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25
    论文
    中心张力侧固定尖钩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研究
    陈勇;张奇;陈伟;张英泽
    2009, 30(3):  0-0. 
    摘要 ( 216 )   HTML   PDF (153KB) ( 2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2009, 30(3):  0-0. 
    摘要 ( 131 )   HTML   PDF (323KB) ( 3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像法定量分析小动物运动行为的研究
    范振中;易小林;马宏伟;崔冬生
    2009, 30(3):  217-217. 
    摘要 ( 248 )   HTML   PDF (238KB)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制一种定量分析小动物运动行为的测定系统.方法 使用电荷耦合器件摄像系统,通过微机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采集动物活动图像,按时间序列进行存储.比较一定时间间隔的两幅图像,当动物完全离开原来位置时,确定为小动物运动1次,从而定量记录小动物一定时间运动量.结果 对一组小鼠在2 d内进行了重复测定,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 该方法为测定小动物的运动行为制定了一种客观标准.
    经静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对心肌细胞损伤因子及D-二聚体的影响
    谷国强;崔炜;刘凡;杨晓红;郑红梅;王梅
    2009, 30(3):  220-220. 
    摘要 ( 332 )   HTML   PDF (224KB)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永久性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对心肌细胞损伤因子及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并且比较单腔及双腔起搏器对二者的影响程度.方法 入选永久性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患者1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 d抽血,检测肌钙蛋白Ⅰ(cTnl)、肌红蛋白(myogtobin.Mb)、肌酸激酶一同工酶(MB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和D-dimer,观察其变化的规律.结果 术后24 h eTnI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cTn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Mb与术前及术后7 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CK-MB与术前比较及术后7 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D-dimer阳性率与术前比较及术后7 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起搏器植入者术后24 h eTnl水平与单腔起搏器植入者相比似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起搏器植入者术后24 h D-dimer阳性率与单腔起搏器植入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单腔与双腔起搏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因子的增高及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这种现象在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似乎更为明显.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初步实验研究
    康胜群;孟建波;康素娴;李玉坤
    2009, 30(3):  223-223. 
    摘要 ( 264 )   HTML   PDF (455KB) ( 3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骨髓干细胞移植、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rhG-CSF皮下注射3种方法对糖尿病兔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效果.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用四氧嘧啶(alloxanate,ALX)诱导糖尿病后,结扎兔右后肢股动脉,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A组(rhG-CSF动员组),B组(rhG-CSF动员+局部千细胞移植组),C组(局部干细胞移植组),D组(PBS对照组).治疗28 d后全麻,4组均以右侧股内侧正中部位为中心等距离取局部肌肉组织,制作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骨骼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A、B、C组均使局部缺血组织微血管数量增加,B组微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②A、B、C 3组局部缺血组织VEGF的表达量均增加,但B组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rhG-CSF动员后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rhG-CSF治疗和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
    肝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邸海灵;孔丽;孙殿兴;刘俊茹;李亚
    2009, 30(3):  227-227. 
    摘要 ( 248 )   HTML   PDF (404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Survivin、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生物索-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SP)检测44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25例癌旁相应组织、9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NF-κB、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 HCC组织中Survivin、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HCC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病例平均PI值(35.19土16.53)%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16.38±10.11)%(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病例平均Al值(3.15±1.52)%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5.24±2.27)%(P<0.05);HCC标本中NF-κB阳性表达病例平均PI值(29.88±13.71)%与阴性表达者(24.15±10.8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阳性表达病例平均AI值(2.89±1.42)%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4.91±2.04)%(P<0.05);NF-κB与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和NF-κB在HCC中高表达.Survivin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方式共同影响肝癌的生物学特性.而NF-κB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方式影响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对肝癌的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NF-κB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
    四川地震937例伤员并发症的诊治
    潘进社;张英泽;邸军;孟宪中;郑占乐;魏俊强
    2009, 30(3):  232-232. 
    摘要 ( 242 )   HTML   PDF (226KB)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四川地震伤员并发症的发生规律、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 对德阳医院收治的937例地震伤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 地震伤员937例中,出现单一或多种并发症324例.经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299例伤员治愈.结论 提高对地震伤员并发症的认识程度,对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伤员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泪小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例
    包永琴;刘建宗;张斌;盛孟怡;黄灵欣
    2009, 30(3):  234-234. 
