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0-08-25
    论文
    青年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
    李凤銮;赵志江;白维娟
    2010, 31(8):  0-0. 
    摘要 ( 252 )   HTML   PDF (819KB) ( 1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脑镰硬膜下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卢献彬;闫为民
    2010, 31(8):  0-0. 
    摘要 ( 111 )   HTML   PDF (898KB) ( 4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脊髓空洞症为主要表现的巨大脑膜瘤1例
    卢圣奎;王苑宇
    2010, 31(8):  0-0. 
    摘要 ( 89 )   HTML   PDF (1668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动态
    2010, 31(8):  0-0. 
    摘要 ( 56 )   HTML   PDF (2577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1例
    赵华芳;许庆梅;许蕾
    2010, 31(8):  0-0. 
    摘要 ( 106 )   HTML   PDF (813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肌致密化不全致青年脑梗死1例
    高杨;李嘉民;张祥建;赵素霞
    2010, 31(8):  0-0. 
    摘要 ( 168 )   HTML   PDF (990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突变ApoE4基因对转基因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雷宇华;赵娟;韩华;吕雨虹;王忠海;廖峥嵘
    2010, 31(8):  893-893. 
    摘要 ( 352 )   HTML   PDF (900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人突变载脂蛋白E4(apolipoprotein E4,ApoE4)基因表达对转基因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注射法建立人突变ApoE4基因的转基因鼠,分子杂交鉴定.酶法测定人突变ApoE在F1代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与在血中的表达.酶法测定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和血清胆固醇(cholesterol, TC)水平.结果 人突变ApoE4基因稳定地整和于F1代小鼠染色体上并高效表达于血清中.12月龄转基因鼠血脂代谢[血清TG水平 (2.89±0.31)mmol/L,血清TC水平 (3.02±0.14)mmol/L]与同龄对照组鼠[血清TG水平 (2.05±0.12)mmol/L ,血清TC水平 (2.11±0.01)mmol/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 人突变ApoE4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到了小鼠的血脂代谢.
    去甲斑蝥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生长调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张金巧;戴晓丽;蒙艳凤;于路佳;吕鸿雁
    2010, 31(8):  896-896. 
    摘要 ( 362 )   HTML   PDF (2635KB)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增殖及其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2 thiahiazoyi)-3,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5、20、40、80、160μmol/L的NCTD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NCTD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20~160μmol/L的浓度内,NCTD对U266细胞的增殖有抑制,抑制与NCTD的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不同浓度的NCTD能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凋亡,使细胞明显阻滞于G2 /M 期;在NCTD作用下,U266 细胞survivin 及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有关.结论 NCTD能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的表达及G2 /M 期阻滞有关.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胡沛霖;李喜朋;王文胜;杜秀敏;周建峰
    2010, 31(8):  900-900. 
    摘要 ( 494 )   HTML   PDF (938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5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动脉起始段狭窄48例,颅外段狭窄3例;狭窄程度50%~70% 12例,70%~90% 24例,≥90% 15例)予以CAS治疗,共释放51枚支架,37例应用保护伞. 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9.8%,术后残余狭窄率<20%,18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5例,血压下降17例,血管痉挛5例.随访2年,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3个月随访1次,51例患者均行颈动脉B超观察支架血管,每6个月1次,有6例复查了全脑血管造影,有3例出现轻度再狭窄,1例出现重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 结论 CAS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及时随诊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是远期疗效的保证.
    心理护理配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安爱荣;陈艳妮;王丽敏
    2010, 31(8):  903-903. 
    摘要 ( 277 )   HTML   PDF (832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选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给予护理干预后,2组Fugl-Meye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给予卒中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经胸导管引流干预时NF-κB、IL-6、TNF-α的表达及意义
    王冬;李勇;范立侨;赵群;刘羽;焦志凯
    2010, 31(8):  905-905. 
