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5-25
    烟雾吸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的专家共识
    陈旭昕, 解立新, 樊毫军, 李琦, 陈良安, 张波, 周松, 韩志海
    2022, 43(5):  497-505,5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1
    摘要 ( 221 )   HTML   PDF (1005KB) ( 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雾吸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moke inhalation 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I-ARDS)是指吸入各种可燃物质所产生烟雾而导致的ARDS。炎症失控、氧化应激、凝血功能紊乱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丧失等是SI-ARDS发生的主要机制,此外,烟雾吸入产生的上呼吸道损伤以及吸入有毒气体导致的全身毒性损伤亦会促进SI-ARDS的发生发展。SI-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渗出期、增殖期及肺纤维化期。SI-ARDS目前的救治策略主要包括及时现场评估与院前处置、对烟雾吸入的原发因素治疗、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治疗、液体复苏、人工膜肺与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近年来多种新型的救治方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利多卡因预处理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刘海波, 刘岳鹏, 朱霞, 刘文涛, 程月, 何学明
    2022, 43(5):  506-5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2
    摘要 ( 233 )   HTML   PDF (599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利多卡因(lidocaineLIDO)预处理减轻阿霉素(doxorubicin DOX)引起的小鼠心肌损伤的效果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用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 30 只并随机分为三组(n=10),分别为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理盐水1 mL/100 g)、DOX 组(单次腹腔注射  DOX 10 mg/kg)、DOX+LIDO 组(尾静脉注射 LIDO 6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 DOX 10 mg/kg),观测各组小鼠的体重、生存率、心电图;检测血浆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心肌组织中磷酸化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phosphorylated connexin 43p-Cx43)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OX 组小鼠 2~7 d体重明显降低,7 d病死率增加,心率降低,血清cTn-TIL-1β、IL-6TNF-α升高,p-AMPK蛋白表达减低,p-Cx43蛋白表达增加;而与DOX组相比,DOX+LIDO组动物体重增加,7 d病死率下降,心率增加,血清cTn-TIL-1β、IL-6TNF-α降低,p-AMPK蛋白表达增加,p-Cx43蛋白表达减低。

    结论  LIDO预处理可减轻DOX引起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抑制p-Cx43有关。

    院前急救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的作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许方明, 徐建华, 岳蕴华, 林全洪, 徐耀伟
    2022, 43(5):  512-5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3
    摘要 ( 253 )   HTML   PDF (389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系统在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中发挥的效用,并分析救护车来院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卒中溶栓患者,依据患者来院方式分为120来院组(86例)和自行来院组(138例)。比较2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医保支付情况)和既往存在卒中的危险因素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卒中病史)、发病时症状(肢体乏力/无力、口齿不清、视觉障碍、凝视、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到院时血压、心率、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

    caleNHISS)评分、主要结果[患者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次要结果[从发病到急诊门口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从发病到接受CT检查时间(onset to CT time,OCT)、从急诊大门到接受CT检查时间(door to CT timeDCT)、从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分析采用救护车到院的影响因素。

    结果  2组心房颤动病史、肢体乏力/无力、口齿不清、视觉障碍、凝视、意识障碍、同时出现多个症状(≥4个症状)、ODTOCTONT、溶栓前NHI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态、是否使用医保、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卒中病史、吸烟史、喝酒史、头晕头痛症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DCTD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95%CI0.127~0.834P0.05)、肢体乏力/无力(95%CI0.018~0.399P0.05)、口齿不清(95%CI0.117~0.924P0.05)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救护车来院的保护因素。

    结论  选择救护车到院卒中患者,可以明显缩短ONT,对于有卒中风险的患者,要加强日常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并进一步理清思路、针对现有的卒中救治网络流程做优化。

    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
    王亚玲, 饶明月, 郭安君, 张杨, 孟建康
    2022, 43(5):  517-5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4
    摘要 ( 315 )   HTML   PDF (366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研究组(n=42),对照组开展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研究组开展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对比两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不同时间靶血管造影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内超声术前预扩后靶病变长度、最小管腔直径、基准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显示,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及管腔狭窄程度对照组和研究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6个月管腔狭窄程度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从术前到术后6个月最小管腔直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由(0.536±0.132 mm扩大到(2.155±0.272 mm和(0.517±0.127 mm扩大到(2.212±0.26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前到术后6个月管腔狭窄程度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由(78.50±4.87%降至(13.50±10.56%和(78.62±5.48%降至(8.93±8.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对降低晚期靶血管重建、残余狭窄程度有显著效果,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提升临床安全性。

