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06-25
    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
    林向韶;叶剑
    2011, 32(6):  0-0. 
    摘要 ( 320 )   HTML   PDF (814KB)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动态
    2011, 32(6):  0-0. 
    摘要 ( 62 )   HTML   PDF (853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亲情护理1例
    李翠霞;崔明武
    2011, 32(6):  0-0. 
    摘要 ( 181 )   HTML   PDF (813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六缩酚肽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肺癌细胞增殖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张月峰;李勇;温士旺;董玫;史清文;田子强
    2011, 32(6):  621-621. 
    摘要 ( 272 )   HTML   PDF (976KB) ( 1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3种环六缩酚肽化合物对人肺部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腐败菌素 B,pseudodestruxin C 和pullularin C 在3种浓度100,10和1 μmol/L分别作用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QG-56)和人小细胞肺癌细胞(PC-6和QG-90),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腐败菌素 B,pseudodestruxin C 和pullularin C 在浓度1 μmol/L时作用于A549细胞 24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p53报告基因(pG53-Luc)、bax报告基因(pGBax-Luc)、核因子-kB报告基因(Igk-Luc)和激活T细胞核因子报告基因(NFAT-Luc)的表达.结果 pullularin C对4种实验用人肺癌细胞均显示极强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而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腐败菌素B和pseudodestruxin C对实验用人肺部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环六缩酚肽化合物pullularin C对人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且1μmol/L pullularin C可明显诱导A549细胞内p-53和bax基因转录的表达,推测pullularin C对人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成熟DC体外联合小剂量IL-2及IL-12增强CTL抗胃癌活性研究
    谢绍建;崔乃鹏;张俊岭;陈小贺;张峰;蔡建辉
    2011, 32(6):  625-625. 
    摘要 ( 309 )   HTML   PDF (1423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负载自体胃癌细胞裂解物的成熟DC(matured dendritic cells loaded with autologous tumor lysates,TL-mDC)联合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抗胃癌免疫效应.方法 建立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系作为靶细胞.负载自体胃癌细胞裂解物的成熟DC联合应用小剂量IL-2及IL-12体外刺激自体T细胞,制备胃癌特异性CTL.应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联合刺激后T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CTL对肿瘤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CTL培养液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的分泌水平.结果 TL-mDC体外联合小剂量IL-2、IL-12刺激组(组1),与单纯TL-mDC刺激组(组2)比较,具有高效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P<0.01);2组分别与T细胞混合培养1周后,所获CTL上清液中INF-γ的浓度分别为(3200.00±172.57)ng/L(组1)、(2700.00±83.18)ng/L(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L(组1)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TL(组2)(P<0.05),且CTL(组1及组2)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2株异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P<0.01).结论 TL-mDC体外联合小剂量IL-2及IL-12有效提高了CTL对自体胃癌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Ag85A蛋白的血清学诊断
    张俊仙;吴雪琼;张翠英;董梅
    2011, 32(6):  630-630. 
    摘要 ( 320 )   HTML   PDF (809KB)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重组Ag85A蛋白为抗原进行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重组Ag85A蛋白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健康体检者147例和结核患者143例血清中的抗结核抗体;同时以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为对照.结果 用重组Ag85A蛋白和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患者143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63.6%和29.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健康体检者147例血清的特异性分别为78.2%和85.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Ag85A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可以作为结核病抗结核抗体检测的血清学诊断试剂之一.
    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相关性研究
    文佳媚;高红华;高连波
    2011, 32(6):  633-633. 
    摘要 ( 354 )   HTML   PDF (1631KB) ( 2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分布的影像学模板,对7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梗死形态进行分型,评估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中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皮质前型分水岭、皮质上型分水岭梗死中颈内动脉病变率较高,皮质下型分水岭、分水岭合并穿支梗死中大脑中动脉病变率较高.结论 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可以提示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脑钠肽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王振威;袁日明;缪克强;杨绍佑;林久座;孔庆钻
    2011, 32(6):  637-637. 
    摘要 ( 350 )   HTML   PDF (810KB)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复苏成功的心搏呼吸骤停后继续脑复苏患者20例,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A、B、C 3组,分别检测3组BNP的浓度,并比较心跳骤停即刻、复苏成功后即刻及6、24、48、72h BN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心跳骤停初期,BNP水平升高.随着心肺复苏成功进行,自主循环的建立和应激过程的减弱,BNP逐渐降低.心跳骤停初期BNP的增高水平及复苏后BNP的持续高水平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后呈负相关(r=-0.88,P<0.01).A、B、C 3组各组之间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NP水平的监测既能反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又可以预测CPR后的意识恢复情况,对CPR后脑复苏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TCD检测脑梗死患者微栓子阳性与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毛樱
    2011, 32(6):  640-640. 
