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25
    《2020国际共识:诊断性超声内镜在慢性胰腺炎管理中的作用》解读
    何晨熙, 朱新影, 赵东强
    2020, 41(12):  1365-136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1
    摘要 ( 558 )   HTML   PDF (956KB) ( 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5月,国际胰腺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联合美国胰腺协会(American Pancreatic Association,APA)、日本胰脏学会(Japan Pancreas Society,JPS)、欧洲胰腺俱乐部(European Pancreatic Club,EPC)就关键问题经过多次商讨后达成一致,发布了诊断性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管理中的作用共识。这是IAP联合多家胰腺协会共同发布的第一个关于EUS在CP诊疗方面的国际共识。该共识对EUS诊断CP的传统标准、日本标准、Rosemont标准、可靠性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以及EUS诊断重症及早期CP的应用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共识为临床医生应用EUS诊断CP提供了国际适用准则,并阐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对此予以解读。

    腺病毒介导的p53消减基因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
    张凤玉, 俞霁云, 陈明星, 王军, 丁昌平, 蔡逸婷
    2020, 41(12):  1369-137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2
    摘要 ( 494 )   HTML   PDF (1049KB) ( 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53消减基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肺动脉压力及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实验Adeno-null组、常氧实验Adeno-p53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实验Adeno-null组和低氧实验Adeno-p53组各10只。低氧组大鼠置于含有10% O2浓度的低氧舱中。培养2周后气管滴入3×108 MOI腺病毒,继续培养2周。利用右心导管测压法测定各组大鼠平均颈总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称重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的重量,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TUNEL染色法检测左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指数,评价p53消减基因转染对大鼠肺动脉压力及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常压下持续通入10.0% O2培养4周的大鼠与正常情况下培养的大鼠相比,平均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右心室明显肥厚(P<0.01或P<0.05)。低氧培养条件下,与低氧实验Adeno-null组相比,低氧实验Adeno-P53组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降低(P<0.05)。低氧实验Adeno-P53组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低氧实验Adeno-null组常氧实验Adeno-p53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常氧实验Adeno-null组(P<0.05)。
    结论 p53消减基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氧性PAH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p53消减基因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加有关。

    限食后重饲大鼠躯干脂肪改变对骨密度的影响及机制
    王素星, 邵伟华, 王娜, 吕彩霞
    2020, 41(12):  1374-13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3
    摘要 ( 798 )   HTML   PDF (384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限食后重饲大鼠躯干脂肪的改变情况及对骨密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普通饮食4周、12周(NC4、NC12)组、热卡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 for 4 weeks,R4)组、限食后普通饮食重饲(refeeding with normal chow,RN)组、限食后高脂饮食重饲 (refeeding with high-fat diet,RH)组。实验4周、12周检测体重,躯干脂肪含量及躯干与全身脂肪比例,全身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炎症因子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
    结果 ①热卡限制后的重饲使躯干脂肪含量及躯干脂肪比例明显高于NC12 组(P<0.01)。全身骨密度在限食期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恢复饮食后,RN 组BMD恢复程度优于RH 组。②R4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en-6,IL-6)、骨转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重饲后RH及RN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有所回升,仍较NC12组低(P<0.05),而FINS、FFA、TG、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尤以RH组为著。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干脂肪含量、躯干脂肪比例是影响全身骨密度的重要因素(r2=0.823,P<0.001)。
    结论 限食后重饲可导致躯干部脂肪堆积、骨密度下降,以高脂饮食重饲为著;躯干脂肪堆积导致的脂质外溢、炎症因子分泌增多,进而影响骨转换,可能是降低全身骨密度的重要原因。
    原花青素调控miR-21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窦方方, 李振通, 曹素平, 邓志峰
    2020, 41(12):  1379-1383,13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4
    摘要 ( 518 )   HTML   PDF (1892KB)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对miR-21的影响,探讨原花青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采用不同浓度(5、25、50、75、100 mg/L)原花青素处理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筛选出原花青素50 mg/L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miR-21的表达;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原青花素250 mg/kg组,正常组不经处理,模型对照组和原青花素250 mg/kg组经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DR,原青花素250 mg/kg组经过灌胃250 mg/kg原花青素干预2周,采用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情况,TUNEL法测定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
    结果 原花青素抑制HUVECs增殖的效果呈浓度依赖性,5 mg/L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g/L、50 mg/L、75 mg/L和100 mg/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mg/L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减弱,miR-21表达下调(P<0.05);模型对照组和原花青素250 mg/kg组大鼠视网膜miR21表达量高于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高于原花青素250 mg/kg组(P<0.05)。模型对照组和原花青素250 mg/kg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大于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大于原花青素250 mg/kg组。
    结论 原花青素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D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21表达有关。

