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2021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炎症性肠病感染的预防、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李昕, 王静, 宋洁, 张晓岚
    2023, 44(2):  125-128,14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1
    摘要 ( 435 )   HTML   PDF (399KB)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1年3月《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杂志在线发表了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制定的炎症性肠病感染的预防、诊断和管理指南。该指南在2014年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为炎症性肠病感染的临床规范诊治提供了更全面、更新的证据。本文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和真菌感染及疫苗接种等方面入手,重点对指南的更新部分进行解读,使临床医生了解到炎症性肠病感染的诊疗前沿。

    不同浓度CB对小鼠纺锤体移植后重构卵细胞骨架及囊胚发育影响的研究
    王启航, 王伟, 王伟周, 商微
    2023, 44(2):  129-1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2
    摘要 ( 313 )   HTML   PDF (2659KB)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对小鼠纺锤体移植后重构卵细胞骨架及胚胎发育的影响,筛选出更优的CB浓度。
    方法 8周的C57BL/6雌鼠卵,使用常规剂量、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CB做小鼠纺锤体移植,统计小鼠纺锤体移植效率;统计重构小鼠卵体外受精的(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孵化率;对各组囊胚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重构小鼠卵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并分析。
    结果 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常规组相比,小鼠纺锤体移植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剂量组的受精率低于常规组(P<0.05);高剂量组的囊胚率、孵化率低于常规组、中剂量组(P<0.05)。③ 高剂量组的囊胚细胞总数少于常规组(P<0.05),中剂量组的囊胚细胞总数多于常规组(P<0.05)。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常规组相比,不同时间重构小鼠卵微丝阳性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各组微丝的平均光密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浓度CB和不同观察时间对小鼠重构卵细胞骨架恢复情况均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选取的CB浓度范围内,中剂量组优于常规组。

    COPD中MicRNA-320c-5p调节SERPINA1基因表达的研究
    任杰, 祖力皮喀尔·阿卜杜热合曼, 弓慧, 钟雪梅, 郑爱芳, 李黎
    2023, 44(2):  137-1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3
    摘要 ( 320 )   HTML   PDF (385KB) ( 2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320c-5p对SERPINA1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
    方法 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基因组库中获取SERPINA1基因的3′UTR序列,并通过序列匹配拟定候选miRNA。利用3%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细胞模型作为实验组,正常培养的BEAS-2b细胞作为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rocent qual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两组SERPINA1和候选miRNA 的表达水平。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将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siCHECK-2-SERPINA1-3′UTR和psiCHECK-2-SERPINA1-3′UTR mut)和miRNA质粒(miR-320-5p mimic)共转染到293T细胞,进行荧光活性测定。
    结果 通过序列匹配,拟候选miR-26、miR-210、miR-320c和miR-96为目标miRNA。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ERPINA1基因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四个候选mi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其中miR-320c和miR-96更为显著(P<0.001),基于文献miR-320c与COPD的预后相关,挑选miR-320c用于后续双荧光素酶实验。携带micR-320c-5p mimic和SERPINA1野生型3,UTR 的构建体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P<0.001),SERPINA1突变型3′UTR的构建体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下降(P>0.05)。
    结论 SERPINA1在 3% CSE诱导的BEAS-2b细胞中表达上调,miR-320c-5p表达下调,miR-320c-5p可能通过负向调控SERPINA1的表达,在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RBP、miR-126、Sirt1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刘梓宸 , 李克娇, 畅莎, 宋雪, 李芳
    2023, 44(2):  142-14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4
    摘要 ( 335 )   HTML   PDF (612KB) ( 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微小核糖核酸126(microRNA-126,miR-126)、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 Sirt1)水平较健康人变化幅度,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三个指标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据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78)和不稳定斑块组(n=62)。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RBP、Sirt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26表达;Spearman分析患者血清RBP、miR-126、Sirt1表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患者血清RBP、miR-126、Sirt1表达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RBP表达较对照组增加,miR-126、Sirt1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RBP表达较稳定斑块组增加,miR-126、Sirt1表达较稳定斑块组降低(P<0.05);血清RBP表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存在正相关关系(r=0.423,P<0.05),血清miR-126、Sirt1表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存在负相关关系(r=-0.514、-0.366,P<0.05);RBP、miR-126、Sirt1及联合预测的AUC为0.746、0.798、0.712、0.892,敏感度为59.7%、75.8%、75.8%、74.2%,特异度为84.6%、70.5%、64.1%、92.3%,三指标联合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好于单一预测价值。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BP表达增加,miR-126、Sirt1表达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血清RBP、miR-126、Sirt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及与米力农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孙涛, 张楠, 王生海, 崔娜, 陈宁, 于占彪