    摘要 ( 493 )   HTML   PDF (810KB) ( 2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graphy,TCD)监测脑梗死患者微栓子(microembolus,MES)阳性与临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MES 阳性在脑梗死病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 采用Companion Ⅲ型TCD 机,双通道2MHz 监测探头,检测233例前循环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循环中MES数.采集外周血标本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脑梗死患者MES 阳性率为21.89 %;MES 阳性与高血脂相关较弱,与脑多发性梗死的相关性中等,与大动脉狭窄相关性最强.结论 MES阳性可能与动脉狭窄斑块有关,粥样硬化斑块是MES的主要来源,MES 阳性说明患者有活动性栓子来源的基础,MES的存在极易导致脑梗死发生或复发.
    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应用价值
    董翠霞;姜云发;张志联;谷新顺;郝国贞
    2011, 32(6):  643-643. 
    摘要 ( 304 )   HTML   PDF (807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病情稳定的165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由护士施行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再次住院及预后的情况,分析2种护理方法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心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住院时间和再住院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心力衰竭合并法心房纤颤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再住院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资源.
    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
    洪青;励灵玉
    2011, 32(6):  646-646. 
    摘要 ( 278 )   HTML   PDF (808KB) ( 2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常规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止咳等治疗并配合营养护理、体位护理、排痰护理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比较2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自身前后比较SDS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SDS>50分者分别为18例和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与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比较
    张建生;吕海涛;刘润田;张鸿飞;刘建华;石云明
    2011, 32(6):  649-649. 
    摘要 ( 276 )   HTML   PDF (806KB) ( 1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257例,其中采用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方式142例,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115例.分析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式较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术式胰肠吻合操作时间短,胰漏发生率低(P<0.05).其余术后并发症各指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具有操作方便、操作时间短、容易掌握、胰漏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胃镜及腹腔镜技术对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疗意义
    耿娜;李索林;李英超;时保军;马亚贞
    2011, 32(6):  652-652. 
    摘要 ( 302 )   HTML   PDF (806KB) ( 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技术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 对1998-2010年收治的11例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儿表现为腹部包块1例,消化道出血5例,脐肠瘘1例,上腹痛3例,行其他手术探查发现1例.分布部位,十二指肠1例,胃内2例,空肠3例,回肠5例,其中并发肠套叠1例.其中1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1例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多以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肠套叠等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内镜及腔镜技术在临床的日益广泛应用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治疗率.
    儿童肺动脉高压64例临床分析
    杨芳;林志;钟日荣
    2011, 32(6):  655-655. 
    摘要 ( 276 )   HTML   PDF (812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64例包含PAH诊断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①64例患儿中57例(89.06%)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49例,其中11例经内科治疗,肺部感染、心力衰竭难以控制,肺动脉压力较另38例高[分别为(9.15±2.87)、(6.68±2.49)kPa,t=2.800 1,P<0.05],49例中除2例死亡外,余47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肺动脉压力均降至正常;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 8例,术后肺动脉压力较术前下降[分别为(5.36±1.53)、(8.77±2.61)kPa,t=-3.564 3,P<0.05].②2例(3.13%)为腺样体肥大引起PAH,肺动脉压力分别为16.08、16.91kPa,予以腺样体切除后,1例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1例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有所下降(10.67kPa),但仍较正常高.③2例(3.13%)为结缔组织病合并PAH,其中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肺动脉压力分别为16.8、14.4kPa,2例均死亡.④3例(4.68%)为特发性PAH,肺动脉压力分别为14.67、8.88、10.67kPa,自动出院.结论 儿童PAH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需积极查找病因,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6种消毒方法对义齿石膏模型表面硬度影响的研究
    李玉芳;吴文慧;郭璇;孙建欣
    2011, 32(6):  658-658. 
