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饮食治疗与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王文鑫, 白欣立, 张晓岚
    2022, 43(3):  249-251,2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1
    摘要 ( 350 )   HTML   PDF (384KB) ( 4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基丙二酸尿症是我国有机酸尿症中最常见类型之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发病年龄各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和误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本文结合跨欧洲指南建议,对我国《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饮食治疗与营养管理专家共识》内容进行解读,旨在加深临床医护人员对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该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
    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髁突软骨TGF-β1表达的影响
    赵琛, 刘阳, 崔玉兰, 白月辉, 李明阳
    2022, 43(3):  252-257,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2
    摘要 ( 321 )   HTML   PDF (761KB)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髁突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60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恢复组。利用改良多平台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对实验组和恢复组大鼠进行慢性睡眠剥夺。通过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建立效果。在睡眠剥夺的第1234周结束时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5只大鼠。恢复组大鼠完成1234周睡眠剥夺后笼养恢复睡眠1周后处死。大鼠处死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在髁突软骨内的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通过MMPM成功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处于应激状态。HE染色观察到对照组大鼠髁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髁突表层纤维出现裂隙、断裂、细胞界限不清、软骨下骨向软骨层长入等退行性改变。恢复组大鼠与实验组大鼠相比髁突表层纤维带裂隙减少,局部肥大细胞层数有增加,各层细胞界限较清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1主要分布于髁突软骨增殖层细胞和纤维软骨层的肥大细胞中。对照组各时间点TGF-β1表达无明显变化,实验组TGF-β1表达随慢性睡眠剥夺时间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TGF-β1表达较实验组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1周恢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234周恢复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的应激状态,导致髁突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髁突软骨内TGF-β1表达增加,且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睡眠恢复后TGF-β1表达减少。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的微阵列鉴定基因和microRNA分析
    宋鹏, 张猛, 姜淑娟, 杨栋梁
    2022, 43(3):  258-2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3
    摘要 ( 400 )   HTML   PDF (2278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识别微阵列鉴定基因和miRNA

    方法 使用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GSE27430GSE135065)下载的IPF患者数据选择差异表达的miRNAmRNA。使用转录因子富集分析选择miRNA,并使用miRDBmiRTarBaseTargetScan过滤miRNA的靶mRNA。使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miRNAmRNA之间的网络并计算Hub基因。使用GOKEGG途径分析调节网络中的mRNA

    结果 共选择21miRNA119mRNA,重建由3miRNA3mRNA组成的miRNA-mRNA网络。hsa-miR-199a-5phsa-miR-299-5phsa-miR-338-3pNTNG1SCN2ATM6SF1被确定为关键的调节因子。

    结论 发现了IPF发病机制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的Hub基因和miRNA,其中hsa-miR-199a-5p/NTNG1hsa-miRV299-5p/SCN2A途径可能在IPF中起重要作用,可以帮助识别病因,并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不同性质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炎症和免疫因子水平的比较研究
    李杰, 王兰
    2022, 43(3):  265-268,3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4
    摘要 ( 519 )   HTML   PDF (399KB)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性质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炎症因子与免疫因子水平。

    方法 选取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108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肺癌组(A组)、良性多发磨玻璃结节组(B组)和良性单发磨玻璃结节组(C组)。检测三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和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的水平。

    结果 A组、B组患者TNF-α、IL-1β、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C组,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TNF-α、IL-1β、IL-6IL-10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免疫因子水平较低,检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炎症及免疫因子水平可以作为鉴别结节性质的辅助手段。

    预测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导致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Nomogram的构建
    李要远, 郑红刚, 程孟祺, 赵雨薇, 王立雅, 花宝金
    2022, 43(3):  269-27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5
    摘要 ( 392 )   HTML   PDF (572KB)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个Nomogram来预测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引起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或4)的概率。

    方法 选择经组织学证实并接受一线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263例纳入预测队列。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采用前进法、后退法和逐步法的似然比检验,以最小赤池信息准则值作为停止准则,在此基础上绘制Nomogram;评估其鉴别、校准能力以及临床实用性。

