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专家共识
牛志成, 王雷, 汪治宇
2021, 42(3): 249-255.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1
摘要
(
324
)
HTML
PDF
(460KB)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这种新的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尚不为肿瘤学临床医生所知。虽然严重的irAEs仍然很少见(在单药治疗下约10%),但如果没有预料到并妥善处理,它们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临床 irAEs管理迫切需要多学科合作,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医生作出正确的决策。本研究参考相关临床数据以及已发表的指南,包括欧洲肿瘤学大会、癌症免疫治疗协会毒性管理工作组、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对irAEs进行总结讨论,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
黄连素通过miR-29b保护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卢玉润, 唐宇帆
2021, 42(3): 256-261,267.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2
摘要
(
248
)
HTML
PDF
(1533KB)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iR-29b在黄连素(berberine,Ber)保护缺氧/复氧(H/R)H9c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H/R组(行H/R处理)、H/R+Ber组(在H/R处理前给予150 μmol/L黄连素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LDH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试剂盒检测细胞的Caspase-3活性,RT-PCR检测细胞中miR-29b的表达水平;构建miR-29b低表达的H9c2细胞株,采用上述方法观察黄连素和miR-29b低表达对H/R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9b与PTEN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miR-29b对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miR-29b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量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H/R组比较,黄连素处理后H/R引起的上述变化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下调miR-29b表达显著减轻黄连素对H/R处理引起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PTEN是miR-29b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实验证实miR-29b可负向调控PTEN蛋白的表达。
结论 miR-29b在黄连素保护H/R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PTEN表达有关。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NSTE-ACS患者院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石磊, 李万鹏, 安军钰, 姬旺龙, 曹云山, 黄晏
2021, 42(3): 262-267.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3
摘要
(
332
)
HTML
PDF
(506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院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84例NST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FAR值采用三分位数法分为FAR低分组(FAR≤8.0)94例, FAR中分组(FAR>8.0~9.6)101例,FAR高分组(FAR>9.6)89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静息心率、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实验室指标[血肌酐、空腹血糖、肌钙蛋白(troponin I,TnI)、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Gensini评分、Grace评分、MACEs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STE-ACS患者院内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FAR对NSTE-ACS患者院内发生MACEs的预测价值。
结果 FAR高分组男性比例、BMI、TnI、AST、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FAR中分组和FAR低分组,LVEF低于FAR中分组和FAR低分组;而FAR中分组男性比例、BMI、TnI、AST、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FAR低分组,LVEF低于FAR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AR高分组院内MACEs总发生率著高于FAR中分组和FAR低分组,FAR中分组院内MACEs总发生率著高于FAR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评分、FAR是NSTE-ACS患者院内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FAR预测NSTE-ACS患者院内发生MACEs的曲线下面积为0.725,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83.1%。
结论 FAR、Gensin评分是NSTE-ACS患者发生MACEs独立危险因素,为其提供了新的早期预测指标。
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术侧肱动脉弹性与左心室功能Tei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郭卫东, 张晓玲, 赵刚, 曹亚坤, 张丽华, 王运涛
2021, 42(3): 268-272.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4
摘要
(
212
)
HTML
PDF
(1023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透析患者术侧肱动脉血管弹性的临床变化,同时结合患者心脏左心室组织多普心肌做功指数(Tei index,Tei指数)的变化,评价两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行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治疗患者55例,同时征集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患者术侧肱动脉弹性参数:僵硬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弹性系数(elastic coefficient,Eρ)、顺应性(compliance,AC)、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β)、膨大指数(swelling index,AI)指标,同时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室功能指标:等容收缩时间( isovolumic contraction time,IC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emic diastolic time,IRT),射血时间(ejection time,ET),计算Tei 指数=(ICT +IRT)/ET、等容收缩指数(ICT/ET)和等容舒张指数(IRT/ET)。
