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解读
    苑旭晔, 陈宏桢, 郭金波, 张晓岚
    2023, 44(3):  249-25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1
    摘要 ( 1764 )   HTML   PDF (314KB) ( 10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已正式发表,该共识在第五次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规范诊治提供了更全面、更新的证据。在此,本文对该共识意见的更新及亮点进行解读,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新共识的理解,推动我国Hp感染诊疗的规范化进程。

    miR-124-3p.2通过CMTM6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杜姗姗, 叶双, 解龙川, 夏凌云
    2023, 44(3):  252-258,2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2
    摘要 ( 469 )   HTML   PDF (2018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miR-124-3p.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探究此作用的潜在机制。
    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NHOK、〖JP2〗口腔鳞癌细胞株Cal27 、SCC-25、HSC-3和Tca8113中miR-124-3p.2、含CKLF样MARVEL跨膜结构域基因6(containing CKLF 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JP〗 domain gene 6,CMTM6)的表达,筛选最适细胞Cal27;脂质体法将NC组(不作任何处理)、miR-con组(转染miR-con)、miR-124-3p.2组(转染miR-124-3p.2 mimics)、si-con组(转染si-con)、si- CMTM6组(转染si- CMTM6)、miR-124-3p.2+pcDNA组(共转染miR-124-3p.2 mimics和pcDNA)、miR-124-3p.2+pcDNA -CMTM6组(共转染miR-124-3p.2 mimics和pcDNA-CMTM6)转染至Cal27;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CMTM6、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recombinant solute carrier family 7,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4)和铁蛋白重链1(ferritin,heavy polypeptide 1,FTH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细胞荧光活性。
    结果 与NHOK相比,Cal27、SCC-25、HSC-3细胞中miR-124-3p.2表达降低,CMTM6的表达均升高(P<0.05);miR-con组、miR-124-3p.2组不同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下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con组相比,miR-124-3p.2组细胞ROS显著升高,SLC7A11、GPX4和FTH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miR-124-3p.2组CMTM6- WT细胞荧光活性显著降低,anti-miR-124-3p.2组CMTM6- WT细胞荧光活性显著升高(P<0.05);si-con组、si-CMTM6组不同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下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4-3p.2+pcDNA组、miR-124-3p.2+pcDNA-CMTM6组不同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下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R-124-3p.2促进OSCC细胞凋亡和铁死亡,这可能与靶向CMTM6有关。

    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在前、后循环梗死中的比较研究
    李嘉民, 冯俊淇, 张紫涵
    2023, 44(3):  259-26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3
    摘要 ( 313 )   HTML   PDF (472KB) ( 2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VAD)、基底动脉延长扩张(basilar artery dolichoectasia, BADE)与后循环梗死的独特相关性,探索椎基底动脉系统形态学改变的各项影像学指标以区分新发后循环梗死及前循环梗死的患者。
    方法 选取新发后循环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新发前循环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VAD及BADE的相关指标,筛选与后循环梗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筛选出的指标代入ROC曲线,找出区分新发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最佳截断值。
    结果 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在基底动脉理论长度(basilaf artery length,BAL)、存在VAD或基底弯曲患者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两侧椎动脉管径差值(D值)2级、3级是发生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D值可对新发前、后循环梗死进行区分,其最佳截断值为0.41 mm,其AUC为0.753,特异度为0.78,敏感度为0.66。
    结论 VAD增加了后循环梗死发生的风险,且D值达到2级以上此风险大大增加,MRA资料D值>0.41 mm的新发脑梗死患者更有可能患有后循环梗死。