    结果 将年龄、目前吸烟状态、卡氏评分、肿瘤分期、血小板、化疗方案等因素提取到预测模型中建立了Nomogram。评价结果表明该Nomogram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接收器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3),以及良好的校准曲线。决策性曲线分析显示,当阈概率的范围在15%~90%之间时,使用该Nomogram预测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将比全干预和无干预方案获得更多的净收益。建议医生将干预临界或偏好设定在15%~30%

    结论 建立的Nomogram能准确预测小细胞肺癌每次化疗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糖尿病合并MAFLD患者外周血Chemerin与糖脂代谢、内脏脂肪、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关系
    李海玲, 董陆玲, 杨秀红, 张贵山
    2022, 43(3):  275-279,2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6
    摘要 ( 368 )   HTML   PDF (432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患者外周血Chemerin与糖脂代谢、内脏脂肪、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关系。

    方法 选取DM患者(DM)84例,DM合并MAFLD患者(DM合并MAFLD)12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62例。比较3组外周血Chemerin及与糖脂代谢、内脏脂肪、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外周血ChemerinDM合并MAFLD的预测价值。

    结果 DM合并MAFLD组糖化血红蛋白(glucated ha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PG)、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Chemerin、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和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level level of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CSH)水平低于对照组和DM组,DMHbA1cFPG2 hPGFINSHOMA-IRTCTGChemerinhs-CRPTNF-α、IL-6VFAMDA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LDL-CSODC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ChemerinTCTGhs-CRPTNF-α、IL-6VFAMDA均呈显著正相关(r=0.8620.7840.6570.8350.8270.8570.847P0.01),与HDL-CLDL-CSODCSH呈显著负相关(r=-0.300-0.362-0.513-0.63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TGIL-6VFASOD均为Chemerin影响因素。

    结论 ChemerinIL-6VFASOD关系密切,参与DM合并MAFLD的病理生理过程。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韦琴, 史卫卫, 杨语嫣, 路笑颖, 曹亚景, 崔泽
    2022, 43(3):  280-28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7
    摘要 ( 498 )   HTML   PDF (705KB) ( 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截止20213月,联合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FokI rs2228570 GABsmI rs1544410 GAMetS易感性关联的研究。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CI评估关联强度。

    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4 23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FokI rs2228570多态性可显著增加MetS遗传易感性,在等位基因模型(f vs. F)、显性模型(ff+Ff vs. FF)、隐性模型(ff vs. Ff+FF)及纯合子模型(ff vs. FF)下,OR及其95%CI分别为1.251.07~1.46)、1.251.09~1.44)、1.401.10~1.77)、1.511.13~1.03);BsmI rs1544410多态性可显著降低MetS遗传易感性,在等位基因模型(b vs. B)及杂合子模型(Bb vs. BB)下,OR及其95%CI分别为0.860.76~0.98)、0.770.62~0.95)。

    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与MetS遗传易感性关系密切。FokI f等位基因可能是MetS发病的危险因素,BsmI b等位基因可能是MetS发病的保护因素。

    凝血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池诚, 王冬敬
    2022, 43(3):  286-289,3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08
    摘要 ( 407 )   HTML   PDF (494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对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sTBI患者32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139例和预后良好组190例。收集2组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凝血功能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预后不良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低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中线移位>5 mm、瞳孔对光反应双阴、行急性手术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T14.6 s(OR=1.66,95%CI:1.23~4.12,P=0.006)APTT39.3 s(OR=1.38, 95%CI:1.15~2.97,P=0.010)s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ib2.7 g/L(OR=0.79, 95%CI:0.32~0.89,P=0.024)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PT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0.843(95%CI:0.783~0.902, P0.001)]高于Fib0.735(95%CI:0.658~0.811, P0.001)]、APTT0.762(95%CI:0.691~0.833, P0.001)]。