    摘要 ( 338 )   HTML   PDF (801KB) ( 2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6种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50mm×10mm×5mm长方体普通和超硬石膏模型采用60Co-γ辐射、紫外线照射、髙压蒸汽、微波、甲醛熏蒸、戊二醛浸泡消毒后测定各组的表面硬度.结果 60Co-γ辐射、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消毒后2类石膏的表面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髙压蒸汽、微波灭菌;或戊二醛浸泡消毒后表面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髙压蒸汽灭菌后普通和超硬石膏模型表面硬度明显降低,戊二醛浸泡消毒后表面硬度下降.微波灭菌后表面硬度增强,其他消毒方法对2类模型的表面硬度无显著影响.
    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治疗远视的临床研究
    张华;赵娴;李丽;师翠玲
    2011, 32(6):  660-660. 
    摘要 ( 330 )   HTML   PDF (809KB) ( 2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与传统的LASIK 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5例患者 110 眼分为2组,分别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topography-guided customized ablation treatment,T-CAT)引导的LASIK(25例50眼)和传统LASIK(30例60 眼).比较2组术后视力变化、屈光度变化、偏中心切削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回退,T-CAT引导的LASIK组与传统LASIK组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更好,6个月时屈光度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T引导的LASIK组术后偏中心切削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AT引导的LASIK手术治疗远视预测性和术后视力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蒋毅;林欣厦;陈千煌
    2011, 32(6):  663-663. 
    摘要 ( 331 )   HTML   PDF (807KB) ( 2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ASA I~II级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微量泵输注氯胺酮+丙泊酚混合剂;治疗组微量泵输注氯胺酮+丙泊酚+瑞芬太尼混合剂.记录2组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术毕苏醒时间和麻醉期间呼吸、循环情况,观察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用药量少,术毕苏醒快,镇静镇痛完善,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小.结论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疗效优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
    SLIPA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陈天勇;杨建国;孟冠雄
    2011, 32(6):  666-666. 
    摘要 ( 328 )   HTML   PDF (809KB)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复苏困难插管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组、S组和Q组各36例.S组采用SLIPA喉罩置入,L组采用标准型喉罩(standard laryngeal maskairway,LMA)置入,Q组采用气管内插管.比较3组一次置入成功率、置入时间、胃内容物误吸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 ①一次置入成功,S组、L组一次置入成功率均明显高于Q组(P<0.01,P<0.05=;S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置入时间,S组、L组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Q组(P<0.01,P<0.05=,S组明显短于L组(P<0.05=.③心肺复苏成功率,S组、L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Q组,S组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胃内容物误吸率,S组胃内容物误吸率明显少于L组和Q组(P<0.05=,L组和Q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和LMA比较,SLIPA喉罩操作更加简便,能够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危险,且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痴呆患者康复式护理效果观察
    谭莉;刘德俊;尤红;刘艳菊;贾品;齐红梅
    2011, 32(6):  669-669. 
    摘要 ( 307 )   HTML   PDF (809KB)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康复式护理措施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基本护理、3R智力激发法护理、针对精神症状的康复护理及对运动障碍的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康复式护理;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利用长谷川氏痴呆量表(Hastgawa dementia scale,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HDS、ADL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性护理将延缓老年期痴呆的衰退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乳结平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刘小虎;谢颖;李晓玲
    2011, 32(6):  672-672. 
    摘要 ( 271 )   HTML   PDF (1012KB) ( 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定乳结平颗粒(淫羊藿、赤芍等)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淫羊藿、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赤芍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芍药苷在0.592~4.998μg线形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15%,相对标准差为2.55%.结论 该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并能有效地控制其制剂的质量.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程晓蕾;王桂利;杨延敏
    2011, 32(6):  675-675. 
    摘要 ( 406 )   HTML   PDF (811KB) ( 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后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并发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D的测定结果,将78例DD检测数值进行手术前后及连续监测值对比,分析DD变化与并发症的关系.测定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结果 78例术前DD阳性57例(73%),术后阳性61例(78%),术后并发症19例(24%),其DD值明显升高.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血浆中DD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术前并发症导致DD升高,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中DD含量与并发症成正相关.围手术期常规检测DD对判断、预防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异丙酚救治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陈新红
    2011, 32(6):  678-678. 
    摘要 ( 314 )   HTML   PDF (794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异丙酚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进行救治重症哮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异丙酚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 经治疗,2组的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PaO2、Pa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强迫端坐位、明显紫绀及双肺广泛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 (P<0.05).结论 无创性正压通气联合异丙酚是一种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既能够有效改善机体通气状况,又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病理基础
    王晓静;李宁;高勇;白洪忠;牛艳慧;贾晨光
    2011, 32(6):  680-680. 
