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保护大鼠脑缺血中的作用
祝春华;温雅;王力娜;季辉;杨燚;刘莹
2014, 35(9): 993-993.
摘要
(
307
)
HTML
PDF
(929KB)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GW9662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大鼠脑缺血后24h时PPARγ、色素上皮源性生长因子(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干湿法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量,采用TTG染色法测定患侧脑梗死体积,采用改良Longna分级法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MCAO后24h,溶剂对照组PPARγ、PEDF表达明显减少,而MMP-9显著增加;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激活PPARγ能够上调PEDF、下调MMP-9,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轻脑水肿,减小梗死体积,保护缺血脑组织;替米沙坦+GW9662组合并应用PPARγ特异性阻断剂GW9662显著逆转上述保护作用。结论 PPARγ是调控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关键性因子,激活PPARγ途径可能成为治疗脑缺血的新靶点。
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及丛上细胞结构特点的电镜观察
侯永革;王保芝;王金立;王俊峰;崔芳;孟丽
2014, 35(9): 997-997.
摘要
(
516
)
HTML
PDF
(844KB) (
2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及丛上细胞的结构特点。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5只,在深度麻醉下通过主动脉灌注醛类固定液,取侧脑室脉络丛组织制备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侧脑室脉络丛表面由平行方式形成的皱襞或脊组成,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大量微绒毛;脉络丛表面可见许多丛上细胞,其胞体带有伪足样突起。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脉络丛上皮细胞下为有孔型毛细血管,上皮细胞之间为缝隙连接;脉络丛上皮细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分泌囊泡;丛上细胞的细胞体和伪足状突起内,可见次级溶酶体或吞噬体。结论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及丛上细胞的细微和超微结构特点,为深入研究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UGT1 A1基因多态性与小细胞肺癌伊立替康化疗毒性和疗效的研究
赵晓光;宋明霞;徐洁;王玉洁
2014, 35(9): 1000-1000.
摘要
(
390
)
HTML
PDF
(851KB)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中国人小细胞肺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伊立替康( irinotecan,CPT-11)化疗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接受CPT-11联合顺铂一线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外周血中提取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28基因多态性,并与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UGT1A1*28野生纯合型( TA 6/6)最常见为26例(76.5%),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6例(17.6%);突变纯合型(TA 7/7)仅2例(5.9%), UGT1A1*28非野生型可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腹泻的风险( p <0.05)。结论中国人小细胞肺癌患者 UGT 1A1*28突变频率低,TA 6/7和TA 7/7基因型可增加应用CPT-11后III度以上腹泻的风险,但不影响疗效。
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层Rho相关激酶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春梅;王丽娜;刘永亮
2014, 35(9): 1003-1003.
摘要
(
221
)
HTML
PDF
(852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皮层 Rho相关激酶Ⅱ( Rho-associated kinase Ⅱ,ROC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对照组15只,丁苯酞组15只。应用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术后24h行干湿质量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区周围皮层ROCK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梗死区周围皮层ROCK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降低,梗死区周围皮层ROCKⅡ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丁苯酞可降低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层ROCKⅡ蛋白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的形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结肠癌的相关性
任志国
2014, 35(9): 1006-1006.
摘要
(
251
)
HTML
PDF
(857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汉族人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16例结肠癌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者的MMP-3基因启动区-11715A/6A 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结肠癌发病风险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5A/5A+5A/6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104,95%CI=1.247~3.549),推断携带5A/5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且在结肠癌中,MMP-3-11715A/6A 多态性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基因启动区-11715A/6A 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结肠癌的遗传易感性及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
妊娠晚期食用甲鱼致过敏性休克并胎死宫内1例
孙锡红;杜娟
2014, 35(9): 1009-1009.
摘要
(
389
)
HTML
PDF
(829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灶清除手术联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与单纯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比较
贾晨光;姚黎明;李秀武;董昭良;章志华;张金文
2014, 35(9): 1010-1010.