    摘要 ( 283 )   HTML   PDF (1022KB) ( 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胸导管引流减轻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制备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重症胰腺炎模型(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组、重症胰腺炎+胸导管引流(cervical thoracic duct drainage,DC)组,各组均在2、6、12 h 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动物在各时间点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3个时间点SAP组和DC组血浆ALT、AST、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明显高于SO组,SAP组各指标均高于DC组(P<0.05);②2h时3组动物NF-κB p65表达SAP组和DC组已明显高于SO组(P<0.05);6h时SAP组、DC 组NF-κB p65表达进一步升高,SA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12h时SAP组NF-κB p65表达又有增强,与DC 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DC 组高于SO组(P<0.05).结论 胸导管引流对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的肝脏损伤有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胸导管引流可减少NF-κB的激活,使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减少.
    胸腔镜手术在肺部与纵隔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孙海滨;刘俊峰
    2010, 31(8):  909-909. 
    摘要 ( 300 )   HTML   PDF (851KB) ( 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及纵隔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11月行胸腔镜手术的53例患者,均为术前没有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肺部或纵隔病变者.结果 所有的患者通过胸腔镜都获得了病理学诊断.结论 胸腔镜下活检术与传统的开胸活检相比,在获得必要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尤其对于一些转移瘤、良性病变以及不能切除的肺及纵隔肿瘤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肌氨肽苷致过敏性休克1例
    刘秀丽;王红梅;相毅
    2010, 31(8):  911-911. 
    摘要 ( 304 )   HTML   PDF (780KB)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癌52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王弼
    2010, 31(8):  912-912. 
    摘要 ( 279 )   HTML   PDF (864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99年1月-2009年6月间经手术切除并具有完整资料的原发性胆囊癌52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2例均获随访,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大小、Nevi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管浸润及手术方式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Nevin分期、淋巴管浸润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 Nevin分期、淋巴管浸润及手术方式为影响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出院后指导对截瘫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连芳;孟亚静
    2010, 31(8):  915-915. 
    摘要 ( 292 )   HTML   PDF (849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定期强化康复指导对出院后截瘫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65例出院的截瘫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出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加定期强化康复指导,分别于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组患者出院12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在褥疮、泌尿系感染、胃肠功能异常、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较少有关.结论 出院后定期从心理、饮食、皮肤护理、体位护理、呼吸训练、膀胱训练、功能康复锻炼等方面对截瘫患者实施定期强化康复指导,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
    C反应蛋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张永玲;纪斌
    2010, 31(8):  918-918. 
    摘要 ( 303 )   HTML   PDF (869KB)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及健康妇女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比较,探讨CRP在PCO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依据2003年鹿特丹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PCOS患者40例,同时选择20例同龄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erriman-Gallwey(F-G)评分、痤疮评分、出生体质量及家族史等,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① PCOS组体质量、BMI、F-G评分及痤疮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②PCOS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胰岛素抵抗组较非胰岛素抵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CRP水平较同龄健康女性明显升高,提示CRP可能影响PCO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影响其预后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胆红素对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蓝光照射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马琳;江莲
    2010, 31(8):  921-921. 
    摘要 ( 308 )   HTML   PDF (949KB) ( 1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蓝光照射前后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不同胎龄、不同胆红素水平下CD4+、CD8+、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结果 ①胎龄≥32周早产儿的CD4+和CD8+表达量大于胎龄<32周早产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胎龄<32周早产儿和胎龄≥32周早产儿 CD4+的表达量于胆红素153.9~220.6μmol/L组和胆红素≥220.6μmol/L组均明显低于无黄疸组和胆红素≤153.9μmol/L组(P<0.05).CD8+的表达量于胆红素≥220.6μmol/L组低于无黄疸组﹑胆红素≤153.9μmol/L组和胆红素153.9~220.6μmol/L组(P<0.05). IL-4的表达量于4组比较无差异(P >0.05).IFN-γ的表达量于胆红素153.9~220.6μmol/L组和胆红素≥220.6μmol/L组均低于无黄疸组和胆红素≤153.9μmol/L组(P<0.05).③蓝光照射治疗后CD4+、 CD8+和CD4+/CD8+表达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光疗前后IL-4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FN-γ表达量光疗后低于光疗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①胎龄是影响早产儿免疫功能的一个因素,胎龄越小免疫功能越低.②黄疸对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随胆红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③蓝光照射治疗可改善胆红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促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组织学观察
    吕哲;蒋新霞;徐鸥;路虹
    2010, 31(8):  926-926. 
