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2020年版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孟瑶, 付明明, 赵雨琪, 张雅倩, 王治乾
    2022, 43(1):  1-6,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1
    摘要 ( 1040 )   HTML   PDF (481KB)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术期血糖异常通常分为高血糖、低血糖及血糖波动不稳三类情况。其中围术期血糖升高严重威胁患者预后,在增加术后感染概率、延迟伤口愈合基础上,这类患者将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围术期低血糖症状常常由于术后麻醉药物的残留而导致病情掩盖、延误抢救。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术前未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伴随各类新型降糖药物的发现和胰岛素泵的使用要求临床医师在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对不同病情(危重、普通)的患者做到个体化管理。因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4年制订的《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基础上进行最新更新并制定了2020年版专家共识。该共识对围术期全程的评估、监测、过渡与转归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制定相应指导方案。本文在结合共识内容基础上,应用最新的国内外实验数据对共识内推荐意见进行具体论证分析,以加深临床医师对围术期血糖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医师对围术期血糖变化“分病情、分阶段”制定不同方案的理念,从而减少围术期患者的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提高预后质量。

    原花青素B2对PM2.5急性暴露致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任敬一, 沈强, 陈君兰, 陈梦圆, 吕帅帅, 马玉霞
    2022, 43(1):  7-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2
    摘要 ( 514 )   HTML   PDF (1333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 B2,PCB2)对PM2.5急性暴露致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  24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持续三蒸水灌胃21 d,在第8天、第10天、第12天气管滴注生理盐水)、PM2.5组(持续三蒸水灌胃21 d,在第8天、第10天、第12天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10 mg/kg)、PCB2组(持续PCB2灌胃21 d,40 mg/kg,在第8天、第10天、第12天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末次灌胃24 h后,处死大鼠,取心脏,制作组织切片,并检测心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水平。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M2.5组大鼠心脏组织匀浆中的IL-1β、IL-6、IL-18和MDA含量均明显升高,GSH-Px、SOD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2.5组相比,PCB2组大鼠心脏组织匀浆的IL-1β和IL-18含量均明显降低,SOD和GSH-Px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气管滴注PM2.5可明显引起大鼠心脏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改变,PCB2对PM2.5引起的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大鼠功能性下颌前伸后髁突软骨骨化前后PLC-γ1的变化研究
    盛海莹, 王秋锐, 尉静, 关秀娟, 赵利霞, 左艳萍
    2022, 43(1):  12-15,4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3
    摘要 ( 534 )   HTML   PDF (1292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在功能性下颌前伸后大鼠髁突后部软骨骨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4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建立SD大鼠下颌前伸模型,随机等量分为2组,实验组24 h/d 佩戴自制下颌前伸斜面导板矫治器,对照组不作处理。2组大鼠分别于戴用矫治器第1、3、7、14、21、28天时采用断颈法处死5只,取双侧髁突,常规固定、脱钙、脱水、包埋。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PLC-γ1在髁突软骨后部的表达。
    结果  第7、14、21、28天时实验组髁突软骨后部PLC-γ1表达的强度-色调-饱和度(intensity-hue-saturation,IHS)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点PLC-γ1表达的IH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LC-γ1可能参与了功能性下颌前伸大鼠髁突软骨骨化的过程,检测其水平对髁突部软骨骨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马悦霞, 冯俊艳, 孙淑华, 王倩茹, 张笑, 祝春华
    2022, 43(1):  16-2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4
    摘要 ( 448 )   HTML   PDF (399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3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及用药情况、用药知识水平,使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表等资料,分析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23.2%。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者文化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每日用药频次、近2周用药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用药知识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社会领悟支持是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不同起搏部位对植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王亚玲, 张杨, 郭安君, 饶明月, 张晓丹, 孟建康
    2022, 43(1):  22-25,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5
    摘要 ( 549 )   HTML   PDF (402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不同起搏部位对植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起搏部位将其分为A组(30例,于右心室心尖部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B组(50例,于右心室间隔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的N末端脑钠肽水平(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脏彩色超声监测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生命质量评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植入后的NT-proBNP水平均较植入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植入后NT-proBNP水平在B组中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入后的LVEF、LVEDD、LVESD均较植入前显著改善(P<0.05),而植入后B组的LVEF较A组更高(P<0.05),B组的LVEDD、LVESD均较A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情绪领域、身体领域、其他领域和综合得分)在植入后均较植入前显著降低(P<0.05),而植入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情绪领域、身体领域、其他领域和综合得分)在B组中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6个月随访,A组患者当中有出现心房颤动2例,出现心力衰竭1例,出现心率异常2例,B组患者当中有出现心房颤动3例,出现心力衰竭3例,出现心率异常1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在A组、B组中分别为16.67%、14.00%,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起搏部位对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于右心室间隔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血清生物标志物对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赵铁梅, 段智梅, 刘扬, 刘凯迪, 华琳, 圣朝军
