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 目的 了解中风后MR表观弥漫系数(appearance diffuse coefficient,ADC)值、T2信号强度的变化过程,并与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对照.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家犬,制成脑梗死动物模型.依处死时间不同(次日、3 d、1周和2周)随机分成4组.手术结束后多时点MR扫描,序列为T1WI、T2WI、3D-TOFMRA、DWI.以MR图像为依据选择病变部位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测量ADC值、T2信号强度,根据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计数毛细血管数,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点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1 h DWI可见梗死区明显高信号,且随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增高.ADC值术后3~4 h下降到(5.61±1.39)mm2/s,相对于对侧半球的(9.85±2.04)mm2/s下降了大约43%,2周时达(9.83±1.11)mm2/s,仍然略低于正常.T2信号由24 h的(4 040.00±468.66)升高到2周时的(4 806.80±739.52).ADCr、T2r的变化与微血管计数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9、0.721,P<0.01).形态学及电镜观察可见相应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结论 脑梗死后ADC值变化呈先降后升规律,T2信号强度短期内持续升高,与MVC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