    一种新西兰兔颈椎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陈松, 索世琪, 李成立, 张飞, 李佳奇, 张为
    2020, 41(12):  1384-13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5
    摘要 ( 569 )   HTML   PDF (408KB)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兔颈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兔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椎间融合情况。
    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2.0~2.5 k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9只。A组用于解剖测量兔颈椎椎体结构;B、C、D组造模行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植骨材料选用兔自体髂骨。术后4、8、12周对实验动物或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手触检查及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
    结果 自颈2(C2)~颈6(C6)椎体长度、椎体下端矢状径、椎体下端斜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检查显示B、C、D组植骨充分,钢板螺钉置入情况良好,仅1例术后发生螺钉松动退钉。B、C、D组手触检查颈椎融合率分别为22.2%(2/9)、55.6%(5/9)、88.9%(8/9)。C组新生骨体积与植入材料总体积比值和X线评分高于B组,D组BV/TV和X线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模型建立方法简便,为颈椎椎间融合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激素水平与血浆炎症标记物和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王世杰, 刘瑞涛, 姚丽梅, 程敏菊, 魏庆民
    2020, 41(12):  1389-1392,144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6
    摘要 ( 633 )   HTML   PDF (402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激素水平与血浆炎症标记物和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性。
    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绝经期前女性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n=30)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n=32),同期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正常者为对照组(n=30)。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ACS组和SAP组斑块分布情况,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性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分析绝经期前女性CHD患者激素水平与血浆炎症标记物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2组不稳定斑块、稳定性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和SAP组血浆E2水平显著降低,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CS组比较,SAP组E2水平显著升高,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和SAP组血浆Hcy和MP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CS组比较,SAP组Hcy和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r=12.643,P=0.014),与MPO水平呈正相关(r=10.316,P=0.008);血清E2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r=-3.736,P=0.025),与MPO水平呈负相关(r=-6.124,P=0.017)。
    结论 绝经期前女性CHD患者血清激素及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较低的血清E2水平、较高的血清P水平及血浆Hcy、MPO水平可能提示斑块易损或破裂。
    微创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PSE与Hassab术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观察
    孟庆顺, 李洪运, 杨村, 吕鹏, 王翔, 陈玉
    2020, 41(12):  1393-1396,14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7
    摘要 ( 549 )   HTML   PDF (430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微创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切除术(Hassab术)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8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及Hassab组,各43例。微创组给予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PSE术治疗,Hassab组给予Hassab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门静脉血流情况(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流速度)、脾功能亢进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并记录止血成功及静脉曲张改善效果、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近远期再出血率、术后12个月生存率。
    结果 术后3个月时,两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速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脾功能亢进指标(WBC、PLT)则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而微创组低于Hassab组(P<0.05)。两组止血成功率均为100.00%,两组静脉曲张改善效果、近远期再出血率及术后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较Hassab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套扎、组织胶注射联合PSE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防控效果与传统Hassab术相当,但创伤较Hassab术更小,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有积极意义。

    肾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TNF-α、MCP-1、IL-6的影响
    何立芳, 李青科, 马玉霞, 任平香, 阎双缓
    2020, 41(12):  1397-140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8
    摘要 ( 603 )   HTML   PDF (376KB) ( 1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UT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血钾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UTP、SCr、Cystatin C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UTP、SCr、Cystatin C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UTP、SCr、Cystatin C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MCP-1、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肾保护作用。

    依达拉奉联合适应性机械通气对COPD伴呼吸衰竭血清CC16、PARC/CCL18和KL-6水平的影响
    罗璧君, 孔铭颢
    2020, 41(12):  1401-14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09
    摘要 ( 525 )   HTML   PDF (400KB) ( 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适应性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克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pulmonary activation-regulating chemokine,PARC/CCL18)和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krebs von den Lundgen-6,KL-6)的影响。
    方法 选择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适应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量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second,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pH值、CC16、PARC/CCL18和KL-6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06,P<0.01)。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FVC、PEF、FEV1、MVV、PaO2、SaO2、 pH值和CC1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而CAT评分、呼吸困难评分、PaCO2、PARC/CCL18和K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适应性机械通气对COPD伴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具有改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纠正血气,有助于肺泡细胞的修复。