结果 ①透析组β、Eρ、PWVβ高于正常对照组,A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透析组A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透析组IRT/ET、Tei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CT/ET、E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分析表明透析组IRT/ET与动脉弹性指数β、Eρ、PWVβ呈正相关(r=0.789、0.777、0.739,P<0.05),透析组IRT/ET与AC呈负相关(r=-0.442,P<0.05);Tei指数与 β、Eρ、PWVβ呈正相关(r=0.667、0.617、0.979,P<0.05)。
结论 透析患者可通过超声检测出动脉弹性功能和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手术侧动脉弹性功能变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呈正相关,左心室整体功能随着血管弹性的降低而减低,且以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减低较为显著,临床可以参考内瘘术后肱动脉弹性变化预测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以期及时有效进行干预心脏与血管病变的进程,降低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新型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
梁慧青, 刘子腾, 刘丽英, 张静波, 史坚, 何璐羽
2021, 42(3): 273-277.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5
摘要
(
234
)
HTML
PDF
(396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针对瓣膜病所致的心房颤动(atrial fabrillation,AF),通过对杂交手术、单纯外科手术、单纯内科射频消融3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评价杂交手术在治疗AF方面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的瓣膜病合并AF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根据针对AF的治疗方法分为杂交手术组、单纯迷宫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杂交手术组及单纯迷宫手术组在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直视下迷宫手术,杂交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患者在术后三个月时至内科行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瓣膜置换术后3、6、9、15个月(即杂交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介入术后1、3、6、12月)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杂交手术组内科介入手术时间短于单纯介入消融组(P<0.05)。杂交手术组9个月及15个月AF治愈率高于单纯迷宫手术组和单纯介入消融组,单纯迷宫手术组9 个月及15个月AF治愈率高于单纯介入消融组(P<0.05)。所有患者每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并记录EF值,3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杂交手术治疗AF有较高的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赵洁, 李淑英, 张英, 单伟超, 韩冷, 丁振江
2021, 42(3): 278-280,285.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6
摘要
(
274
)
HTML
PDF
(371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
方法 将拟诊冠心病患者387例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124例)和冠心病组(263例);检测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另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对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syntax评分评价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分析各项生化指标和syntax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冠心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syntax评分无关(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syntax评分呈负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其水平上升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较高价值。
影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脓毒症致ARDS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朱琳玲, 李平
2021, 42(3): 281-285.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7
摘要
(
253
)
HTML
PDF
(403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影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180例脓毒症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18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153例(85.00%),治疗无效27例(15.00%)。相比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相比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氧合指数(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O2/FiO2)明显升高,转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50×109/L、PaO2/FiO2<150、SOFA评分≥10分是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小板计数、PaO2/FiO2、SOFA评分均是影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脓毒症致ARDS患者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郝贺, 杨春旺, 曹静, 郭晓金, 李幸, 汪治宇
2021, 42(3): 286-289,303.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8