    摘要 ( 309 )   HTML   PDF (71KB)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TEN和P7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宋振川;杨会钗;焦志凯;李勇;张志栋;赵群
    2009, 30(3):  235-235. 
    摘要 ( 235 )   HTML   PDF (313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TEN、P7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癌组织中PTEN和P73蛋白的含量.同时取同期无远处转移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PTEN在远处转移组、局部淋巴结转移多于4枚组的高表达率均低于无远处转移组和局部淋巴结转移4枚及不足4枚组(P<0.05),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高表达率反而逐渐降低(P<0.05).P73在远处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之间的高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部淋巴结转移4枚及不足4枚的患者较转移多于4枚的患者呈现低表达(P<0.05);且在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3组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1.7%、75.0%、76.9%,3组间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结论 PTEN基因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局部和远处转移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癌细胞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赵占伟;许丙辉;王树峰;曹雷;王保芝
    2009, 30(3):  239-239. 
    摘要 ( 264 )   HTML   PDF (263KB)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癌细胞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双霞染色法,对50例乳腺组织标本(包括乳腺癌组织标本4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标本5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5例)中的LVD进行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LVD值16.10±1.51,明显大于乳腺纤维瘤组织中的LVD值12.45±0.47,也大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LVD值12.37±0.45.在腋窝淋巴结出现癌转移组,其乳腺癌组织中的LVD值17.74±0.48,明显大于无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组的LVD值为14.88±0.49.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的LVD与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状态密切相关,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植入性电刺激对失神经骨骼肌影响的研究
    胡春鹤;朱晓光;张克亮;刘明辉;周晓彬
    2009, 30(3):  242-242. 
    摘要 ( 323 )   HTML   PDF (562KB) ( 2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建立失神经支配兔小腿三头肌模型,经植入电刺激(implantable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IENS)及经皮电刺激(transce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后观察小腿三头肌肌电生理变化、肌肉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直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中的作用,并比较2种刺激方式的疗效.方法 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等分成4组.A组术后第2天开始IENS;B组术后第2天开始TENS;C组术后4周开始IENS;D组不予电刺激.刺激仪均采用DXZ-1多形波治疗仪.脉冲频率10 ms,脉宽2 ms,电流峰值8~10 mA,频率2~5 Hz.电刺激1次/d,30 min/次.术后6周行肌电图检查,并取材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IENS或TENS对失神经骨骼肌湿质量、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均有明显影响,A、B组的肌肉湿质量、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高于 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C组肌肉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肌肉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也有明显改变.骨骼肌失神经电位的改变4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骨骼肌失神经后早期进行IENS可以延缓失神经骨骼肌湿质量、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的下降,明显减轻胶原纤维增生.同时IENS对骨骼肌失神经纤颤电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三维CT测控对股骨头内蘑菇状植骨的意义
    张奇;张纯朴;郭智萍;李少伟;蔡鹏利;马晓晖
    2009, 30(3):  246-246. 
    摘要 ( 295 )   HTML   PDF (326KB) ( 7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CT对术中股骨头进行三维测量,精确控制股骨头内挖出空腔的大小,实现对兴趣区内坏死骨的广泛清除,使植骨形态呈蘑菇状,增强对关节面的支撑作用.方法 手术中,对股骨颈内骨性隧道进行冠状位扫描重建.在股骨头内,可以精确测出骨隧道中心到关节面的距离.通过控制铰切刀的大小将头内空腔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结果 经过对股骨头内兴趣区的三维测量,可以挖出预设的空腔.结论 对股骨颈内骨性隧道进行冠状位扫描,是实现精确定位蘑菇状植骨的关键.
    MMP-2与TIMP-2在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
    徐晓青;王鹏;王玉红;杨广承;马桂琴;刘爱亚
    2009, 30(3):  249-249. 
    摘要 ( 275 )   HTML   PDF (445KB) ( 1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组织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血管瘤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方法 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血管瘤手术切除的标本共60例及正常带血管皮肤手术切除标本10例,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①实验分组.根据Mulliken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并分类,所有标本共分4组,增生组22例.退化组20例,退化完成组18例,正常带血管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10例.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各组标本的MMP-2、TIMP-2进行染色.③实验评估.以止常血管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结果 随着血管瘤病理时期的变化,MMP-2、TIMP-2出现明显不同的表达.增牛组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TIMP-2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其他各组(P<0.01),随着血管瘤的退化MMP-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TIMP-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至退化完成期时二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MMP-2与TlMP-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MP-2、T1MP-2在血管瘤分期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与血管瘤的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
    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紊乱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李艳红;刘斌;王晓冬;刘建华
    2009, 30(3):  253-253. 