    2022, 43(1):  26-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6
    摘要 ( 552 )   HTML   PDF (407KB)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与肺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对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FILD)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入组FILD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生物标志物并随访1年进行病情评估。采用竞争风险模型的生存分析和Fine-Gray回归模型提取发展为进行性纤维化型和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入组58例患者,35例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14例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9例归为其他原因所致肺纤维化。12例(20.69%)患者发展为进行性纤维化型,8例(13.79%)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展为进行性纤维化型的风险因素是糖蛋白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基线增高,死亡的风险因素是糖蛋白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基线增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基线增高是死亡的风险因素(回归系数0.007,风险比1.007,95%CI:1.001~1.061,P=0.044)。
    结论  CA-125基线增高的患者发展为进行性纤维化型的风险更高;CA19-9基线增高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CTA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分析
    裴雷, 赵期康, 王海, 荣万水, 尚存海
    2022, 43(1):  31-3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7
    摘要 ( 453 )   HTML   PDF (708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急性肠梗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经手术证实机械性肠梗阻34例、动力性肠梗阻29例、血运性肠梗阻27例,均给予X线平片、CT平扫、CTA检查,以外科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X线平片、CT平扫、CTA检查的诊断效能。
    结果  3种诊断方式对不同肠梗阻病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机械性肠梗阻和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CTA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X线平片;CTA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CTA诊断急性肠梗阻疾病检出率较高,诊断效能良好,具有极高临床推广价值。

    GPC-1外泌体、CD82外泌体和CA19-9用于胰腺癌诊断的病例对照研究
    郭怀斌, 李凤飞, 刘一璠, 张万星, 阚金龙
    2022, 43(1):  35-3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8
    摘要 ( 531 )   HTML   PDF (462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1,GPC-1)外泌体、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82外泌体和CA19-9对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PDAC患者(PDAC组)31例和慢性胰腺炎患者(CP组)22例,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分离外泌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GPC-1外泌体和CD82外泌体的比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A19-9含量。 
    结果  PDAC组CA19-9、GPC-1外泌体表达水平高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82外泌体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9-9、GPC-1外泌体、CA19-9与GPC-1外泌体联合诊断PDAC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0.918、0.922,GPC-1外泌体对PDAC的诊断价值优于CA19-9(P<0.05)。CA19-9与GPC-1〖JP2〗外泌体联合诊断PDAC优于CA19-9独立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与GPC-1外泌体联合诊断PDAC与GPC-1〖JP〗外泌体独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AC患者外周血CA19-9与GPC-1外泌体无相关(r=0.237,P=0.200)。
    结论  检测GPC-1外泌体对PDAC的诊断价值优于CA19-9;GPC-1外泌体联合CA19-9可提高PDAC诊断的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范正超, 尹航, 刘建震, 李崇斌
    2022, 43(1):  39-4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09
    摘要 ( 504 )   HTML   PDF (526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泌尿外科通过后腹腔镜技术或开放技术行肾切除术后石蜡组织标本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并结合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结核肾病组25例(阳性组),非结核肾病组30例(阴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技术检测每个石蜡组织标本,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两种方法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的敏感度与抗酸染色技术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0.0%(20/25)和48.0(12/25),前者相比后者敏感度提高了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18)。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抗酸染色检测的结果,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准确度高于抗酸染色检测的准确度(89.1% vs. 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29)。两种技术检测肾结核组织标本病原体结果与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7和0.429。ROC曲线分析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技术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和0.707,前者高于后者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2,P<0.05)。