摘要
(
219
)
HTML
PDF
(403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相关因子CXCR5、CXCL13及IL-2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XCR5(sCXCR5)、可溶性CXCL13(sCXCL13)及IL-21的表达水平。
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血清中sCXCR5、sCXCL13、IL-2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手术前后血清sCXCR5、sCXCL13及IL-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XCL13及IL-21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CXCR5的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体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CXCR5、sCXCL13及IL-21两两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Tfh细胞相关因子sCXCR5、 sCXCL13及IL-21较正常人表达升高,且血清中sCXCR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大小相关,说明Tfh细胞可能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Duckett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单中心效果观察
国平英, 齐进春, 陈彗, 赵彬, 贾江华, 薛文勇
2021, 42(3): 290-293.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09
摘要
(
280
)
HTML
PDF
(371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Duckett术重建尿道修复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uckett 手术方式Ⅰ期修复重建尿道的重度尿道下裂患者99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Duckett术Ⅰ期修复尿道997例,1期治愈708例,治愈率为71.01%。发生尿道狭窄241例,尿道狭窄发生率为24.17%,狭窄程度较轻229例,局部麻醉下间断尿道扩张后成功解决排尿困难;尿道扩张失败9例,全身麻醉下通过尿道内口逆行扩张尿道,保留尿管,拔除尿管后再次间断尿道扩张成功解决排尿困难;发生尿道感染、坏死,后尿道闭锁3例,全身麻醉下敞开狭窄段尿道,6个月后再次行snodgrass 纵行卷管术重建尿道后可通畅排尿。发生尿道瘘45例,尿道瘘发生率为4.51%,瘘口较小患儿,再次保留尿管引流尿液,瘘口处涂抹表皮生长因子,最终治愈5例;瘘口无法自愈患儿38例,半年后通过尿道瘘修补术成功解决;再次出现尿道瘘2例,再次行尿瘘修补术成功解决。发生尿道憩室3例,尿道憩室发生率为0.30%,憩室较大2例,影响排尿,重新成形憩室部尿道治愈;憩室较小1例,暂不处理,定期随访。所有患儿随访6~36个月,观察终点为能够通畅排尿,持续3个月不需要尿道扩张。
结论 Duckett术Ⅰ期修复重建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缺损尿道,手术效果满意,临床并发症可通过相应方法矫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新型缝线固定技术治疗髁间嵴骨折的力学实验
王江涛, 步建立, 常晗, 钱宇航, 罗涛, 刘玉杰
2021, 42(3): 294-297,338.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0
摘要
(
224
)
HTML
PDF
(1148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缝线网状套扎固定法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取新鲜猪膝关节标本24个,制备Ⅲ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模型,采用电脑随机方法分为缝线网状套扎固定组和缝线领带结套扎固定组,每组12个标本。分别进行疲劳试验和拔出试验,比较2组最大失败载荷、失效载荷、拔出刚度及循环位移。
结果 失败模式:A组位移超限12例,B组位移超限7例、骨块翘起3例,骨块旋转2例。生物力学显示,缝线网状套扎固定组最大失败载荷、失效载荷高于缝线领带结套扎固定组,循环位移低于缝线领带结套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出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缝线网状套扎固定Ⅲ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可能优于缝线领带结套扎固定法。
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降低胆管癌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张培建, 刘孟东, 刘科霞, 王雅琪, 刘旭光
2021, 42(3): 298-303.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1
摘要
(
226
)
HTML
PDF
(443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降低胆管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行ERCP治疗的胆管癌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行ERCP。A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B组患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C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D组为未应用上述措施。比较四组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 h、24 h患者的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脂肪酶(lipase,LP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等相关指标水平。
结果 A、B、C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D组(P<0.05),C组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P<0.05),A、B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两两相比,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A、B、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D组。AMS与LPS两指标均是术前A、B、C、D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h和24 h,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MS与LPS两指标A、B、C组水平均低于D组,C组水平均低于A、B组;WBC指标术前和术后5 h,A、B、C、D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B、C组WBC水平均低于D组,C组WBC水平均低于A、B组。
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对于降低胆管癌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脊髓肌萎缩症产前分子筛查临床应用并策略分析
