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击伤后多种心律失常的肌氨酸酐致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14, Vol. 35 ›› Issue (5): 570-570.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电击伤后多种心律失常的肌氨酸酐致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李宝玲   

  1. 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北 晋州,052260
  • 发布日期:2014-05-25

ZHU Lin;ZHU Ling;BAI Xue;MA Yinxia;YU Shaobin;DI Xuhui

  • Published:2014-05-25

摘要: 目的:探讨电击伤患者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后肌氨酸酐致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电击伤后发生心律失常的37例患者分为窦性心动过速(A 组)10例,多形性心律失常(B 组)9例,心房颤动(C 组)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D 组)8例,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E 组)7例,健康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在15min、30min、1h、2h、4h 和8h CK - MB 含量。结果 A、B、C、D4组在各时间点 CK-MB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 组15min、30min 时间点 CK-MB 与对照组相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从1h 开始,E 组 CK-MB 急剧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击伤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皆伴有心肌损伤,但电击伤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不同,为临床甄别及抢救重症电击伤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电击伤, 肌酸激酶, MB 型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