摘要
(
312
)
HTML
PDF
(859KB) (
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手术联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与单纯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早期全膝关节结核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红细胞沉降率控制在40mm/1h以下。均采用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根据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和单纯引流组。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50例,闭式引流时间3~6周,平均3.8周;单纯引流组32例,闭式引流时间1~3周,平均1.8周;参考相关抗结核药敏试验结果,全身及局部应用敏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膝关节CT,依据结果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术后12~24个月判断膝关节结核的治疗效果,参考指标为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切口愈合情况、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结果82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符合结核诊断。随访24~48个月,平均41个月,术后8~12周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窦道形成1例,单纯引流组窦道形成4例,经持续换药后愈合。术后12个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组关节Lysholm评分为(89.2±8.4)分,高于单纯引流组的(75.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具有复发率低、保留关节运动功能、操作性强、费用少、应用简单的优点,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黄韧带保留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聂志红;孔凡磊;赵素香;侯英诺;付秀信;纪江锋
2014, 35(9): 1015-1015.
摘要
(
317
)
HTML
PDF
(845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黄韧带保留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下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黄韧带保留手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通过影像学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并观察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内固定位置、融合情况以及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影像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椎间融合率100%。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黄韧带保留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创伤小,术后融合率高,有效预防了手术后神经粘连,疗效肯定。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phA2及其调节基因HoxA1、C-my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石栋梁;杜涛;习国平
2014, 35(9): 1018-1018.
摘要
(
341
)
HTML
PDF
(856KB) (
2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A1(homeoboX genes A1,HoXA1)、癌基因(cancer-myc,C-myc)、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A2,EphA2)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方法40例喉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取15例非喉癌患者的喉部正常黏膜组织做对照。所有肿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取材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炎症或正常。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中 EphA2、HoXA1、C-myc 阳性表达率。结果EphA2、HoXA1、C-myc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而癌旁组织与正常喉黏膜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hA2蛋白、HoXA1蛋白、C-myc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鱼石脂膏治疗陈旧性大面积硬结3例
马俊英;何晶;康会霞;董佳
2014, 35(9): 1021-1021.
摘要
(
664
)
HTML
PDF
(835KB) (
2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素调整在复发性流产保胎治疗中的应用
商微;王蔼明;吕立波;张雷;舒明明;赵勇
2014, 35(9): 1022-1022.
摘要
(
367
)
HTML
PDF
(845KB) (
8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排卵后即开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激素水平进行调整,探讨一种安全、高效、实用的临床保胎方案。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172例。所有患者自然流产均发生在孕12周或孕12周之前,并均有孕酮保胎失败史。排卵后开始根据测定的激素水平给予相应的外源性雌激素、孕激素和(或)促黄体生成素进行保胎治疗并定期检测激素水平,看到胎心时开始逐渐减量,观察至孕12周,随访至出生后3个月。结果复发性流产患者孕早期保胎成功率为95.32%。结论从排卵后即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激素调整保胎治疗可以提高孕早期保胎成功率。
不同乳腺超声分型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
奚群;侯新燕;崔丽丽;黄晓玲;高宇
2014, 35(9): 1025-1025.
摘要
(
684
)
HTML
PDF
(1016KB) (
2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测正常成年女性静止期4种乳腺超声分型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乳腺导管数量及间质等其他成分比例的不同,正常乳腺超声图像可分为4型,即导管型、混合型、致密型、不均型。测量乳腺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将185例乳腺癌与3964例正常乳腺进行对照研究,计算不同乳腺超声分型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 odds ratio, OR)。结果导管型的导管管径最大,致密型的导管管径最小,混合型与不均型的导管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均型的腺体厚径最大,致密型的腺体厚径最小,各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85例乳腺癌中,致密型、不均型与乳腺癌有较高的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3.181、2.736。结论致密型乳腺腺体厚径和导管管径最小,不均型乳腺腺体厚径最大,致密型和不均型是发生乳腺癌的高危类型。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术与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
李超;赵慧尔;王翠
2014, 35(9): 1029-1029.
