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25
    美国/欧洲最新结节病诊治指南与共识解析
    张春阳, 陈旭昕, 李虎明, 刘梦, 王凡, 韩志海
    2023, 44(8):  869-875,89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1
    摘要 ( 435 )   HTML   PDF (491KB) ( 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和2021年美国和欧洲专业协会陆续推出了结节病相关的共识与指南,专家组在结节病的诊断、评估、监测、治疗和随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文对这三份共识与指南中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以方便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借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研究
    范龙坤, 刘春晖, 赵钰佳, 马超
    2023, 44(8):  876-882,8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2
    摘要 ( 356 )   HTML   PDF (1361KB) ( 2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外泌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derived fibroblasts,HS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验证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HSFs合成胶原的信号通路。
    方法 分离并培养SD大鼠BMSCs、BMSC来源外泌体及SD大鼠HSFs,设置空白对照组(PBS组),实验组(BMSCs来源外泌体组),阴性对照组(去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浓缩上清液组)。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SF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3组细胞中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了HS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与PBS组比较,BMSCs来源外泌体组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BMSCs来源外泌体组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了HSFs的增殖及迁移,通过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抑制胶原合成,从而有利于抑制瘢痕增生。

    下颌前移矫治器对OSAHS腭咽组织和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赵圆, 杨琳, 孙超然, 杨婷, 彭文涛, 刘春艳
    2023, 44(8):  883-887,9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3
    摘要 ( 190 )   HTML   PDF (2600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兔腭咽组织和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治疗OSAHS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OSAHS组和MAD组建立OSAHS模型,MAD组戴MAD,对照组不作处理。仰卧位睡眠8周(4~6 h/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测定腭咽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
    结果 ELISA实验结果显示OSAHS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AD组(P<0.05),对照组和MAD组IL-1β、IL-6、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 结果显示OSAHS组腭咽组织中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量比对照组和MAD组均显著升高。TNF-α免疫组织化学显示OSAHS组腭咽组织中TNF-α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和MAD组。
    结论 MAD治疗可以减轻OSAHS引起的全身及腭咽组织的炎症反应。