    低体重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吕瑛, 李小兵, 黄建成, 李志杰, 张会军, 王军
    2020, 41(12):  1406-14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0
    摘要 ( 520 )   HTML   PDF (451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低体重(≤5 kg)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手术效果,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 收集心外科低体重(≤5 kg)危重先心病110例,所有患儿根据术前肺部情况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64例,非感染组46例。研究低体重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外科手术矫治的早期结果,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儿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二次插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机械通气时间(≥48 h)例数、机械通气时间(≥48 h),正性肌力药物时间、ICU时间(≥72 h),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原菌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先升高后降低至正常水平。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病情危重,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非感染组高,但早期手术效果良好,治疗的关键在于加强心肌和肺脏保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抗感染,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

    三镜联合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疗效分析
    唐世川, 刘进衡, 尹思能
    2020, 41(12):  1412-14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1
    摘要 ( 501 )   HTML   PDF (384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12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术+一期缝合术62例(50.4%),以下简称三镜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61例(49.6%),以下简称T管组。通过观察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情况,对比分析三镜联合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T管引流术各自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
    结果 三镜组与T管组性别、年龄、术前伴有急性胰腺炎、术前慢性疾病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结石数目、手术时间、术后1 d鼻胆管和T管引流情况、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漏胆率、术后出血、术后胰腺炎并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总管直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胆管炎严重程度分度(应用2018版东京指南分级)、既往上腹部手术史情况、术中估计出血量、结石大小、腹腔引流管术后1 d引流量、术后残石率、手术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成功手术且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内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或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在可靠的腔镜缝合技术支持下,三镜联合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满意。但不应盲目选择一期缝合,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不同术式优缺点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腹部双固定导尿管法在Snodgrass术后管理中的疗效观察
    陈军肖, 赵雅萱, 赵春玲, 史蕾, 李建红, 齐进春
    2020, 41(12):  1417-14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2
    摘要 ( 496 )   HTML   PDF (373KB) ( 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部双固定导尿管法在Snodgrass(纵切卷管式)术后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行Snodgrass术的尿道下裂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腹部双固定导尿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大腿内侧固定导尿管法。比较2组患儿导尿管牵拉痛、引流不畅、尿瘘发生率及术后24 h内C型导管固定装置更换频次。
    结果 观察组导管牵拉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引流不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C型导尿管固定装置更换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部双固定导尿管法能够增强Snodgrass术后固定导尿管的牢固程度,增加舒适度,减少引流不畅,降低导管固定装置的更换频次,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SERPINE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马靖宇, 朱玉峰, 白光
    2020, 41(12):  1421-142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3
    摘要 ( 1354 )   HTML   PDF (3768KB) ( 2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结直肠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研究候选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以及其病理特征和预后意义。
    方法 通过分析来自GEO数据库的基因表达数据集来鉴定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找到核心蛋白,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明确蛋白作用通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核心蛋白表达水平,生存分析进一步明确核心基因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关系。
    结果 通过筛选标准鉴定出89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互相作用网络筛选出核心基因SERPINE1,基因富集分析表明SERPINE1表达与炎症反应及血管生成有关。SERPINE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P=0012),淋巴结转移(P=0025),远处转移(P=0040)和TNM分期(P=0016)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SERPINE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整体生存期较差有关(P=0002)。
    结论 SERPINE1可能是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致癌基因,SERPINE1高表达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因素。

    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早产儿黄疸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喻玲, 许柳, 赵怡然, 李丛哲, 喻昌利
    2020, 41(12):  1428-143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4
    摘要 ( 545 )   HTML   PDF (355KB)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孕周<34周早产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孕周<34周早产儿388例,按照脐带结扎方式分成常规组、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常规组于分娩后30 s内结扎脐带;延迟脐带结扎组于分娩后120 s结扎脐带;挤压脐带组于近新生儿端20 cm处,从母亲端向新生儿端挤压脐带2~3次后结扎脐带,耗时5~10 s。分别于生后48 h 和7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出生后1~7 d测定经皮胆红素值;记录住院期间光疗、1周贫血、输血及窒息发生率。
    结果 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48 h,7 d时Hb、HCT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48 h,7 d时Hb、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光疗和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快速挤压脐带与延迟脐带结扎均能提高早产儿机体内Hb和HCT水平,减少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且不增加出生后窒息和光疗风险。