    摘要 ( 304 )   HTML   PDF (1622KB) ( 2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高分辨率CT特征表现、病理基础及与病程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2008年4月-2011年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32例的影像资料,评价其特征表现、解剖上的优势分布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磨玻璃密度影 7例,病理表现为肺泡壁炎,病程多小于1年;小叶间隔增厚24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7例;蜂窝肺6例,病理为肺腺泡结构不可逆破坏,病程2年以上.所有病变解剖优势分布于双肺中下叶.结论 高分辨率CT特征表现对照病理可反映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病程阶段及其解剖优势分布.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继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韩丽安;钱浓浓;陈亚萍
    2011, 32(6):  682-682. 
    摘要 ( 340 )   HTML   PDF (803KB) ( 4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5例(观察组)和非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5例(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预后和采取干预护理后效果.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有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及住院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加或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合理地护理和治疗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
    美罗华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李艳红
    2011, 32(6):  685-685. 
    摘要 ( 371 )   HTML   PDF (805KB) ( 3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美罗华与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1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美罗华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CHOP方案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中正常免疫球蛋白含量逐渐下降,3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免疫球蛋白M的下降最为明显;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A、G、M含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不明显,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3月后,所有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G、M含量都恢复正常.结论 美罗华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虽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期间机体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含量会显著下降,患者免疫功能的降低会大大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对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预防感染的发生.
    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
    周海港
    2011, 32(6):  687-687. 
    摘要 ( 254 )   HTML   PDF (801KB) ( 3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5例,于急性出血稳定后12h内采用胃底静脉三明治法组织胶注射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3个月后行内镜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止血.8例患者于术后2周,再次行食管套扎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1.43%,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4.26%.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咽下不适、胸骨后隐痛、低至中度发热,发生率为28.5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3个月内无1例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一项安全可靠的方法.
    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探讨
    翁永平
    2011, 32(6):  689-689. 
    摘要 ( 360 )   HTML   PDF (794KB) ( 2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疗程分析.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采用兰索拉唑注射剂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采取法莫替丁进行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起到稳定、快速、持久的作用,具有较低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合治疗与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成人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斯毅
    2011, 32(6):  691-691. 
    摘要 ( 323 )   HTML   PDF (793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与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成人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心理放松、行为、生活技能等干预内容与措施.结果 综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前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治疗与干预后2组对照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人焦虑抑郁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治疗与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良好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及药物治疗
    卢秋林
    2011, 32(6):  693-693. 
    摘要 ( 406 )   HTML   PDF (803KB) ( 3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情况及药物治疗结果.方法 对11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结果 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3株,检出率为74.1%.青霉素治疗22例,细菌清除率为81.8%,阿奇霉素+炎琥宁治疗54例,清除率为88.9%,青霉素+痰热清治疗36例,清除率为86.1%.总细菌学疗效为87.5%.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临床选择抗生素必须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判定.
    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临床研究
    陈荣;曹校校
    2011, 32(6):  695-695. 
    摘要 ( 293 )   HTML   PDF (795KB) ( 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中药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筛选2006 年7月-2010 年7 月期间就诊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 196 例患者中临床控制率21.42%,显效率38.78%,有效率33.16%,无效率6.63%.对照组 93 例患者中临床控制率 17.20%,显效率 24.73%,有效率43.01%,无效率16.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有较高的疗效.
    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成旭明
    2011, 32(6):  697-697. 
    摘要 ( 261 )   HTML   PDF (810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 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速避凝),2组在疗程前后及其相应的COPD缓解期空腹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的检验,分析D-二聚体与血气分析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低于常规组治疗后(P<0.05),并且治疗组缓解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PaO2显著增高(P<0.01),PaCO2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直线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aO2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9,P<0.01),PaCO2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1).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COPD患者无创伤性体内血栓形成检测及继发纤溶的观察指标.并且由于COPD患者D-二聚体的升高与体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程度一致,在临床上常规抗炎、解痉、平喘及改善通气治疗基础上根据D-二聚体水平适当使用抗凝治疗降低血黏度,有利于减缓病程进展,阻止恶化,促进疾病的恢复.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测压观察
    杨国明;王会志;董驹;王丽英;李新;刘峰
    2011, 32(6):  699-699. 