    摘要 ( 293 )   HTML   PDF (3626KB)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促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途径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组,鼓室注射组.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鼓室内注射,建立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并腹腔和鼓室注射促表面活性物质盐酸氨溴索,测量不同组别鼓室黏膜厚度,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组别咽鼓管和鼓室黏膜的差异.结果 造模成功后,鼓膜变浑浊,充血,光锥消失.鼓室和咽鼓管黏膜水肿、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暗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结构明显减少或消失.应用促表面活性物质后,炎症反应减轻,暗颗粒分泌细胞功能恢复,腹腔注射组较鼓室注射组效果明显.结论 腹腔注射促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刺激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改善分泌细胞的病理变化,对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有治疗作用.
    鼻唇沟皮瓣在鼻部皮肤缺损即时修复中的应用
    李保卫;王佩林;吴玮;陈磊;丁瑞英;薄少军
    2010, 31(8):  929-929. 
    摘要 ( 310 )   HTML   PDF (1032KB) ( 2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外伤性鼻部皮肤缺损即时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其鼻部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尖部、鼻翼部、鼻背部,缺损大小由2.0cm×1.9cm~3.3cm×2.8cm,皮瓣沿鼻唇沟走形设计,蒂宽约1.0cm,长宽比例约2∶1. 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鼻部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鼻部皮肤一致,皮肤触觉、温觉、痛觉存在,鼻唇沟区平整,形态正常.结论 鼻唇沟皮瓣取材方便,供皮区疤痕不明显,不留畸形,是鼻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即时修复的良好方法.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硬膜下血肿1例
    郭艳敏;张唯;王佩
    2010, 31(8):  931-931. 
    摘要 ( 329 )   HTML   PDF (779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糖醇对唾液和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张辉伟;张风华;张峥;郭剑虹
    2010, 31(8):  932-932. 
    摘要 ( 305 )   HTML   PDF (859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使用木糖醇口香糖对唾液和菌斑中变形链球菌(mustans streptococci,MS)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木糖醇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6年2月-2009年2月,选取石家庄市2所学校8岁住校学生96名,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即木糖醇无糖口香糖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咀嚼含50%的木糖醇口香糖,每日3次,每次20min;对照组不咀嚼口香糖,口腔检查在基线,开始后24、36个月.结果 在使用木糖醇口香糖24、36个月后,唾液和菌斑中MS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长期使用木糖醇口香糖可以减少唾液和菌斑中MS水平,因此,木糖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甜味剂预防龋齿.
    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血NO、ET、PGI2、TXA2及血压的影响
    李国芳;刘淑香;张晓斌;毛慧敏;苏江涛;张瑾
    2010, 31(8):  935-935. 
    摘要 ( 446 )   HTML   PDF (1181KB) ( 1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产妇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前列环素(prostacyclin ,PGI2)、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浓度及血压的影响. 方法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产妇50例,随机分为2组, CSEA组(n=30)实施CSEA,对照组(n=20) 未接受任何分娩镇痛药物.2组产妇分别于宫口开至2~3cm时(阻滞前,T0)、阻滞后30min(T1)、宫口开全(T2)、胎儿娩出后2h(T3)时抽取产妇静脉血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的浓度,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ET、PGI2、TXA2的浓度,同时测定产妇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结果 ①NO、PGI2浓度CSEA组高于对照组(P<0.05),ET、TXA2浓度和MAP CSEA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T0比较,CSEA组NO浓度在T1、T2、T3时和PGI2在T1时升高(P<0.05),ET浓度在T1、T3时降低(P<0.05), TXA2浓度无变化,MAP在T1、T2、T3时降低(P<0.05);对照组NO浓度在T1、T2、T3时无变化,ET 和TXA2浓度在T2、T3时升高(P<0.05),PGI2浓度在T2时降低(P<0.05),MAP在T1、T2、T3时升高(P<0.05).结论 对PIH产妇实施CSEA可降低产妇血压,增加产妇分娩安全度;CSEA降压的可能机制是升高NO、PGI2浓度与阻止ET、TXA2浓度升高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现为紧张性头痛的蛛网膜囊肿并发出血1例
    张唯
    2010, 31(8):  938-938. 