    G-17、SOX-2、HSP70在Hp感染胃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杜丙杰, 苏卫仙, 刘倩, 高振伟, 何娣, 赵俊精
    2023, 44(3):  264-267,27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4
    摘要 ( 291 )   HTML   PDF (420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胃泌素17(gastrin-17,G-17)、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ex-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protein-2,SOX-2)、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取慢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是否合并Hp感染将其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每组4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G-17、HSP70水平及SOX-2、HSP70表达情况。分析Hp阳性患者G-17、SOX-2、HSP70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感染胃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 Hp阳性组共餐饮食方式比例、临床症状积分高于Hp阴性组,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水平低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G-17水平低于Hp阴性组,HSP70水平及SOX-2阳性、HSP70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患者中,G-17与PG-Ⅰ、PG-Ⅱ呈正相关,与临床症状积分呈负相关,SOX-2、HSP70与PG-Ⅰ、PG-Ⅱ呈负相关,与临床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方式、PG-Ⅱ、G-17、SOX-2、HSP70是影响Hp感染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G-17在Hp感染胃炎患者中水平较低,SOX-2、HSP70阳性表达较高,饮食方式、PG-Ⅱ、G-17、SOX-2、HSP70是影响Hp感染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常晓巍, 王永兴, 赵盼盼
    2023, 44(3):  268-27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5
    摘要 ( 274 )   HTML   PDF (533KB) ( 1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AOPP患者156例,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96例)。收集2组中毒到入院时间、中毒程度、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恢复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中毒剂量、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是AOPP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4.782+年龄×2.507+中毒程度×2.778+CHE恢复时间×2.646+APACHE Ⅱ评分×2.905+住院时间×2.320,模型拟合效果较好(P<0.05);模型预测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6.46%。
    结论 AOPP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受年龄、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等因素影响,根据上述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应重视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等,有利于指导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术前椎体压缩程度联合骨密度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预测
    张林, 陈晓钢, 季沐梵, 丁静, 刘青柏
    2023, 44(3):  274-2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6
    摘要 ( 279 )   HTML   PDF (401KB)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统计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情况,并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将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丢失组(31例)和未丢失组(55例)。比较丢失组和未丢失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丢失组和未丢失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骨密度。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两者联合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的预测效能。
    结果 截止随访结束,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率为36.05%。丢失组术中多次进钉、术后早期负重占比、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高于未丢失组(P<0.05),术前骨密度则低于未丢失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多次进钉(OR=2.869,95%CI:1.045~4.183)、术后早期负重(OR=2.956,95%CI:1.632~5.279)、术前椎体压缩程度(OR=3.615,95%CI:2.873~9.418)及术前骨密度(OR=3.284,95%CI:2.084~7.436)均为影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两者联合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0.97%(95%CI:51.76%~85.11%)、74.19%(95%CI:55.07%~87.46%)、70.97%(95%CI:51.76%~85.11%),特异度分别为76.36%(95%CI:62.67%~86.35%)、72.73%(95%CI:58.81%~83.46%)、93.36%(95%CI:86.39%~99.37%),AUC分别为0.706(95%CI:0.598~0.801)、0.757(95%CI:0.653~0.841)、0.883(95%CI:0.793~0.945)。
    结论 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两者联合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预测价值较高。

    3D打印辅助手术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
    张洪剑, 章耀华, 刘晓磊
    2023, 44(3):  279-283,2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7
    摘要 ( 250 )   HTML   PDF (471KB) ( 1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3D打印辅助手术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D打印组(n=43)、常规组(n=44)。常规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3D打印组行3D打印辅助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满意度与术前、术后1周、1个月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 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血清BALP、BGP水平较术前增高,且3D打印组高于常规组,TRACP-5b、β-CTX水平较术前降低,且3D打印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1年Olerud-Molander评分较术前提高,且3D打印组高于常规组,VA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3D打印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对骨代谢不良影响小,有助于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对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
    李太行, 杨继文, 秦春, 孙先泽
    2023, 44(3):  284-2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8
    摘要 ( 309 )   HTML   PDF (458KB) ( 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
    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CASC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aing rading index,PR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分数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PRI指数(感觉评分、情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JO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颈椎病症状,改善颈椎和腰椎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关系探究
    耿欣, 姚立军, 魏立友, 李春江, 吴春云, 张艳
    2023, 44(3):  290-294,31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09
    摘要 ( 222 )   HTML   PDF (532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24例,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275例)、不良组(4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sCD14、Ang2、CRP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sCD14、Ang2、CRP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sCD14、Ang2、CRP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
    结果 不良组ISS评分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sCD14、Ang2、CRP高于良好组(P<0.05);sCD14(r=0.785)、Ang2(r=0.778)、CRP(r=0.842)与ISS评分呈正相关(P<0.05);sCD14、Ang2、CRP均是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sCD14、Ang2、CRP预测病情转归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依次为0.813、0.757、0.749;挑选出预测敏感度最高(sCD14)、特异度最高(Ang2)的两个指标进行sCD14+Ang2的联合ROC分析显示,两者联合预测病情转归的AUC为0.935,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0.05)。
    结论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有关,均可作为预测病情转归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sCD14、Ang2能提高预测可靠性,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