    密集套扎联合小剂量聚桂醇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效果观察
    霍晓霞, 王冬, 时晓冬, 牛巍巍, 韩旭, 张晓岚
    2022, 43(5):  521-524,54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5
    摘要 ( 305 )   HTML   PDF (402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密集套扎联合小剂量聚桂醇注射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肝硬化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type 1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1)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螺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密集套扎联合小剂量聚桂醇注射治疗,比较2组疗效、套扎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首次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套扎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术后疼痛、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治疗完成后6个月与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组静脉曲张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性越明显。

    结论  密集套扎联合小剂量聚桂醇注射治疗GOV1安全有效,可减少套扎次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静脉曲张复发率。

    铁调素/铁蛋白比值在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应用
    张文川
    2022, 43(5):  525-5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6
    摘要 ( 263 )   HTML   PDF (454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血清铁调素(hepcidin)和铁蛋白(serumferritin, SF)在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指南诊断标准,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且具有可比性的非心力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作为非心力衰竭组。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hepcidin/SF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价值。

    结果  心力衰竭组透析时间、吸烟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hepcidinhepcidin/S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房内径高于非心力衰竭组,血红蛋白、SF、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重指数、血钙、血磷、白蛋白、空腹血糖和室间隔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hepcidin/SF比值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吸烟病史、高脂血症病史、hs-CRPhepcidin/SF比值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SF比值能够很好的区分伴有心力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曲线下面积0.92995%CI0.897~0.961P0.001

    结论  在伴有心力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epcidin/SF比值显著升高,能够很好地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可以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治生物标志物。

    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
    郑国红, 曹钢, 杨海芳, 米蕊, 王晓红
    2022, 43(5):  530-5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7
    摘要 ( 256 )   HTML   PDF (2066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放疗)对乳腺癌患者放射性心肌损伤(radiation induced heard disease RIHD)指标的影响。

    方法  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国内医学研究期刊及生物医学文献等医疗数据库中检索文献,以乳腺癌患者应用放疗方案对RIHD评估指标影响为检索方向,检索指标关键词为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收集的文献基础上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根据研究对象、方法、疾病类型等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发表偏倚性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后cTnICK-MBBNP明显高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检验结果表示,文献异质性小,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结论  放疗可使乳腺癌患者cTnICK-MBBNP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导致RIHD,应进一步跟进乳腺癌患者放疗方案优化的研究进度,尽可能降低放疗造成的心肌损伤,可将cTnICK-MBBNP作为乳腺癌患者放疗发生RIHD的良好预测指标,为乳腺癌放疗患者及时诊断预防心肌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磁共振波谱测量下的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脑内谷氨酸水平Meta分析
    王强, 周爽, 冯玥, 任会鹏
    2022, 43(5):  536-54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8
    摘要 ( 250 )   HTML   PDF (776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索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脑内谷氨酸类化合物(glutamineGlx)、谷氨酸(glutamateGlu)的水平对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异常的作用。

    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建库至20201031日的文献,收集比较了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组与正常对照组在磁共振波谱测量下脑内的GlxGlu浓度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43组数据,样本量3 8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丘脑、背外侧前额叶、颞叶的Glu的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在其他脑区以及人脑整体没有发现两组间的GlxGlu的差异。

    结论  丘脑Glu浓度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作前的风险标志物。

    基于CRP/Hb、TLC、Na+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
    王旭, 胡金龙, 张亮, 孙浩, 胡军, 王骅
    2022, 43(5):  544-54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09
    摘要 ( 349 )   HTML   PDF (842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C反应蛋白与血红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hemoglobinCRP/Hb)、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血钠(Na+)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415例,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10例)、存活组(40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CRP/HbTLCNa+,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构建各指标预测死亡风险的模型,采用卡普兰-迈耶曲线(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高危与低危患者生存率。

    结果  死亡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慢性肺部疾病、术中输血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RP/Hb呈升高趋势,TLCNa+呈降低趋势,存活组CRP/HbTLCNa+变化趋势不明显,死亡组CRP/Hb升于存活组,TLCNa+降于存活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术后2CRP/HbTLCNa+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2周,CRP/HbTLCNa+及联合预测死亡的AUC依次为0.8380.8440.8520.947CRP/HbTLCNa+高危患者生存率低于低危患者(P0.05)。

    结论  CRP/HbTLCNa+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为临床决策、干预提供参考信息。

    关节镜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术后AOFAS评分、骨代谢标志物及创伤反应的影响
    闫天元, 张国辉, 李华
    2022, 43(5):  550-55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0
    摘要 ( 240 )   HTML   PDF (637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在踝关节骨折中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骨代谢标志物及创伤反应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关节镜组(n=55)、常规组(n=54)。常规组采取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组采取关节镜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创伤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术前、术后2周、4周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bone carboxyglutamic acid proteinB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水平,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踝关节跖屈、背伸状态下肌力、关节主动活动度范围、AOFA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

