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围生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特征与预后

›› 2010, Vol. 31 ›› Issue (4): 380-380.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围生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特征与预后

章燕幸;吴承龙;孙新芳   

  1.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绍兴,312000
  • 发布日期:2010-04-25

YANG Bo;LIU Hui;WU Liang-liang;ZHANG Li-ya;SHI Wei-wei;JIAO Shun-chang

ZHANG Yan-xing;WU Cheng-long;SUN Xin-fang   

  • Published:2010-04-25

摘要: 目的 分析围生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影像特征与预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30例围生期RPL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产前发病8例,产后发病22例(发生于阴道分娩后20例,其中发生于产后48 h后16例).产前发病6例(75%)具有子痫前期,而产后发病者仅1例(4.5%)具有子痫前期.首发症状以头痛为主.主要表现为头痛23例(76.7%)、抽搐22例(73.3%)、视觉异常19例(63.3%)、意识障碍8例(26.7%).影像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可逆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枕叶27例(90%)、顶叶23例(76.7%)、颞叶10例(33.3%)、额叶7例(23.3%)等.MR弥散成像显示血管源性脑水肿.治疗以降血压和控制癫痫为主,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改变在1 d~6个月内明显改善或消退,其中25例(83.3%)在2周内缓解.结论 围生期RPLS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好发于产后,特别是产后48 h后,且发病前多无子痫前期.MR弥散成像有助于鉴别病灶性质.治疗及时,病灶完全可逆,预后良好.

关键词: 脑病变, 疾病特征, 预后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