    2023, 44(2):  148-151,1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5
    摘要 ( 313 )   HTML   PDF (401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多巴酚丁胺组、米力农组,各28例,对比总有效率、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63,sCD163)、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脑肽钠(brain natriupeptide,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不良反应。
    结果 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多巴酚丁胺组、米力农组(P<0.05)。单因素方差比较显示,治疗前,3组sTREM-1、sCD14、sCD163、cTnI、BNP、LVEF、LVEDVI、LVE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sTREM-1、sCD14、sCD163、cTnI、BNP、LVEF、LVEDVI、LVES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左西孟旦组sTREM-1、sCD14、sCD163、cTnI、BNP、LVEDVI、LVESVI低于多巴酚丁胺组、米力农组,而LVEF高于多巴酚丁胺组、米力农组(P<0.05)。左西孟旦组与多巴酚丁胺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米力农组(P<0.05);左西孟旦组与多巴酚丁胺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效果优于多巴酚丁胺与米力农,且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杨洁, 丁文萃, 王海英, 史亚男
    2023, 44(2):  152-15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6
    摘要 ( 278 )   HTML   PDF (379KB) ( 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TPO-Ab水平分为阳性组(n=73,TPO-Ab≥34 U/ml)和阴性组(n=427,TPO-Ab<34 U/mL),记录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并根据T2DM患者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发生组(n=186)和未发生组(n=314),分析TPO-Ab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结果 TPO-Ab阳性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56.16%(41/73),阴性组发生率为33.96%(145/427),阳性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阴性组(χ2=13.160,P<0.01)。经单因素分析后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10.345)、脑梗死病史(OR=26.942)、T2DM病程(OR=1.921)、TPO-Ab(OR=2.080)、三酰甘油(OR=1.53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559)、糖化血红蛋白(OR=1.703)、餐后2 h血糖(OR=1.119)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不良影响因素(P<0.01, P<0.05)。
    结论 TPO-Ab≥34 U/mL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于TPO-Ab<34 U/mL的T2DM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T2DM患者群体TPO-Ab的筛查,并且重视对上述不良影响指标的评估及控制,以利早期预防或延缓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进程。 

    血清GLP-1、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认知功能的相关分析
    廖苏丹, 张弛, 苏钢
    2023, 44(2):  157-160,18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7
    摘要 ( 275 )   HTML   PDF (409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T2DM患者(观察组)122例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MS将观察组分为MS组(T2DM合并MS,81例)与非MS组(单纯T2DM,4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将MS组分为认知正常组(MoCA评分≥26分,41例)与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40例)。比较各组血清GLP-1、hs-CRP、腰围、血脂、血压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GLP-1、hs-CRP与MS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GLP-1、hs-CRP对T2DM合并MS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GLP-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hs-CRP、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高于对照组(P<0.05)。MS组GLP-1、HDL-C、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hs-CRP、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FBG高于非MS组(P<0.05)。认知障碍组GLP-1、HDL-C、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hs-CRP、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FBG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LP-1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FB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hs-CRP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FB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GLP-1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是T2DM合并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T2DM合并MS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降低,hs-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GLP-1水平降低和hs-CRP水平升高是T2DM合并MS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LncRNA AC005479.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梁新科, 王鹏飞, 霍胜男, 李建英, 侯庆田
    2023, 44(2):  161-16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8
    摘要 ( 492 )   HTML   PDF (2310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的关键基因及其潜在调控分子靶标,探索其在PTC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检索并下载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表达谱,使用Rstudio中的“Limma”软件包寻找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是否存在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使用WGCNA构建及临床相关性分析。通过GSEA进行富集分析和注释。
