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25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解读
    王富军, 王文琦
    2022, 43(12):  1365-137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1
    摘要 ( 802 )   HTML   PDF (448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防治糖尿病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年,大大减少失明、残疾、智障、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近年来,老年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中国证据不断增多,防治手段不断优化,新型降糖药物不断涌现,基于此《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 年版)适时发布,以传递最新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6章,内容涵盖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临床特点、诊断与分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治疗策略优化、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血糖监测、降血糖药物治疗、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防治、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住院期间血糖管理、伴发疾病防治及老年T2DM管理的社会支持等。本文就其突出老年特点部分和新进展部分作一解读。

    二甲双胍通过miR-194-5p/RBM6通路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细胞表型的机制研究
    王义刚, 黄婷, 汪俊州, 唐荣幸, 栗粟, 熊勇
    2022, 43(12):  1371-1377,142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2
    摘要 ( 363 )   HTML   PDF (1276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机制与miR-194-5p/RNA结合基序蛋白6(RNA binding motif protein 6,RBM6)通路之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将100例接受手术的HCC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口服,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脂质体法将antagomiRNA、antagomiR-194-5p、pcDNA 3.1、pcDNA 3.1-RBM6、二甲双胍+si-NC、二甲双胍+si-RBM6、antagomiR-194-5p+si-NC、antagomiR-194-5p+si-RBM6转染至HepG2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检测血清、组织、细胞中miR-194-5p、RBM6的表达;噻唑蓝法、5-溴-2-脱氧尿嘧啶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细胞荧光活性;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RBM6蛋白。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2年无瘤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治疗后血清miR-194-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体外细胞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处理后的HepG2细胞中miR-194-5p表达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能力显著升高(P<0.05)。癌组织、HepG2细胞中miR-194-5p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肝细胞,抑制miR-194-5p后,削弱了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了凋亡能力(P<0.05)。miR-194-5p靶向负调控RBM6的表达。miR-194-5p、RBM6在肝癌组织中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672,P<0.05)。过表达RBM6具有与抑制miR-194-5p相似的功能。敲减RBM6明显的抑制二甲双胍、抑制miR-194-5p对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
    结论 二甲双胍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提高患者的DFS,其潜在的机制与miR-194-5p/RBM6通路有关。

    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LP-PLA2、S100-β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张红金, 顾金涛, 徐红梅
    2022, 43(12):  1378-138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3
    摘要 ( 303 )   HTML   PDF (435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中枢神经特异蛋白(central nerve specific protein,S100-β)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江苏省常州市老年病医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85例和同一时间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分别记为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组、H型高血压组和健康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外周血LP-PLA2、S100-β水平。依据脑梗死面积将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及重度梗死组3个亚组,依据预后情况将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对比不同梗死程度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LP-PLA2、S100-β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外周血LP-PLA2、S100-β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
    结果 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组、H型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LP-PLA2及S100-β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组、H型高血压组LP-PLA2、S100-β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组LP-PLA2、S100-β水平又均高于H型高血压(P<0.05)。重度梗死组外周血LP-PLA2、S100-β水平均高于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P<0.05),中度梗死组外周血LP-PLA2、S100-β又均高于轻度梗死组(P<0.05)。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3.33%。预后不良组高血压分级Ⅲ级占比、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外周血LP-PLA2及S100-β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尿酸(uric acid,UA)水平则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外周血LP-PLA2及S100-β水平均为影响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861、3.370、3.483,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LP-PLA2、S100-β两者联合预测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51,高于外周血LP-PLA2、S100-β水平单独预测的AUC(P<0.05)。
    结论 外周血LP-PLA2、S100-β与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关,且外周血LP-PLA2、S100-β对老年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的效能较高,可作为对该类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联合达格列净对机体糖脂指标、内脏脂肪、慢性炎症刺激的调节效应