    SMILE来源的人角膜基质透镜在角膜溃疡中的应用分析
    冯梅, 余素英, 谭萨, 姜兰兰, 陈冬斌, 邓应平
    2020, 41(12):  1432-1435,145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5
    摘要 ( 509 )   HTML   PDF (425KB) ( 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来源的人角膜基质透镜在角膜溃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75例角膜溃疡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黏合剂联合多层生物羊膜填塞加羊膜移植,观察组采取SMILE来源的人角膜基质透镜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力状况差异,最后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2组术后视力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P<0.05)。
    结论 SMILE来源的人角膜基质透镜在角膜溃疡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状况,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2种术式治疗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刘娇, 吴士雄, 康雅超, 刘博, 刘满君
    2020, 41(12):  1436-1438,144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6
    摘要 ( 666 )   HTML   PDF (396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2种术式治疗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式,对照组采用耻骨直肠肌挂线术式。观察比较2组总有效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肛门括约肌功能、再次手术情况。
    结果 2种术式治疗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临床疗效相当,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7.14%,对照组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切口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具有疗程短,痛苦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磁共振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IL-6、anti-HSP60检测在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李静, 文铁, 冯旭霞
    2020, 41(12):  1439-144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7
    摘要 ( 501 )   HTML   PDF (540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磁共振三维高时间分辨力动态增强成像(three-dimenstional time 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热休克蛋白60抗体(antibody to heat shock protein 60, anti-HSP60)检测在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疑似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均行磁共振3D-Tricks技术和血清IL-6、anti-HSP60检测,分为三种检测方式:常规的血清IL-6+anti-HSP60、磁共振3D-Tricks技术、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以腹腔镜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比较IL-6、anti-HSP60阳性率,评估磁共振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IL-6、anti-HSP60检测在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中的检测诊断合格率、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 120例患者中经腹腔镜病理学确诊有84例,其中联合组诊断符合率(96.43%)显著高于单独组(80.00%),且8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血清anti-HSP60、IL-6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3D-Tricks技术以及血清IL-6、anti-HSP60平行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磁共振3D-Tricks技术、血清IL-6、anti-HSP60单独检测(P<0.05),系列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两者的单独检测(P<0.05)。磁共振3D-Tricks技术以及血清IL-6、anti-HSP60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
    结论 磁共振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IL-6、anti-HSP60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系列检测可提高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的特异度,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
    陈伟业, 李宗存, 席四平, 张立贤
    2020, 41(12):  1444-144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8
    摘要 ( 601 )   HTML   PDF (437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19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97例和对照组(C组)95例。D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h-1直至宫口开全;C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直至宫口开全。测量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2,3,4 h、分娩时的鼓膜温度、产时发热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分别测定两组产妇镇痛前、分娩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β水平。记录两组产妇分娩镇痛药量、分娩镇痛时间、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乳酸值、不良反应等。
    结果 镇痛后两组产妇鼓膜温度较镇痛前升高,D组产妇镇痛后4 h、分娩时鼓膜温度较C组低(P<0.05)。D组产妇分娩时产时发热率较C组低(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Ramsay镇静评分较镇痛前升高,D组产妇镇痛后4 h、分娩时Ramsay镇静评分较C组高(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妇分娩时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镇痛前升高,D组产妇分娩时血清IL-6水平较C组低(P<0.05)。D组产妇分娩镇痛药量和尿潴留发生率较C组少(P<0.05)。两组产妇同一时点VAS评分、分娩镇痛时间、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乳酸值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安全性良好。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产妇血清IL-6水平,减少分娩镇痛药量,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