    摘要 ( 311 )   HTML   PDF (202KB)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按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于发病后1 d清晨7:00静脉采血,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est,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 危重组PLG降低,DD升高,极危重组DD高于危重组(P<0.01),PLG低于危重组(P<0.05).危重组DD高于非危重组(P<0.01),PLG低于非危重组(P<0.01).极危重组活化APTT、PT长于危重组(P<0.05,P<0.01),危重组长于非危重组(P<0.01),极危重组PLT低于危重组及非危重组(P<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凝血系统紊乱普遍存在,包括促凝活性增加、纤溶系统抑制.监测PLT、PT、APTT、DD,PLG对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儿童急性白血病血浆SDF-1水平及临床意义
    王丽;张宝玺;马夫天
    2009, 30(3):  256-256. 
    摘要 ( 358 )   HTML   PDF (367KB) ( 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片I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1SA)分别检测43例初诊未治AL患儿(初诊组)、41例完全缓解AL患儿(缓解组)及20例健康儿童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组)的血浆SDF-1水平.结果 ①初诊组和缓解组SD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初诊组高于缓解组(P<0.01).②初诊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患儿SDF-1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P<0.01).而SDF-1水平在ALL各亚型组(L1L2T-ALL与B-ALL)和AML各亚型组(M2、M3,M4和M5>)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DF-1水平与初诊时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5).结论 ①白血病患儿初诊时血浆SDF-1呈高水平表达.提示它可以作为AL的一种检测指标.②SDF-1水平在ALL明显高于AML,说明其与AL的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③SDF-1在AL患儿初诊时为高水平表达,在完全缓解后表达水平下降,复发时其表达水平又升高,提示动态检测SDF-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
    幼年脊柱关节病误诊分析
    郭君;楚海峰;单鸣凤
    2009, 30(3):  260-260. 
    摘要 ( 221 )   HTML   PDF (148KB) ( 1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幼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onset spondylo-arthropathics,JSpA)的早期临床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JSpA 40例(男性37例,女性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临床表现,以下肢非对称性关节炎发病16例占40.0%为①组,以单或舣侧骶髂关节肿痛伴活动障碍者10例占25.0%为②组,以①+②两种形式发病9例占22.5%为③组,以手指或足趾肿痛+①发病2例占5.0%为④组,以脊柱或足趾痛+②发病3例占7.5%为⑤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36例,阳性33例占91.7%.发病初期诊为关节结核10例占25.0%,诊为股骨头坏死3例占7.5%.诊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关节型27例占67.5%.结论 JSpA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
    不同保存介质对脱位牙牙周膜细胞活性的影响
    田松波;陈惠珍;张英怀;刘艳萍;贾志宇;李会英
    2009, 30(3):  262-262. 
    摘要 ( 263 )   HTML   PDF (317KB)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介质及不同时间保存脱位牙对牙周膜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畸拔除的第一、第二双尖牙共210颗,拔除后立即放入不同保存介质中,包括Hank's液、牛奶、生理盐水与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为牙脱位后立即计数牙周膜细胞;而阴性对照组为脱位牙干燥后计数牙周膜细胞.在不同的时间检测有活力的牙周膜细胞数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ank's液、牛奶、生理盐水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牙周膜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Hank's液、牛奶、生理盐水与水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燥状态下,有活性的牙周膜细胞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生理盐水、牛奶、Hank's液可作为脱位牙有效的保存介质,时间最长町达2 h.
    河北省5岁人群乳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
    平雅坤;路丽;李健;赵增波
    2009, 30(3):  265-265. 
    摘要 ( 278 )   HTML   PDF (208KB)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河北省5岁人群乳牙龋病状况.为河北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5岁城乡常住人口720例.男女各半.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检查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社区牙周指数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计算出患龋率、龋均.结果 5岁组人群乳牙患龋率为69.1%、龋均为3.3.龋齿充填率为3.4%.龋均和患龋率在城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5岁儿童乳牙龋齿较严重,96.6%龋齿未经治疗,是龋病预防的重点人群.
