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王富军, 王文琦
    2021, 42(12):  1365-13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1
    摘要 ( 870 )   HTML   PDF (466KB) ( 4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循证证据不断增多,新药尤其是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新药开发突飞猛进。为及时传递糖尿病防治的重要进展,更好指导临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原指南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具有多点里程碑意义进展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对指导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规范临床综合管理,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β-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变化及与严重程度的关系探究
    姜春蕾, 翟保垒, 闫星晨
    2021, 42(12):  1372-137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2
    摘要 ( 516 )   HTML   PDF (354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β-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变化及与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79例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2组的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及Aβ1-42)、tau 蛋白(tau及p-tau)及miR相关指标(miR-34a、miR-132及miR-135),并比较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上述β-淀粉样蛋白、 tau 蛋白及miR相关指标与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Aβ1-42、miR-132及miR-135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Aβ1-40、tau 蛋白及miR-34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β1-42、miR-132及miR-135与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Aβ1-40、tau 蛋白及miR-34a与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 β-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呈现显著异常的状态,且与本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关于中国报道Peutz-Jeghers综合征中STK11突变的定性研究
    蒋宇亮, 李伟聪, 赵子夜, 吴静, 宁守斌, 刘红
    2021, 42(12):  1376-138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3
    摘要 ( 490 )   HTML   PDF (1521KB) ( 1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已报道的中国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患者STK11基因致病突变进行定性研究,对存在问题和错误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原因。
    方法 对中国PJS患者中已报道的STK11基因致病突变进行了全面回顾,对其进行分析、检查,并与常用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检索、比较。
    结果 最终纳入55篇报道,共包含181种不同的STK11突变,其中中国学者首次报道108种。有27种突变存在错误(占比25.0%),分别为22种重复报道和5种新突变命名错误。原因包括数据库收录不全、因错误信息导致的后续错误报道、文献综述不足、短期内重复报道以及因重复序列引起的命名错误。
    结论 错误报道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对错误信息的澄清,对于PJS的遗传咨询及相关研究非常重要和必要。

    环磷腺苷葡胺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CPP、sNEP表达的影响
    黄玲芳, 周松, 刘黎洁, 狄宁宁, 高艳周
    2021, 42(12):  1382-138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4
    摘要 ( 776 )   HTML   PDF (412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葡胺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和肽素(copeptin, CPP)、脑啡肽酶(neprilysin, NEP)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134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心功能、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CPP、NEP的变化,并统计随访1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经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增加,治疗后观察组收缩期峰流速、左前降支的舒张期峰流速、时间速度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CPP、NEP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再发心力衰竭,其中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CPP、NEP水平,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安全性较好。

    黏附因子联合肾阻力指数对脓毒症相关性肾损伤的早期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李燕, 黄庆生, 方明星, 张丽霞, 郭建英, 王智勇
    2021, 42(12):  1387-1391,13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5
    摘要 ( 422 )   HTML   PDF (421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黏附因子和肾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ce index,RRI)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脓毒症相关性肾损伤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应用床旁超声检测患者R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E-选择素、L-选择素和P-选择素及
    内皮细胞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对患者进行随访1个月,将研究对象根据入组30 d是否肾功能恢复作为标准,分为肾功能恢复组和肾功能未恢复组。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及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RI、黏附因子、RRI联合黏附因子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者78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0.8±23.3)岁;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肾功能恢复组的VCAM-1表达均低于肾功能未恢复组(P=0.035 5),肾功能早期恢复组的APACHEⅡ评分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肾功能未恢复组(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VCAM-1联合RRI预测脓毒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恢复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32.1%,AUC=0.68。
    结论 VCAM-I联合RRI对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恢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以肾脏阻力指数的界值为0.71,VCAM-1的界值为1 233 ng/L,可以作为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CD4+T细胞亚群与肾脏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程亮, 徐永
    2021, 42(12):  1392-13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6
    摘要 ( 496 )   HTML   PDF (383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illetus,T2DM)和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纳入113例新诊断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KD,分为T2DM组63例和DKD组5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组受试者外周血Th1、Th2、Tregs等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与CD4+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eGFR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三组间外周血Th1比例、Th1/Th2比值和Tregs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和DKD组患者外周血Th1比例和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Tregs比例低于对照着。而且,DKD组外周血Th1比例和Th1/Th2比值高于T2DM组,Tregs比例低于T2DM组。T2DM患者外周血Th1/Th2比值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外周血Tregs比例与eGFR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Tregs、Th1/Th2比值和总胆固醇是影响T2DM患者eGFR的危险因素。
    结论 DKD患者体内存在CD4+T细胞稳态失衡,且与eGFR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血流指标及炎症趋化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究
    杨震, 唐克菲, 陈小珠, 刘淑军, 杜艳华
    2021, 42(12):  1397-1400,141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7
    摘要 ( 419 )   HTML   PDF (377KB)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血流指标及炎症趋化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选取高血压肾损伤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时期的80例高血压无肾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2组的肾血流指标及炎症趋化因子(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CXC类趋化因子配体10、白细胞介素8)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sulin resistance homa-index,HOMA-IR)者的肾血流指标及炎症趋化因子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肾血流指标及炎症趋化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的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velocity of the systolic wave,Vs)、舒张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d)显著低于对照组,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 pulsatility index,PI)及炎症趋化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HOMA-IR者的肾血流指标及炎症趋化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Vs及Vd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RI、PI及炎症趋化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高血压肾损伤患者的肾血流指标及炎症趋化因子显著异常,且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重视对上述指标的检测与调控。