    结果 经TCGA数据库筛选,共5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组织与58例癌旁组织被纳入分析,共得到了58个差异表达lncRNA,其中包括36个高表达基因与22个低表达的基因。使用动态树切割法识别基因模块,设定模块内最低基因个数为100,最终得到11个相应的模块,结果显示,蓝色模块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显著相关。蓝色模块内差异lncRNA共有34个,对Blue模块内34个差异lncRNA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AC005479.2。随后对AC005479.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38。通过GO和KEGG分析,揭示AC005479.2的潜在通路与功能,结果显示AC005479.2可能通过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途径、MAPK信号通路、钙黏蛋白结合参与细胞黏附、对凋亡信号通路的正调控等功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过程。
    结论 AC005479.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005479.2基因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标志基因,为后续的PTC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尺寸比及子囊形成对颅内镜像动脉瘤破裂的影响
    唐晓宇, 文立利, 吴琪, 张鑫
    2023, 44(2):  167-17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09
    摘要 ( 344 )   HTML   PDF (600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动脉瘤破裂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镜像动脉瘤46例92枚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收集动脉瘤15个形态学参数和5个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动脉瘤破裂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阈值。
    结果 破裂组动脉瘤形状不规则、子囊形成发生率多于未破裂组,最大径、高度、宽度、最大深度、瓶颈因子(bottle neck factor,BNF)、纵横比(aspect ratio,AR)、尺寸比(size ratio,SR)、高宽比(height/width,H/W)、深宽比(Hmax/width,Hmax/W)大于未破裂组,平均壁面剪切力、标准化壁面剪切力小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位于分叉部、瘤颈宽度、载瘤动脉直径(diameter of parent vessel,DV)、流入角、最大壁面剪切力、平均震荡剪切指数、载瘤动脉壁面剪切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R 和子囊形成是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径、高度、最大深度和SR具有较高的AUC值分别为0.841、0.820、0.847和0.873。
    结论 破裂的颅内镜像动脉瘤更多见于不规则形态与子囊形成的动脉瘤,并具有较大的最大径、高度、宽度、最大深度、AR、SR、H/W、Hmax/W与较小的平均壁面剪切力、标准化壁面剪切力,其中SR及子囊形成是颅内镜像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郝英豪, 林林
    2023, 44(2):  173-1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0
    摘要 ( 287 )   HTML   PDF (691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各80例,应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MAFG-AS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日期到2019 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K-M)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MAFG-AS1相对表达量为2.398±0.21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32±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TNM分期更高、中高分化及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期转移时,LncRNA-MAFG-AS1过表达(P<0.05)。K-M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0.36±3.21)个月,低表达患者为(29.71±4.23)个月;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38.69±6.24)个月,低高表达患者为(54.26±5.14)个月;两组患者的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更高、中高分化及存在淋巴结转移、远期转移以及LncRNA-MAFG-AS1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和远期转移有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VLS的疗效及对TGF-β1、p16表达水平的影响
    范虹鹤, 孙淑红, 王晓伟, 刘蕊
    2023, 44(2):  179-18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1
    摘要 ( 217 )   HTML   PDF (437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5-ALA-PDT)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p16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VLS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73例接受5-ALA-PDT治疗,对照组73例接受卤米松乳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Cattaneo评分、VLS组织中TGF-β1mRNA、p16 mRNA表达和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程度、皮肤弹性、皮肤颜色、病变范围评分和VLS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16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5-ALA-PDT治疗VLS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自觉和客观症状,降低VLS组织中TGF-β1 mRNA、p16 mRNA表达和复发率。

    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磨焕鹏, 胡东辉, 邓妙芳, 张亚忠, 何晖
    2023, 44(2):  184-188,2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2
    摘要 ( 238 )   HTML   PDF (1434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49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内固定组76例和外固定组73例,内固定组予以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予以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术后6周,比较2组肘关节活动度、提携角;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评价2组的优良率,比较2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及不良预后总发生率;并测量2组患儿术前、拆除石膏后和末次随访的Baumann角。
    结果 术后6周,内固定组的肘关节活动度、提携角改善均明显优于外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的Flynn肘关节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在拆除石膏后、末次随访时测量的Baumann角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且内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不良预后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外固定组(P<0.05)。