    李丽莉, 冯翠娟, 冯克娜
    2022, 43(12):  1384-13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4
    摘要 ( 331 )   HTML   PDF (424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联合达格列净对机体糖脂指标、内脏脂肪、慢性炎症刺激的调节效应。
    方法 选择单纯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肥胖/超重型T2DM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比较2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肪调节指标[Nesfatin-1、脂联素(serum adiponectin,APN)、内脂素(visfat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腰围、腰臀比、体重、脐平面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VA)、慢性炎症刺激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2组不同时间点、组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FPG、2 hPG、HbA1c、HOMA-IR、TC、TG、HDL-C、LDL-C、Nesfatin-1、APN、Visfatin、Leptin、resistin、腰围、腰臀比、体重、VA、CRP、IL-6、TNF-α、MC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达格列净辅治在改善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肥胖/超重型T2DM患者血脂代谢、内脏脂肪、慢性炎症刺激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VNN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吴八路, 梁雨星, 周芙玲
    2022, 43(12):  1390-1396,143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5
    摘要 ( 430 )   HTML   PDF (2672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在线数据库挖掘分析VNN1基因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库(the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和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等数据库分析VNN1基因在AML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 通过下载TCGA、GEO数据集中AML患者的数据信息,进行VNN1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VNN1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GO基因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来评估VNN1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0.025±0.053)相比,VNN1在AML中显著高表达(3.306±1.991)(P<0.001),且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细胞遗传学风险、FLT3突变状态、NPM1突变状态存在密切关系(P<0.05);ROC曲线表明VNN1的表达水平可以准确区分正常人群和AML患者(曲线下面积为0.96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VNN1低表达的AML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4个月,而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只有1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表明高表达的VNN1是AML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998,1.763)(P<0.05);STRING数据库显示与VNN1相互作用的蛋白有PANK1、PANK3、PANK2、VNN2、VNN3、SERPIN2、TAAR2、TAAR5、TAAR1、STX7。GO功能及KEGG信路通路的富集分析显示VNN1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囊泡运输中的核心蛋白复合体相互作用、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过程、血小板活化等。
    结论 通过对在线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发现,VNN1在AML中显著高表达且与患者总体生存期呈负相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ML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D打印技术在改善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垂体功能及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吴磊, 韩莹, 赵锦程, 李起超
    2022, 43(12):  1397-14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6
    摘要 ( 303 )   HTML   PDF (717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改善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垂体功能及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垂体腺瘤患者96例,依据随机表分为3D组和传统组,各48例,传统组给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3D组在此基础上联合3D打印技术,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垂体功能[泌乳素(serum prolactin,PRL)、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并发症。
    结果 3D组肿瘤全切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组血清PRL、GH、ACTH水平比较均明显低于术前,3D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3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结论 3D打印技术可有效提高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切除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垂体功能,且可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损伤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术的中期随访评价
    王江涛, 步建立, 安明扬, 朱娟丽, 李春宝, 刘玉杰
    2022, 43(12):  1402-14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7
    摘要 ( 319 )   HTML   PDF (1283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3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术治疗。术前后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
    结果 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65.08±13.67)min。各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5.6年,平均(3.10±0.89)年。末次随访时,患者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2例,其余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均阴性。膝关节Lysholm 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获非常满意16例,比较满意20例,一般2例,总体满意度94.7%。
    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修复ACL部分损伤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PENG阻滞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
    吴少坪, 黄小玉, 吴丽苹, 张永发