摘要
(
653
)
HTML
PDF
(845KB) (
2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影响分段诊断性刮宫术(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分段诊刮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9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术前分段诊刮对1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结果与术后切除标本病理结果有相关(χ2=424.958,p=0.000),且一致性良好( Kappa指数=0.871)。术前分段诊刮对9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与术后切除标本病理结果有相关(χ2=52.648,p=0.000),但一致性差( Kappa指数=0.348)。结论分段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有临床意义;术前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对分段诊刮得出的肿瘤病理级别结果应谨慎,以防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
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于健;单士强;王琦;朱春华
2014, 35(9): 1032-1032.
摘要
(
366
)
HTML
PDF
(869KB) (
2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is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择期拟行先心病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C组,n=20),不给予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预处理组( S组,n=20),于劈开胸骨后持续吸入2MAC (2×1.71%)浓度的七氟醚,至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前结束。2组均采用咪唑安定0.08~0.12mg/kg、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3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按需追加咪唑安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及电除颤情况。于麻醉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10min(T1)、CPB停机即刻(T2)、CPB停机后6h(T3)和CPB停机后24h(T4)5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reatine 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cTnI)、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cTnI、CK-MB、MDA水平均于T1时升高,T3时达到峰值,T4时出现下降。组内比较,在T1~4时cTnI、MDA水平均高于T0(p<0.01);各时点cTnI、MDA水平组间比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S组cTnI、MDA水平低于C组(p<0.01)。各时点CK-MB水平组间比较,T0~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S组CK-MB水平低于C组(p<0.01)。C组SOD活性于T1时开始降低,T2时达最低值,T3时出现回升,T4时恢复T0水平;T1、T2及T3时SOD活性均低于T0( p<0.01),S组T1~4时SOD活性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点SOD活性组间比较,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时S组SOD活性高于C组(p<0.01)。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MI/RI后心肌细胞的损伤。
低蛋白血症患者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及相关性探讨
孔筠;刘晓军;武聪;孙言惠;刘昌峨
2014, 35(9): 1037-1037.
摘要
(
418
)
HTML
PDF
(845KB) (
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患者白蛋白水平与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127例住院患者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2组,血清白蛋白≥35g/L为对照组,<35g/L为低蛋白血症组。结果低蛋白血症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钙、铁、磷、胆碱酯酶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胆碱酯酶和血钙浓度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446、0.372,p<0.01)。结论通过对低蛋白血症患者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胆碱酯酶、血钙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评价患者潜在营养不良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瑞芬太尼含量
冯锐;郑颖;张俊贞;王明霞;刘江;尉晓然
2014, 35(9): 1040-1040.
摘要
(
429
)
HTML
PDF
(862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血浆中瑞芬太尼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血浆样品用1-氯丁烷进行萃取,上清液提取至0.01mol/L盐酸溶液中。分析柱为spherisorb-CN,流动相为0.02mol/L的NaH2 PO4水溶液-乙腈(70:30),内含三乙胺0.01%,流速1.5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0μL。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8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 Cp)6μg/L复合异丙酚2.5mg/kg,分别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前及靶控输注后5、10、20、30、60、90min时抽取桡动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Cm)。结果人血浆中瑞芬太尼检测浓度在2.5~3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在10%以内,提取回收率大于78.57%,方法回收率在96.03%~104.67%。在靶控输注5~20min时,瑞芬太尼测定浓度低于靶控输注浓度( p<0.05),30~90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好,其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及稳定性均适合实际样品的检测。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陈旧性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
古力扎尔·克日木拉;王韶华;布再娜普·如孜麦麦提
2014, 35(9): 1044-1044.