    结论 sTBI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较常见,PTAPTT延长,Fib降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增加,且以PT的预测价值最高。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对肺功能、动脉血气的影响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李强, 路平, 严涛, 李鲜宁
    2022, 43(3):  290-2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9
    摘要 ( 382 )   HTML   PDF (403KB) ( 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与常规内科治疗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的影响及BAE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78例,均给予BAE治疗,观察所有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恢复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大咯血复发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78例患者治愈16例,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62%。所有患者常规内科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FEV/FVC、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低于治疗前;BAE治疗后FVCFEVFEV/FVCPaO2高于治疗前和常规内科治疗后,PaCO2低于治疗前和常规内科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患者复发26(33.33%)。复发组依从性差、剧烈咳嗽、空洞型肺结核、感染、术后不良活动、术后紧张焦虑情绪、GS栓塞材料、支气管扩张概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依从性、术后不良活动、栓塞材料是肺结核大咯血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BAE能够提高肺结核大咯血临床疗效,加快肺功能恢复,减少咯血,治疗依从性差、术后不良活动、栓塞材料是肺结核大咯血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应提高重视。

    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特征及对Th1/Th2、MCP-1、sTREM-1表达的影响
    丁海霞
    2022, 43(3):  295-3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0
    摘要 ( 355 )   HTML   PDF (847KB)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特征及对辅助性T细胞(T Helper,Th1/Th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 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感染患者67例作为感染组,其中轻度感染23例,中度感染27例,重度感染17例;另选取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未出现感染患者67例作为非感染组。统计分析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感染病原菌特征,比较2组一般资料、术后Th1/Th2MCP-1sTREM-1水平,分析腹腔镜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评价术后Th1/Th2MCP-1sTREM-1水平对腹腔镜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术后Th1/Th2MCP-1sTREM-1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感染组67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39%,革兰阳性菌23.91%,其他8.70%。感染组体重指数≥24Dukes分期CD期、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比例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Dukes分期、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3 d7 d Th1/Th2MCP-1sTREM-1水平均为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感染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可见术后3 d Th1/Th2MCP-1sTREM-1水平对腹腔镜术后感染的诊断AUC>术后7 d,术后3 d联合诊断AUC最大,为0.913,具有良好诊断效能。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感染患者术后3 d Th1/Th2与感染程度呈负相关,MCP-1sTREM-1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后感染患者术后3 d Th1/Th2明显下降,MCP-1sTREM-1水平显著升高,可用于其诊断及感染程度评估,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重视,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以便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基于RANKL/RANK/OPG通路研究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
    宋昕, 孙莹, 张琦, 耿涛
    2022, 43(3):  302-3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1
    摘要 ( 389 )   HTML   PDF (427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RANKL/RANK/OPG通路研究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

    方法 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患者177例为研究对象,以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关节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1OCBALP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关节液中RANKLRANK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OPG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双歧杆菌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332P0.05),与血清OCBALPTRACP-5b水平呈负相关(r=-0.318-0.408-0.371P0.05);肠杆菌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378P0.05),与血清OCBALPTRACP-5b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430.364P0.05)。