    摘要 ( 318 )   HTML   PDF (1051KB)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兔颈总动脉麻醉的可行性研究
    赵娜;李富强;席文娟;柳顺锁
    2010, 31(8):  939-939. 
    摘要 ( 252 )   HTML   PDF (1498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经颈内动脉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2组,静脉芬太尼组V组(n=30),动脉芬太尼组A组(n=30),又将2组各分为2个亚组,Vv组(静脉芬太尼复合耳缘静脉异丙酚n=15),Va组(静脉芬太尼复合颈总动脉异丙酚n=15),Av组(动脉芬太尼复合耳缘静脉异丙酚n=15),Aa组(动脉芬太尼复合颈总动脉异丙酚n=15).监测生命体征及脑电波.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到达相同麻醉深度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与苏醒时间、用药量,并观察兔的饮食、行为有无异常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各亚组之间比较A组异丙酚用药量明显减少,而芬太尼用量无差异.异丙酚通过颈总动脉给药后意识消失、达到脑电静息的时间均短于V组.4组对于呼吸、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v组的影响最大,Aa组的影响最小.术后60只大白兔全部存活,每组随机取5只观察48h,未发现在行为、进食水、性情等方面有异常表现.兔血管内皮光镜结构改变:Vv组血管内膜光滑连续,着色均匀,其余3组血管结构形态与Vv组比较无明显改变,未见任何急性损伤征象.结论 经颈总动脉持续输注异丙酚及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的达到维持兔全身麻醉的目的;与静脉给药比较,具有麻醉诱导快、用药量少、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轻等优点.
    乳腺导管癌淋巴转移拟态组织芯片的构建
    刘喜波;孙爱静
    2010, 31(8):  944-944. 
    摘要 ( 318 )   HTML   PDF (1949KB) ( 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套模拟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过程的组织芯片.方法 选用16例微小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的癌旁组织、导管原位癌和微小浸润癌组织;3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的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和淋巴管癌栓以及32例淋巴结转移性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的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性癌组织.按肿瘤发生发展的顺序制成组织芯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组织芯片所包含的信息和供体蜡块一致,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普通切片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拟态组织芯片,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04-2009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监测
    杜红丽
    2010, 31(8):  947-947. 
    摘要 ( 356 )   HTML   PDF (1028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PCE) 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现状.方法 对2004-2009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55株PCE株用K-B 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是痰液(87.3 %) ,分离菌株最多的病区是ICU(52.7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PCE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头孢他啶(25.5%)、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23.6%)和美罗培南(18.2 %).结论 PCE是一种多重耐药菌,临床治疗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132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及微量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轻链测定结果分析
    张华
    2010, 31(8):  950-950. 
    摘要 ( 320 )   HTML   PDF (871KB) ( 2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尿中变形红细胞(erythrocyte RBC)与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及尿免疫球蛋白轻链(light chain , L)三者间的相关性,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glomerular hematuria , GH)和非肾小球性血尿(non glomerular hematuria ,NGH).方法 对132例血尿诊断明确患者进行相差显微镜尿中 RBC形态观察、MA和L测定.结果 132例血尿中91例为肾小球性血尿,通过RBC形态观察,以多形性变形RBC改变为主85例占93.4%;41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多形性RBC改变仅16例占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肾小球性血尿中,变形型RBC阳性伴MA阳性79例占86.8%,MA的单项符合率90.1%;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的变形RBC假阳性率为39.2%,MA的假阳性率为41.5%,二者有相关性(r=0.729,P<0.01).L的检出率在肾小球性血尿中为62.6%(57/91),非肾小球性血尿中为58.5%(24/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小球性血尿中,变形RBC和L均阳性52例占57.1%,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的L假阳性24例占58.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RBC形态多形性观察有助于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MA检出率肾小球性血尿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L与尿变形RBC检出对二种血尿的鉴别无明显相关性.
