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4-25
    中国ERCP指南(2018版)解读
    陈圣雄, 王文斌
    2021, 42(4):  373-37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1
    摘要 ( 1116 )   HTML   PDF (386KB) ( 8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开展于20世纪70年代初。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第一次制定了ERCP指南。经过数十年的进步与发展推广,目前ERCP已成为胆胰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随着ERCP治疗在各级医院逐步开展,为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促进ERCP诊疗技术健康发展,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更新并发布新的ERCP指南。本文通过对《中国ERCP指南(2018版)》关键内容进行解读,为临床医师规范开展ERCP诊疗提供帮助。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VE-Cad水平、Ang-2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文军, 张永军, 陈群, 谭勇平
    2021, 42(4):  376-379,38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2
    摘要 ( 620 )   HTML   PDF (512KB)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e,VE-Cad)、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Fi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1例,4周后按照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3例。比较各组血清VE-Cad、Ang-2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VE-Cad与Ang-2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VE-Cad、Ang-2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血清VE-Cad、Ang-2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VE-Cad、Ang-2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经Pearson分析,VE-Cad与Ang-2呈正相关(r=0.632,P<0.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E-Cad是影响脓毒症并发ARDS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VE-Cad、Ang-2、二者联合诊断脓毒症并发ARDS预后的AUC分别为0.906、0.690、0.912,VE-Cad、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二者联合、VE-Cad的AUC明显高于Ang-2(Z=3.266、3.071,P=0.001、0.002);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VE-Cad为87.9%、84.8%,Ang-2为45.5%、89.1%,二者联合为84.8%、80.4%。
    结论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VE-Cad水平、Ang-2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死亡患者VE-Cad、Ang-2水平较生存患者高,且VE-Cad、二者联合对脓毒症并发ARDS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VE-Cad联合Ang-2的诊断价值最高。

    阿格列汀联合不同胰岛素强化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miR-144、miR-142表达的影响
    张丽娜, 吴洪波, 程学哲, 门晓彦, 闫秋艳, 高俭
    2021, 42(4):  380-38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3
    摘要 ( 447 )   HTML   PDF (462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阿格列汀联合不同胰岛素强化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小RNA-144(microRNA-144,miR-144)、微小RNA-142(microRNA-142,miR-142)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阿格列汀进行治疗,胰岛素泵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基础治疗组采用皮下胰岛素进行治疗。采用血糖测试仪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blood glucose,2 hBG)水平;Hb201+快速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HbA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iR-144、miR-142表达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费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 hBG、Hb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胰岛素泵组FBG、2 hBG、HbAlc水平、治疗总费用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胰岛素泵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144表达低于治疗前,miR-142表达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泵组miR-144表达低于基础治疗组,miR-142表达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胰岛素泵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可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miR-144表达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miR-142表达,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效果显著。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及其比值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测分析
    高田, 王淦楠, 王巍, 张劲松
    2021, 42(4):  386-389,40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4
    摘要 ( 767 )   HTML   PDF (428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患者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以及二者比值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南京市浦口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KI患者和非AKI患者的血清CK、肌红蛋白浓度及两者比值,CK、肌红蛋白值和肌红蛋白/CK比值从最低到最高分为四分位数,统计AKI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分布,采用Spearman分析肌红蛋白、CK与AKI发生的相关性;分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预测AKI的风险因子。
    结果  47例(39.16%)RM患者并发AKI,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经透析的患者发生2例死亡(病死率4.76%),其余患者全部存活。AKI患者和非AKI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和CK活性显著高于非AKI患者(P<0.05);经Spearman分析,血清肌红蛋白浓度、血清CK活性与AKI的发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P=0.003)、0.22(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血清肌红蛋白为AKI的显著预测因子,肌红蛋白/CK比值的第三、第四分位数均为AKI发生的显著预测因子(P<0.05)。
    结论  血清肌红蛋白以及肌红蛋白/CK的比值是预测AKI的显著风险因子,建议在入院时即进行检测。