    结论 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血清CMKLR1、FSTL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
    吴苏敏, 周欣, 王丽波
    2023, 44(2):  189-193,2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3
    摘要 ( 1018 )   HTML   PDF (435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趋化因子样受体1(serum chemokine-like receptor 1,CMKLR1)、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1,FSTL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6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糖尿病无DR组(67例)、背景期DR组(82例)及增殖期DR组(57例),另选择同一时间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血清CMKLR1、FSTL1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有关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CMKLR1、FSTL1对DR的诊断价值。
    结果 背景期DR组和增殖期DR组糖尿病病程均长于糖尿病无DR组(P<0.05),增殖期DR组糖尿病病程又长于背景期DR组(P<0.05);4组研究对象组间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CMKLR1及FSTL1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无DR组、背景期DR组及增殖期DR组FPG、2 hPG、HbA1c、CMKLR1及FST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背景期DR组和增殖期DR组FPG、HbA1c、CMKLR1及FSTL1水平均高于糖尿病无DR组(P<0.05),增殖期DR组FPG、HbA1c、CMKLR1及FSTL1水平又均高于背景期DR组(P<0.05)。发生DR组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肾病占比、合并大血管病变占比、尿微量白蛋白、HbA1c、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MKLR1及FSTL1均高于未发生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肾病、血清CMKLR1及FSTL1水平均为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OR=3.330、2.746、2.762、2.724,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CMKLR1、FSTL1诊断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49.39 μg/L、11.64 μg/L;血清CMKLR1、FSTL1两者联合的特异度、AUC分别为97.01%、0.903高于血清CMKLR1、FSTL1水平单独进行评估的特异度、AUC。
    结论 血清CMKLR1、FSTL1水平与DR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血清CMKLR1、FSTL1水平对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DR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

    心血管疾病中IVUS-VH斑块特征与CTRP9、SAA及Hcy的关系
    胡植双, 王健美, 赵岩亮
    2023, 44(2):  194-19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4
    摘要 ( 269 )   HTML   PDF (405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virtual histology,IVUS-VH)斑块特征与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adipocytokine C1q / tumor necrosis factor associated protein 9,CTRP9)、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关系。
    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6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5例(SAP组),同时选取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TRP9、SAA及Hcy水平,同时给予ACS和SAP组患者IVUS-VH检查。
    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CTRP9为(3.02±0.45)×10-2mg/L,明显低于SAP组(P<0.05),而SAA和Hcy分别为(4.45±1.01)mg/L和(24.42±3.36)μmol/L,明显高于SAP组(P<0.05)。对照组血清CTRP9、SAA及Hcy明显低于ACS组和SAP组(P<0.05)。ACS组IVUS-VH参数坏死组织面积及薄纤维帽斑块(thin cap of fibrous plaque,TCFA)发生率分别为(32.20±7.78)%和49.23%,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组织面积为(44.65±11.02)%,明显低于SAP组(P<0.05)。坏死组织面积与CTRP9呈负相关(P<0.05),而与SAA和Hcy呈正相关(P<0.05);纤维组织面积与SAA呈负相关(P<0.05)。TCFA患者血清CTRP9为(2.89±0.58)×10-2mg/L,明显低于非TCFA组(P<0.05),而SAA和Hcy分别为(4.89±1.12)mg/L和(26.62±3.12)μmol/L,明显高于非TCFA组(P<0.05)。CRTP9、SAA及Hcy预测TCF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815和0.844(P<0.05)。
    结论 ACS和SAP患者血清CTRP9、SAA和Hcy有明显差异,与IVUS-VH参数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MSCT联合DCE-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吉思璇, 吴迪
    2023, 44(2):  199-202,2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5
    摘要 ( 235 )   HTML   PDF (409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收治的疑似骨肉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SCT、DCE-MRI进行检查,以临床诊断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MSCT、DCE-MRI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对骨肉瘤检查结果、诊断价值及骨肉瘤病理特征的检查结果。
    结果 MSCT扫描显示为骨皮质不规则破坏,边界较清,骨髓内浸润,周围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其内可有高密度瘤骨,关节软骨层面可见到肿瘤骨,并突出关节软骨面形成关节内肿块。DCE-MRI显示当骨质破坏、骨膜增生、骨皮质变薄、中断或缺失,破坏区由软组织肿块占据侵犯肌,表现为中高混合信号肿块。当侵犯骺板和关节,显示清楚。肿瘤在骨髓内浸润表现为与正常骨髓境界分明的低信号区,有跳跃播散倾向。Ktrans为0.967 min-1,Kep为3.548 min-1;MSCT联合DCE-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55)明显高于MSCT(kappa=0.416)和DCE-MRI(kappa=0.439)(P<0.05);MSCT联合DCE-MRI检查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查(P<0.05);MSCT联合DCE-MRI骨肉瘤病理特征的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于单独检查(P<0.05)。
    结论 MSCT联合DCE-MRI检查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查,对骨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基于MRI、彩色超声检测技术评价穿透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影像特征及预测价值
    秦聪颖, 刘丽娟, 曹淑新, 李娟
    2023, 44(2):  203-207,2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6