    结果  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关节镜组术后1 d3 d血清CRPIL-8CorNE与术后2周、4周血清β-CTX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术后2周、4周血清BGPBAL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常规组16.67%P0.05);关节镜组术后3个月、6个月踝关节跖屈、背伸状态下肌力、关节主动活动度范围与AOFASGQOL-74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应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骨代谢情况,提升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早期康复应用于微创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的效果研究
    张昊, 梁东星, 刘涛, 田元, 史晓林, 杨永明
    2022, 43(5):  556-55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1
    摘要 ( 271 )   HTML   PDF (371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微创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应用早期康复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行微创经皮跟腱修补术治疗的8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计划的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44例与传统康复组36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比较术后至末次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疗效、跟腱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踝-后足疗效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肌力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

    结果  早期康复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康复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下患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ATRS评分、AOFAS评分均升高,且早期康复组ATRS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传统康复组(P0.05)。且早期康复组末次随访肌力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直至末次随访两组均未见跟腱再断裂发生,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康复应用于微创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改善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悬吊训练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观察
    刘佩佩, 程芳, 李晓玮, 朱燎原, 刘素姗, 陈伟
    2022, 43(5):  560-563,56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2
    摘要 ( 229 )   HTML   PDF (403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suspension training,SET)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首次阴道分娩并参加产后42 d体检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凯格尔运动,50例)、试验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凯格尔运动+SET50例)。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POP分期、盆底肌力分级、腹横肌厚度及临床疗效。

    结果  1次治疗前,2组患者POP分期、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次治疗前、第15次治疗后,2POP分期、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横肌厚度均呈升高趋势,试验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SET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POP可有效改善症状,更快更好地恢复盆底肌力,增加腹横肌厚度,提高临床疗效。

    宫颈癌中影响预后的生物分子及免疫细胞浸润
    苏亚妮, 杨明义, 何昌军, 雷侠, 常宇, 胡云峰
    2022, 43(5):  564-56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3
    摘要 ( 224 )   HTML   PDF (2602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浸润细胞,为宫颈癌治疗和预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方法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宫颈癌组织的芯片数据集(GSE9750),R的“limma”包鉴定差异表达基因,使用R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用STRING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平台验证宫颈癌肿瘤组织和正常样品中抑制素βA(inhibin beta AINHBA)的表达水平并预测预后。在R中经“e1071”、“parallel”和“preprocessCore”包用“CIBERSORT”软件获得宫颈癌组织样本的免疫浸润细胞表达情况。

    结果  最终鉴定出与宫颈癌预后高度相关的关键基因INHBA,宫颈癌组织中INHB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表达组INHBA的生存周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与正常宫颈组织样本相比,宫颈癌样本中初始CD4+ T细胞、未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M0M1巨噬细胞均升高;而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单核细胞、未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在宫颈癌样本中表达明显降低。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和未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未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呈负相关。

    结论  与宫颈癌预后高度相关的基因INHBA高表达。在宫颈癌中的免疫浸润细胞,初始CD4+ T细胞、未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M0M1巨噬细胞上调,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单核细胞和未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下调。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和未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未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呈负相关。为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GDF15、TK1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王庆玲, 王斌, 李秋芬, 易莉莎
    2022, 43(5):  570-573,58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4
    摘要 ( 256 )   HTML   PDF (556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生长分化因子15recombinant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 1TKI)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Cox回归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50例接受血清检测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2例卵巢良性疾病组(良性组)、51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均进行了血清GDF15TK1检测,比较三组GDF15TK1表达水平。同时对卵巢癌患者随访2年,根据是否生存分为两组,即生存组(n=41)、死亡组(n=10),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再经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GDF15表达(816.65±88.46 ng/LTK1表达水平(1.46±0.65 pmol/L高于良性组、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GDF15TK1及两项联合预测卵巢癌的AUC分别为0.8790.8130.884。卵巢癌患者接受2年随访,生存组随访生存时间(22.56±1.15)个月高于死亡组生存时间(14.16±2.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3P0.001),经Cox回归模型分析,TK1GDF15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2.208-1.687RR值分别为0.1100.185,两者均会对生存时间产生负向影响关系;FIGO分期的回归系数值为3.059,会对生存时间产生正向影响关系。