刘春苗, 孙东兰, 于湄, 张静, 杨玉秀, 孟雁欣
2021, 42(3): 304-308,329.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2
摘要
(
274
)
HTML
PDF
(1528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产前诊断相关策略。
方法 分析产前诊断中心就诊4 568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SMN2)拷贝数变异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SMN点突变检测。
结果 ①4 568例样本中3例SMA患者,2例SMN1外显子 7/8纯合缺失,父母双方验证SMN1 外显子7/8杂合缺失,拷贝数“1”,典型SMA携带者;1例患者检测出SMN1 外显子7/8杂合缺失,拷贝数“1”,同时检出SMN1点突变变异位点p.Q164X,临床诊断为“1+1型”SMA患者;②126例SMA携带者,携带率约1/36,84例携带者SMN1外显子7/8拷贝数“1”,31例携带者SMN1外显子7拷贝数“1”,11例携带者SMN1外显子8拷贝数“1”;③明确SMA先证者、携带者基因型基础上,对25对夫妇双方均为携带者胎儿孕18周行羊水穿刺行SMA产前诊断,3例胎儿SMN1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A患者);1例胎儿SMN1 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A 携带者)。余胎儿检测未见SMN1 拷贝数异常。Sanger测序1例胎儿携带p.Q164X点突变变异位点,余样本未见SMN异常。
结论 研究应用DHPLC联合点突变测序检测SMA携带发病检测,充分证实检测手段在SMA等遗传性疾病检测中的重要价值;新报SMN致病突变位点p.Q164X,丰富中国人群SMA致病基因数据库;该数据获得河北地区人群SMN1拷贝数分布及发病频率数据,对监测、指导及防控中国人群SMA发病及产前诊断有重要价值。单基因疾病携带者筛查是产前诊断基础,明确携带者变异类型及可能致病位点,选择准确分子手段靶向进行产前诊断胎儿发病检测,减少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同时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石家庄地区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分析
贾立云, 封纪珍, 王熙, 马翠霞, 封露露
2021, 42(3): 309-313.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3
摘要
(
326
)
HTML
PDF
(780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在石家庄地区新生儿中的患病率,进一步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进行血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检测,对疑似患儿进行肉碱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 160 061例新生儿中确诊17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9例,患病率为1/17 785;母源性肉碱缺乏症8例。9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血游离肉碱初筛值为4.47(1.77~6.78) μmol/L,召回复查值为4.83(2.80~7.32) μmol/L,均伴有多种酰基肉碱水平下降;8例母源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初筛值为4.52(2.70~7.93) μmol/L,召回复查值为6.09(4.14~10.04) μmol/L。9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中,4例进行了SLC22A5基因检测,其中复合杂合1例、纯合1例、杂合2例,基因突变分析发现了4种突变位点:c.865C>T、c.1400C>G、c.428C>T和c.1462C>T。
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及早发现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石家庄地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患病率为1/17 785;发现了4种SLC22A5基因突变位点。
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并发危重症肺炎的个体化诊断预测模型构建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蕾, 田利远, 李芹, 李清涛, 张曼, 王亚坤
2021, 42(3): 314-319.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4
摘要
(
279
)
HTML
PDF
(931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并发危重症肺炎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充分挖掘高危因素,以及早开展精准预防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方法 收集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肺炎患儿的临床数据;采用机器学习XGBoost算法,分别基于临床全指标和临床常用指标构建2套诊断预测模型,对比2个模型的诊断价值及相应用于预测指标的重要性排名。
结果 全指标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模型诊断结果与观察结果一致性判断指标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临床常用指标预测模型。基于全指标的诊断预测模型的主要预测指标按重要性排名为呼吸衰竭、咳喘程度(重度喘息)、总B细胞、单核细胞、发热时间(>15 d)、辅助T细胞(CD4);基于临床常用指标的诊断预测模型的主要预测指标按重要性排名为呼吸衰竭、胸部X线片(肺炎)、混合菌或病毒。全指标预测模型的各指标增益值(横坐标)明显优于临床常用指标预测模型的指标。
结论 基于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机器学习技术,以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并发危重症肺炎为变量,以临床基础资料和生化、免疫、影像等全指标作为预测因子,构建的个体化诊断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较高,在预测个体并发危重症肺炎概率的同时,针对性挖掘个体高危因素,从而早预防治疗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并发危重症肺炎,改善预后。
牙周内窥镜辅助牙周基础治疗效果分析
齐雅丽, 梁向阳, 李淑娟, 李雅, 刘冰, 杨冬茹
2021, 42(3): 320-323.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5
摘要
(
378
)
HTML
PDF
(348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牙周内窥镜去除基础治疗后残留的龈下牙石,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治疗前后不同牙位的探诊深度、松动度变化,探讨牙周内窥镜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适用范围。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择被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12例,患者均在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复诊时发现残存≥4 mm牙周袋,对残存牙周袋进行牙周内窥镜辅助治疗,3个月时复诊,每次复诊时采用Florida探针系统记录牙周情况,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牙齿松动度等。以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为基线,根据牙根形态、探诊深度及牙齿松动度分组,分析基线时与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时每组的变化。