摘要
(
391
)
HTML
PDF
(851KB)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短期雾化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陈旧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0d 后3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 FEV1%pre)、FEV1/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血氧分压(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水平;比较3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和随访2个月结核复发情况。结果3组治疗10d后FEV1%pre、FEV1/FVC、PaO2、PaC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恢复( p<0.01),其中B组各项指标恢复优于A组(p<0.05),C组各项指标恢复优于B组和A组(p<0.05);B组和C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3组患者出院时及随访2个月均无肺结核复发。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短期内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加用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联合吸入则效果更佳;加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或者联合吸入治疗还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期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不会导致合并陈旧肺结核的老年AECOPD患者出现结核复发,但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和随访才能得出较可靠的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特点与患者年龄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马丽荣
2014, 35(9): 1047-1047.
摘要
(
322
)
HTML
PDF
(842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方法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80例,检测其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各年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同年龄组( p<0.01),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总发生率22.4%(70/313),显著大于女性患者的14.4%(24/167)(p<0.05)。男性>60~70岁和>70岁患者高尿酸血症阳性率高于女性同年龄组患者( p<0.05或<0.01),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三酰甘油( 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肌酐和年龄呈正相关(p<0.05或<0.01)。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LDL-C、肌酐及年龄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呈负相关(p<0.05或<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中,年龄大(OR=1.026)、有糖尿病(OR=1.718)、血尿酸水平升高(OR=1.002)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中,年龄大(OR=1.056)、有高血压(OR=1.698)、有糖尿病(OR=2.103)和血尿酸水平升高(OR=1.008)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治疗患者冠心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庞燕;邹晓莹
2014, 35(9): 1050-1050.
摘要
(
273
)
HTML
PDF
(832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为甲亢患者病情的评估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甲亢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按常规方法检测并比较颅内各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观察组的脑动脉血流速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颅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1),而2组间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所测颅内各动脉血流速度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甲亢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增高程度可初步反映甲亢的严重程度,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情况对甲亢的排查及甲亢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有和无糖尿病的肿瘤患者采用紫杉醇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研究分析
薛英杰;谷丽平;薛同国;边晨峰;王辉;王倩
2014, 35(9): 1052-1052.
摘要
(
295
)
HTML
PDF
(831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紫杉醇神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其是否并发糖尿病分为2组,非糖尿病肿瘤组50例,糖尿病肿瘤组50例。2组均采用紫杉醇化疗,对比观察2组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结果糖尿病肿瘤组使用紫杉醇后出现指趾麻木、浅反射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肿瘤组(p<0.05或<0.01),糖尿病肿瘤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非糖尿病肿瘤组(p<0.01)。糖尿病肿瘤组神经毒性发生时间明显早于非糖尿病肿瘤组( p<0.01)。结论应用紫杉醇对无糖尿病的肿瘤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均有治疗效果,也有神经毒性,但是对糖尿病肿瘤患者的神经毒性更严重。
组合冰帽治疗4级C型肝性脑病的临床作用
袁亚松;张玉波;刘振坤;陈立敏;纪志伟;李佳桂
2014, 35(9): 1054-1054.
摘要
(
414
)
HTML
PDF
(862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组合冰帽(自制纸尿裤冰帽+电子冰帽)在治疗4级C型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4级肝性脑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乳果糖灌肠;试验1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组合冰帽;试验2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组合冰帽+乳果糖灌肠。比较3组意识改善时间、鼓膜及躯体温度、血氨变化情况。观察终点是患者意识恢复正常或死亡。结果90例患者中意识恢复正常87例,死亡3例(对照组2例,试验1组1例)。试验1、2组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试验2组较试验1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意识恢复时试验组颅内温度及躯体温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3组血氨浓度均降低,试验2组与对照组及试验1组相比降低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组合冰帽可缩短肝性脑病患者的昏迷时间,降低颅内及躯体温度,降低血氨浓度,且组合冰帽联合乳果糖治疗更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
开放侧裂池及鞍旁池引流治疗重型额颞脑挫裂伤疗效分析
陈永汉;田耀辉;张刚;樊爱华;孙亮;刘岩刚
2014, 35(9): 1057-1057.
