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梓宸 , 李克娇, 畅莎, 宋雪, 李芳. RBP、miR-126、Sirt1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2): 142-147. |
[2] |
严雪娇, 高洁, 张东升, 张小玲, 汤敏.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风险的HR-MRI研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2): 1468-1473. |
[3] |
安芳, 丛洪良(综述), 赵季红(审效). 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调节及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2): 1485-1488,封三. |
[4] |
陈建飞(综述), 王铭(审校). 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0): 1224-1228. |
[5] |
马倩1,路永刚1,李新新1,谭鹤1,朱学灿2,帖彦清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特异性抑制剂PHPS1通过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加速apoE-基因敲除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6): 709-714. |
[6] |
张永忠1,于新龙2,魏海青3* . 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5): 510-514. |
[7] |
王德琴, 缪娴静, 周永华, 崔益鸿, 陈宇, 高健.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营养状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2): 1472-1475. |
[8] |
王大伟1,韩广明2,王占波2,乔建勇2*. 临床影像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4): 421-424,465. |
[9] |
潘文森,肖冉冉,宫小薇,赵靖,刘欣,袁雅冬. 非HIV免疫抑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2): 1377-1379,1397. |
[10] |
刘爱宁1,杨文刚1,鞠树红1,孙一鸣1,马〓骏2,周〓晖3*. 叶酸及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HHcy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4): 378-382. |
[11] |
聂〓颖1,陈宝霞2*,冯新恒2,夏蓉晖1,邱文风1,孙亚慧1. 应用成人10年患ASCVD风险评估方法对他汀治疗获益人群的横断面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2): 129-132. |
[12] |
刘汉伟1,张振辉2,唐纪文1,邹丽娥1,王春凤1. HD+HP对老年终末期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7(8): 886-890. |
[13] |
邵玉薇1,赵家慧2. 实时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7(7): 844-846. |
[14] |
张〓磊,杜志兴,焦丽亚,闫晓婧,殷〓婕,王〓鑫*. 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2): 206-210. |
[15] |
曲明卫,吴慧君,张福波,芮汉臣,姚玉芳,张丽华. 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D二聚体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7(12): 1369-1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