    宫腔镜治疗子宫憩室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夏勤俭, 黄森, 陈丽琴
    2023, 44(3):  295-2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0
    摘要 ( 272 )   HTML   PDF (520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憩室疗效,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子宫憩室患者80例,均给予宫腔镜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并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憩室未消失组(n=24)、消失组(n=5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憩室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各影响因素及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疗效价值。
    结果 80例子宫憩室患者,均顺利成功实施宫腔镜手术,术后无感染、器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70.00%(56/80)患者术后憩室消失,30.00%(24/80)患者憩室仍存在,但较术前明显减小,所有患者行经期均不同程度缩短;未消失组剖宫产次数多于消失组,憩室深度高于消失组,残余肌层厚度低于消失组(P<0.05);剖宫产次数、憩室深度是疗效相关危险因素,残余肌层厚度是疗效相关保护因素(P<0.05),Logit(P)=-5.296+3.129×剖宫产次数+2.857×憩室深度-0.920×残余肌层厚度;与单独的各相关因素比较,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疗效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
    结论 宫腔镜手术能促进子宫憩室消失,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术后疗效受患者剖宫产次数、憩室深度、残余肌层厚度影响,术前评估以上三因素,可为临床手术方式抉择提供客观量化参考,既能最大程度保证治疗效果,又避免过度治疗。

    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
    于海明, 王德兴, 刘晓萌, 张贺, 宋义琴
    2023, 44(3):  300-30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1
    摘要 ( 389 )   HTML   PDF (485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肽素(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根据患儿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n=35例)和预后良好组(n=65例)。患儿入院后,常规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尿常规和病程,针对性的给予患儿氧气吸入、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收集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等。患儿进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后,24 h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钾、尿素氮/血肌酐、血钠、血红蛋白等,并根据患儿的测定结果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患儿进入PICU 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儿血清中copeptin水平和PTX3水平。比较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儿的性别和合并心力衰竭的比例、平均年龄、呼吸频率心率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S评分、疾病危重程度病例、血清PTX3、copepti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IS评分、血清PTX3、copeptin水平是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TX3的ROC曲线的AUC为0.861(95%CI:0.804~0.911,P<0.001),敏感度为71.12%,特异度为62.32%;血清copeptin的ROC曲线的AUC为0.841(95%CI:0.801~0.900,P<0.001),敏感度为69.43%,特异度为65.21%;联合检测ROC曲线的AUC为0.888(95%CI:0.853~0.943,P<0.001),敏感度为78.66%,特异度为69.66%,提示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结论 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IL-17/IL-23炎症轴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探究
    邹良, 何秋红, 陈秋杨, 肖倩, 李兴洋, 金德华
    2023, 44(3):  305-3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2
    摘要 ( 230 )   HTML   PDF (523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炎症轴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HIE患儿9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足月正常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血清IL-17、IL-23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血清IL-17、IL-23水平与HIE患儿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估研究组患儿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损伤,比较发生与未发生神经功能损伤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IL-23水平诊断HIE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的价值。
    结果 研究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中度患儿、轻度患儿,中度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轻度患儿(P<0.05);血清IL-17、IL-23水平与HIE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826、0.845,P<0.05);发生神经功能损伤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神经功能损伤患儿(P<0.05);血清IL-17、IL-23水平单独诊断HIE患儿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9(95%CI:0.735~0.900)、0.744(95%CI:0.641~0.83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4(95%CI:0.641~0.83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1%、90.62%。
    结论 HIE患儿IL-17/IL-23炎症轴被激活,血清IL-17、IL-23水平升高,可促进HIE患儿病情程度加重,导致神经功能损伤。

