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
王志顺;王江泳;王保芝;郭建永;骆青荣;冯克清
2009, 30(5):
453-453.
摘要
(
329 )
HTML
PDF (2126KB)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及其成骨诱导后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BMSCs移植组(A组)与B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移植组(B组),将细胞移植于坏死股骨头的钻孔区内.对术后2、4、6、8周的股骨头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BM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①X线观察显示,随着时间的进展,A、B 2组钻孔区密度逐渐增高,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呈现正常的骨小梁结构.②组织学观察表明,在A、B 2组钻孔区内,术后2周时有大量的成骨细胞;4周时充满骨小梁;8周时骨小梁趋于成熟,2组间骨小梁面积的图像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在A、B 2组术后2周时,移植的BMSCs呈现BMP免疫阳性反应;然而,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BMSCs移植后,只有部分细胞出现BMP免疫阳性反应.结论 BMSCs及其成骨诱导后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呈现相似的结果;股骨头内部的微环境,对BMSCs具有明显的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