    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与抗酸染色检测技术相比可以提高肾结核组织病原体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在肾结核的病理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CT分型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内镜下减压手术的指导作用
    郭家全, 常德勇, 胡清勇, 王建, 丁勖博, 孙云超
    2022, 43(1):  44-4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0
    摘要 ( 406 )   HTML   PDF (1109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T分型对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内镜下减压手术的指导作用。
    方法  选取LSS患者64例,均于术前行CT检查。以手术病理分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后效果。
    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Ⅰ型19例,Ⅱ型30例,Ⅲ型15例。手术病理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Ⅰ型18例,Ⅱ型30例,Ⅲ型16例。CT分型与手术病理分型符合率为98.44%,CT诊断LSS患者Ⅰ型、Ⅱ型、Ⅲ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8.44%、100.00%、98.44%,与手术病理分型结果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962、1.000、0.957(P<0.001)。64例患者中,18例Ⅰ型者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30例Ⅱ型者接受椎间孔镜下改良TESSY技术联合神经根减压治疗;16例Ⅲ型LSS患者中4例接受椎间孔镜下改良TESSY技术联合神经根减压治疗,12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间歇性跛性、腿痛、腰骶部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
    结论   LSS患者术前CT分型诊断准确性较高,对经皮内镜下减压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子宫结合带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冻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朱博雅, 江乾, 赵静云, 乜照燕, 甄秀丽, 吕翠婷
    2022, 43(1):  49-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1
    摘要 ( 559 )   HTML   PDF (868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冻胚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助孕的85个周期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子宫内膜准备前应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根据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45周期)与未妊娠组(40周期)。分析三维阴道超声下患者JZ厚度及形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原发不孕比例、移植胚胎个数、子宫内膜厚度等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期、GnRH-a 1次、GnRH-a 2次后JZ厚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Z形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发生相关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GnRH-a 2次后JZ形态是临床妊娠的独立保护因素,随着JZ形态正常率越高妊娠率越高(P<0.001)。
    结论  三维阴道超声评价JZ的形态是预测子宫腺肌病患者FET妊娠结局良好的指标,且为该患者改善妊娠结局所使用GnRH-a的次数提供参考。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红蛋白水平预测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价值分析
    丁玲, 徐琳, 窦舒兰
    2022, 43(1):  54-57,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2
    摘要 ( 477 )   HTML   PDF (448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预测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6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单纯子宫肌瘤(对照组)95例和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观察组)72例。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Hb水平等血常规指标,并计算NLR。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外周血NLR、Hb水平对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史患者比例、流产史患者比例、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含量、外周血NLR高于对照组,外周血LY、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E4含量、血清CA125含量、外周血NLR、外周血Hb水平是影响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79、5.726、3.669、1.833);NLR、Hb水平、NLR联合Hb水平预测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59(95%CI:0.681~0.836)、0.776(95%CI:0.700~0.852)、0.849(95%CI:0.786~0.913);NLR联合Hb水平预测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AUC大于单独NLR、Hb水平(P<0.05)。
    结论  外周血NLR、Hb水平是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PGT-A及PGT-SR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宋春兰, 左海洋, 王伟, 陈甫, 商微
    2022, 43(1):  58-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3
    摘要 ( 950 )   HTML   PDF (431KB)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在辅助生殖中应用的价值,为PG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非整倍体筛查(PGT for aneuploidies,PGT-A)和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PGT for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PGT-SR)助孕夫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妊娠结局资料。采用囊胚期外滋养层细胞活检及基因检测技术,挑选检测结果正常的胚胎行单囊胚移植。比较年轻女性(<35岁)组与高龄女性(≥35岁)组的一般资料、胚胎培养情况、胚胎活检结果及妊娠结局。
    结果  共纳入PGT-A 194个周期,635个胚胎,101个移植周期;共纳入PGT-SR 92个周期,399个胚胎,40个移植周期。PGT-A及PGT-SR中≥35岁组获卵数均少于<35岁组(P<0.05),胚胎发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及PGT-SR中≥35岁组正常胚胎率明显低于<35岁组(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PGT-A胚胎活检正常率逐渐下降;PGT-A 101个移植周期中活产44例(43.56%),各组间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SR 40个移植周期中活产19例(47.50%),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均健康。