    冷光源光疗法在足月新生儿黄疸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及对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刘雪, 王占晖, 高伟, 李克泉
    2023, 44(3):  310-3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3
    摘要 ( 304 )   HTML   PDF (412KB) ( 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冷光源光疗法在足月新生儿黄疸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及对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4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蓝光灯光疗,观察组给予冷光源光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康复进程、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血清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TRF)、氧化/抗氧化系统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8-羟-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5%高于对照组90.00%(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治疗5 d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DBIL、TSB、IBIL水平较低,TRF较高(P<0.05);治疗3 d后、治疗5 d后观察组血清8-OHdG、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皮疹、腹泻、脱水、烦躁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冷光源光疗法可提高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减轻机体氧化损伤,加速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患儿身体发育。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病毒性脑炎相关癫痫患儿脑电图和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俞登荣, 陈剑春, 吕焕焕, 姬瑞瑞
    2023, 44(3):  315-31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4
    摘要 ( 207 )   HTML   PDF (364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探讨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对病毒性脑炎相关癫痫患儿脑电背景活动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其中研究组给予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分别记录2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癫痫控制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长程视频脑电图对脑电放电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同时记录2组的TNF-α和IL-6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半年后的完全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α和θ功率均显著高于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α和θ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病毒性脑炎相关癫痫患儿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同时对其脑电背景活动的影响也相对左乙拉西坦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雪景, 陈冬梅, 段佳良, 姚一民, 尚庆丽
    2023, 44(3):  319-3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5
    摘要 ( 293 )   HTML   PDF (397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眼内窥镜下睫状体激光光凝(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继发性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PDR的继发性闭角型NVG患者21例(21眼)。完善相关检查后行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待虹膜新生血管萎缩后,行PPV+PRP+ECP联合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合并白内障,可以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统计眼前节变化情况、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2个月时患眼logMARBCVA低于术前(P<0.01)。视力提高9例(占43%),维持术前视力12例(占57%),无视力下降病例。其中有8例随访达18个月,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后12个月时维持6例(占75%),视力下降2例(占2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完全成功10眼,条件成功7眼,失败4眼,总成功率81%。发生前房炎性渗出3眼,局部治疗后全部吸收。
    结论 PPV+PRP+ECP联合手术治疗PDR的继发性闭角型NVG是安全有效的。

    Er:YAG激光PIPS技术对乳牙根充糊剂渗透牙本质小管影响的体外研究
    张润, 周永川, 平雅坤, 冯一帆, 韩宁, 范伟笑
    2023, 44(3):  324-328,33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6
    摘要 ( 283 )   HTML   PDF (1635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评估掺铒钇铝石榴石铒激光(erbium:yttrium-aluminium-garnet laser,Er:YAG)光子引发的光声流技术(photon-initiat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PIPS)荡洗乳牙根管后根充糊剂渗透牙本质小管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颗乳切牙和20颗乳磨牙,按不同根管冲洗方法及牙位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是乳切牙注射器冲洗组(A组)、乳切牙PIPS-Er:YAG激光组(B组)、乳磨牙注射器冲洗组(C组)、乳磨牙PIPS-Er:YAG激光组(D组)。体外行常规根管预备和不同方式的根管冲洗,使用混有罗丹明荧光剂的Vitapex根充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并用CLSM观察距根尖3 mm(根尖1/3)和5 mm(根中1/3)处的横剖面,测量根充糊剂渗入牙本质小管的长度,比较不同冲洗方法对乳牙根充糊剂渗透深度的影响。
    结果 B组、D组根充糊剂在乳牙根管内的渗透深度分别大于A组、C组,A组、B组根充糊剂在乳牙根管内的渗透深度分别大于C组、D组,各组在距根尖5 mm处根充糊剂在乳牙根管内的渗透深度均大于距根尖3 mm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PS-Er:YAG激光荡洗比传统单独使用注射器冲洗效果好,可以明显增加乳牙根充糊剂的渗透深度,但是根管形态会影响冲洗效果。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张力维, 李德鑫, 王义成, 韩潮, 马姝颖, 王嫒嫒
    2023, 44(3):  329-33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7
    摘要 ( 281 )   HTML   PDF (603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56例,依据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AIS组(72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acute ischemic stroke,NAIS)组(84例)。2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检查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血清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预测AIS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其截断值。
    结果 2组间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NA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分级(OR=4.015,95%CI:2.426~6.646,P<0.001)、血清hs-CRP(OR=1.809,95%CI:1.313~2.498,P<0.001)均为影响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SMI分级≥2级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7%、66.66%。以血清hs-CRP≥4.7 mg/L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AUC为0.6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5.48%。二者联合诊断预测发生AIS的AUC为0.8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8%、66.67%。
    结论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hs-CRP能够提高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准确性。