    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退行性变关节镜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朱伟伟, 陈伟, 周敬杰, 张明, 卢新宇, 李秀艳
    2021, 42(4):  390-3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5
    摘要 ( 570 )   HTML   PDF (395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对肩袖退行性变关节镜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方法  将行退行性损伤肩关节镜修补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从术后6~8周开始康复功能锻炼,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以及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or,ROM)进行评估。
    结果  2组CM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CLA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向前屈曲活动评分的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功能、向前屈曲活动度、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功能、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于肩袖退行性损伤修补术后的患者,电磁式体外冲击波能够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对肩关节功能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僵硬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王欣彤, 周朝波, 杨丽晖, 闫立强, 王锴, 王茜
    2021, 42(4):  395-40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6
    摘要 ( 463 )   HTML   PDF (452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僵硬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抗阻训练,观察组采取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包括热身运动、神经肌训练、冷身运动),治疗时间均为6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与僵硬症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估]、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入组前2周内止痛药使用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及治疗结束后2周内的止痛药使用率、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 2-short form,AIMS2-SF)评估]。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症状评分、僵硬症状评分、日常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和止痛药使用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β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KSS评分和AIMS2-SF评分呈现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可提高下肢稳定性和协调性,并抑制炎症,改善疼痛与僵硬症状,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在髌骨不稳中的应用价值
    张合, 赵洪波, 兰志恒, 赵志光, 刘巍, 韩守江
    2021, 42(4):  401-4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7
    摘要 ( 757 )   HTML   PDF (837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cle- 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在髌骨不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66例和髌骨不稳组45例的核磁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TT-TG、胫骨平台最大轴径、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
    结果  TT-TG间距在健康对照组为(12.133±3.226) mm,在髌骨不稳组为(18.638±3.228)mm(P<0.05)。胫骨平台最大轴径在健康对照组为(71.933±8.751) mm,髌骨不稳患组为(68.442±6.091) mm(P<0.05)。健康对照组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0.167±0.031)小于髌骨不稳组(0.263±0.040)(P<0.05)。健康对照组TT-TG间距在15~20 mm之间的例数为14例,其中有1例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0.23,占总数的1.5%(1/66)。髌骨不稳组TT-TG间距在15~20 mm之间的例数为27例,其中有2例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0.23,占总数的4.4%(2/45)。健康对照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15 mm的例数为52例,其中有0例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0.23。髌骨不稳组TT-TG间距在<15 mm的例数为6例,其中有3例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0.23,占总数6.7%(3/45)。
    结论  膝关节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是一种可靠的评价髌骨不稳的测量方法,降低了单纯以TT-TG间距评价髌骨不稳的假阳性率。TT-TG间距和胫骨平台最大轴径比值>0.23提示髌骨不稳。 

    快速康复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姚毓筠, 苏庆红
    2021, 42(4):  406-4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8
    摘要 ( 460 )   HTML   PDF (377KB) ( 2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传统康复模式,研究组采用ERAS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及满意度。
    结果  两组术后2 d疼痛程度较术后1 d均有所缓解,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排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ERAS运用于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能实现术后6 h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早排尿,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新生儿高甲硫氨酸血症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及MAT1A基因突变分析
    封纪珍, 贾立云, 王熙, 马翠霞, 封露露
    2021, 42(4):  410-4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09
    摘要 ( 957 )   HTML   PDF (1680KB) ( 2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分析石家庄市新生儿高甲硫氨酸血症筛查情况,了解其发病率及MAT1A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非衍生法检测滤纸干血斑中甲硫氨酸水平,对石家庄市149 094例活产新生儿进行筛查,进一步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筛查阳性患儿进行MAT1A基因突变检测,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  149 094例新生儿中确诊13例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发病率为1/11 469。13例患儿中除1例伴有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外,其余12例患儿均为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9例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均携带MAT1A基因突变,其中杂合突变7例;复合杂合突变1例;基因整体杂合缺失1例。基因突变分析发现点突变9种,其中文献已报道4种,分别为c.791G>A、c.769G>A、c.1070C>T和c.874 C>T;文献尚未报道5种,分别为c.1086-3C>G、c.712G>A、c.188G>T、c.757G>A和c.178T>C。
    结论  石家庄市新生儿高甲硫氨酸血症发病率为1/11 469;基因测序发现了5种未报道基因突变,丰富了数据库。