    结论  PGT是解决复发性流产、高龄女性、染色体异常夫妇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高龄女性的生育状况,但40岁以后的女性是否行PGT助孕,应权衡利弊后决定。

    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现状分析
    胡舒楠, 李海红, 张萍, 韩叶芬
    2022, 43(1):  65-69,7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4
    摘要 ( 349 )   HTML   PDF (413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现状,对患者与配偶二元应对策略的差异进行因素分析。
    方法  以一般资料问卷、夫妻支持应对量表为测量工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95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共回收188对患者及配偶有效问卷,不孕症患者及配偶二元应对水平均处于正常偏低水平,患者与配偶自身压力沟通、感知压力沟通、自身代办支持应对、感知代办支持应对、自身消极支持应对、感知消极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配偶自身积极支持应对、感知积极支持应对、共同支持应对及应对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结婚年限、文化程度、职业、平均月收入、独生子女、不孕时间患者二元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结婚年限、文化程度、职业、月平均收入配偶二元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是患者二元应对得分的影响因素,结婚年限、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是配偶二元应对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不孕症患者与配偶二元应对水平均有待提高且二元应对策略具有差异。

    育龄期女性MTHFR基因多态性观察及其与VitB12、Hcy、SFA的关系
    孙艳, 强桂彦, 李春玲
    2022, 43(1):  70-7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5
    摘要 ( 475 )   HTML   PDF (395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育龄期女性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serum folic acid,SFA)的关系。
    方法   选取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围孕期患者124例设为A组;另选取行孕期检查且既往无不良孕产史的124例围孕期产妇设为B组。2组入院后均检测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及血清VitB12、SFA、Hcy水平。比较2组MTHFR(C677T、A1298C)、MTRR(A66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比较2组血清VitB12、Hcy、SFA水平;比较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患者血清VitB12、Hcy、SFA水平。分析血清VitB12、Hcy、SFA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型间的相关性。
    结果   A组MTHFR C677T基因型CT、TT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THFR A1298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THFR A66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y水平显著高于B组,SFA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THFR C677T基因型CT、TT型Hcy水平高于CC型,SFA水平显著低于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相关性分析证实血清Hcy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型CT、TT型呈正相关,血清SFA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型CT、TT型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育龄期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存在SFA、Hcy波动及MTHFR C677T基因突变,对MTHFR C677T基因型CT、TT型的育龄期女性及时增补SFA或可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侧支动脉形成的危险因素调查
    侯芳娟, 韩宁
    2022, 43(1):  75-7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6
    摘要 ( 409 )   HTML   PDF (389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调查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侧支动脉的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UAE手术治疗时进行观察,评估患者术后侧支动脉的发生率,根据侧支动脉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侧支动脉组和非侧支动脉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各项检查指标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子宫瘢痕妊娠患者UAE术后侧支动脉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经统计观察显示,在子宫瘢痕妊娠UAE手术期间共形成侧支动脉患者45例,发生率为35.4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侧支动脉组和非侧支动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孕周、文化程度、据上次剖宫产间隔、子宫肌瘤病史等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前置胎盘、盆腔炎症、妊娠期合并症、人工流产手术史、剖宫产次数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设计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变量赋值,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史、盆腔炎症史、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人流手术史、剖宫产次数多等均为子宫瘢痕妊娠UAE治疗时侧支动脉形成的高危因素。
    结论  我院子宫瘢痕妊娠UAE治疗期间侧支动脉形成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中前置胎盘史、盆腔炎症史、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人流手术史、剖宫产次数多等均为侧支动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我国2008-2018年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段琬钰, 樊卓, 张文迪, 邹凌云, 曹琦, 宋波
    2022, 43(1):  80-8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7
    摘要 ( 331 )   HTML   PDF (390KB) ( 3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以“百草枯”、“对草快”、“克无踪”、“克芜踪”、“急性中毒”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8-2018年的文献,从中提取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中毒时间、地区分布、中毒原因、治疗及预后。录入Microsoft Excel,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①共收集人急性百草枯中毒文献325篇,中国知网144篇,万方数据库181篇。共收集案例23 194例。其中女性案例8 596例,男性7 072例,其余文献未提及案例性别。②地区分布:文献发表量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山东省占12.260%、河南省占10.690%、河北省占9.750%。文献发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例数以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最多。③中毒方式:其中口服99.740%、舔服0.009%、肌内注射0.023%、农药喷洒和皮肤接触0.019%。中毒原因中自杀占比高达78.240%。中毒原因:自杀行为、误服、喷洒农药(皮肤接触)、水源投毒、精神障碍、与家人怄气。④治疗:发表文献案例中,48.920%的案例选择血液透析治疗,8%的案例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43.080%的案例未提及具体的治疗方式。