    2022, 43(12):  1407-1411,142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8
    摘要 ( 319 )   HTML   PDF (448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PENG阻滞(hip 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探索最适宜罗哌卡因浓度。
    方法 选择在我院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罗哌卡因组(L组)、中浓度罗哌卡因组(M组)、高浓度罗哌卡因组(H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PENG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实施前30 min进行PENG阻滞,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ENG阻滞时L组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M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H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3组患者入室时、体位摆放前即刻、体位摆放时、体位摆放后即刻的疼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记录3组患者麻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入室时、体位摆放前即刻、体位摆放时、体位摆放后即刻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随后升高,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先升后降,M组和H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先降后升,M组、H组患者在术后12 h、24 h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较L组明显降低,3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M组、H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48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明显减少(P<0.05);3组患者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麻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PENG阻滞能降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摆放侧卧位时疼痛VAS评分,降低术后疼痛VAS评分。与0.25%罗哌卡因比较,0.375%和0.5%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佳,持续时间更长,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两者效果相近,但考虑安全性建议使用0.375%罗哌卡因。

    LC中不同气腹压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皮细胞损伤因子的影响
    卫来燕, 贺启贵, 李蛟, 刘进军, 侯志荣
    2022, 43(12):  1412-14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09
    摘要 ( 337 )   HTML   PDF (405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气腹压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LC治疗,对照组术中维持常规气腹压(12~15 mmHg),观察组术中维持低气腹压(7~8 mmHg)。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4 h对两组肝功能及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素1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术中维持低气腹压在术野清晰度、疗效、安全性方面与正常气腹压效果相当,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对保护肝功能及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探讨淋巴结阳性率对上尿路上皮癌的预后价值
    赵伦, 付阳, 张锟 , 牛晓兵
    2022, 43(12):  1417-142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0
    摘要 ( 335 )   HTML   PDF (968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阳性率(positive lymph node ratio,LNR)对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预后价值。
    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选取1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TUC患者,用X-tile软件选取LNR的最佳截断点,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UTUC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3年肿瘤特异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同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NR在UTUC患者预后方面的预测价值,最后,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以及绘制校准曲线用于比较LNR与传统N分期的预测性能。
    结果 经X-tile 软件筛选,LNR的最佳截断点为0.6 (LNR<0.6 vs. LNR≥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肿瘤分期、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是影响UTUC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LNR、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是3年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LNR≥0.6组,LNR<0.6组UTUC的预后明显更优(P<0.05)。同时,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LNR和N分期评估患者预后的准确性。LNR(LNR<0.6,LNR≥0.6)在评估3年OS与3年CSS的价值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N分期(P<0.05)。
    结论 LNR≥0.6是UTUC患者3年C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而且LNR的预后评估价值明显优于传统N分期。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陈莉, 任玉艳, 韩凌, 张宝亮
    2022, 43(12):  1423-142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1
    摘要 ( 365 )   HTML   PDF (564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 AFR)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73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检测AFR,依据AFR进行分组,记录患者总生存期及生存率,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随访12~81个月,中位随访65个月,死亡83例(11.28%),总生存期为(66.23±12.38)个月。ROC曲线显示,术前AFR预测乳腺癌患者死亡的AUC为0.727(95%CI:0.663~0.781,P<0.001),临界值为13.15;736例患者分为高AFR组(>13.15)538例、低AFR组(≤13.15)198例。低AFR组总生存期、生存率、年龄、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低于高AFR组,纤维蛋白原、TNM分期Ⅲ期、核分级3级、有脉管瘤栓高于高AF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ib、AFR、血小板、TNM分期、核分级、有无脉管瘤栓、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FR≤13.15、有脉管瘤栓、TNM分期Ⅲ期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是保护因素。