    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脂代谢的影响
    张蔷, 刘丽君, 张晓军, 侯晓娜, 崔佳, 刘海敬
    2021, 42(4):  415-419,43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0
    摘要 ( 1102 )   HTML   PDF (428KB)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PEG-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GHD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营养治疗基础上加用PEG-rhGH,每周0.16~0.17 mg/kg皮下注射,疗程为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2组身高、体重、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c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index,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总甲状腺素(thyroxine,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变化。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身高、体重明显高于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身高、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TSH、FT4、FT3、T4、T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HO、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T-CHO、HDL-C、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F-1、IGF-BP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F-1、IGF-BP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G-rhGH治疗GHD患儿临床效果明显,可促进身高、改善体重,有明显促生长作用,改善脂代谢,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

    经皮穿针联合外固定架微创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白磊鹏, 吕家兴, 王瑜, 孔庆柱, 金宇, 赵景新
    2021, 42(4):  420-42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1
    摘要 ( 616 )   HTML   PDF (610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两种微创固定方法治疗青少年(10~14岁)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大龄儿童(10~14岁)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24例,采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维持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经皮克氏针穿针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维持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术后3、7 d上臂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肘关节Mayo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Neer Ⅱ、Ⅲ型骨折,术后连续随访15个月。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7 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组患者的肩关节Neer评分与肩关节Mayo评分分值均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5个月共3个时间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因骺板早闭或骨桥形成导致的患肢生长紊乱和成角畸形。
    结论  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经皮克氏针穿针内固定后,外固定架维持相比石膏外固定维持,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固定治疗方案,但同时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

    干眼症患者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与BUT值、FL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黄锐升, 林丽敏, 金泰, 李虹霓, 黄奕霞, 苏丹
    2021, 42(4):  425-42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2
    摘要 ( 640 )   HTML   PDF (477KB)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干眼症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干眼症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集泪液,检测IL-1β、TNF-α、TSLP水平,比较2组BUT值及FL评分。分析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与BUT值、FL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U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F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与BUT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FL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泪液IL-1β、TNF-α、TSLP水平对干眼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830,0.885,0.838,P<0.01),且三项联合(AUC=0.920,P<0.01)诊断价值较高。
    结论  干眼症患者泪液IL-1β、TNF-α、TLSP水平与BUT值、FL评分均显著相关,IL-1β、TNF-α、TLSP水平升高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及眼表损伤,联合检测泪液IL-1β、TNF-α、TLSP水平可用于干眼症的辅助诊断。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吴仕吉, 邱娅, 努尔艾力·木台力甫, 范明江, 马爱琳, 刘环
    2021, 42(4):  429-43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3
    摘要 ( 564 )   HTML   PDF (744KB)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分别采用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比较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结果  病理诊断显示,50例患者中良性淋巴结17例,恶性淋巴结33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值=0.868,P<0.05)。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造影灌注模式、病灶增强特点、边界清晰度、病灶达峰强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平均渡越时间(timefrom peak to one half,mTT)值明显短于或小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速度参数(β)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分析显示,定量分析结果诊断恶性颈部浅表淋巴结的AUC为0.829;定性分析结果诊断恶性颈部浅表淋巴结的AUC为0.939。根据最佳临界值,当定量分析结果低于85.44 时,其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82.4%,而当定性分析结果低于3.51时,其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2.4%。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强,超声造影定性分析对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略优于定量分析,且均在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TI-RADS分级与被膜侵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薛坤, 齐铮琴, 史文宗, 贾素花, 王慧娟
    2021, 42(4):  435-438,44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4
    摘要 ( 1177 )   HTML   PDF (544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TI-RADS)与肿瘤侵犯被膜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单发PTC患者279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PTC结节的回声、边界、纵横比、微钙化以及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根据超声特征给予每个结节TI-RADS分级,结合每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回顾分析TI-RADS分级与被膜受侵对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TI-RADS分级为4c/5级、边界模糊、被膜受侵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易发生CLNM(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边界模糊及甲状腺被膜受侵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37、2.260、3.603,P<0.05)。
    结论  男性、肿瘤边界模糊及其侵犯甲状腺被膜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TI-RADS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TI-RADS分级为4c/5级对CLNM具有预测价值。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诊断宫颈癌临床价值
    白芳芳, 邸海燕, 张娜, 刘巍, 杨震, 胡文宇
    2021, 42(4):  439-44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5
    摘要 ( 703 )   HTML   PDF (909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镜及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2例、非宫颈癌患者28例(癌前病变19例、正常宫颈9例),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阴道镜检查,以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镜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宫颈癌61例、非宫颈癌29例,与病理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769;阴道镜检出宫颈癌55例、非宫颈癌35例,与病理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588;两者联合检出宫颈癌60例、非宫颈癌30例;与病理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94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颈癌敏感度为91.94%、特异度为85.71%、诊断符合率为90.00%;阴道镜诊断宫颈癌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82.14%、诊断符合率为81.11%;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癌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100.0%、诊断符合率为97.78%。宫颈癌患者PSV显著低于癌前病变与正常宫颈,RI显著高于癌前病变与正常宫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08,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5.7%;RI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819,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67.9%。
    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均具有一定价值,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联合诊断可有效区分宫颈癌与癌前病变,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病灶血流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DCE-MRI、表观扩散系数对前列腺癌分级诊断的应用比较
    张杰, 郭莹, 霍阿伟, 张舵
    2021, 42(4):  444-447,4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6
    摘要 ( 636 )   HTML   PDF (627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前列腺癌分级诊断的应用比较。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患者分成低中危组(Gleason评分<8分)及高危组(Gleason评分≥8分),每组分别为50例、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前列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DCE-MRI参数、ADC水平及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下的DWI信号强度值,采用受试工作特征(tes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DCE-MRI各参数、ADC对前列腺癌分级诊断的临床价值。
    结果  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下,低中危组的DWI信号强度值和ADC值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的Kep、Ve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但是2组患者在Ktrans、Kep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Ktrans、Vp及ADC 2组患者的水平差异,结果显示:Ktrans、Vp及AD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294、0.645,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20(min)、0.366、85.825(10-5mm2/s),敏感度分别为92.1%、89.6%、93.1%,特异度分别为55.0%、62.7%、80.2%。
    结论  DCE-MRI、ADC对前列腺癌分级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ADC的诊断价值优于DCE-MRI。