    摘要 ( 323 )   HTML   PDF (544KB)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评价穿透性凶险型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的影像特征及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PPP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彩色超声检测。分析MRI、彩色超声检测技术单项和联合对PPP的诊断价值;比较非穿透性PPP和穿透性孕产妇MRI、彩色超声特征;分析穿透性PPP孕产妇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MRI、彩色超声评分对穿透性PPP孕产妇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70例PPP患者中,非穿透性PPP 52例,穿透性PPP18例。MRI联合彩色超声检测技术诊断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但经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穿透性PPP比较,穿透性PPP孕产妇子宫切除率较高,新生儿重度窒息较多(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剖宫产次数较多,分娩周期较短,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MRI、彩色超声评分较高(P<0.05);术中出血量、MRI评分、彩色超声评分是穿透性PPP孕产妇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出血量、MRI评分、彩色超声评分AUC分别为0.806、0.854、0.806,与联合检测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彩色超声检测技术对穿透性PPP的诊断价值较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老年ICU-AW患者超声测得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ROC曲线分析
    赵昆, 佟飞, 李璇, 陈慧, 张曼莉, 王一
    2023, 44(2):  208-2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7
    摘要 ( 512 )   HTML   PDF (600KB) ( 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weakness,ICU-AW)患者超声测得四肢骨骼肌厚度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量表评分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ICU-AW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老年ICU接受机械通气无ICU-AW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超声测得四肢骨骼肌厚度、MRC评分,分析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四肢骨骼肌厚度、MRC评分,分析四肢骨骼肌厚度、MRC评分与老年ICU-AW患者预后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结果 研究组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及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ICU-AW患者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P<0.05);病死患者28 d时机械通气天数高于生存患者,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及MRC评分均低于生存患者(P<0.05);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及MRC评分均为老年ICU-AW患者预后保护性因素(P<0.05);MRC评分、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预测老年ICU-AW患者预后为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5、0.837、0.648、0.785、0.799,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873。
    结论 老年ICU-AW患者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联合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翠萍, 洪霞
    2023, 44(2):  214-217,2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8
    摘要 ( 460 )   HTML   PDF (1101KB)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精神障碍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一般资料及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情况,分析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300例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120例(40.00%),其中肢导联QRS波低电压65例(54.17%)、胸导联QRS波低电压45例(37.50%)、全导联QRS波低电压10例(8.33%)。120例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患者均伴有不同异常心电图变化,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T波改变、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高电压等,可单一表现或多种共存。病程、年龄、用药时间、剂量指数、抗精神病类药物均是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高达40.00%,年龄、病程、用药时间、剂量指数、抗精神病类药物是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异常的影响因素。

    大导管型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姚平, 阮萍, 刘莹, 郑玲, 林国彪
    2023, 44(2):  218-2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19
    摘要 ( 366 )   HTML   PDF (2303KB)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癌患者9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做无复发生存曲线及总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法比较组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9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大导管型52例,小导管型32例,未确定型7例。与小导管型比较,大导管型具有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血清CA199水平高、TNM分期高、肝内胆管结石病史等特点(P<0.05)。大导管型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小导管型(P<0.05)。大导管型与小导管型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血管侵犯、TNM分期是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 
    结论 大导管型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差异,大导管型预后更差,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是其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数字PCR技术检测肺腺癌循环肿瘤DNA中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
    汤涛, 陈曦, 陈铜兵, 王辉
    2023, 44(2):  224-2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20