    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张隆盛, 卢燕, 张楷弘, 杨铎, 叶淑君, 黄志良
    2020, 41(12):  1450-145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19
    摘要 ( 553 )   HTML   PDF (416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2组,QLB组和TAP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在麻醉诱导前,QLB组行双侧QLB,TAP组行双侧TAP,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术后2,6,12,24,48 h患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比较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各时点静息疼痛VAS评分呈先逐渐上升随后再下降趋势,术后24 h疼痛最严重,且QLB组低于TAP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组比较,QLB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QLB组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与TAP比较,QLB镇痛效果更加完善,作用时间更长并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更适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患儿Th1/Th2平衡的影响
    郭琼梅, 刘秀叶, 卢学姿, 王莉
    2020, 41(12):  1455-145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0
    摘要 ( 671 )   HTML   PDF (407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患儿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平衡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80例,年龄4~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5 mg/kg,舒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初始剂量1 μg/kg右美托咪定泵注(给药时间>10 min),然后以0.5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对照组同样的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CPB停止即刻(T3)、CPB停止后24 h(T4)和CPB停止后72 h(T5)采集动脉血样,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IL-4的水平。
    结果 2组患儿血浆IL-4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右美托咪定组IL-4水平在T2~4时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血浆IFN-γ、IFN-γ/IL-4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右美托咪定组IFN-γ、IFN-γ/IL-4水平在T2~4时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右美托咪定组TNF-α、IL-6水平在T2~4时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CPB引起的Th1/Th2向Th2漂移,缓解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
    中老年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巍, 马冰, 张於, 王晓春
    2020, 41(12):  1460-14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1
    摘要 ( 920 )   HTML   PDF (404KB)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行永久性造口的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56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和心理痛苦相关调查表(problem list,PL)评估心理痛苦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
    结果 560例中老年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DT评分为(6.12±2.06)分,为中重度痛苦,心理痛苦症状阳性率为52.3%;PL量表评分中,交往问题得分(1.72±0.36)分最高,其次为身体问题(1.50±0.32)分,宗教/信仰问题得分(1.03±0.25)分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造口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手段、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自我护理程度及是否合并抑郁、疼痛、睡眠障碍、造口并发症患者D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造口每日护理时间患者D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3.122,P=0.006)、抑郁(β=2.380,P<0.001)、睡眠障碍(β=1.189,P=0.012)、合并疼痛(β=2.676,P<0.001)、造口并发症(β=3.352,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2.067,P<0.001)是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为中重度,其发生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心理状况、睡眠状况及是否合并疼痛、造口并发症有关。

    上调miR-27b表达对人肝癌Huh7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李韵, 毛英, 王海荣, 张海英, 王敬, 李娜
    2020, 41(12):  1465-146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2
    摘要 ( 865 )   HTML   PDF (755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在肝癌Huh7细胞系中上调miR-27b的表达,观察miR-27b对肝癌Huh7细胞系增殖及STK3表达的影响。
    方法 人工合成miR-27b过表达慢病毒,感染肝癌Huh7细胞。利用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定量PCR检测STK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TK3蛋白表达。
    结果 miR-27b过表达组Huh7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miR-27b过表达组STK3 mRNA表达、STK3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结论 上调miR-27b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K3表达相关。

    臭氧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前瞻性研究
    陈立涛, 张磊, 周谨, 赵保礼, 赵丽华, 杜志兴
    2020, 41(12):  1469-147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3
    摘要 ( 643 )   HTML   PDF (386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关节内注射医用臭氧对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臭氧组,每组72例。臭氧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4个月时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special surgery,HSS)及Lysholm评分,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VAS 评分均呈先降低后稍升高趋势,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呈先升高后稍降低趋势,臭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不仅在疼痛改善方面效果显著,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活动改善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可作为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优选治疗方案。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营养状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王德琴, 缪娴静, 周永华, 崔益鸿, 陈宇, 高健
    2020, 41(12):  1472-147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4
    摘要 ( 604 )   HTML   PDF (376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及营养状况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方法 将68例 MH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33例,对照组为35例,观察组使用HPD治疗,而对照组使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周期为12个月,对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营养状况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thickness,IMT)、血流及肾功能、炎症及营养状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
    结论 MH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易发高危人群。HPD治疗在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炎症反应及在改善营养状态进展中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进而改善MHD患者的预后反应。

    PBL教学模式在河北医科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杜少严, 王子鑫, 尹硕, 李淑琴, 任含笑, 张敏
    2020, 41(12):  1476-147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5
    摘要 ( 523 )   HTML   PDF (615KB) ( 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BL教学;临床医学生;教育,医学;教育改革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任京天(综述), 李威, 邵德成(审校)
    2020, 41(12):  1480-148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6
    摘要 ( 944 )   HTML   PDF (409KB) ( 9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结外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陈锦峰(综述), 刘彦权(审校)
    2020, 41(12):  1484-14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2.027
    摘要 ( 441 )   HTML   PDF (399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