P<0.05);NF-κB与FBG、HOMA-IR、LH/FSH、AMH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Betatrophin、NF-κB联合检测预测PCOS妊娠结局的AUC为0.978(0.961~0.998),敏感度为86.75% ,特异度为90.12%。
    结论 Betatrophin、NF-κB水平在PCOS患者中升高,治疗后显著降低,两者血清水平与HOMA-IR、LH/FSH、AMH等呈正相关,联合检测Betatrophin、NF-κB对PCOS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基于二维、三维超声影像学及临床因素构建模型预测不孕症介入再通术后粘连研究
    李凤霞1, 边琴1, 侯学涛2, 栗俊青1, 孙小会1
    2024, 44(5):  608-6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20
    摘要 ( 132 )   HTML   PDF (1638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二维、三维超声影像学及临床因素构建模型对不孕症介入再通术后粘连预测价值,从而确定合理诊治方式,有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方法  选取我院不孕症介入再通术后患者335例,按照7〖DK〗∶3比例分为建模人群(n=235)和验证人群(n=100),统计术后3个月输卵管粘连情况、临床因素、二维及三维超声影像学表现,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孕症介入再通术后粘连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外验证。
    结果  粘连组和非粘连组盆腔炎症、输卵管堵塞位置、宫腔操作史、流产史、二维及三维超声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炎症、输卵管堵塞位置、宫腔操作史、卵巢环状强回声、输卵管走形扭曲、盆腔均匀弥散、卵巢包绕是不孕症再通介入术后粘连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AUC分别为0.929、0.919,DCA曲线显示在范围0.2~0.9、0.0~0.85内该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净获益值较好。
    结论 基于二维、三维超声影像学及临床因素构建模型可用于不孕症介入再通术后粘连预测中,临床可结合相关因素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以降低术后粘连风险。

    MAGE-A1在肿瘤诊断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陈玉凤(综述), 唐奇, 冯振卿(审校)
    2024, 44(5):  615-620,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5.021
    摘要 ( 1053 )   HTML   PDF (431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s,CTAs)是一组在睾丸和胎盘及恶性肿瘤中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其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肿瘤不良预后相关,已成为多种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在CTAs中,发现最早和研究最广泛的家族是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A,MAGE-A)家族,MAGE-A家族有12个成员(MAGE-A1到MAGE-A12)。本文着重于MAGE-A1的研究,主要对MAGE-A1在肿瘤诊断及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