    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能够通过RANKL/RANK/OPG通路影响骨代谢,导致绝经后老年女性骨代谢异常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引导式教育在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疗效分析
    崔庆凤, 杨李, 郑世柱
    2022, 43(3):  307-31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2
    摘要 ( 359 )   HTML   PDF (384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在提高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粗大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9例患儿基于对照组传统康复训练疗法之上行CE训练法治疗,对照组患儿31例行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利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The 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Gesell)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测试并作出对比。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GMFM评分、P300指标(包括潜伏期、波幅)、WPPSI评分、Gesell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提高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使用引导式教育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其得到恢复。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田苡任, 任强, 周湘, 甄磊, 郑美娜, 张放
    2022, 43(3):  311-315,32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3
    摘要 ( 458 )   HTML   PDF (1200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利用3D打印成像技术对36岁学龄前期儿童寰枢椎椎弓根进行数据测量,为学龄前期患儿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行寰枢椎CT扫描的403~6岁儿童影像资料,排除寰枢椎骨折、畸形、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等。选取其中40例寰枢椎CT影像资料,将患儿CT扫描数据通过3D Slicer软件重建出寰枢椎3D模型后测量椎弓根长、宽、高、宽高比值等数据参数。并将测量出数据按年龄分组,即A 组(3~<4 岁)10例、B 组(4~<5 岁)10例、C 组(5~<6 岁)10例、D组(6~<7 岁)10例,男女比例均为1DK〗∶1。并对测量出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同一年龄阶段寰枢椎左右侧别和男女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椎弓根长度、宽度以及高度测量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期寰椎侧块宽度/高度比值均>1.0,表示寰椎椎弓根宽度大于高度,并且随年龄增长比值无明显变化。学龄前期枢椎椎弓根宽度/高度比值均<1.0,表示枢椎椎弓根宽度小于高度,但随年龄增长比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 采用等比例3D打印模型可获得小儿寰枢椎椎弓根实际准确数据。根据其测量数据表明,学龄前期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可容纳最小3.5 mm直径椎弓根螺钉置入,故学龄前期儿童寰枢椎疾病可行最小3.5 mm直径的椎弓根螺钉固定,但年龄不同螺钉置入方式也有相应调整。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薛峤, 范文葛, 陈诚
    2022, 43(3):  316-31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4
    摘要 ( 654 )   HTML   PDF (372KB) ( 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泛发性湿疹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药物安全性及停药后1个月的复发情况。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4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3.46%)低于对照组(30.77%)(P0.05)。

    结论 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的效果确切,并可有效降低慢性泛发性湿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小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3.0T心脏磁共振技术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左心室结构关联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李梦远
    2022, 43(3):  320-32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5
    摘要 ( 393 )   HTML   PDF (1378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3.0T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测定T2比值、LGE范围与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oycarditisVMC)患儿心肌损伤、左心室结构关联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VMC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3.0T CMR检查,根据6个月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与预后不良组(2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左心室结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nter 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舒张末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CMR检查参数[T2比值、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范围],分析T2比值、LGE范围与血清cTnTCK-MB、左心室结构指标相关性及VMC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价T2比值、LGE范围单独及联合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暴发性心肌炎、低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使用肾上腺素治疗比例,cTnTCK-MBIVSTEDVESV水平,T2比值、LGE范围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比值(r=0.7800.7700.5280.4940.605)、LGE范围(r=0.6740.8800.6360.5750.676)与血清cTnTCK-MBIVSTEDVESV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暴发性心肌炎、低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使用肾上腺素治疗、T2比值、LGE范围是VMC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T2比值、LGE范围联合预测AUC值大于单一预测(P0.05)。

    结论 3.0T CMR技术能通过测定T2比值、LGE范围评估VMC患儿左心功能,且与心肌损伤、左心室结构密切相关,为临床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提供合理依据。

    MCM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survivin和P27蛋白的关系分析
    张鑫, 肖妮
    2022, 43(3):  326-3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6
    摘要 ( 387 )   HTML   PDF (1444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7MCM7)、survivinP2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MCM7survivinP27蛋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40例甲状腺腺瘤、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组织及20例甲状腺正常的死亡尸体解剖的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M7survivinP27蛋白的表达。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survivinP27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及MCM7survivinP27蛋白的相关性。