    结论  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发表的文献数量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2011-2019年河北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
    温婵, 张丽霞, 孙玲
    2022, 43(1):  84-8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8
    摘要 ( 474 )   HTML   PDF (464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河北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2011-2019年住院患儿送检标本,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收集资料,统计分析。
    结果  2011-2019年共检出MRSA 2 320株。2011-2014年检出率较高,在40%~50%之间,2015-2019年检出率有下降趋势,在30%~40%之间。标本分布: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36.5%,其次是痰标本和血标本,分别占29.3%和15.2%。科室分布:腹部肛肠外科(40.1%)、呼吸科(16.4%)、重症监护科(11.4%)、新生儿科(10.6%)。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11-2019年MRSA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临床选择抗生素不应选择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克林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50%的抗菌药物有奎奴/达福、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利奈唑烷、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2011-2019年MRSA对抗菌药物呈现耐药性变迁,2015-2018年MRSA对利福平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逐渐增高。2013-2019年替考拉宁耐药率<10%,2011-2019年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患儿感染MRSA,儿童首选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注意儿童剂量。
    结论  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率较高,科室主要分布在重点科室,应针对重点科室进行监测,早诊断,采取接触隔离,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指标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邵俊国, 黄秀香, 叶迎宾
    2022, 43(1):  87-9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19
    摘要 ( 413 )   HTML   PDF (353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指标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3例(肿瘤组)、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患者25例(腺瘤组)、正常体检者30例(正常组)。检测其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OTT3)、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s,TO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id-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肿瘤组和腺瘤组患者的年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甲状腺指标相接近(P>0.05)。三组间比较,TOTT3低于对照组、FT4和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和腺瘤组的TOTT3、PTH高于对照组,腺瘤组的FT4高于正常组(P<0.05)。其余项目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中TSH与TOTT3、TOTT4呈负相关性(r=-0.360、-0.632,P=0.018、<0.001)。TOTT4与TOTT3、FT4呈正相关性(r=0.507、0.347,P=0.001、0.023)。TG-Ab与TPO-Ab呈正相关性(r=0.576,P<0.001)。
    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指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敏感度均低于20.0%,但是TSH与TOTT3、TOTT4呈负相关性,TOTT4与TOTT3、FT4呈正相关性,TG-Ab与TPO-Ab呈正相关性,对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临床意义。

    超声综合评分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于冬, 温莉, 张涛, 张书晨, 崔为英
    2022, 43(1):  91-9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0
    摘要 ( 317 )   HTML   PDF (646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综合评分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metabolism disorder,CKD-MBD)患者血浆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寻找甲状旁腺功能更好的评价方法。
    方法  筛选行超声检查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107例,均进行超声综合评分。分析超声综合评分与iPTH的相关性。以iPTH=300  ng/L作为判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截断值绘制ROC曲线,评价超声综合评分、甲状旁腺体积评分、内部回声构成评分、血流评分的诊断效能。
    结果  甲状旁腺检出个数与iPTH水平一致性较差,超声综合评分与iPTH水平的一致性较好。超声综合评分与iPTH分组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831(P<0.01);超声综合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924,敏感度92.77%,特异度87.50%。体积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845,Spearman秩相关系数0.655(P<0.01),敏感度69.88%,特异度95.83%;内部回声构成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842,Spearman秩相关系数0.572(P<0.01),敏感度91.50%,特异度62.50%;血流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798,Spearman秩相关系数0.702(P<0.01),敏感度84.34%,特异度66.67%。
    结论  超声综合评分与CKD-MBD患者的iPTH水平呈较强的正相关,该评分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浆iPTH评价的有益补充。

    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对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屈媛媛, 邹鲁, 潘小燕, 许旭东, 刘鹤
    2022, 43(1):  95-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1
