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4): 424-429.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5.04.009
摘要: 目的 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Rib)抗体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hildhood 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SLE)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3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初治cSLE患儿(cSLE病例组)125例,非SLE风湿病患儿(疾病对照组)86例和健康对照者6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抗Rib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cSL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各组间抗Rib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SLE组敏感度较高的自身抗体与cSLE的发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比较抗Rib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cSLE患儿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的差异。
结果 cSLE组抗Rib抗体敏感度为47.2%,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抗核小体+抗Sm+抗dsDNA+抗Rib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2.4%,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及抗核小体+抗Sm+抗dsDNA的敏感度。抗dsDNA和抗Rib抗体阳性是患cSL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SLE组中抗Rib阳性组淋巴结肿大和皮肤黏膜损害(皮疹、脱发)的发生率、抗核小体和抗组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Rib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Rib抗体可能参与了cSLE的发病机制,是患cSL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抗dsDNA、抗Sm等自身抗体,对c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抗Rib抗体阳性时cSLE患儿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损害的发生率更高,其与抗核小体、抗组蛋白抗体存在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