    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MCM7survivi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27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织(P0.05);肿瘤直径>1 cmTNM分期Ⅲ~Ⅳ、淋巴结有转移的MCM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1 cmTNM分期Ⅰ~Ⅱ、淋巴结无转移,TNM分期Ⅲ~Ⅳ、淋巴结有转移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淋巴结无转移(P0.05);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MCM7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95,P0.05),与P27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0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CM7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AUC0.942,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9%.0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MCM7过表达,与survivinP27蛋白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癌组织的发生、发展,促进转移。MCM7可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日间手术麻醉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顾学鹏, 周娜, 张乃夫, 孙佳月, 高丹, 丁利刚
    2022, 43(3):  331-33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7
    摘要 ( 538 )   HTML   PDF (377KB) ( 2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日间手术麻醉中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行日间手术麻醉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联合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研究组联合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麻醉,术中发生体动时分别加注丙泊酚或瑞马唑仑,直至体动消失。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出手术室时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采用警觉/镇静评分(alertness/sedation scoreOAA/S)评估两组患者镇静状态。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体动比例、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至手术结束时(T3)时HRMAPSpO2OAA/S评分与术前(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对照组HRMAPSpO2OAA/S评分较T0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T1、术中(T2)、T3HRMAPSpO2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体动比例、苏醒时间与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嗜睡、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日间手术患者予以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麻醉,更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单次多点与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单侧开胸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徐海丽, 陈虹烨, 佟飞, 孔明健
    2022, 43(3):  335-338,3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8
    摘要 ( 382 )   HTML   PDF (417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单侧开胸术中应用单次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单侧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单次组(单次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连续组(连续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每组42例。对比两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舒芬太尼、丙泊酚、七氟烷用量、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时的VAS均高于静息时(P0.05);连续组与单次组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次多点与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单侧开胸术围术期的镇痛作用相当,而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CRE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NLR、PCT、MCP-1对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张林, 雷小保, 熊劲芝, 黄强, 李娜
    2022, 43(3):  339-3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19
    摘要 ( 454 )   HTML   PDF (900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对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感染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61CRE感染、61例碳青霉烯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sensitive enterobacteriaceaeCSE)感染,比较两组临床资料、NLRPCTMCP-1Logistic分析CRE感染发生危险因素,Pearson分析NLRPCTMCP-1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Ⅱ评分)相关性,ROC分析NLRPCTMCP-1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CRE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KM曲线分析NLRPCTMCP-1高水平组、低水平组生存率。

    结果 两组抗生素药物应用、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使用、APACHEⅡ评分、NLRPCTMCP-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药物应用≥2联、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10 d、碳青霉烯类使用、APACHEⅡ评分≥20分、NLRPCTMCP-1高水平表达均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神经外科重症CRE感染患者NLRPCTMCP-1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诊断CRE感染AUC值大于单一诊断(P0.05);CRE感染患者NLRPCTMCP-1高水平组病死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

    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CRE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NLRPCTMCP-1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CRE感染的鉴别诊断,临床可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CRE感染的发生。

    石家庄地区16 490例过敏患儿过敏原分布特征分析
    张晓双, 黄珊珊, 闫红, 徐茜茹, 杜鸿飞, 张佳佳
    2022, 43(3):  345-34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20
    摘要 ( 480 )   HTML   PDF (543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石家庄地区儿童14种过敏原谱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0~14岁的患儿16 49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并对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6 490例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前3的是牛奶(46.938%)、鸡蛋白(38.666%)、牛肉/羊肉(23.111%),而小麦(0.503%)、腰果/花生/黄豆(0.309%)、芒果(0.297%)阳性率较低。男童的混和霉菌组合(12.562%)过敏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童(9.350%)(P0.01),而女童的鸡蛋白、猫毛/狗毛过敏阳性率高于男童。不同年龄组对蟑螂过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鸡蛋白、混合霉菌组合、牛奶、牛肉/羊肉、鱼//蟹过敏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而矮豚草/蒿、混合尘螨组、葎草、猫毛/狗毛、树组合、小麦、腰果/花生/黄豆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是猫毛/狗毛、混合霉菌组合、混合尘螨组,在不同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牛奶、鸡蛋、牛肉/羊肉是石家庄地区儿童过敏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且过敏原在不同年龄阶段趋势变化有差异,因此过敏原检测有利于过敏疾病的预防和诊断。