    二苯乙烯苷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王春英;张子建;刘西哲;张小幸;张兰桐
    2010, 31(8):  953-953. 
    摘要 ( 402 )   HTML   PDF (887KB) ( 3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二苯乙烯苷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n-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lgPOW),预测并解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 以正辛醇-水为模拟系统,采用摇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20nm波长处测定分配平衡后正辛醇相中的二苯乙烯苷的浓度,由此计算二苯乙烯苷的lgPOW.结果 二苯乙烯苷的lgPOW受到pH的影响,且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在pH 1.22, 7.4 和 9.0条件下二苯乙烯苷的lgPOW分别为2.25,0.865,0.206.结论 二苯乙烯苷易被胃黏膜吸收,不易被肠道吸收.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郑仁敢;谢作健
    2010, 31(8):  956-956. 
    摘要 ( 280 )   HTML   PDF (813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特征,为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起病急、复杂多变;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酗酒、吸烟是重要致病因素;主要以眩晕和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要并发症;多以脑疝和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为直接死亡因素.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变,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重视预防,在发病早期尽快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降低死亡率.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及MRI、DSA分析
    代建宁;张俊玲;李阔
    2010, 31(8):  958-958. 
    摘要 ( 357 )   HTML   PDF (807KB) ( 3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LM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2例L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S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28例(87.5%),眩晕27例(84.4%),恶心、呕吐24例(75.0%),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3例(71.9%) ,眼球震颤21例(65.6%).核磁共振显示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1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9例显示病变同侧椎动脉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其中2例移行为小脑后下动脉,1例并发对侧椎动脉开口处中度狭窄,2例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2例显示病变同侧为优势椎动脉,其颅内段(V4)小脑后下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3例显示一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3例全脑正常.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DSA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
    孙红
    2010, 31(8):  960-960. 
    摘要 ( 299 )   HTML   PDF (815KB) ( 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基因第17外显子1 058位点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12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ascular dementia,VaD组)及114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 VaD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者比例(42.9%)显著高于对照组(27.2%) (P<0.05);VaD组INSR T等位基因频率(19.4%)与对照组(1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R基因17外显子多态性可能与VaD具有相关性.
    丁苯酞治疗血丁苯酞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朱建国;魏琰;袁栋才
    2010, 31(8):  962-962. 
    摘要 ( 380 )   HTML   PDF (824KB) ( 3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定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符合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及病程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疗程12周;治疗组给丁苯酞软囊及美多巴片,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效果明显,有应用价值.
    蔗糖铁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
    王涛;陈浩明;陈如明
    2010, 31(8):  964-964. 
    摘要 ( 278 )   HTML   PDF (838KB) ( 2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简称静脉组)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简称口服组)分别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提高,静脉组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杨楠;杨素红;石景娟;黄娣;曹翠芳
    2010, 31(8):  966-966. 
    摘要 ( 317 )   HTML   PDF (802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 和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原因问卷调查表, 对100 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去除干扰睡眠的各个因素,有效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 89%的脑卒中患者SRSS评分≥23分,自我感觉在住院期间睡眠不良.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是疾病本身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结论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需要加强心理护理,改善睡眠环境,合理用药,改进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
    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刘海军;籍振国
    2010, 31(8):  968-968. 
    摘要 ( 326 )   HTML   PDF (847KB) ( 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血浆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并监测超声心动图指标等容舒张时间、E/A比值、E峰减速时间,左房内径,比较常规组(n=50)和螺内酯组(n=49)对DHF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螺内酯组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优于治疗前(P <0.01),并优于常规组(P <0.01).结论 螺内酯对老年DHF患者的疗效显著.
    2种物理降温方法对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比较
    许利华
    2010, 31(8):  970-970. 
    摘要 ( 470 )   HTML   PDF (807KB) ( 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2种物理降温方法对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方法 70例确诊为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方式降温,擦浴后30、60 min分别测量体温并将降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擦浴后30 min,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的降温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擦浴比温水擦浴降温幅度大;擦浴后60 min,二者降温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酒精擦浴或者温水擦浴.