    结论 AFR降低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其以13.15为临界值对乳腺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宫颈癌患者中VEGF、OLFM4、miR-124表达水平及联合对复发预测价值分析
    李惠彬, 赵清平, 余梦虹, 钱莹, 王刚
    2022, 43(12):  1428-143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2
    摘要 ( 286 )   HTML   PDF (509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嗅觉介导素4(olfactomedin,OLFM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小RNA-124(microRNA-124,miR-124)检测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CC标本为CC组,同期82例CIN标本为CIN组,82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为正常组,比较3组以及CC组不同病理参数患者组织标本中VEGF、OLFM4、miR-124表达情况,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组织各指标表达与CC组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观察不同预后(复发情况)CC患者组织标本中各指标表达,并分析复发预测价值。
    结果 CC组VEGF、OLFM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正常组,miR-124表达水平均低于CIN组、正常组(P<0.05);不同分期、分化程度、复发情况VEGF、OLFM4、miR-124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OLFM4、miR-124对复发的预测AUC分别为0.820、0.895、0.852,联合预测AUC为0.945,明显高于单一预测AUC。
    结论 CC患者癌组织中VEGF、OLFM4阳性率明显升高,miR-124表达水平降低,各指标表达情况与CC生物学行为相关,可有效评估肿瘤增殖、侵袭,预测术后复发。

    子宫腺肌病治疗前后miR-103a-3p、sICAM-1、miR-101-3p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丽娟, 侯延新, 吴雪静, 孙宏伟, 金鸿楠
    2022, 43(12):  1433-143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3
    摘要 ( 238 )   HTML   PDF (546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治疗前后miR-103a-3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miR-101-3p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承德市第三医院子宫腺肌病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月经正常、无痛经的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miR-103a-3p、sICAM-1、miR-101-3p,Spearman分析各指标与痛经强度、疗效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JP2〗(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分析各指标对子宫腺肌病疗效预测价值。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miR-103a-3p、miR-101-3p水平高于对照组,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iR-103a-3p、miR-101-3p水平低于治疗前,sICAM-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重度患者miR-103a-3p、miR-101-3p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患者,sICAM-1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者,且中度患者miR-103a-3p、miR-101-3p水平高于轻度,sICAM-1水平低于轻度(P<0.05)。治疗后,2组miR-103a-3p、miR-101-3p水平低于治疗前,sICAM-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有效患者miR-103a-3p、miR-101-3p水平低于无效患者,sICAM-1水平高于无效患者(P<0.05)。miR-103a-3p、miR-101-3p与痛经强度呈正相关,与效果呈负相关(P<0.05);sICAM-1与痛经强度呈负相关,与效果呈正相关(P<0.05)。sICAM-1、miR-101-3p差值联合预测子宫腺肌病疗效的AUC为0.909(95%CI:0.844~0.953),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81.00%,明显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
    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miR-103a-3p、sICAM-1、miR-101-3p异常表达与痛经强度、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效果有关,可作为UAE治疗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预后风险量化预评分系统的建立
    张筱, 闫璐, 李连心, 于淼, 张敬坤, 杜彦芳
    2022, 43(12):  1439-1444,144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4
    摘要 ( 280 )   HTML   PDF (466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结局,探索影响 CSP 治疗结局的关键因素,建立临床量化预评分系统。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次诊治的CSP 患者240例。依据最终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即超声监测下清宫组、宫腔填塞组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组,比较3组临床、辅助检查资料及治疗成功率,找出影响治疗结局的因素,利用统计学中最佳尺度回归方法及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对其赋值,建立 CSP 风险量化预评分表,并进行初步的验证。
    结果 CSP 患者临床及超声特征中的妊娠囊最大径线,超声分型,剩余肌层厚度,血流分级,胎心搏动及术前血β-绒毛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6 个变量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影响因素对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所占的权重分别为剩余肌层厚度(50.3%),超声分型(15.0%),妊娠囊血供血流分级(12.4%),妊娠囊最大径线(11.1%),胎心搏动有无(7.1%),术前血β-HCG水平(4.1%)。据此建立量化评分系统,并转换为10分制。对实际治疗方式与预测治疗方式进行一致性检验显示两者基本一致,Kappa系数为0.637。
    结论 影响CSP 治疗结局的因素有剩余肌层厚度,超声分型,妊娠囊血供血流分级,妊娠囊最大径线,胎心搏动有无及术前血清 β-HCG 值。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在整体风险中的权重制定的量化评分系统可以预测CSP严重程度及需要选择的手术方案。

    VEGF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黄茜, 郝雅丽, 王娜, 周荣秒, 李琰
    2022, 43(12):  1445-144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5
    摘要 ( 268 )   HTML   PDF (353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gene,VEGF)rs699947和rs15703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运用了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的方法共分析PCOS患者152例和健康对照者160例VEGF基因rs699947和rs1570360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PCOS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CC基因型可能增加了PCOS的发病风险,控制了年龄和肥胖家族史等因素后的OR值为2.896(95%CI=1.388~6.043)。
    结论 VEGF基因rs699947增加了北方妇女对PCOS的遗传易感性,携带CC基因型增加了PCOS的发病风险。

    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与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关系分析
    张赟, 陈娟, 黄尧米
