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2种给药方式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刘刚;邓来林;滑亚君
2012, 33(9):
1000-1000.
摘要
(
348 )
HTML
PDF (850KB)
(
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口服与经肛给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性期的临床效果,观察肛塞阿司匹林的不良后果及6个月临床事件,以便为ACS患者寻求一种口服用药的替代途径.方法 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患者120例,入院前均未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采用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按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排除自动转院及失访者,最后肛塞(100mg/d)组52例,口服(100mg/d)组68例.对照组30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及血液病,从未服用过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患者,分别采集ACS患者及对照组血标本,作相应处理,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肛塞组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为(11.9±10.3)%,与口服组的(5.9±1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塞组花生四烯酸(rachidonic acid,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为(11.8±10.4)%,与口服组的(6.1±1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塞组血小板CD62p水平降低幅度(10.8±18.5)%,与口服组的(9.1±1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肛塞组出现临床事件4例(7.69%),口服组出现临床事件5例(7.3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肛塞(100mg/d)与口服(100mg/d)途径在ACS急性期1周应用对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CD62p水平降低幅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肛塞用药可减少上消化道黏膜的直接刺激,可能替代不能口服阿司匹林的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