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海英, 张玉平, 邓秀丽. 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止血带致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观察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2): 230-235. |
[2] |
李海英, 张玉平, 张青, 张立民 . 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预处理通过ANG(1-7)对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 5-9,41. |
[3] |
张姗, 朱军, 方开峰. TCD结合TCCD与DSA对脑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分析及对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 100-105. |
[4] |
王瑞, 张玲叶, 杜艳华. Sigma-1受体激动剂PRE-084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377-380. |
[5] |
罗志中, 冯凯, 罗雅琪. 甘露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244-1249. |
[6] |
张建月, 吴秋花, 郑艳, 沈延梅. 心脏超声与心肌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0): 1188-1191. |
[7] |
马悦霞, 冯俊艳, 孙淑华, 王倩茹, 张笑, 祝春华. 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 16-21. |
[8] |
孙原, 侯晓冬, 杨延雯, 李艳玲, 李弘, 石秋艳. 增强自噬水平对脑缺血预处理神经保护机制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7): 750-753,764,封三. |
[9] |
余兰, 藏汉青, 伟乃莲. miR-145、ABCD2评分联合动脉超声对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价值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0): 1139-1143. |
[10] |
任利民1,郭琪2,夏杰2,李军涛1,李曼2,曹丹丹2*. 硫化氢对血管性痴呆后炎症的保护机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8): 963-967. |
[11] |
黄吉霞1,高鹏志2*,赵臣3,李晓娜2,魏伟2,牛晓蕾2. JNK3过表达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2): 200-203. |
[12] |
王〓玉,吴力娟,许英冬,李国锋,李晓强,魏玉清*. 机械联合动静脉多途径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6): 629-632,649. |
[13] |
秦〓岩1,2,杨高山2,张〓楠2,杨浩杰2,聂子元3,周〓静2,4*. 丹参提取物对肿瘤合并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效应[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6): 633-636,641. |
[14] |
于国霞1,杨俊慧2,霍宏昌1,王〓磊3,王〓切3*. GPX-1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表达变化[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 7-10,15. |
[15] |
赵会颖1,杨永刚1,张建平1,李贵琴1,钱玉中2,李倩倩1.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TI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1): 15-1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