    2022, 43(12):  1449-14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6
    摘要 ( 281 )   HTML   PDF (587KB) ( 1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浆辅助性T细胞1(help T cell 1,Th1)/辅助性T细胞2(help T cell 2,Th2)细胞、内毒素(endotoxin,E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脓毒症患儿96例,通过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组(PCIS分值>80分,n=39)、危重组(PCIS分值71~80分,n=32)、极危重组(PCIS分值≤70分,n=25),比较3组一般资料、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水平,分析血浆各指标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的关系,并统计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水平,分析血浆各指标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关系及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价值。
    结果 极危重组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低于危重组、非危重组,且危重组低于非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浆ET、PCT水平高于危重组、非危重组,且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呈正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呈负相关(P<0.05);死亡患儿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均低于存活患儿,血浆ET、PCT水平均高于存活患儿(P<0.05);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预测预后为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836、0.720、0.748,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33。
    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各指标水平可辅助临床预测患儿预后转归。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肝炎病毒载量与γ-GGT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
    陈思敏, 刘鹏飞, 陆立东, 张新宇
    2022, 43(12):  1454-1458,146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7
    摘要 ( 274 )   HTML   PDF (553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性肝炎病毒载量与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GT)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63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基本资料,自患儿入院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其预后情况。分析CMV感染性肝炎患儿病毒载量与γ-GGT的相关性,分析影响CMV感染性肝炎患儿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CMV病毒载量与γ-GGT预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近期预后的价值。
    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V感染性肝炎患儿CMV-DNA病毒载量与γ-GGT水平呈正相关(P<0.05)。163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随访期间27例预后不良,136例预后良好。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4+/CD8+(OR:6.019,95%CI:2.477~14.629)、γ-GGT(OR:4.486,95%CI:1.846~10.903)、CMV-DNA载量(OR:5.859,95%CI:2.411~14.240)是影响CMV感染性肝炎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MV-DNA载量与γ-GGT预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近期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77.78%(95%CI:57.27~90.62)、74.07%(95%CI:53.41~88.13)、74.07%(95%CI:53.41~88.13),特异度分别为79.41%(95%CI:71.45~85.67)、77.21%(95%CI:69.07~83.77)、90.44%(95%CI:83.90~94.61),AUC分别为0.766(95%CI:0.671~0.862)、0.758(95%CI:0.656~0.861)、0.898(95%CI:0.835~0.962)。
    结论 CMV感染性肝炎患儿病毒载量与γ-GGT水平有关,CMV病毒载量、γ-GGT可影响患儿预后情况,二者联合预测CMV感染性肝炎患儿预后效能良好。

    CSC的危险因素以及VEGF、hs-CRP、ESR诊断CSC的价值研究
    孙玲娟, 殷莉, 王海燕, 王姝蕊, 孟玲
    2022, 43(12):  1459-146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8
    摘要 ( 298 )   HTML   PDF (524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危险因素,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与CSC的关系。
    方法 选取的CSC患者109例(CSC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志愿者103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既往病史、用药史等,检测VEGF、hs-CRP、ES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C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VEGF、hs-CRP、ESR诊断CSC的价值。
    结果 CSC组男性、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肾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激素用药史、白夜轮班工作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SC组VEGF、hs-CRP及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白夜轮班工作、幽门螺旋菌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VEGF、hs-CRP、ESR是CSC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VEGF、hs-CRP、ESR诊断CSC曲线下面积为0.886,高于单独诊断的0.722、0.728、0.703(P<0.05)。
    结论 男性、白夜轮班工作、幽门螺旋菌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VEGF、hs-CRP、ESR增高是CSC的危险因素。联合VEGF、hs-CRP、ESR在诊断CSC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眼轮匝肌复合瓣结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面积睑黄瘤术后缺损效果观察
    王炎, 王敏, 张卫杰
    2022, 43(12):  1464-1467,14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19
    摘要 ( 356 )   HTML   PDF (418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复合瓣结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面积睑黄瘤术后缺损的效果。