    摘要 ( 464 )   HTML   PDF (1079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技术检测肺腺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ddPCR技术检测肺腺癌患者102例的ctDNA中EGFR突变即EGFR-L858R突变和EGFR-19del突变。分析ctDNA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绘制ROS曲线,评估ctDNA对患者预后和是否发生转移的预测作用。
    结果 ddPCR技术检测ctDNA中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94,敏感度为40.2%,特异度为88.6%。与早期肺腺癌相比,晚期肺腺癌患者ctDNA中EGFR突变检测的AUC(0.837 vs. 0.498)和敏感度(75.2% vs. 10.2%)更高。肿瘤发生转移与ctDNA中EGFR突变丰度呈强的正相关性(r=0.510,P<0.001)。ctDNA阳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tDNA阴性组(13.8个月vs. 42.2个月,34.4个月vs. 66.8个月,P<0.05),接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ctDNA阳性组无进展生存期短于ctDNA阴性组(12.0个月vs. 24.0个月,P<0.05);此外,ctDNA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缩短(34.4个月vs. 66.8个月,P<0.05)。
    结论 ddPCR技术可用于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ctDNA中EGFR突变,ctDNA中EGFR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远处转移和预后差。

    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止血带致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观察
    李海英, 张玉平, 邓秀丽
    2023, 44(2):  230-2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21
    摘要 ( 264 )   HTML   PDF (443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止血带致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IRI)作用。
    方法 将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人工单膝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联合组4组,各30例。比较4组麻醉前5 min(T0)、上止血带前5 min(T1)、松止血带前5 min(T2)、松止血带后30 min(T3)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患肢腓肠肌周径、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周径增加率以及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 alogue scale,VAS)评分。
    结果 4组不同时点间、组间、组间·时点间HR、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T1、T2、T3 MDA均高于T0,SOD均低于T0(P<0.05);联合组T1、T2、T3 MDA低于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SOD高于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P<0.05);对照组、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T1、T2、T3 TNF-α、IL-8、IL-6高于T0(P<0.05);联合组T1、T2、T3 TNF-α、IL-8、IL-6低于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肢腓肠肌周径、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周径增加率低于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72 h疼痛VAS评分低于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P<0.05)。
    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可减轻止血带后IRI所致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预防肢体IRI,缓解小腿肿胀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术后恢复。

    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的影响
    陶秀婷, 顾仕贤, 周达磊, 周媛
    2023, 44(2):  236-2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22
    摘要 ( 368 )   HTML   PDF (402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ar muscle block,QLB)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组(QLB腰方肌与腰大肌之间的筋膜平面入针)、外侧路组(QLB外侧入针)、后路组(QLB后路入针)和对照组(常规静脉自控镇痛),每组各32例。对比4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对比4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对比四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对比4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结果 前路组、外侧路组及后路组3组首次按压PCIA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和首次下床活动则均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外侧路组及后路组3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前路组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又均低于外侧路组和后路组(P<0.05)。前路组、外侧路组及后路组3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QLB均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前路QLB在镇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方面优于外侧路和后路QLB。

    SpyGlass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王毅兰(综述), 李喆楠, 王军民(审校)
    2023, 44(2):  241-24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23
    摘要 ( 379 )   HTML   PDF (396KB) ( 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胰系统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传统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系统疾病的诊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口胆道子镜光纤直视系统(transoral choledochoscope optical fiber vision system,SpyGlass)拓宽了ERCP适用范围,主要表现为诊断ERCP无法确诊的胆胰管狭窄和治疗难治性胆胰管结石及一些其他胆胰管疾病,可以直视下行活检并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它的出现弥补了ERCP的不足,获得了极大的欢迎。现对SpyGlass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冯桐(综述), 詹江华(审校)
    2023, 44(2):  246-248,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2.024
    摘要 ( 262 )   HTML   PDF (361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肠道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母乳中低聚糖、生长因子、乳铁蛋白、亚硝酸盐等成分具有抗感染、保持肠黏膜完整性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另外母乳营养物质的比例、渗透压适合早产儿消化道的生理需要。母乳喂养可减少NEC的发生,改善NEC预后。现就母乳成分对NEC的发病及其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