摘要
(
309
)
HTML
PDF
(839KB)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在手术过程中开放侧裂池及鞍旁脑池充分引流减压治疗重型额颞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重型额颞脑挫裂伤患者140例,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4例。2组患者均以标准外伤大骨瓣入路开颅,彻底清除脑组织内的血肿及额颞叶挫裂伤坏死失活的脑组织,充分减压。治疗组行侧裂池及鞍旁脑池开放减压引流。对照组不行侧裂池及鞍旁脑池开放减压引流。结果术后动态复查CT,治疗组患者外侧裂区脑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救治重型脑挫裂伤患者手术过程中开放侧裂池引流减压能缓解血管痉挛,减轻脑水肿,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临床效果。
单纯脊柱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探讨
李伟;苏峰;张春林;马朋朋
2014, 35(9): 1059-1059.
摘要
(
351
)
HTML
PDF
(849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单纯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一期行上下非病灶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合并截瘫或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同时行后路椎板减压。一期术后均正规抗结核治疗,观察患者结核中毒症状、血红胞沉降率、病灶的影像学变化。对抗结核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可继续非手术治疗观察;对经抗结核治疗后脓肿仍较大、死骨明显或神经症状改善不明显的病例进行二期病灶清除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48例患者中一期内固定联合正规抗结核治愈35例;再次行二期病灶清除术13例,其中仅行腰大肌脓肿清除5例。9例截瘫患者一期手术后改善8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病灶稳定,无畸形加重发生,神经症状缓解满意。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后路内固定,可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联合正规抗结核可一期治愈;结核不能一期治愈的患者再次行二期病灶清除术的复杂性、失血量、手术风险显著降低。
不前置尺神经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37例
戴章生;林晓聪;叶晖;陈守勃;庄洵荣;林其仁
2014, 35(9): 1062-1062.
摘要
(
313
)
HTML
PDF
(850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不前置尺神经手术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翻应力试验阳性的儿童肱骨内上髁移位型骨折37例,术中有限显露尺神经,并且不行尺神经前置,随访时根据肘关节Bede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3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2个月,根据肘关节Bede评分系统评价,优34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7.3%;2例术前合并尺神经损害,尺神经功能均于术后3~4周完全恢复,未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结论采用不前置尺神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外翻应力试验阳性的肱骨内上髁移位骨折可以获得稳定、灵活、无痛的肘关节,并且未增加术后尺神经炎的发生风险。
不同温度灌洗液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影响
李勇晋;孙鑫晔
2014, 35(9): 1064-1064.
摘要
(
334
)
HTML
PDF
(839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ripsy,PCNL)不同温度灌洗液对患者体温变化及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PCNL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室温下的3L生理盐水为灌注液,观察组使用37℃的灌注液。观察2组的体温变化及寒战的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后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加温灌洗液,可减少PCNL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张志敏;杨玉秀;张海娟;张雪玲
2014, 35(9): 1067-1067.
摘要
(
290
)
HTML
PDF
(840KB) (
1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再次剖宫产( repeated caesarean section,RCS )组92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pcs,PCS)组92例就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助产率进行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VBAC)组28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 vaginal birth newer cesarean,VBNC)组28例就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例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例数、术中粘连例数、切口乙级愈合例数、应用缩宫素至先兆子宫破裂等进行分析。分别进行t检验或者χ2检验,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结局、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VBAC组试产成功20例,成功率71.4%。VBNC组试产成功26例,成功率92.9%。2组在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CS及PCS组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例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例数、术中粘连例数、切口乙级愈合例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观察监护下是可以选择经阴道分娩。
灵芝孢子提取物对裸鼠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杨超;班玲;王亮;剧蕴慧;申莉瑛;赵素芬
2014, 35(9): 1070-1070.