    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评估女性不孕症的价值
    夏涛, 巫敏, 毛培明, 杨秋实, 晏如意, 秦榕鲜
    2023, 44(3):  334-33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8
    摘要 ( 260 )   HTML   PDF (376KB) ( 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four-dimensional ultrasound hysterosalpingogram,4D-HyCoSy)评估女性不孕症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输卵管性不孕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4D-HyCoSy、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腹腔镜检查。同时以腹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一致性分析明确HSG、4D-HyCoSy及两者联合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价值。
    结果 不同方式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HSG评估女性不孕症的敏感度为0.68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0.822,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0.714,Kappa=0.654;4D-HyCoSy评估女性不孕症的敏感度为0.72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0.844,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0.741,Kappa=0.696,诊断敏感度、准确率及Kappa值均高于HSG诊断;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评估女性不孕症的敏感度为0.76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0.867,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0.769,Kappa=0.738。
    结论 女性输卵管性不孕行4D-HyCoSy检查诊断敏感度较高,且HSG、4D-HyCoSy联合诊断有更高价值,值得应用。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任青竹, 杨寿娟, 阮定红, 周丹, 刘霜
    2023, 44(3):  338-341,3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19
    摘要 ( 587 )   HTML   PDF (398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08例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苏醒时间、检查时间、离室时间,不同时点间[给药前(T1),给药后5 min(T2),给药后10 min(T3),给药后15 min(T4)]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2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T1时刻(P<0.05),研究组T2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3、T4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T2时刻(P<0.05);研究组镇静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缩短苏醒时间,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超声引导下婴幼儿心脏手术颈内静脉置管深度的测量定位研究
    梁冰, 徐辉
    2023, 44(3):  342-34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20
    摘要 ( 365 )   HTML   PDF (735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测量定位颈内静脉导管放置深度的准确率。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定位颈内静脉导管尖端放置位置并测量导管放置深度。对照组患儿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测量颈内静脉导管放置深度。比较两组颈内静脉导管放置深度,术后所有患儿采用胸部X光用于确定超声定位的导管尖端是否在T4段内。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方法与术后胸片定位法的一致性。
    结果 两组患儿均成功放置导管,无并发症。研究组测量的放置导管深度与对照组测量放置深度相比更浅[(6.17±0.90) cm vs. (6.59±0.94 ) cm,P<0.05]。且对照组在正确检测深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胸部X线片的符合率为 81.25%,研究组为97.9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研究组定位颈内静脉导管置入深度与穿刺点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一致性较高。
    结论 超声指导婴幼儿颈内静脉置管深度定位可动态、直接地引导和定位穿刺和放置位置,比体表标志定位法更直观、准确。