    利拉鲁肽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并肾脏疾病的临床观察
    王欣, 雷琳, 卢彩平, 刘晨曦, 任巧华, 吴韬
    2021, 42(12):  1401-14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8
    摘要 ( 663 )   HTML   PDF (402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并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7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组(胰岛素组)、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α1-微球蛋白(α1 microglobulin,α1-MG )、血、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结束时胰岛素组完成30例,利拉鲁肽组完成31例,胰岛素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bA1c、HOMA-IR、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血β2-MG、尿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T、WC、体重指数、HbA1c、HOMA-IR、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血β2-MG、尿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与胰岛素组治疗后比较,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尿β2-MG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拉鲁肽治疗超重、肥胖T2DM合并肾脏疾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还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并且这种作用是独立于降糖之外的作用。

    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李晓东, 李欣悦, 韩永斌, 李宝新
    2021, 42(12):  1406-141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09
    摘要 ( 397 )   HTML   PDF (535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入院的2型DM患者350 例,分为高尿酸组(观察组)150例及血尿酸正常组(对照组)200例,比较两组一般特征和临床参数,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
    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24 h尿蛋白(24 hours urinary protein,24 hUpro)、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CRP、LDL-C、24 hUpro是DN的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因素(P<0.05)。
    结论 DN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CRP、LDL-C、24 hUpro,积极采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相关措施,可有望延长DN患者的生存期。

    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自我报告糖尿病关系
    唐丽娟, 李宇, 张帆, 刘玉环, 赵晶晶, 曹亚景
    2021, 42(12):  1411-1416,143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0
    摘要 ( 349 )   HTML   PDF (431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与河北省中老年人群自我报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抽取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选择其中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资料,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睡眠时间与自我报告糖尿病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睡眠时间为6~8 h/d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OR=0.575,95%CI:0.407~0.813)。在女性、农村和45~59岁中老年人群中,每日适当时长的睡眠(6~8 h/d)能够将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至睡眠时间过短者(<6 h/d)的0.486倍、0.472倍和0.432倍(95%CI:0.327~0.724;95%CI:0.304~0.733;95%CI:0.221~0.844)。
    结论 每日6~8 h的睡眠时间能降低河北省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