    摘要 ( 289 )   HTML   PDF (926KB)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吻合方式.方法 2000年3月-2009年8月,对食管下段癌5例,贲门癌25例,Barrett食管行癌肿切除1例,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并对其中20例患者术后14~547d(平均44.9d)在吻合口上方5cm、吻合口、吻合口下方的胃腔内行压力测定.结果 吻合口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上方静息压增高,平均为1.886kPa,与吻合口上方和吻合口下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吻合口并发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耳部瘢痕疙瘩的综合性动态治疗
    张春莉;张锤;张卓男;苏晓光;赵雪莲
    2011, 32(6):  701-701. 
    摘要 ( 324 )   HTML   PDF (1327KB) ( 2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综合性动态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耳部瘢痕疙瘩的大小、部位,分别采用直接切除缝合、个性化皮瓣修复及保留瘢痕表皮等方法修复瘢痕疙瘩切除后的创面,术后早期放疗并进行动态观察,有复发倾向者配合辅助疗法.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均保持耳部自然轮廓及解剖形态,3例有复发倾向,及时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后有效,其余无明显瘢痕增生,耳外形满意.结论 耳部瘢痕疙瘩采用手术及术后辅助疗法,动态治疗,可有效治疗瘢痕疙瘩,降低复发率,且能保持耳的外形美观,疗效肯定.
    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费代良
    2011, 32(6):  703-703. 
    摘要 ( 363 )   HTML   PDF (982KB)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精准肝脏切除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精准肝脏切除技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石分布、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37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患者6例,初次手术患者31例,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6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3例,左右半肝均有结石分布者18例.均按结石分布肝叶或肝段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其中16例附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复发4例.结论 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能够减少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窦旁脑膜瘤38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李建峰;陈海霞;何谱
    2011, 32(6):  705-705. 
    摘要 ( 273 )   HTML   PDF (810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38例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1例(55.3%),Ⅱ级切除13例(34.2%),Ⅲ级切除4例(10.5%),无手术死亡患者.术中窦破损修补术5例,人工硬膜修补术31例,颅骨缺损一期修补术2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Ⅰ级27例,脑膜瘤Ⅱ级10例,恶性脑膜瘤1例.术后新增神经功能损害8例,其中6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完全恢复;出现永久性偏瘫(肌力Ⅱ级) 2 例.术后随访1~6 年,于术后4~6年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疗,达Ⅱ级切除,术后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窦旁脑膜瘤,有助于肿瘤显露、控制术中出血、妥善保护颅内重要结构,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徐礼华
    2011, 32(6):  707-707. 
    摘要 ( 409 )   HTML   PDF (803KB)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3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96例成人锁骨骨折患者,其中锁骨钩钢板内固定30例、锁骨钢板内固定46例、克氏针内固定20例.术后随访1年.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3组患者在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锁骨骨折部位及类型不同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
    陈丽蓉;柴泽英
    2011, 32(6):  709-709. 
    摘要 ( 452 )   HTML   PDF (805KB) ( 3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0年6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行根治性放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化疗方案,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相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近期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58.14%和97.67%,而近期进展率则明显降低,仅为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7,4.47,4.47,P<0.05).2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且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7.86,4.91,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4,4.47,P<0.05),而2组患者肾功能损害率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可耐受.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较的的临床治疗方案.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程荷玲
    2011, 32(6):  711-711. 
    摘要 ( 344 )   HTML   PDF (805KB)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吡格列酮单独用药为A组,45例克罗米芬、吡格列酮联合用药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A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H、T、FIN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LH、T、FINS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切口撕伤108例临床分析
    罗卫明
    2011, 32(6):  714-714. 
    摘要 ( 299 )   HTML   PDF (806KB) ( 2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108例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其中临产后剖宫产、胎头双顶径≥10 cm、枕后位,胎头拨露 < 2.8cm及麻醉效果差时可增加剖宫产手术撕裂伤的发生率 (P<0.01或P<0.05).结论 严密观察产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降低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发生.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杨广飞
    2011, 32(6):  716-716. 
    摘要 ( 342 )   HTML   PDF (792KB) ( 2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与蒙脱石散(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5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联活菌胶囊与蒙脱石散口服,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1.7±0.05)d低于对照组的(3.6±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飞达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40例临床分析
    王乃飞
    2011, 32(6):  718-718. 