    网膜素1水平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马茴煌, 李姚娜, 王康, 杨慧宇
    2023, 44(8):  888-89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4
    摘要 ( 1218 )   HTML   PDF (467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网膜素1(Omentin-1)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疾病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诊断为CHD的患者11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43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2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44例,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狭窄患者29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Omentin-1水平。采用冠状动脉病变评分(Gensini)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Gensini评分与血浆Omentin-1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A、AMI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比例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较低,SA、UA、AMI组高血压病比例较高,AMI组糖尿病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组比较,UA、AMI组男性比例多,吸烟史比例较高,AMI组LDL-C较高、LVEF、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组比较,AMI组男性比例、LVEF、Omentin-1较低,糖尿病病史比例、LDL-C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糖尿病比例、LDL-C较高,LVEF较低,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患者LDL-C较高,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LDL-C、LVEF、血浆Omentin-1是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D组血浆Omentin-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66,P<0.05)。
    结论 血浆Omentin-1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高水平的血浆Omentin-1在冠状动脉疾病发病机制中起保护作用。因此血浆Omentin-1可以作为预测CHD发生发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成为CHD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能量代谢通路TNAP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达及对脂肪细胞功能调控的机制研究
    李芳, 李志红, 姚明言, 尹飞
    2023, 44(8):  894-8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5
    摘要 ( 293 )   HTML   PDF (1429KB)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TNAP)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达情况及对脂肪细胞新型功能通路非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鸢尾素(Irisin)调控的机制。
    方法 队列试验: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并收集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通过ELISA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TNAP和能量代谢分子UCP1和鸢Irisin表达水平。细胞学实验:将脂肪细胞3T3-L1分为3组,对照组、NC组(转染NC质粒)、和试验组(转染si-TNAP质粒),诱导3T3-L1成脂肪定向分化,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脂肪分化能力,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消耗水平和三酰甘油消耗水平,通过qPCR法能量代谢通路分子UCP1和Irisi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UCP1和Iris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队列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TNAP表达水平升高,UCP1和Iris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细胞学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细胞成脂肪能力增加;葡萄糖消耗和三酰甘油产生能力显著增加(P<0.001);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细胞UCP1和Iris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细胞UCP1和Iris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
    结论  TNAP可能通过抑制能量代谢通路UCP1/Irisin影响脂肪细胞的能量代谢,并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及伴发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
    赵昕, 吴涵, 王丹,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2023, 44(8):  900-904,92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6
    摘要 ( 396 )   HTML   PDF (422KB) ( 3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current stimulation,tACS) 治疗原发性失眠及伴发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2例原发性失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tAC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tACS伪刺激治疗。2组治疗次数均为20次,治疗部位为前额部、双侧乳突部,频率为77.5 Hz,强度为15mA。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临床症状,采用副反应量表及开放式记录收集不良反应。评估时间点为基线,治疗结束时(4周),随访时(8周)。
    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治疗4周末、随访8周末时PSQI及HAMA评分变化,显示2组PSQI总分及HAMA总分均随治疗及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时间<0.05);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组间<0.05),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治疗的效应增大(P交互<0.05)。2组HAMA均随治疗及随访时间的延长时间逐渐降低(P时间<0.05);随观察时间的延长治疗的效应增大(P交互<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经颅交流电刺激对原发性失眠及伴发的焦虑有效,安全性高,可作为原发性失眠特别是伴发焦虑症状失眠障碍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2种术式一期根治法洛四联症中期效果对比分析
    宋海龙, 张会军
    2023, 44(8):  905-909,9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7
    摘要 ( 225 )   HTML   PDF (1346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2种术式一期根治法洛四联症术后中期手术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患儿101例。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的解除方式分为肺动脉瓣跨环补片联合自体心包制作肺动脉单瓣组(A组,49例)和单纯肺动脉瓣跨环补片组(B组,52例)。比较2组患儿行一期根治术后及术后5年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一期根治术后,A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监护室时间均短于B组,肺动脉瓣反流程度优于B组(P<0.05)。术后随访5年, 2组术后生存率和手术再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行肺动脉瓣跨环补片联合自体心包制作人工肺动脉单瓣,在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及监护室时间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跨环补片,但术后5年生存率及手术再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米炭结合术中触诊用于T1~T2期cN0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分析
    梁新科, 王鹏飞, 江夏芸, 刘阳, 赵瑞力
    2023, 44(8):  910-9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8
    摘要 ( 217 )   HTML   PDF (386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T1~T2期cN0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触诊行中央区淋巴结冰冻活检,依据活检结果选择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初治的T1~T2期cN0单灶PTC患者217例。术中将颈中央区纳米炭黑染淋巴结、触诊到的未黑染但质硬淋巴结分别送冰冻病理,剩余清扫组织送石蜡病理,分析三种标本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纳米炭黑染淋巴结组,试验组为纳米炭黑染淋巴结结合触诊组,主要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假阴性率以及试验组中剩余清扫组织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对照组术中冰冻淋巴结的检出率、准确度、假阴性率分别为96.8%、95.2%、11.6%,试验组为97.7%、98.6%、3.4%。两组的准确度、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4.250,P<0.05)。对试验组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冰冻淋巴结出现转移和术中冰冻淋巴结的阴性个数是中央区剩余清扫组织出现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14.195、0.652,P<0.01)。
    结论 在处理T1~T2期cN0单灶PTC颈中央区时,将纳米炭黑染淋巴结及未黑染质硬淋巴结均送术中冰冻可以获得高的检出率、准确度以及低的假阴性率。当术中冰冻淋巴结有转移时应行中央区清扫。冰冻淋巴结阴性个数越少,越要警惕剩余中央区存在淋巴结转移。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二次骨折的效果观察
    张凯, 张英民, 康少英, 杨武燕, 张金盼
    2023, 44(8):  915-919,93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09
    摘要 ( 219 )   HTML   PDF (439KB)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二次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OVCF行PVP患者128例。根据术后抗骨质疏松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71例(碳酸钙D3+骨化三醇)、研究组57例(碳酸钙D3+骨化三醇+阿仑膦酸钠)。分析2组不同时期骨代谢指标、影像学参数、股骨颈骨密度及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发生率。
    结果 2组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Ⅰ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 β special sequenc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epetide,PINP) 水平均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研究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矢状面Cobb角、股骨颈骨密度随时间均呈增大趋势,研究组增大趋势比对照组更为明显,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椎体二次骨折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能改善PVP术后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降低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术前NLR及NHR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测模型
    杨驰, 罗长江
    2023, 44(8):  920-92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0
    摘要 ( 257 )   HTML   PDF (2934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neutrophil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NHR)分析并探讨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建立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行CRC根治术的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并选取137例结直肠息肉/腺瘤患者作为对照。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判断2组间基线水平差异。应用SPSS 26.0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NLR及NHR的最优截断值。使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 4.2.1软件用于Nomogram模型构建,并对其进行区分度、一致性及决策曲线评价。
    结果 ①NLR(P<0.001)及NHR(P=0.004)在癌症组中基线水平显著高于息肉/腺瘤组。②NLR及NHR最优截断值分别为3.26、2.95。③临床病理特征:NLR仅与肿瘤部位(P=0.002)存在统计学意义;NHR与总胆固醇(P=0.04)及Ki67蛋白(P=0.042)存在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EA(P=0.036)、NLR(P=0.001)及NHR(P<0.039)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NHR(P=0.007)和淋巴结侵犯(P=0.023)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⑤生存分析显示NLR及NHR低值组患者预后均优于高值组(P<0.05)。⑥围绕OS及DFS建立的两种Nomogram模型在远期生存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实用性,区分度、一致性评价及决策曲线分析均支持上述。
    结论 基于NLR及NHR构建的关于OS及DFS的CRC患者术后预测模型综合了炎症、免疫及胆固醇代谢等因素在恶性肿瘤行为特征方面的影响,在预后评估中更加全面与均衡。

