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玉凤(综述), 唐奇, 冯振卿(审校). MAGE-A1在肿瘤诊断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5): 615-620,封三. |
[2] |
王熠昕, 张润东, 曹蒙, 张国强, 王焱. 吲哚菁绿识别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有效性的Meta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945-951. |
[3] |
张航, 张建坤. 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h-1和Gl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7): 781-786. |
[4] |
胡宏志, 张艳丽, 李倩, 郭雷洋, 王玲, 刘亚玲. 声动力联合免疫治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复发和转移的机制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4): 480-481. |
[5] |
赵〓鑫1,杜媛鲲2,张耀中3,张〓磊4,米〓源3,王〓雷3*. Gli通过PLK1对食管腺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5): 528-532. |
[6] |
王志先1,任会彩2,董晓红1,王〓力3,高艳霞1*. ALDH1、CKIT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关系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2): 219-221. |
[7] |
高杨1,刘岩1,丛力宁1,冯敏2. 去甲斑蝥素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周期、活性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2): 1433-1437. |
[8] |
王正想1,张国强2,高顺强2,赵桂松3,刘思源3*. 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PPO基因的实验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7(7): 805-809. |
[9] |
胡彩霞1,冯 佳2,吕丽景1,高顺强1,王文氢1,张国强1*. 2-甲氧基雌二醇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4): 407-411. |
[10] |
贾新建. 乳腺癌患者易感基因类型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J]. , 2015, 36(8): 958-958. |
[11] |
马琳;吴小华. CD117、CD44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 2015, 36(10): 1166-1166. |
[12] |
段晓辉;于艳芳;裴志萍;陈杰;张艳丽;王延臣. 30例鼻腔恶性乳头状瘤HGF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分析[J]. , 2013, 34(7): 780-780. |
[13] |
李小静;李柳君;张秀娟;李志锋. p53、MDM2和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 2012, 33(12): 1412-1412. |
[14] |
艾宁;李智岗;李顺宗;赵俊京;杨光. 原发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J]. , 2010, 31(6): 0-0. |
[15] |
张云杰;李保庆;单保恩. △Np73与人类肿瘤[J]. , 2009, 30(1): 10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