    结论  血清GDF15TK1水平在卵巢癌患者中具有高表达性,且与卵巢癌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尤其对预后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气道重塑、PDCD5、S1P水平的影响
    田文朋, 徐炳磊, 吕秀敏
    2022, 43(5):  574-57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5
    摘要 ( 4787 )   HTML   PDF (390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气道重塑、程序化死亡分子5programmed death molecule 5PDCD5)、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治疗,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儿疗效和气道重塑[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PDCD5S1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7 d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患儿OPNVEGFMMP-9TIMP-1PDCD5S1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OPNVEGFMMP-9TIMP-1PDCD5S1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有效抑制患儿气道重塑,降低PDCD5S1P水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3个月婴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及莫沙必利对其疗效分析
    何平, 胡方启, 王飞
    2022, 43(5):  578-582.  doi: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6
    摘要 ( 129 )   HTML   PDF (293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24 h食管pH监测<3个月婴儿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 disease,GERD),提高其精确率,对GERD患儿加用莫沙必利口服,减轻GERD的相关临床症状。

    方法  对怀疑GERD49例患儿(<3个月)使用24 h食管pH监测其特征,同时对GERD患儿进行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并判断其治疗效果。

    结果  49例怀疑GERD患儿中,符合GERD 33例(67.3%);而在GERD患儿中,新生儿有23例,明显高于非新生儿的结果(P0.05);其中GERD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占88.2%,咳嗽表现占41.2%;而在新生儿期GERD患儿其酸暴露频率以及连续酸暴露的持续时间较非新生儿期增大(P0.05);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阴性患者相比,莫沙必利对GER阳性患儿的应用有明显显著效果, GER阳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GER阴性组(P0.05),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GER阴性组(P0.05),呕吐发生频率明显低于GER阴性组(P0.05)。

    结论  24 h食管动态pH监测技术仍是对婴儿GERD的诊断的精确方法,而莫沙必利对婴儿GERD具有明显疗效,能够促进患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发展和恢复。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及吸烟者比例、吸烟指数差异分析
    程媛媛, 彭海燕, 胡利兵
    2022, 43(5):  583-58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7
    摘要 ( 232 )   HTML   PDF (367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WT)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的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X-ray tomographyCT)表现及吸烟者比例、吸烟指数差异分析。

    方法  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按照病理特征检查结果分为WT组(32例)与PA组(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比较2CT表现及吸烟者比例、吸烟指数。

    结果  2CT表现在部位、数量、边界、肿块直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组多位于后下象限,存在多发,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晰,肿瘤直径较大;PA组多位于非后下象限,且极少多发,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肿瘤直径较小。WTCT值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PACT值呈逐渐升高趋势,2CT值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组患者吸烟比例、吸烟指数、吸烟量、吸烟时间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T病灶多位于后下象限,CT增强期表现为“快进快出”;PA病灶多位于非后下象限,CT增强期表现为渐进性强化。临床鉴别WTPA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点进行,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Er:YAG激光去骨法在下颌低位垂直阻生齿拔除术中的疗效评价
    郭涛, 杨婷, 许音, 张鹏飞, 张雨茵, 许云海
    2022, 43(5):  587-590,5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8
    摘要 ( 231 )   HTML   PDF (745KB) ( 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高速涡轮牙钻和ErYAG激光去骨法在拔除下颌低位垂直阻生齿中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下颌低位垂直阻生齿并接受拔除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去骨方式分为传统高速涡轮牙钻去骨组(传统去骨组)和ErYAG激光去骨组(激光去骨组)各30例,比较术后第1372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第37天面部肿胀及张口受限程度。

    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激光去骨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低于传统去骨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激光去骨组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均低于传统去骨组(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下颌低位垂直阻生齿拔除术中,ErYAG激光去骨法与传统高速涡轮牙钻去骨法比较,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程度,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拔牙方法。

    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研究
    陈羽佳, 黄家福, 闫保娟, 陈小根
    2022, 43(5):  591-5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19
    摘要 ( 228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us elastographyTEG)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2例,治疗7 d后采集静脉血进行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6个月时随访,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分析TEG、凝血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的关系以及TEG联合凝血功能指标预测复发的价值。

    结果  随访失联24例,余708例患者中复发226例(复发组),未复发482例(未复发组)。复发组凝血反应时间(coagulation reaction timeR)、血块生成时间(blood clot formation timeK)、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低于未复发组(P0.05),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度(rate of hemagglutination formationα,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blood clots maximum intensity MA值)、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α角、高MA值、高D-二聚体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糖尿病后α角(OR=1.41195%CI1.006~1.987)、MA值(OR=1.20595%CI1.003~1.475)、D-二聚体(OR=1.19895%CI0.101~1.387)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显示,联合α角、MA值、D-二聚体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910,高于单独预测的0.7200.7560.760P0.05)。