    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比较
    王家海, 杨春, 王桂林
    2023, 44(8):  929-93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1
    摘要 ( 293 )   HTML   PDF (406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复苏时间、输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于复苏前、液体复苏30 min及复苏1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lactic acid,Lac)、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
    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输液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ac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FIB呈逐渐降低趋势,PT呈逐渐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4、IL-6、IL-10、TNF-α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使用醋酸钠林格液较乳酸钠林格液能更好地抑制外周血炎症因子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血Lac水平。

    血清Leptin、CCL26在反复喘息患儿中的变化及与哮喘预测指数的相关性
    李佳, 何霞
    2023, 44(8):  934-9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2
    摘要 ( 202 )   HTML   PDF (496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瘦素(Leptin)、趋化因子配体26(chemokine ligand 26,CCL26)在反复喘息患儿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反复喘息患儿178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API分为API阳性组(n=92例)、API阴性组(n=86例),均进行规范管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9例为对照组。API阳性组、API阴性组在急性期、缓解期、对照组在入组时均检测血清Leptin、CCL26水平。分析血清Leptin、CCL26水平与API相关性及反复喘息患儿API阳性的影响因素。反复喘息患儿出院后均随访1年,对比随访期间是否再次发生喘息患儿血清Leptin、CCL26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缓解期血清Leptin、CCL2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缓解期API阳性组血清Leptin、CCL26水平高于API阴性组(P<0.05);API阳性组、API阴性组急性期血清Leptin、CCL26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急性期、缓解期血清Leptin(r=0.480/0.401,P<0.001)、CCL26(r=0.481/0.512,P<0.001)水平与API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早产儿、变应性皮炎、烟草暴露史、母亲孕期主动或被动吸烟后,特应质、急性期血清Leptin及CCL26水平高表达仍会增加API阳性风险(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7.005+1.020×特应质+1.098×急性期血清Leptin水平+1.058×急性期血清CCL26水平,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4.249,DF=6,P=0.452,拟合度较好;178例反复喘息患儿随访1年,18例患儿再次发生喘息(10.11%),160例未发生喘息(89.89%),喘息患儿API阳性率高于未发生喘息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清Leptin、CCL26水平高于未发生喘息患儿(P<0.05)。
    结论 反复喘息患儿血清Leptin、CCL26升高显著,且与API关系密切,是AP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乳酸、降钙素原清除率对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徐琦量, 陈晓明, 戴强, 施文娟, 周剑, 蒋逸
    2023, 44(8):  941-944,95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3
    摘要 ( 188 )   HTML   PDF (513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早期血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清除率对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休克患者96例,统计住院28 d生存情况。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早期血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清除率对烧伤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烧伤休克患者病死率为38.54%。死亡组吸入性损伤占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白蛋白、6 h血乳酸清除率、6 h降钙素原清除率则均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2.804,95%CI:1.037~4.085)、SOFA评分(OR=2.930,95%CI:1.256~4.978)、6 h血乳酸清除率(OR=3.089,95%CI:1.843~6.012)、6 h降钙素原清除率(OR=3.428,95%CI:2.157~7.483)均为影响烧伤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6 h血乳酸清除率、6 h降钙素原清除率两者联合预测烧伤休克患者死亡的AUC为0.816(95%CI:0.721~0.891),高于6 h血乳酸清除率[0.654(95%CI:0.551~0.746)]、6 h降钙素原清除率[0.703(95%CI:0.602~0.785)]单独预测烧伤休克患者死亡的AUC(P<0.05)。
    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清除率对烧伤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吲哚菁绿识别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有效性的Meta分析
    王熠昕, 张润东, 曹蒙, 张国强, 王焱
    2023, 44(8):  945-95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4
    摘要 ( 287 )   HTML   PDF (1909KB) ( 2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和99Tcm在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识别率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淋巴示踪方法提供循证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出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绘制森林图并以I2和Q检验为指标分析异质性,采用相应的模型分析合并效应量。使用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移,并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可靠。
    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最终结果显示ICG和99Tcm在黑色素瘤SLN识别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定可靠,Egger检验表明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ICG和99Tcm在黑色素瘤SLN识别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CG无放射性,操作更安全简便,有望替代99Tcm成为识别黑色素瘤SLN的重要手段。