    丁苯酞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王馥梅;张俊玲;相风兰
    2010, 31(8):  972-972. 
    摘要 ( 362 )   HTML   PDF (817KB) ( 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的影响.方法 100例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生理盐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0.2g,每日3次,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EP的改变程度.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6%(38/5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24%(12/50),总有效率74%(37/5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BAEP有所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好转,提示患者亚临床症状恢复.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24例临床分析
    梁瑞卿;王惠娟;崔宝菊
    2010, 31(8):  974-974. 
    摘要 ( 320 )   HTML   PDF (1102KB) ( 2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的有关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24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均有意识障碍,有1~28d的假愈期,之后出现以记忆力下降、痴呆、震颤麻痹和精神症状为主的脑病表现,经高压氧、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有效率为79.3%,治愈率为50%.结论 DEACMP主要表现为高级智能障碍、锥体外系和锥体系功能障碍,本病的预后与患者年龄、病情程度、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次数有关,大部分预后良好.
    偏侧舞蹈症30例临床分析
    尹汝尊;马太成
    2010, 31(8):  976-976. 
    摘要 ( 300 )   HTML   PDF (838KB) ( 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卒中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确诊的30例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偏侧舞蹈症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多继发于基底节的血管性病变,其中纹状体最为重要.结论 掌握血管性舞蹈症的特点对此类疾病的及时诊治很有帮助,本病预后良好.
    张家口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崔万森;李媛媛;潘妍婷;邹玉安
    2010, 31(8):  978-978. 
    摘要 ( 292 )   HTML   PDF (808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张家口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 中国版)对张家口地区102例门诊就诊成年癫痫患者调查,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经济收入使患者在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方面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张家口地区,性别、婚姻、学历、家庭人均收入均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安毅;安新芬;赵杏苗
    2010, 31(8):  980-980. 
    摘要 ( 375 )   HTML   PDF (841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与常规法治疗HIE的疗效.方法 将127例HIE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66例)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常规组(61例)采用常规法治疗,观察2组开始起效时间、智能发育及疗效差异.结果 2组开始起效时间、智能发育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常规加高压氧治疗HIE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谵妄的原因分析和治疗
    杜建华;闫宁
    2010, 31(8):  982-982. 
    摘要 ( 371 )   HTML   PDF (811KB) ( 3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5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谵亡的23例(14.7%)进行谵妄评定,必要时使用吸氧,全身支持疗法,地西泮或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结果 23例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为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脱水低蛋白血症等.利用吸氧,全身支持疗法,地西泮或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较满意.结论 针对病因积极预防与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本病发生率.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
    金莹;田荣华
    2010, 31(8):  984-984. 
    摘要 ( 326 )   HTML   PDF (827KB) ( 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发展工作.方法 对2008年1 801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及分析,并与2009年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2 039例进行比较.并就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8年机采血小板1 801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49例,占8.27%,2009年2 039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护理干预,仅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实践证明全过程的沟通干预有助于献血者保留、招募及其再次献血,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并对进一步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突变与抗菌药物的关系研究
    刘立坤;李永乾
    2010, 31(8):  987-987. 
    摘要 ( 371 )   HTML   PDF (1006KB) ( 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的诱导和选择性压力下,其耐药突变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喹喏酮类耐药基因、整合子基因.然后分别用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以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和选择,传代1周后,重新测定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对耐药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选择和诱导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染色体型AmpC 90.0%、β-内酰胺酶TEM 45.0%、耐消毒剂及磺胺类基因与β-内酰胺酶CARB均为30.0% 、AmpC β-内酰胺酶DHA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均为阴性,OprD2缺失率37.5%;在抗菌药物选择与诱导之后,在所检测的耐药基因中只有TEM检出率变化较大,从45.0%增至55.0%,由染色体型AmpC基因突变产生的高产AmpC酶菌株由原来的25.0%增加到4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诱导和选择前相比无变化.结论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用抗菌药物诱导和选择后主要是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改变较明显.
    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穆雪燕
    2010, 31(8):  990-990. 
