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7): 769-776.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5.07.005
摘要: 目的 基于动态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变化率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RT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5例作为训练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集36例作为外部验证组。计算每例患者治疗前后2次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率[△ADCmean(%)]。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mean(%)预测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降期的准确性。使用X-tile计算预后分层中△ADCmean(%)的最佳阈值,根据生存曲线评估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3年PFS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训练组确定与P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相关列线图模型,采用相同阈值对验证组进行预测。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C-指数),并通过时间依赖性ROC曲线分析计算相关指标评价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判别能力。进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以评估△ADCmean(%)预测模型和列线图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并量化阈值范围内的净收益。
结果 根据FIGO分期,CCRT治疗后肿瘤降期的患者PFS时间显著高于未降期患者(P=0.002)。X-tile获得△ADCmean(%)诊断预后的最佳阈值为40.8,生存曲线显示该阈值下3年内低风险人群PFS时间显著长于高风险人群(P=0.002),验证组取得相似结果(P=0.0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mean(%)、病理分级、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组和验证组△ADCmean(%)预测宫颈癌患者3年PFS的C指数分别为0.750、0.691;联合临床模型的列线图预测PFS的C指数分别为0.861、0.727。DCA提示列线图模型预测3年PFS净获益高于单独ADCmean(%)模型,阈值范围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11~0.59和0.08~0.65。
结论 宫颈癌患者经CCRT治疗后肿瘤分期降低患者的PFS显著长于未退缩者,△ADCmean(%)在预测宫颈癌患者肿瘤是否降期中有明显优势。基于临床信息和△ADCmean(%)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宫颈癌患者经CCRT后降期和PFS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方案制定提供有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