    摘要 ( 328 )   HTML   PDF (428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82例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情况、术后疼痛情况、认知功能情况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Prince-Henry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研究组Prince-Henry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mental state evaluation,MMSE)评分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对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参数及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且可减轻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多点位固定-Overlap法的初步研究
    胡涛, 王冬, 赵群, 张志栋, 丁平安, 范海亮
    2022, 43(1):  99-1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2
    摘要 ( 601 )   HTML   PDF (1834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totally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TLTG)食管-空肠吻合属于胃肠微创外科治疗难题,本研究首次采用多点位固定-Overlap法(multipoint fixed-overlap,MF-Overlap)的方式运用于TLTG胃癌患者,术中分别将食管固定紧贴于膈肌角正上方(“W”形式缝合)、远端空肠固定于下后纵膈食管后方(“降落伞”形式缝合)、食管浆肌层与空肠浆肌层缝合固定(矢状位缝合)进行食管-空肠吻合,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效果满意。

    一种兔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结果
    李佳奇, 王伟鉴, 许亚飞, 丁文元, 张为
    2022, 43(1):  102-10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3
    摘要 ( 354 )   HTML   PDF (2349KB) ( 1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一步提高腰椎侧方椎间融合率是目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通过活体动物实验进行相关基础研究。目前,小动物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存在技术难点。本研究首次设计了新型椎间融合器及相关专用工具,建立了一种严格模拟腰椎侧方融合术的动物模型,取得良好初期结果,方法可行,值得推广。

    N6-甲基腺嘌呤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
    张喆奇, 赵青松(综述), 成志锋(审校)
    2022, 43(1):  104-10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4
    摘要 ( 324 )   HTML   PDF (409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核糖核酸中最常见的内部核糖核酸甲基化类型,在调控基本细胞过程和多种生理功能的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m6A甲基化调节生理和代谢,并且m6A与人类的各种疾病相关,包括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相反,营养和饮食也可以调节或逆转基因表达中的m6A甲基化模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6A甲基化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m6A修饰、营养生理和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

    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选择策略的研究进展
    陈宇峰(综述), 任栋, 王鹏程 (审校)
    2022, 43(1):  108-1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5
    摘要 ( 378 )   HTML   PDF (440KB) ( 2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多由高暴力损伤所致,具有骨折端剪切力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将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Pauwels分型研究进展、治疗策略的选择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PauwelsⅢ型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型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糖尿病男性生殖功能研究进展
    崔晓莉(综述), 赵志明(审校)
    2022, 43(1):  113-1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6
    摘要 ( 337 )   HTML   PDF (383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男性生殖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持续高血糖导致活性氧增多,大于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时,即对组织造成损伤,而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作为体内启动抗氧化酶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对于抵抗氧化应激损伤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关Nrf2与糖尿病男性生殖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且探究Nrf2在糖尿病男性生殖功能损伤中的机制,对于其诊治有重要意义。现对Nrf2与糖尿病男性生殖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医护人员组织承诺与行为态度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赵岩岩(综述), 赵艳, 王冰飞(审校)
    2022, 43(1):  116-1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7
    摘要 ( 205 )   HTML   PDF (409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承诺因其能够预测职工对工作的行为态度,降低离职率,稳定队伍而被管理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回顾组织承诺的理论根基、测量工具,就其对医护人员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前因、结果展开探讨,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有效策略来解决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最终提高医院工作质量。

    血脂异常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
    张如梦(综述) , 冯静(审校)
    2022, 43(1):  120-12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1.028
    摘要 ( 328 )   HTML   PDF (398KB)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妊娠20周以后发生,以新发高血压伴蛋白尿或系统受累为特征的人类妊娠期特有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血管内皮的损伤被认为是PE发病的中心环节,而PE患者在妊娠期间普遍存在着血脂异常,以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降低最为明显。其导致PE的作用机制可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增加及母体炎症水平等有关。现将血脂异常与PE的作用机制,预防及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