    MRI联合超声诊断Ⅱ型胎儿成骨发育不全的应用价值研究
    付丽曼, 李彦, 陈舜珏, 韩春庆, 彭砾萱, 宋忠华
    2021, 42(4):  448-4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7
    摘要 ( 431 )   HTML   PDF (468KB) ( 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MRI联合超声3种检查方式诊断Ⅱ型胎儿成骨发育不全的效能,探讨MRI联合超声诊断Ⅱ型胎儿成骨发育不全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产前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Ⅱ型胎儿成骨不全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引产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超声联合MRI 3种方法诊断胎儿成骨不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MRI检查准确诊断15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11例、超声联合MRI检查准确诊断17例,超声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61.11%、准确度为78.00%,MRI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83.33%、准确度为90.00%,综合考虑超声检查结果和MRI检查结果,超声联合MRI较超声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上升至94.44%、准确度上升至96.00%。
    结论  胎儿MRI联合超声诊断可提高目前超声诊断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有利于指导临床。

    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影响
    武婕, 陈燕, 杜晓宣
    2021, 42(4):  454-460,46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8
    摘要 ( 457 )   HTML   PDF (2299KB)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影响。
    方法  取3周龄幼鼠若干,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稳定传代3次备用。将45只受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电子颅脑损伤仪(electric cortical contusion impactor,eCCI)建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尾静脉给予干细胞治疗组干细胞悬液0.5 mL(1×105/mL),联合治疗组给予干细胞的同时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 g/kg和丙泊酚2.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神经功能评分用于判定治疗过程中大鼠神经损伤程度;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干湿比重法、光谱扫描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e assay,ELISA)用于检测脑水含量、总钙含量及血清S100β含量变化;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用于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qRT-PCR与免疫组化检测脑部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分布。
    结果  1:2传代后细胞呈放射状或旋涡状集落生长趋势,细胞形态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稳定均一,最终稳定生长为梭形成纤维细胞样。TBI造模结束后治疗3 d内,3组m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联合治疗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21 d后干细胞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低于干细胞治疗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海马组织较对照组病理学变化显著改善,且联合治疗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密度显著恢复,海马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完整且着色较浅,较干细胞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干细胞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脑组织水含量、总钙含量及血清S100β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低于干细胞治疗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及Caspase-3、Bax、Cytc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低于干细胞治疗组,干细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高于干细胞治疗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IL-6、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低于干细胞治疗组(P<0.05)。
    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少大鼠脑水含量、总钙含量及血清S100β积聚,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加快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
    彭毅, 王福刚, 丁庆民
    2021, 42(4):  461-46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19
    摘要 ( 406 )   HTML   PDF (423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时比较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清醒镇静效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唤醒时警觉/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防止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佳,且未增加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张明敏, 庞波
    2021, 42(4):  466-46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0
    摘要 ( 373 )   HTML   PDF (353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腹部手术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术前超前镇痛组)、B组(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C组(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D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0例。比较4组术后2,4,12,24,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疼痛程度,比较4组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复苏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随时间延长,4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均呈升高趋势,C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最少,D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最多,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FLACC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组变化幅度最小,D组变化幅度最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4组MAP和HR均高于切皮前,C组MAP和HR显著低于A、B、D组,A、B组MAP和HR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控制疼痛,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血清TNF-α、SAA、ADA对儿童EBV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刘文田, 唐芳华, 刘玉花, 张琳, 史桂香