结果 经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残留中度牙周袋(4 mm≤PD<6 mm)的单根牙和多根牙PD值及BOP位点百分比与基线时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重度牙周袋,6 mm≤PD<8 mm时,单根牙及多根牙PD值及BOP位点百分比均较基线时降低,单根牙比多根牙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8 mm时,单根牙及多根牙PD值及BOP位点百分比均改善不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牙齿松动度总改善率为55.29%(47/85),并随松动度加重改善率下降。
结论 牙周内窥镜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松动度,尤其是单根牙PD<8 mm时效果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牙周手术。
B型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穆彦, 刘新燕, 齐胜娟
2021, 42(3): 324-329.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6
摘要
(
219
)
HTML
PDF
(438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行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B型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辅助全身麻醉。比较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静息时与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恢复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麻醉后,2组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小,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对照组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室停留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生理自理能力、心理、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辅助全身麻醉能够有效改善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早期恢复质量。
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对比
闫雁, 孙建新, 郭鹏, 梁军
2021, 42(3): 330-333.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7
摘要
(
211
)
HTML
PDF
(376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应用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镇静等临床效果,从而为减轻腹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提供更多的帮助。
方法 选择我院所收治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纳布啡组、舒芬太尼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比较3组患者的痛感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①3组患者痛感评分均是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3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布啡组的镇静评分优于其他2组,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纳布啡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其他2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布啡可以有效地提高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镇痛和镇静作用,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注射用右雷佐生与不同输液溶媒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张亚坤, 刘剑, 贡莹, 陈玮, 张志清
2021, 42(3): 334-338.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8
摘要
(
388
)
HTML
PDF
(1076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考察右雷佐生使用专用溶媒或非专用溶媒溶解后溶液的稳定性。
方法 右雷佐生分别用专用溶媒(0.167 mol/L乳酸钠注射液)或非专用溶媒(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室温放置24 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用pH计测定溶液pH值的变化,用微粒分析仪测量不溶性微粒数的变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雷佐生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色谱条件: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水-甲醇(90〖DK〗∶10);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209 nm;柱温25 ℃。
结果 各组配伍液在24 h内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专用溶媒组的配伍液pH值较非专用溶媒组高;用非专用溶媒溶解再扩容至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超出规定值,其余均在规定范围内;右雷佐生的线性范围在4.30~42.96 mg/L(r=0.999 9)。右雷佐生专用溶媒组相对百分含量配制后6 h内>95%,非专用溶媒组相对百分含量6 h内<95%。6 h以后各组配伍液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明显降低。
结论 注射用右雷佐生使用专用溶媒配制后的稳定性优于非专用溶媒。
血清Omentin-1和Lp-PLA2水平检测在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
刘懿, 陈伟芝, 邵亚望
2021, 42(3): 340-343.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19
摘要
(
185
)
HTML
PDF