    超声指标联合Framingham评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血管受累风险的预测价值
    胡植双, 王健美, 赵岩亮
    2023, 44(8):  952-955,96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5
    摘要 ( 238 )   HTML   PDF (437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指标联合Framingham评分预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血管受累风险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受累患者48例为观察组,无心血管受累患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Framingham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分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th and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 index,BASFI)评分差异。
    结果 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病程长于对照组,观察组长期激素治疗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股动脉PWV、Framingham评分、BASDAI评分和BASF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长期激素治疗、颈动脉内膜厚度、Framingham评分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心血管受累的影响因素(P<0.05)。该模型预测心血管受累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84~0.901,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和81.5%。
    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血管受累发生受病程、长期激素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颈动脉内膜厚度、Framingham评分等联合预测心血管受累发生有较好的价值。

    超声剪切波频散成像术前评估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纤维化的初步临床研究
    温莉, 张涛, 王坤
    2023, 44(8):  956-96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6
    摘要 ( 209 )   HTML   PDF (1008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剪切波频散成像(shear wave dispersion,SWD)术前评估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北省优抚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152例,对距肿瘤病灶>2 cm处的肝实质行SWD检查获得肝实质的剪切波频散值,测量10次取中位值,术后根据Scheuer标准进行肝实质纤维化分级。采用ROC曲线分析SWD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术后肝肿瘤周围肝实质纤维化病理分期示S1期13例,S2期31例,S3期47例,S4期61例。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测值有较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剪切波频散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570,P<0.001)。S1-S4期肝实质剪切波频散值中位值分别为11.83 m/s·kHz-1,13.58 m/s·kHz-1,15.17 m/s·kHz-1,17.35 m/s·kHz-1,各组肝脏剪切波频散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D诊断≥S2、≥S3、=S 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812、0.784。以12.6 m/s·kHz-1为界值,诊断≥S2期的敏感度为83.70%、特异度为77.78%;以13.4 m/s·kHz-1为界值,诊断≥S3期的敏感度为74.13%、特异度为72.88%;以14.6 m/s·kHz-1为界值,诊断=S4期的敏感度为83.95%、特异度为62.00%。
    结论 SWD可无创测量HCC患者肿瘤周围肝实质的剪切波频散值,可以反应肝实质纤维化的程度,为术前定量评估肝纤维化分期提供新方法。

    健康人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及变异的3.0T MRA研究
    王宁, 刘怀军, 武世超, 张晓洁, 王勇
    2023, 44(8):  961-96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7
    摘要 ( 305 )   HTML   PDF (1688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探究健康人群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robasilar system,VBS)的正常解剖特点、变异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120例健康志愿的MRA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iection,MIP)重建,观察并记录VBS的正常解剖和变异,测量各血管管径并进行分析。
    结果 健康人群正常VBS占25%,各种变异类型有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小脑下前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缺如, AICA、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重复变异,右侧双起源小脑后下动脉(double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DOPICA)、SCA过早分叉、SCA起源异常、椎动脉发育不全(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P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开窗畸形等。男性BA、右侧PCA管径较女性稍粗(P<0.05),余各血管管径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变异类型中PICA缺如最常见,右侧多于左侧(P<0.05);一侧PICA或AICA缺如与存在时相比,同侧AICA或PICA发育良好或发育中等的比率大(P<0.05)。VAH右侧多于左侧(P<0.05)。双侧PCoA开放情况在<45岁组较≥45岁组开放率高(P<0.05)。
    结论 VBS的解剖变异常见、变异类型多,部分缺如血管之间存在代偿关系,PCoA开放情况与年龄相关,这些变异应在脑血管性疾病诊治过程中引起重视。