    2021, 42(4):  470-473,48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1
    摘要 ( 444 )   HTML   PDF (410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诊断儿童EBV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价值。
    方法  选择EBV相关IM患儿201例(感染组)和健康儿童20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SAA、ADA水平,分析TNF-α、SAA、ADA与EBV相关IM患儿血常规、生化指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pstein-barr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EBV-DNA)拷贝数之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分析TNF-α、SAA、ADA诊断EBV相关IM的价值。
    结果  感染组血清TNF-α、SAA、A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SAA、ADA水平均与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EBV-DNA、ALT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NF-α、SAA、ADA诊断EBV相关I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87、0.788、0.931,敏感度分别为70.65%、77.61%、76.12%、92.04%,特异度分别为76.50%、82.00%、84.50%、96.00%。
    结论  EBV相关IM患儿血清TNF-α、SAA、ADA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异型淋巴细胞、EBV-DNA拷贝数、肝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联合TNF-α、SAA、ADA可提高EBV相关IM诊断的准确率。

    老年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余敏
    2021, 42(4):  474-47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2
    摘要 ( 450 )   HTML   PDF (303KB) ( 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对比研究老年患者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  选取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及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手术的患者各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比较患者受伤前及术后1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受伤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受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受伤前,且低于手术治疗组(P<0.05)。
    结论  老年患者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再次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CT灌注成像评价参数半定量分析与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姚东陂, 缪中荣
    2021, 42(4):  477-47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3
    摘要 ( 316 )   HTML   PDF (336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评价参数半定量分析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stenting,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调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并行CAS的患者210例,根据是否发生CHS分为研究组(CHS组)、对照组(非CHS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CTP评价参数(半定量分析),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CHS组和非CHS组术前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术前 rTTP延长与CAS术后CHS的发生相关。

    声动力联合免疫治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复发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胡宏志, 张艳丽, 李倩, 郭雷洋, 王玲, 刘亚玲
    2021, 42(4):  480-48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4
    摘要 ( 547 )   HTML   PDF (286KB) ( 1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导致晚期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M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亟待开发一种不仅能抑制原发肿瘤的生长,而且能有效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本课题组基于前期工作基础拟开发一种能实现肿瘤深部靶向的纳米治疗平台, 实现化疗/声动力/免疫治疗协同增效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抑制MM的复发和远处转移,为MM的治疗提供新策略,同时可以很容易方便地扩展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肖莹莹(综述), 杨进国(审校)
    2021, 42(4):  482-48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5
    摘要 ( 968 )   HTML   PDF (399KB) ( 6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POCD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延长住院时间,不利于快速康复,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由于POC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影响因素众多,受到患者自身、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了解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尹亮, 甘露(综述), 刘德敏, 谷国强(审校)
    2021, 42(4):  487-49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6
    摘要 ( 420 )   HTML   PDF (409KB)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暴发以来造成全球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COVID-19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密不可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本文旨在从COVID-19的临床症状、COVID-19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肌损伤相关性以及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一综述。

    肺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进展
    王婷婷(综述), 李广平, 富华颖(审校)
    2021, 42(4):  492-4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4.027
    摘要 ( 410 )   HTML   PDF (383KB)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高血压是一类以肺血管收缩和血管重塑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恶性进行性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患者所发生的胰岛素抵抗、脂质紊乱、炎症因子增加和血糖异常可能促进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代谢综合征与肺高血压的关系,有助于发现肺高血压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代谢综合征与肺高血压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