    方法 选取较大面积睑黄瘤术后缺损患者9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缝合,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复合瓣结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比较2组手术时间、肉芽生长时间、治愈时间,残留瘤体评分、凹陷瘢痕评分和色素异常评分,美容效果以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芽生长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残留瘤体评分、凹陷瘢痕评分、色素异常评分及综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残留瘤体评分、凹陷瘢痕评分、色素异常评分及综合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2.00%和80.52%,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眼轮匝肌复合瓣结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面积睑黄瘤术后缺损患者,能够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美容效果,安全可靠。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风险的HR-MRI研究
    严雪娇, 高洁, 张东升, 张小玲, 汤敏
    2022, 43(12):  1468-147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20
    摘要 ( 294 )   HTML   PDF (818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浓度水平与颅内斑块稳定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3例。测定所有患者血浆Lp-PLA2浓度水平。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测定颅内血管的狭窄率及斑块稳定特征,包括斑块强化、斑块表面是否规则及斑块内T1WI高信号;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人口学及相关血脂混杂因素,评估高Lp-PLA2浓度水平与颅内斑块稳定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Lp-PLA2水平组患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及血脂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人口学及相关血脂因素后,Lp-PLA2浓度水平升高与斑块强化(P=0.005,OR=21.347,95%CI:2.645~177.604)和斑块表面不规则(P=0.044,OR=3.008,95%CI:1.030~8.780)独立相关。
    结论 Lp-PLA2浓度水平升高与颅内斑块稳定性相关。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结合PE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健, 潘为领, 赵晓阳, 宋冬梅
    2022, 43(12):  1474-14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21
    摘要 ( 277 )   HTML   PDF (811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1H-MRS)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74例为癫痫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以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EG,SEEG)及手术病理方法为“金标准”,评估单一1H-MRS检查、PET/MRI融合成像、1H-MRS结合PET/MEI融合成像3种方式检出、病灶定位的诊断价值。
    结果 相比患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类(Creatine,Cr)、NAA/胆碱类化合物(Choline compounds,Cho)、NAA/(Cr+Cho)比值,健侧海马NAA/Cr、NAA/Cho、NAA/(Cr+Cho)比值较高(P<0.05);联合检查出率、阳性病灶定位符合率高于1H-MRS、PET/MRI融合检查(P<0.05)。以SEEG及手术病理方法为“金标准”,1H-MRS、PET/MRI融合、联合检查敏感度分别为44.59%、55.41%、94.59%,特异度分别为54.05%、59.45%、78.29%,准确度分别为49.32%、57.43%、95.39%;AUC分别为0.764、0.788、0.812。其中联合检查特异度、AUC最高。
    结论 通过1H-MRS结合PET/MRI对癫痫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提高癫痫的准确度、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后尿道弯曲角度对尿流率的影响及预测下尿路症状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意义
    贾旭东, 何文, 张明
    2022, 43(12):  1479-148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22
    摘要 ( 291 )   HTML   PDF (581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利用后尿道弯曲角度(posterior urethral curvatyre,PUC)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25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将其分为LUTS组(193例)和对照组(60例)。经盆底超声采集所有入组人群的PUC。收集的资料包括前列腺总体积(total prostate volume,TPV)、移行区体积(transition zone volume,TZV)、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 zone index,TZI)、前列腺突出膀胱程度(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IPP)、前列腺尿道角(Prostatic urethral angle,PU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及尿道长度(Urethral length,UL)。利用尿动力学检测仪采集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ladder outflow obstruction Index,BOOI)。通过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应用PUC来预测BOO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分界点。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PV、TZV、TZI 、IPP、PUA、PUC、UL、PSA、Qmax、IPSS等因素对BOOI的影响。
    结果 数学模拟显示,当后尿道弯曲角从0 °增加到90 °时,尿流率下降约50.9%;当后尿道角从30 °增加到90 °时,尿流率下降超过27%。PUC诊断BOO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诊断BOO的最佳PUC值为48 °,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75.8%。对比PUC≤48 °组与PUC>48 °组,PUC大的患者,TPV、TZV、TZI、IPP、PUA、IPSS更大,Qmax更低(P<0.05)。PUC与TPV(r=0.268,P<0.001)、TZV(r=0.257,P<0.001)、TZI(r=0.241,P<0.001)、IPP(r=0.305,P<0.001)、PUA(r=0.335,P<0.001)、IPSS(r=0.357,P<0.001)、BOOI(r=0.154,P=0.014)显著相关。PUC与Qmax(r=-0.358,P<0.001)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TPV、TZV、Qmax、PUA、PUC是BOOI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在该理论模型中, PUC与尿流率呈负相关。PUC与TPV、TZV、TZI、IPP、PUA、IPSS呈正相关,与Qmax呈负相关,这可能使PUC成为评估LUTS的新指标。

    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调节及作用的研究进展
    安芳, 丛洪良(综述), 赵季红(审效)
    2022, 43(12):  1485-1488,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2.023
    摘要 ( 897 )   HTML   PDF (570KB) ( 6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通过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以及抑制炎症等方面,在调节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近期研究表明,多种基因改变、表观遗传学因素及炎症介质等均可通过单独或协同作用影响ABCA1的表达和活性。本文从ABCA1的基本结构、功能、调控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深入地探寻ABCA1代谢通路上可能的调控位点和作用机制,为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靶点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