    自身对照观察经预充气和再充气鸣人喉罩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
    胡振伐, 苏凯, 高学, 田鸣
    2023, 44(8):  967-9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8
    摘要 ( 284 )   HTML   PDF (401KB) ( 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自身对照观察经预充气和再充气鸣人喉罩可视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拟在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喉罩罩囊预充气和再充气处理。静脉麻醉诱导,待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预充气可视软镜检查声门显露分级和声门位置,导引气管导管尖端进入气管内(软镜不进声门);再充气置入喉罩后向罩囊再次充气至囊内压60 cmH2O,其余操作步骤与预充气相同。观察并记录经喉罩可视软镜下声门显露分级、声门位置;经喉罩气管插管次数与成功率;记录术毕喉罩拔出时表面染血情况、气管拔管时气管导管末端染血情况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喉罩罩囊预充气时,声门显露分级为1级和2级40例(76.9%);患者喉罩罩囊再充气时,声门显露分级为1级和2级48例(92.3%),高于喉罩罩囊预充气时(P<0.05)。喉罩罩囊再充气的情况下,声门位置为中位的占比高于喉罩罩囊预充气(P<0.05)。喉罩罩囊预充气时,经喉罩气管插管一次成功43例,失败9例,其中经过调整声门位置后第2次气管插管成功3例,因声门位置太高最终气管插管失败6例;喉罩罩囊再充气时,经喉罩气管插管一次成功50例,失败2例,其中经过旋转气管导管后第2次气管插管成功1例。喉罩罩囊再充气时经喉罩气管插管的第1次成功率要高于喉罩罩囊预充气时(P<0.05)。
    结论 经鸣人喉罩气管插管时,罩囊再充气法能显著改善声门的显露分级,改善插管条件,提高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

    微量袢利尿药对全麻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患者机体内环境稳态、术后组织水肿和低氧血症影响
    李洁莲
    2023, 44(8):  972-97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19
    摘要 ( 189 )   HTML   PDF (438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量袢利尿药对全麻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患者机体内环境稳态、术后组织水肿和低氧血症影响。
    方法 选取全麻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术毕前30 min,观察组给予呋塞米2 m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2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术中情况(术中输液量、术中灌洗量、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术毕、术后30 min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pH值]、电解质(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血糖浓度、相对血容量(relative blood volume,RBV)及术毕、术后30 min、术后60 min、术后8 h组织水肿。
    结果 2组术中输液量、术中灌洗量、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O2、PaCO2、pH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RBV、血糖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健侧第2肋骨表面距离皮肤的组织厚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骨表面距离皮肤的组织厚度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毕、术后30 min、术后60 min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骨表面距离皮肤的组织厚度高于同时期同组健侧,观察组术后8 h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骨表面距离皮肤的组织厚度高于同时期同组健侧(P<0.05)。
    结论 微量呋塞米能预防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减轻术后组织水肿,且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滕双芩, 匡竞(综述), 王玮(审校)
    2023, 44(8):  978-98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20
    摘要 ( 175 )   HTML   PDF (389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负担相关。早期识别这一感染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细菌耐药率。本文从国内外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患者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分析现有模型的优缺点,希望能建立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新型模型,更好的预测感染风险,及早干预,减少耐药。

    树突状细胞自噬及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王朝(综述), 赵自刚, 蒋丽娜(审校)
    2023, 44(8):  983-9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21
    摘要 ( 267 )   HTML   PDF (438KB) ( 2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通过降解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衰老细胞器和异常蛋白质等成分来维持细胞稳态,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参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成熟、抗原提呈。DC自噬活性影响T细胞的激活,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和维持免疫耐受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明确DC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随着深入研究,发现DC的细胞自噬对脓毒症的病理过程有重要影响,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自噬对DC细胞功能的调控以及DC自噬在脓毒症后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外泌体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金芳全, 樊成虎(综述), 雍清锋, 陈彦同(审校)
    2023, 44(8):  990-992,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3.08.022
    摘要 ( 178 )   HTML   PDF (368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主要机制是miRNAs靶向作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诱导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解。外泌体是一种细胞间可以传递遗传信息和交换物质的囊泡,通过扩散为椎间盘内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传递生物信息。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对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极化、凋亡等过程起关键调控作用,并参与椎间盘的发育、生长与退变,促使细胞内环境处于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但其中某些机制研究尚不明确。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病理机制及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将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对IVDD的相互交叉协同作用进行综述,发现外泌体激活Wnt通路可加速ECM降解、诱导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同时,外泌体抑制Wnt通路可促进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细胞增值,协同Wnt通路抑制血管生成有效治疗IVDD。进一步了解外泌体、Wnt信号、椎间盘退变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治疗IVD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