    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儿颅颌结构变化的追踪观察
    陈文静;左艳萍;董福生;卢海燕;马文盛;吴建瓴
    2009, 30(3):  269-269. 
    摘要 ( 304 )   HTML   PDF (210KB) ( 2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处于牛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随着自然生长颅颌的结构变化及其畸形调整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放弃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28例,平均追踪观察15.4个月,在观察前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固定骨性标志点的垂直与矢状方向变化,分析颅颌的变化.结果 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其Ⅱ类关系随着自然生长,并未得到改善,有加重的趋势.结论 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应早期治疗.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巴磊;王彬
    2009, 30(3):  271-271. 
    摘要 ( 304 )   HTML   PDF (176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腹部手术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2例,切口积液裂开4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3%.无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无手术死亡.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适当简化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疗效.
    异体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库的建立
    马忠锋;柴家科;杨红明;梁黎明;许明火
    2009, 30(3):  273-273. 
    摘要 ( 283 )   HTML   PDF (267KB) ( 2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冻存与复苏的可行方法.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并对细胞进行冻存与复苏.表皮细胞进行广谱角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PAN-FITC)免疫荧光染色,成纤维细胞行波形蛋白-FITC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表皮细胞呈克降样增长,以后细胞逐渐互相融合.PAN-FITC染色均为阳性.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生长活力强,波形蛋白-FITC染色呈阳性.结论 酶消化法是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重要方法,本实验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奠定了基础.
    胰岛素对危重创伤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节
    张焱焱;褚立明
    2009, 30(3):  275-275. 
    摘要 ( 309 )   HTML   PDF (159KB) ( 2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离体危重创伤患者中件粒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胰岛素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危重病患者20例.采取外周静脉血并分离中性粒细胞.RPMl1640培养基培养,分为胰岛素干预组和非胰岛素干预组,每例分离的中性粒细胞平均分为6等份.将中性粒细胞置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3、6、12、18、24、36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 体外条件下中性粒细胞与胰岛素共同培养3、6、12、18、24、36 h后其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与非胰岛素干预组比较,胰岛素能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刘子洪;王国胜;马骏驰;么秀琴
    2009, 30(3):  277-277. 
    摘要 ( 245 )   HTML   PDF (260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5例(63足)以SandersⅡ~Ⅳ型为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跟骨外侧人路,切开复位钛板螺丝钉固定,必要时行植骨术(10足).结果 55例(63足)患者平均随访23.5个月,参照MarylaRCl food score评分标准.疗效为优40足,良21足,可2足,优良率为6.8%.其中钛板松动1足,钛板断裂l足,手术切口皮缘坏死2足,换药后自愈.结论 跟骨外侧人路切开复位钛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肢体瘫痪
    李红玲;袁正华;赵然;岳崴;王马奎
    2009, 30(3):  280-280. 
    摘要 ( 286 )   HTML   PDF (219KB) ( 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herve stimulation,TENS)对痉孪性肢体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NS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由专业治疗师一对一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40~60 min/次,1次/d,6次/周.共5周.TENS组在应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患侧上下肢痉挛肌之拮抗肌(肱三头肌、伸指伸腕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等)的TENS治疗.采用波宽0.1 ms,频率100Hz的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刺激强度为患者耐受量、感觉舒服,并出现腕部背屈、踝、趾背屈,而不引起上下肢协同运动,1次/d,30 min/次,30次为1疗程.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定等级比较无差异,治疗后30d TENs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张力下降.运动功能改善,各项评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NS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肌张力,改善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胡秀笼;邓学妹
    2009, 30(3):  282-282. 
    摘要 ( 253 )   HTML   PDF (148KB) ( 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抗牛素口服.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6.7%,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显效率40.0%,总有效率7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高浓度静脉补钾治疗婴儿严重低钾血症的临床研究
    姬秀红;王冬蕊;李焰;李利;李虹
    2009, 30(3):  284-284. 
    摘要 ( 277 )   HTML   PDF (141KB) ( 2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浓度静脉补钾治疗婴幼儿严重低钾血症的疗效.方法 在完备的准备下,应用高浓度(0.4%~0.6%)静脉补钾法和常规浓度静脉补钾法,治疗1月~1岁的婴儿严重低钾血症(≤2.5 mmol/L),并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与对照组的6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含钾液的疗效较传统浓度含钾液临床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治疗婴幼儿严重低钾血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型受体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转移的关系
    赵昕;马淑芬;张杰英
    2009, 30(3):  285-285. 