    结论  α角、MA值、D-二聚体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有关,并对脑卒中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三项指标可提高预测效能。

    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下游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分析
    颜立群, 颜瑾, 侯亚平, 董倩波, 穆晓丹, 李晓光
    2022, 43(5):  597-601,6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20
    摘要 ( 215 )   HTML   PDF (1818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硬化性狭窄下游晚期到达逆向血流与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伴有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MRI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PLD)(1.5 s2.5 s)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灌注成像,测量并得到两个PLD的患侧和正常侧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质的平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计算得到患侧大脑中动脉M1段供血区脑质内的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late-arriving retrograde flow proportionLARFP);记录MRI扫描当日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测量病变局部血管管腔的狭窄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LARFPNIHSS评分及血管狭窄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LARFPNIHSS评分相关(r=-0.698P0.001),而血管狭窄率与LARFPr=-0.001P=0.997)、血管狭窄率与NHISS评分(r=-0.127P=0.440)均不相关。

    结论  LARFP与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由双PLD3D pCASL成像计算得到的LARFP可能成为今后评价患者脑侧支循环的新指标。

    3D-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王强, 李会生, 张博海, 潘剑, 李易明
    2022, 43(5):  602-6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21
    摘要 ( 243 )   HTML   PDF (1238KB) ( 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将128AIS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行3D-ASL扫描检查,获取梗死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elin-13蛋白水平。入院两周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入院当天患者脑梗死区域CBF值与NIHSS评分、Apelin-13蛋白水平、mRS评分、MBI指数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确定预测AIS患者严重程度的CBF截断值。

    结果  入院当天,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轻度组,脑梗死区CBF值、血清Apelin-1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又明显高于中度组,脑梗死区CBF值、血清Apelin-1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患者入院当天脑梗死区的CBF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血清Apelin-13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入院两周后,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MBI指数明显低于轻度组,mRS评分则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的MBI指数又明显低于中度组,mRS评分则高于中度组。入院当天的脑梗死区CBF值与两周后的MB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mR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轻度组与中度组的脑梗死灶CBF截断值为20.5 mL·min-1·100 g-1 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中度组与重度组的CBF截断值为13.5 mL·min-1·100 g-1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

    结论  入院当天行无创3D-ASL技术可预测AIS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治疗方法的应用和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浆Hcy、IL-17、NGAL表达的关系
    周海侠, 方开峰, 朱军
    2022, 43(5):  608-6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22
    摘要 ( 193 )   HTML   PDF (825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的关系。

    方法  选取老年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不伴有大血管病变老年T2DM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颈动脉IMTHcyIL-17NGAL水平,分析老年T2DM大血管病变发病影响因素、颈动脉IMTHcyIL-17NGAL水平相关性及颈动脉IMTHcyIL-17NGAL水平对老年T2DM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比联合诊断阳性、阴性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颈动脉IMTHcyIL-17NGA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LDL-C颈动脉IMTHcyIL-17NGAL水平均为老年T2DM大血管病变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IMTHcyIL-17NGAL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IMTHcyIL-17NGAL水平联合诊断老年T2DM大血管病变的AUC最大,为0.951,具有良好诊断效能。联合诊断阳性患者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浆HcyIL-17NGAL表达有关,各指标可效诊断大血管病变,利于临床诊治。

    精神分裂症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特点及影响因素
    陈兴阳, 姜庆伟, 陈雷, 徐海峰
    2022, 43(5):  613-6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23
    摘要 ( 152 )   HTML   PDF (368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paralytic ileusPI)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并发PI患者(精神分裂症并发PI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91例未并发PI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作为对照。统计精神分裂症并发PI组临床特点,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PI的影响因素。

    结果  80例精神分裂症并发PI患者中75.00%为不完全性PI25.00%为完全性PI,进食不佳、腹胀、呕吐、便秘、肠管积气扩张、大小不等液气平面为多发症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时间、服用氯氮平、服用苯海索、便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P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并发PI患者症状明显,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时间、服用氯氮平、服用苯海索、便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PI的独立影响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早产小于胎龄儿关系的研究进展
    路亮(综述), 郭文香, 陈璐(审校)
    2022, 43(5):  616-620,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5.024
    摘要 ( 144 )   HTML   PDF (387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具有潜在致盲性的疾病,由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血管异常增殖所致,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与ROP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如早产、生后不合理用氧、出生胎龄、体重小、输血以及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等,本文拟就小于胎龄儿和ROP的关系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