摘要
(
297
)
HTML
PDF
(836KB) (
2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破壁灵芝孢子提取物对裸鼠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移植性人卵巢上皮性癌模型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灵芝组及灵芝+紫杉醇组,每组6只。比较各组肿瘤体积、平均瘤质量及抑瘤率。结果对照组瘤体体积增大最明显,灵芝+紫杉醇组瘤体体积增大最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芝组、紫杉醇组、灵芝+紫杉醇组瘤质量低于对照组,其中灵芝+紫杉醇组平均瘤质量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芝+紫杉醇组抑瘤率高于紫杉醇组和灵芝组(p<0.01)。结论灵芝孢子提取物具有抑制裸鼠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并增强化疗药物紫杉醇的作用。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侯萍丽
2014, 35(9): 1072-1072.
摘要
(
335
)
HTML
PDF
(838KB) (
2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运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分别用B超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子宫及子宫肌瘤的大小;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LH)和雌二醇( estradiol,E2)的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月经量和月经周期的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均较治疗前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前、后患者FSH、LH 和E2的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介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乳房按摩配合钙剂用于临产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效果观察
杨敏;张利红;张静
2014, 35(9): 1074-1074.
摘要
(
302
)
HTML
PDF
(830KB)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配合钙剂用于临产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分娩、临产后出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226例,随机分成2组,各113例。观察组在出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时给予乳房按摩+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对照组在出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时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对子宫收缩的影响和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先兆子宫破裂者,与对照组先兆子宫破裂1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房按摩联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用于临产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简单、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冰盐水冷敷联合动脉上行支结扎和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刘庆英;张震丽;张赛丽
2014, 35(9): 1076-1076.
摘要
(
284
)
HTML
PDF
(839KB) (
2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冰盐水冷敷联合动脉上行支结扎和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冰盐水冷敷联合动脉上行支结扎和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选择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宫腔纱布填塞治疗的产妇2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术后感染、子宫切除、子宫坏死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后6周均经超声复查,并随访月经复潮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与产褥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2组均无子宫坏死和肠梗阻病例,子宫恢复、月经复潮及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冰盐水冷敷联合动脉上行支结扎和子宫背带缝合术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石家庄市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筛查及治疗情况分析
李丽欣;王亚凡;封纪珍;马翠霞;弓苗;封露露
2014, 35(9): 1078-1078.
摘要
(
334
)
HTML
PDF
(833KB)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回顾分析石家庄市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 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筛查及治疗情况,为石家庄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法对石家庄市新生儿进行血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Phe)检测,筛查可疑阳性的新生儿召回采血,复查、确诊后给予治疗,定期进行智力、体格测定,总结分析筛查治疗情况。结果共筛查新生儿881204例,筛查出HPA可疑阳性患儿2306例,召回复查2169例,确诊HPA 187例,其中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69例,苯丙酮尿症113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5例。187例HPA行四氢生物喋呤负荷试验、尿喋呤分析、血红细胞二氢喋啶还原酶活性测定,156例HPA根据鉴别诊断结果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随访智能发育正常者142例,智能发育落后者14例;放弃治疗31例,跟踪随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落后。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早期发现HPA患儿,给予适当的治疗,能有效预防患儿智力低下,达到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率的目的。石家庄市HPA发病率为1/47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结分析HPA筛查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可为进一步拓展石家庄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供帮助。
干扰素软膏治疗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效果观察
褚艳丽;赵荣娟
2014, 35(9): 1081-1081.
摘要
(
302
)
HTML
PDF
(831KB) (
2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干扰素软膏对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给予干扰素软膏局部涂抹,对照组(62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局部涂抹,用药时间均为7~10d,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显效5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2.58%。2组患儿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软膏治疗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刘玉;王先锋;李伟;乔伟
2014, 35(9): 1083-1083.