    摘要 ( 291 )   HTML   PDF (321KB) ( 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GFβR-Ⅰ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15例,其中伴有不典犁增生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中TGFF-β1及其受体TGFOR Ⅰ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子宫肌层侵蚀面积被选择地染色.结果 子宫内膜癌及复朵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β1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止相关(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JβR-Ⅰ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Ⅰ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杂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0.01),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GF-β1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而其促进癌组织的肌层浸润和血管发生,则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机制.TGF-β1进子宫内膜癌发生与转移的作用均与TGFβR-Ⅰ表达下降或缺如有关.
    酒精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李燕;邢恩鸿;李春辉
    2009, 30(3):  289-289. 
    摘要 ( 242 )   HTML   PDF (226KB) ( 3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酒精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皋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采用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技术观察饮用酒精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ate,Glu)和天冬氨酸(asparcte,Asp)含量的影响.结果 饮用酒精4周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细胞外液Glu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Asp含量无明显变化.饮用酒精2周大鼠海马DG区细胞外液GIu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长期饮用酒精可使海马Glu释放减少.
    银杏叶佐治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王小清;付花霞
    2009, 30(3):  291-291. 
    摘要 ( 232 )   HTML   PDF (142KB)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银杏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及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银杏叶20 mI,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佐治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李梅;江莲;刁玉巧;张会芬;刘翠萍;戎小平
    2009, 30(3):  292-292. 
    摘要 ( 306 )   HTML   PDF (144KB) ( 3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移植预延长皮瓣血管蒂的实验研究
    王娟;许娅莉;张奇;邵新中;张英泽
    2009, 30(3):  295-295. 
    摘要 ( 215 )   HTML   PDF (253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张惠艳;梁虎;刘文学
    2009, 30(3):  296-296. 
    摘要 ( 324 )   HTML   PDF (149KB) ( 3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0%烧伤4例患者液体复苏的治疗体会
    王车江;张庆富
    2009, 30(3):  297-297. 
    摘要 ( 258 )   HTML   PDF (131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
    宗会迁;郭素敏;焦金海;王文燕;周存河
    2009, 30(3):  299-299. 
    摘要 ( 287 )   HTML   PDF (245KB) ( 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附102例报告)
    杨平;刘超;杨华
    2009, 30(3):  301-301. 
    摘要 ( 269 )   HTML   PDF (144KB) ( 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数量的检测对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应用
    马景枝;王曙霞;尤志芳
    2009, 30(3):  302-302. 
    摘要 ( 224 )   HTML   PDF (148KB) ( 2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化内镜清洗环节现状的调查分析
    李筱轶;李保军;冯忠军;史利克;贾志英
    2009, 30(3):  304-304. 
    摘要 ( 226 )   HTML   PDF (149KB)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误用超正常剂量甲氨蝶呤致皮肌炎长时间缓解1例
    王俊祥;顾光;黄新翔;王京旭;魏平
    2009, 30(3):  305-305. 
    摘要 ( 261 )   HTML   PDF (154KB) ( 2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与癫痫
    臧颖卓;韩慧敏;王维平
    2009, 30(3):  306-306. 
    摘要 ( 273 )   HTML   PDF (317KB) ( 5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中毒相关性研究进展
    何培元;马立新;李炳庆;张一达
    2009, 30(3):  310-310. 
    摘要 ( 257 )   HTML   PDF (245KB) ( 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as/FasL系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袁丽君;南月敏
    2009, 30(3):  312-312. 
    摘要 ( 276 )   HTML   PDF (242KB) ( 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改组及其在HPV治疗性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张佃财;李艳佳
    2009, 30(3):  315-315. 
    摘要 ( 206 )   HTML   PDF (235KB) ( 2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研究进展
    范金鹏;王朝君;申勇
    2009, 30(3):  318-318. 
    摘要 ( 300 )   HTML   PDF (246KB)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内滞留漂浮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吴丽颖;曹德英
    2009, 30(3):  320-320. 
    摘要 ( 287 )   HTML   PDF (445KB) ( 7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