    摘要 ( 342 )   HTML   PDF (809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方法 对6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按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d、1~3d、3~7d、>7d);对足月与早产患儿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儿感染率为64.5%,检出6种4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杆菌31.3%,肺炎克雷伯菌25.0%,绿脓杆菌18.8%;药敏检测发现革兰阴性菌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氟哌酸、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硫脒、万古霉素敏感性高.通气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P<0.01),早产患儿与足月患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率高,患儿感染率与通气持续时间有关,需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如病情允许尽早撤离呼吸机以积极防治感染.
    LASIK术中游离角膜瓣复位后的临床分析
    金艳华
    2011, 32(6):  720-720. 
    摘要 ( 287 )   HTML   PDF (812KB) ( 2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出现游离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1-2008年1 500例(2 900眼)LASIK手术中出现的12例(12眼)游离瓣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1d,12例(12眼)角瓣复位良好,边缘整齐,瓣下干净.术后3d取出角膜接触镜,其中视力≥1.0 10眼,视力≥0.6 2眼.1月视力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24月视力稳定.眼屈光度、中央K值较术前降低值等与非游离瓣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LASIK治疗近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至关重要.术中出现游离瓣只要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
    丁有泉
    2011, 32(6):  722-722. 
    摘要 ( 423 )   HTML   PDF (1369KB) ( 2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AD患者均行MSCTA和DSA检查,比较2种影像学方法的AD表现.结果 DeBakey分型中Ⅰ型4例、Ⅱ型1例、Ⅲ11例.MSCTA对内膜片及破口的显示率达100%,均显著高于DSA(P<0.05),而对真假腔与分支受累的显示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在A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设计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作为一种安全、快递、有效、无创的检查,可作为AD的首选检查方法.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彭金亮;谭书德
    2011, 32(6):  725-725. 
    摘要 ( 308 )   HTML   PDF (1306KB)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方法 50例经小肝癌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脉期60s、延迟期120s,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优维显,速率为3mL/s,剂量为1.5mL/kg(体质量).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53个,直径平均(2.85±0.23)cm,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与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DR胸部高千伏摄影与普通条件摄影应用比较
    张信起;高国栋
    2011, 32(6):  727-727. 
    摘要 ( 495 )   HTML   PDF (790KB) ( 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中胸部高千伏摄影与普通条件摄影的优劣.方法 选择胸部摄影患者100例,患者分别应用高千伏与低千伏的条件2次曝光,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所受照射量进行测试.结果 应用高千伏的图像对组织微细结构显示的信息率高,被纵隔心脏等脏器遮盖肺组织显示的较清晰,所受到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减少.结论 直接数字化摄影胸部高千伏摄影明显优于普通条件摄影.
    帕瑞昔布钠用于结肠癌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胡建雷;高翔
    2011, 32(6):  728-728. 
    摘要 ( 384 )   HTML   PDF (803KB) ( 2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parecoxib)在结肠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9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帕瑞昔布钠组、芬太尼组和曲马多组,每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注射液、芬太尼、曲马多静脉注射.3组术毕均用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观察记录苏醒时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拔管时间,对3组患者苏醒后15min(T1)、术后1(T2)、2(T3)、3(T4)及4(T5)、5(T6)、6(T7)h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visual simulation,VAS)评分.结果 苏醒时3组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帕瑞昔布钠组拔管时间比芬太尼组和曲马多组明显缩短(P<0.05);3组VAS评分在T1~T2时点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VAS评分在T3、T4、T5、T6、T7时点比芬太尼组降低(P<0.05),比曲马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预注帕瑞昔布钠能增强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危重患者镇静的可行性研究
    陈蕾;胡振杰;赵钗;武新慧
    2011, 32(6):  731-731. 
    摘要 ( 372 )   HTML   PDF (795KB)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内瘘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蔡红丽;陈秋月;李玉玲;王春华;王红连
    2011, 32(6):  732-732. 
    摘要 ( 305 )   HTML   PDF (809KB) ( 2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策略选择
    叶长青
    2011, 32(6):  735-735. 
    摘要 ( 282 )   HTML   PDF (784KB) ( 2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者进行系统护理指导的效果评价
    李宝丽;张秀果
    2011, 32(6):  737-737. 
    摘要 ( 285 )   HTML   PDF (807KB) ( 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mac在肿瘤进展及治疗中的意义
    王娜;杨俭
    2011, 32(6):  739-739. 
    摘要 ( 346 )   HTML   PDF (820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机的故障分析、检修及维护
    姜荣健;林辉杰
    2011, 32(6):  742-742. 
    摘要 ( 296 )   HTML   PDF (809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