摘要
(
293
)
HTML
PDF
(852KB)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丙泊酚辅助下骶管阻滞与静脉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的效果比较。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A组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B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喉罩置入,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10min以及术毕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患儿睁眼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中循环较B组平稳(p<0.05),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1O4例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回顾性分析
孙海军;齐建林;欧阳向柳
2014, 35(9): 1085-1085.
摘要
(
311
)
HTML
PDF
(860KB)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上尿路梗阻患者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超声、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 pyelogram IVP)、逆行尿路造影、CT和磁共振尿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MRU)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定位和病因的诊断。结果上尿路梗阻的检出率,超声、CT明显高于IVP、逆行尿路造影和MRU。定位准确率,IVP、逆行尿路造影、CT、MRU则较高,联合检查定位准确率明显提高。尿路结石超声检出率最高,肾结核CT检出率最高,肾囊肿超声检出率最高,上尿路肿瘤MRU检出率最高,上尿路狭窄+炎症超声检出率最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上尿路梗阻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各种检查方法各有所长,临床应注意联合检查方法的应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清河县39 O54例泌尿系统体检结果分析
杜红杰;孙彦荣;王树松
2014, 35(9): 1088-1088.
摘要
(
347
)
HTML
PDF
(851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泌尿系统体检情况,为防治泌尿系统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省清河县39054例人群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及尿液检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体检人群中,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检出例数分别为前列腺增生2588例(20.33%),肾囊肿1126例(2.88%),肾结石335例(0.86%),尿糖289例(0.74%),尿潜血4068(10.42%),尿蛋白774例(1.98%)和尿白细胞1835例(4.70%)。结论应对农村地区健康人群定期进行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以便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O1O-2O12年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张晓胜;杨宝财;董胜峰;孙莉;黄照国;李鲜爱;时东彦
2014, 35(9): 1091-1091.
摘要
(
289
)
HTML
PDF
(841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监测近3年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变迁。结果引发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布2010年和2012年均居第3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保持最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100.0%;其次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84.6%;位于第4位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阿米卡星;位于第5位敏感药物为头孢西丁;位于第6位敏感的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其他所检测的药物敏感率均低于70.0%。结论近年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流行病学变化、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播散。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26例临床分析
张燕;赵瑞芳;郭丽
2014, 35(9): 1093-1093.
摘要
(
275
)
HTML
PDF
(842KB) (
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观察者对小儿胸部X线片辨识的Kappa一致性分析
江红;焦旭东;张矿梅;杨磊;江建华;蒋瑞娟
2014, 35(9): 1095-1095.
摘要
(
267
)
HTML
PDF
(850KB) (
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3O例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刘俊红;梁敏英;任丽洁;罗凤玉;张鹏飞;安智广
2014, 35(9): 1098-1098.
摘要
(
310
)
HTML
PDF
(847KB) (
2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例家族性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X线诊断分析
孙冰伟;刘学文;许林华
2014, 35(9): 1100-1100.
摘要
(
321
)
HTML
PDF
(833KB) (
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临床价值
王倩;李明;裴荣光;高建;赵秀芹
2014, 35(9): 1102-1102.
摘要
(
289
)
HTML
PDF
(924KB)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M免缝胶带粘合技术在开颅手术后延期愈合中的应用
谭东;吕素君;郭玉妍;孙丽芳
2014, 35(9): 1104-1104.
摘要
(
317
)
HTML
PDF
(834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截石位手术中体位安全管理的模式与效果评价
冯立;张笑萍;于丽;崔荣敏;刘冰
2014, 35(9): 1106-1106.
摘要
(
269
)
HTML
PDF
(827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MP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骨重建影响的研究现状
高柳;刘慧新(综述);李玉坤(审校)
2014, 35(9): 1108-1108.
摘要
(
274
)
HTML
PDF
(877KB) (
4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子(综述);王秀丽(审校)
2014, 35(9): 1113-1113.
摘要
(
369
)
HTML
PDF
(851KB) (
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