    右美托咪定预防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术后焦虑机制探讨
    韩珊珊, 贾倩倩, 吴松涛, 梁淑娟
    2023, 44(3):  347-3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21
    摘要 ( 353 )   HTML   PDF (487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防老年患者术后焦虑的相关机制。
    方法 招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动脉狭窄。将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于输注前(T0)、手术后1 h(T1)、手术后6 h(T2)和术后12 h(T3)时点,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蛋白印迹分析自噬相关蛋白和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对照组SAS评分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Dex组S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Dex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Dex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ex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LC3B-Ⅱ/LC3B-Ⅰ和Beclin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6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Dex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Dex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减少老年患者术后焦虑并达到足够的镇静效果,且不会引起焦虑。

    4种不同肺结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孔祥龙, 孙红梅, 邢志伟, 徐美丽, 翟倩
    2023, 44(3):  353-357,36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22
    摘要 ( 591 )   HTML   PDF (432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在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检出率及利福平耐药率差异,进而评估不同检测技术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97例,同一时间分别采用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系统(培养法)、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法)、Gene Xpert MTB/RIF系统(Xpert法)及TB-DNA PCR-荧光探针法(PCR法)对同一患者的BALF样本进行MTB及利福平耐药检测,并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差异。
    结果 培养法、染色法、Xpert法和PCR法的MT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465%(138/297)、30.640%(91/297)、55.556%(165/297)和36.364%(108/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6,P<0.001)。Xpert法MTB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法,培养法显著高于染色法及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pert法相对于其他3种的χ2值分别为4.911、37.592和22.023,P<0.05;培养法相对于另外2种的χ2值分别为15.698、6.245,P<0.05),而染色法与PCR法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Xpert法和PCR法的利福平耐药检测结果分别为10.145%(14/138)、9.091%(15/165)和10.185%(11/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种检测方法在肺结核患者BALF样本中MTB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大,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系统和Gene Xpert MTB/RIF系统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肺结核患者BALF中MTB及利福平耐药检测,且Xpert法MTB阳性检出率更高、检测时间更快速,而利福平耐药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铁超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丽梅(综述), 郭晓红, 刘立新(审校)
    2023, 44(3):  358-36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23
    摘要 ( 197 )   HTML   PDF (397KB) ( 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从大于5%肝细胞中单纯脂肪积累[脂肪变性(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sis heptitis,NASH),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的进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提出铁超载在NAFLD的发生及进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就铁超载与NAFLD的关系进行综述,为NAFLD的治疗提供依据。

    无精子症常见病因与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张登所(综述), 李俊(审校)
    2023, 44(3):  364-36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24
    摘要 ( 406 )   HTML   PDF (392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精子症是指因复杂病因引起精液中无精子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上引起男性不育的各种病因中最为严重。根据有无输精管道梗阻可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病因上又分为遗传因素及非遗传因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及辅助生殖技术,最终目的是获取精子并帮助患者生育健康后代。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放开,计划再生育人群也在增加,因男性无精子症引起的生育问题、遗传问题等亟需解决。现主要对有生育需求的无精子症患者临床上常见原因与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DACH1在人类肿瘤及多器官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艳艳, 蔺洁(综述), 李晓苗, 周洁(审校)
    2023, 44(3):  369-372,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3.025
    摘要 ( 400 )   HTML   PDF (375KB) ( 4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shund homologue 1(DACH1)在人类肿瘤及多器官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早期研究发现,DACH1的表达水平和多种肿瘤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关于DACH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肿瘤生长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过去,DACH1作为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并与不良预后有关,其缺失导致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但是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最新研究发现,DACH1在各肿瘤中的信号通路不一,某些肿瘤中DACHl异常高表达与其恶性进展存在密切关系,可能发挥一定的促癌效应,但是其作用方向和方式需进一步研究。此外,最近研究发现DACH1 还可以通过细胞或组织依赖的方式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人胰岛、肾脏、肝脏、心脏、脑等多种器官的发育。所以,DACH1作为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参与调控肿瘤及多器官系统发育,充分体现了DACH1功能的多样性与重要性。本文就DACH1与人类肿瘤及多器官发育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今后探讨以DACH1为靶标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