    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贝那鲁肽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TIR的对比研究
    吴嘉鸣, 马亚楠, 吴巧娟, 唐宏霞, 彭一
    2022, 43(3):  350-35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21
    摘要 ( 1254 )   HTML   PDF (449KB) ( 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半衰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激动剂代表药物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贝那鲁肽治疗前后目标葡萄糖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等持续血糖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分为利拉鲁肽组、度拉糖肽组、贝那鲁肽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饮食运动指导及二甲双胍治疗, 在此基础上各组分别给予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贝那鲁肽治疗。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观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ucated ha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C肽(fasting connecting peptideFC-P)、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UACR)等指标变化,记录低血糖、皮疹、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3组患者入组后及研究终止前均应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722)监测动态血糖,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干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指标,目标葡萄糖TIR,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分析目标葡萄糖TIRUACR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3BMIFPG2 hPGHbA1cUACRFINSFC-PHOMA-β、HOMA-IRMAGET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BMIFPG2 hPGHbA1cUACRHOMA-IRMAGE均低于治疗前,FINSFC-PHOMA-β、TIR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贝那鲁肽组BMI2 hPG低于利拉鲁肽组和度拉糖肽组;度拉糖肽组UACRMAGE低于利拉鲁肽组和贝那鲁肽组,TIR高于利拉鲁肽组和贝那鲁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FPGHbA1cFINSFC-PHOMA-β、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鲁肽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高于利拉鲁肽组和度拉糖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低血糖、皮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RUACR呈负相关(r=-0.73,P0.05)。

    结论 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及贝那鲁肽均可有效降糖,同时目标葡萄糖TIR升高,从而保护胰岛功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度拉糖肽治疗后TIR改善最明显,具有更好地平稳降糖效果,减少血糖波动,从而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贝那鲁肽有更强地控制餐后血糖、减轻体重作用,但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

    腰后路复位减压360 °融合治疗双节段腰椎体滑脱的临床效果
    余东洋, 罗海茂, 唐忠秋, 邢学红
    2022, 43(3):  354-35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22
    摘要 ( 329 )   HTML   PDF (641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复位减压360 °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后临床疗效及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关系的变化。

    方法 回顾纳入接受腰椎后路复位减压360 °融合内固定术且资料完整的67例双椎体滑脱症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腰椎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术后12个月时,患者腰痛VAS评分由(5.10±0.60)分降至(2.10±0.50)分,ODI(44.5±2.20)分降至(18.6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前凸角LL由(47.30±5.10)°降至(32.10±6.00)°,骶骨倾斜角SS由(40.30±3.30)°降至(26.80±7.50)°,骨盆倾斜角PT由(34.50±3.00)°降至(13.60±5.00)°,骨盆入射角PI由(63.20±8.10)°降至(43.3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LLSSPTP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12个月时,LLSS呈正相关性(P0.05),SSPT呈负相关性(P0.05),SSPI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 腰后路复位减压360 °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双椎体滑脱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恢复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

    肺类癌诊断与治疗进展
    赵志芳(综述), 王园园, 陈刚(审校)
    2022, 43(3):  358-36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23
    摘要 ( 633 )   HTML   PDF (391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类癌属于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范畴,根据有丝分裂计数及坏死情况,分为典型类癌与不典型类癌。肺类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与常见肺癌相比,肺类癌具有不同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肺类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铁死亡研究进展与恶性肿瘤治疗
    虞晶晶(综述), 穆丹, 朱庆丰(审校)
    2022, 43(3):  363-36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24
    摘要 ( 456 )   HTML   PDF (681KB) ( 2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铁死亡的发生伴随着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受到细胞内多条代谢通路的调控,包括氧化还原稳态、铁平衡、线粒体活性以及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铁死亡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近期国内外关于铁死亡机制和抑制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Wilson病金属离子稳态失衡研究进展
    霍如尉(综述), 朱波(审校)
    2022, 43(3):  368-37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3.025
    摘要 ( 351 )   HTML   PDF (382KB) ( 2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离子稳态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为一种以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Wilson(Wilson's diseaseWD)发病年龄多低于30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铜稳态失衡在WD中的关键作用已被广泛认可。研究表明过量的铜在WD患者肝脏、大脑、肾脏等组织中积累,引发相应的组织器官病变,进而可能危及生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铜可能不是影响WD发病及进展的唯一金属元素,铁、锌、锰、镁、钙及铝等也有可能参与了W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WD患者体内各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WD发病机制的阐明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