    CSE1L在人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张继华, 李浩, 张媛媛, 苏静, 薛海涛
    2021, 42(12):  1417-1420,14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1
    摘要 ( 465 )   HTML   PDF (850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染色体分离样蛋白1(chromosome segregation like 1 protein,CSE1L)蛋白的表达,探讨CSE1L同人喉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收集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人喉鳞癌组织标本76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9例,无淋巴结转移组37例。同时留取瘤体周围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喉鳞癌组织及瘤体周围正常喉黏膜组织中CSE1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人喉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特征同组织CSE1L蛋白表达的关系。
    结果 39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SE1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7%(38/39);强阳性表达31例,中等强度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1例,阴性1例。37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SE1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8%(14/37);强阳性表达2例,中等强度表达11例,弱阳性表达1例,阴性23例。32例瘤体周围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中CSE1L蛋白均为阴性表达。
    结论 CSE1L有可能成为判断人喉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实施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程蕊, 王晶, 张克英, 宋显东, 万毅, 秦绪军
    2021, 42(12):  1421-142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2
    摘要 ( 932 )   HTML   PDF (504KB) ( 4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019版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对肌少症早期诊断的影响,并筛查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以促进早期干预。
    方法 2019年6—9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西安市2所养老院202例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新旧诊断共识对比分析肌少症患病率,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段与肌少症检出率相关性分析。基于2019版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从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和营养膳食等角度综合分析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与肌少症患病及恶化的关系。
    结果 新旧诊断共识标准下,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30.69%和22.28%。同时,基于新共识的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检出率显著高于旧共识(P=0.042)。非肌少症与肌少症前期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力、静息6 m步速、运动障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少症前期、肌少症(普通型)、严重肌少症年龄、身高、体重、肌含量、静息6 m步速、BMI、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与BMI是影响肌少症检出的因素。肌力、静息6 m步速为其独立诊断因素,运动障碍为其独立影响因素。80岁及以上和/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重点关注是否合并肌少症的发生。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结构参数、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
    王春虎, 莫南文, 莫方良
    2021, 42(12):  1426-143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3
    摘要 ( 421 )   HTML   PDF (906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结构参数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结构参数、运动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腰骶角小于术前,L5/S1关节突关节角、、腰椎曲度L2~3关节突关节角,L3~4关节突关节角,L4~5关节突关节角大于术前,观察组腰骶角小于对照组,L5S1关节突关节角、、腰椎曲度L2~3关节突关节角,L3~4关节突关节角,L4~5关节突关节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流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安全性较高。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高妹花, 刘学英, 高阳, 李攀, 王会肖
    2021, 42(12):  1432-14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4
    摘要 ( 504 )   HTML   PDF (585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收治的血管瘤婴儿300例,其中观察组150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15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2组患儿定期门诊复诊,采用直观、手工测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等方法动态观察患者血管瘤范围、颜色变化、质地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瘤体明显缩小,瘤体缩短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且观察组服用普萘洛尔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超声测定脐动脉PI、RI、S/D联合血清HIF-1α、FE3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及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
    杨昕宇, 叶茜, 郭江
    2021, 42(12):  1437-14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5
    摘要 ( 431 )   HTML   PDF (534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测定脐动脉(perfusion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end-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maximum 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S/D)联合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游离雌三醇(free estriol,FE3)对胎儿宫内窘迫(fetal distress,FD)的诊断价值及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我院发生FD的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无FD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及血清HIF-1α、FE3测定。比较两组PI、RI、S/D、HIF-1α、FE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ROC下面积(area under ROC,AUC)分析PI、RI、S/D、HIF-1α、FE3对FD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PI、RI、S/D与HIF-1α、FE3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FD患儿病情程度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PI、FE3低于对照组,RI、S/D、HIF-1α高于对照组(P<0.05);FD孕妇超声测定脐动脉PI与FE3呈正相关关系,与HIF-1α呈负相关关系,RI、S/D与FE3呈负相关关系,与HIF-1α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各指标联合诊断AUC最大,为0.930,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00%、83.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脐动脉PI、RI、S/D及血清HIF-1α、FE3水平均为FD患儿病情程度影响因素(P<0.05)。
    结论 FD孕妇超声测定脐动脉PI、RI、S/D与血清HIF-1α、FE3表达相关,各指标联合可提高FD诊断效能,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的影响
    范飒, 朱肖萌, 康磊
    2021, 42(12):  1442-1447,145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6
    摘要 ( 371 )   HTML   PDF (474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疼痛-舒适程度、心理状态、应激激素及肺表面活性蛋白质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调节效应。
    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PCIA,观察组采用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PCIA。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住院时间、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分、应激激素[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corticotropichormone,ACTH)、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SP-A、TNF-α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置入双腔管时、切皮时、拔管时MAP、HR高于麻醉诱导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4 d疼痛VAS评分、S-AI评分和T-AI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4 d Cor、ACTH、PGE2及SP-A、TNF-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PCIA应用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明确,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确保用药安全性,减轻术后全身机体应激反应,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舒适程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热休克蛋白70及功能成像参数与早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张东伟, 蓝冰, 钟家将, 杨朝生, 刘琼霞
    2021, 42(12):  1448-145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7
    摘要 ( 511 )   HTML   PDF (1054KB)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相关参数与早期局限性小细胞肺癌(limited-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D-SCLC)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57例早期局限性小细胞癌患者及57例健康人员(NC组),分析Hsp70及功能成像参数中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the 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ean)及整合标准摄取值(intergered SUV,iSUV)与LD-SCLC预后关系。
    结果 早期LD-SCLC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脱氢酶、Hsp70、MTV、SUVmax、SUVmean及iSUV高于健康人员(P<0.05)。Hsp70、MTV及iSUV诊断早期LD-SCLC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Hsp70≥3.24 μg/L亚组5年内肺癌特异性生存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低于Hsp70<3.24 μg/L亚组(P<0.05);MTV<64.63 cm3亚组5年内总生存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TV≥64.63 cm3亚组(P<0.05);iSUV<316.78亚组5年内 总生存率及肺癌特异性生存率高于iSUV≥316.78(P<0.05)。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Hsp70、MTV及iSUV为早期LD-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TV、iSUV及Hsp70与早期LD-SCLC早期手术+放化疗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精准超声分型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李萍, 庞义存, 梁军, 刘秀萍
    2021, 42(12):  1455-145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8
    摘要 ( 428 )   HTML   PDF (1295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超声图像特征与临床诊疗方案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8例CSP患者,在超声分型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诊疗方案。分析其临床数据、诊疗方案及结果。
    结果 ①38例CSP患者中,Ⅰ型14例(孕周5.00~9.10周,2例≥8周),Ⅱ型12例(孕周5.60~8.40周),Ⅲ型12例(孕周7.60~9.00周),分为3组;②采用基于超声分型的手术均成功,所有病例术后1日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均降至术前的50%以下,38例患者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子宫前壁下段异常回声表现;③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Ⅰ型中位水平17.50(40.00) mL、Ⅰ型(≥8周)及Ⅱ型20.00(90.00) mL,Ⅲ型100(250.00) mL,手术时间Ⅰ型(10.42±1.44) min、Ⅱ型(11.92±3.84) min,Ⅲ型(96.15±39.43) 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β-HCG降至正常、住院时间及术后肌层厚度均优于清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准超声分型定位检查为临床诊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利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诊疗。腹腔镜CSP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及住院时间短优点,可作为Ⅲ型及部分Ⅱ型病例治疗的首选。