    摘要 ( 279 )   HTML   PDF (816KB) ( 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具有潜在性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孕妇(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术中于胎儿娩出后均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观察组于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预防产后出血.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2h出血量和术后2~24h出血量分别为(427.43±216.54)mL和(36.37±17.1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6.12±342.52)mL和(68.33±29.64)mL(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术中使用欣母沛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体外循环对房间隔缺损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的影响
    杨永辉;刘延芹;张隆;赵砚丽;吕娜;纪惠娟
    2010, 31(8):  992-992. 
    摘要 ( 310 )   HTML   PDF (1010KB)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CD3+、CD3+CD4+、CD3+CD8+、CD19+、CD14+、CD15+56+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和CD3+CD4+、CD3+CD4+/CD3+CD8+、CD19+、CD14+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1),CD3+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5+56+显著升高(P<0.01).结论 CD3+、CD19+、CD14+细胞比例变化和CD3+CD4+/CD3+CD8+比值变化有可能作为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指标.
    经皮微创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邢欣;陈伟;张奇;王博;王庆贤;郝建东;张英泽
    2010, 31(8):  994-994. 
    摘要 ( 314 )   HTML   PDF (1752KB) ( 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力分散接骨板实验研究
    徐国辉;张奇;王博;殷兵;陈伟;张英泽
    2010, 31(8):  996-996. 
    摘要 ( 276 )   HTML   PDF (1153KB) ( 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风急性期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针刺治疗效果观察
    高占强;陈钢山
    2010, 31(8):  997-997. 
    摘要 ( 360 )   HTML   PDF (805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闫为民;王光辉;卢献彬
    2010, 31(8):  999-999. 
    摘要 ( 472 )   HTML   PDF (809KB) ( 3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展性脑梗死与溶血磷脂酸的相关性研究
    崔永健;魏琰;朱建国;袁栋才
    2010, 31(8):  1000-1000. 
    摘要 ( 259 )   HTML   PDF (840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析液内毒素检测采样方法的探讨
    秦瑾;冯忠军;李筱轶;高伟;张进贵
    2010, 31(8):  1002-1002. 
    摘要 ( 257 )   HTML   PDF (809KB) ( 10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脑积水18例分流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武化云;李娟;管晓萍;陕海莉;公静;孟瑞静
    2010, 31(8):  1003-1003. 
    摘要 ( 285 )   HTML   PDF (804KB) ( 2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体定向下核团毁损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护理配合
    李楠;张敏;吴海雪
    2010, 31(8):  1005-1005. 
    摘要 ( 353 )   HTML   PDF (818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郑小英;王玉文;韩桂英
    2010, 31(8):  1007-1007. 
    摘要 ( 303 )   HTML   PDF (802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引流的护理体会
    张金花
    2010, 31(8):  1009-1009. 
    摘要 ( 305 )   HTML   PDF (802KB) ( 3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1例
    田瑞振;刘卫刚;刘丽;张欣;李玲;吕佩源
    2010, 31(8):  1010-1010. 
    摘要 ( 363 )   HTML   PDF (809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疗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高炳华
    2010, 31(8):  1011-1011. 
    摘要 ( 323 )   HTML   PDF (835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齐伟静;刘英姿
    2010, 31(8):  1014-1014. 
    摘要 ( 315 )   HTML   PDF (864KB) ( 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SCLC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陶鸿杰;李静怡
    2010, 31(8):  1017-1017. 
    摘要 ( 343 )   HTML   PDF (871KB) ( 3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ABAB 受体与药物成瘾性的研究进展
    刘彦涛
    2010, 31(8):  1021-1021. 
    摘要 ( 328 )   HTML   PDF (832KB) ( 2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ascin蛋白在恶性肿瘤中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庞秋华
    2010, 31(8):  1024-1024. 
    摘要 ( 292 )   HTML   PDF (870KB) ( 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宝川;脱红芳
    2010, 31(8):  1027-1027. 
    摘要 ( 295 )   HTML   PDF (840KB) ( 8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结石病因与致石疾病研究进展
    周辉芳;张晓玲
    2010, 31(8):  1029-1029. 
    摘要 ( 364 )   HTML   PDF (864KB) ( 2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