    JAK/STAT信号通路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亢培颖, 李伊瑶(综述), 史敏, 李永军(审校)
    2021, 42(12):  1460-14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19
    摘要 ( 466 )   HTML   PDF (390KB) ( 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nus activated kinase,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近年文献报道,JAK/STAT信号通路的上游信号分子异常,如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异常表达,以及下游转导信号分子,如Suz12、PIM1等的异常激活均对T-ALL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参与T-ALL发生发展的JAK/STAT信号通路机制以及基于该信号通路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特发性黄斑前膜微循环血流、结构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圣慧(综述), 王鲜(审校)
    2021, 42(12):  1465-146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20
    摘要 ( 310 )   HTML   PDF (400KB)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斑视网膜前膜是指发生在黄斑区的视网膜内表面生长的纤维无血管的细胞性增殖膜。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将黄斑前膜分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membrane,IMEM)和继发性黄斑前膜。本文基于近年国内外发表的文献报道,对IMEM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期、辅助检查、治疗进展、预后及并发症作简要综述。

    维生素D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陈森林(综述), 况时祥(审校)
    2021, 42(12):  1469-147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21
    摘要 ( 412 )   HTML   PDF (597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严重时可致残,目前该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内维生素D及其受体水平可影响该病进程。本文就维生素D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维生素D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防治中的意义提供依据。

    5-羟色胺及其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闻松, 杨长坤(综述), 江平(审校)
    2021, 42(12):  1475-148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22
    摘要 ( 544 )   HTML   PDF (457KB)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笔者总结了5-HT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对5-HT受体拮抗剂及其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出新靶点和新思路。

    烟雾病出血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br#
    #br#
    李海红, 杨建凯(综述), 宋国智(审校)
    2021, 42(12):  1481-148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23
    摘要 ( 386 )   HTML   PDF (382KB) ( 1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造影表现以颅内大血管的慢性进展性闭塞和颅底异常侧支扩张的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烟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可见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约一半的成人患者表现为颅内出血,但在儿童患者中出血较为少见。烟雾病的治疗主要为外科血运重建,包括直接和间接血运重建,从而起到预防缺血或出血性卒中的目的。在出血性烟雾病中,再出血需引起重视。尽管已证实搭桥手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但出血性烟雾病及再出血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仍需要更多的预测研究来完善和扩大外科手术干预的指征,使外科干预时机更科学更精准,使得烟雾病患者获益最大化。现通过文献学习尝试研究其临床特征和出血之间的潜在联系,探讨可能成为烟雾病出血或再出血的预测因子的因素,包括微出血、脉络膜动脉吻合、伴发动脉瘤、高灌注等。

    光动力疗法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李天翠, 吴景景(综述), 姚曼曼, 刘健(审校)
    2021, 42(12):  1485-1488,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2.024
    摘要 ( 452 )   HTML   PDF (360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最常见的牙周病,是除龋病之外的常见的口腔疾病,是造成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CP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机械清创(超声波和手动器械)以及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来减少微生物,但频繁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部分患者甚至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更安全、低毒、无创的替代疗法。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利用光敏剂特异性结合到细菌细胞壁等膜系统,在有氧条件下,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光敏剂被激活,把能量传递给氧,产生一些氧化活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破坏细菌脂质膜、蛋白质、核酸等细胞结构,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利用这一特性,PDT作为一种替代抗菌疗法开始被应用于CP的治疗,笔者对其在CP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