(678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检测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KD患儿9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normal coronary artery,NCA,54例)组和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39例)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Omentin-1和Lp-PLA2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舒张期左侧冠状动脉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内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C)内径、右侧冠状动脉近段(proximal right coronary artery,PRCA)内径。分析上述指标与KD的相关性。
结果 NCA组和CAD组Omentin-1水平低于对照组,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CAD组Omentin-1水平低于NCA组,Lp-PLA2水平高于N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LMCA内径、LADC内径和PRCA内径明显高于NC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组和对照组LMCA内径、LADC内径和PRCA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D组中Omentin-1与LMCA内径、LADC内径和PRCA内径呈负相关(P<0.05)。Lp-PLA2与LMCA内径、LADC内径和PRCA内径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mentin-1和Lp-PLA2诊断KD的AUC分别为[0.770(95%CI:0.635~0.905,P<0.001),0.805(95%CI:0.685~0.926,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和93.7%,82.8%和81.2%。血清Omentin-1和Lp-PLA2诊断KD冠状动脉损伤的AUC分别为[0.748(95%CI:0.612~0.883,P<0.001),0.756(95%CI:0.619~0.893,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6%和93.9%,69.0%和88.6%。
结论 血清Omentin-1和Lp-PLA2水平检测可应用于KD疾病的诊断,并可以评价KD患儿冠状动脉的损伤状况。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浓度分层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于同芳, 郭永生, 王璠, 郭欣, 赵建宏, 池洪治
2021, 42(3): 344-347,354.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20
摘要
(
203
)
HTML
PDF
(382KB)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着尿酸分层程度的升高,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方法 选取正常体检人群4 918例,其中男性2 741例,女性2 177例,首先依据UA浓度以60 μmol/L为组距,直接分组,将男性体检人群分为四组,女性体检人群分为三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血脂指标[三酯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与血糖(blood glucose,GLU)]之间的差异,分析血UA浓度与血脂、血糖关系;其次考虑到年龄对女性UA浓度的影响,以49岁为分界点进行初步分组后,再依据UA浓度将女性患者进行分组,49岁以下女性分为二组,49岁以上女性分为三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血脂指标与血糖之间的差异。
结果 女性人群随着UA升高,其GLU、TG、TC明显升高并且UA浓度越高这些指标也越高,HDL降低并且UA浓度越高其值越低;男性患者随着UA浓度升高,TG也随着平行升高,另外随着UA浓度的升高男性患者LDL、TC升高,HDL降低。49岁以下女性随着UA升高,GLU、TG、TC、LDL明显升高,HDL降低;49岁以上女性,随着UA浓度升高,TG明显升高,HDL降低,并与UA浓度相关,随着UA浓度的升高患者GLU、TC升高。
结论 随着UA浓度的升高,患者血糖、血脂明显升高,提示机体代谢可能存在障碍,UA升高与血糖、血脂可能互相影响。
中国老年人自我治疗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分析
郑宇航, 邓清文, 曾志超, 卢俊红, 刘文彬
2021, 42(3): 348-354.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21
摘要
(
299
)
HTML
PDF
(437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老年人自我治疗及其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运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自我治疗及其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过去1个月,有59.8%的受访者有过自我治疗行为。初中及以上学历[OR=1.667,95%CI(1.353,2.053),P<0.001]、抑郁[OR=1.437,95%CI(1.225,1.685),P<0.001]、自评健康不好[OR=2.026,95%CI(1.651,2.486),P<0.001]、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感到不满意[OR=1.234,95%CI(1.032,1.477),P=0.021]、有慢性病史[OR=2.081,95%CI(1.787,2.425),P<0.001]、过去1个月有患病[OR=1.182,95%CI(1.003,1.394),P=0.046]的老年人更多地发生自我治疗行为;农村[OR=0.698,95%CI(0.602,0.810),P<0.001]、子女不经常联系[OR=0.873,95%CI(0.763,0.999),P=0.048]的老年人更少地发生自我治疗行为。与采用自我药疗方式进行自我治疗相比,初中及以上学历、未婚或离异、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通过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进行自我治疗(P<0.05);女性、高学历、自评健康差、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感到不满意、有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时采用自我药疗及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进行自我治疗(P<0.05)。
结论 应该注意农村、低学历、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加强关于老年人自我治疗认识的健康教育,保证老年人自我治疗的合理性。同时,为老年人提供高效快捷的用药指导和服务,以有效促进老年人健康。
不同麻醉方式下乳磨牙iRoot BP Plus牙髓切断术疗效观察
冯一帆, 吕炳建, 平雅坤
2021, 42(3): 355-357,372.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22
摘要
(
212
)
HTML
PDF
(866KB)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下iRoot BP Plus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或非全身麻醉下乳磨牙深龋露髓使用iRoot BP Plus行牙髓切断术的患儿37例,对患牙进行术后1、6、12个月复诊检查,每次复诊时记录患牙的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情况,计算成功率。
结果 共纳入患牙55颗,全身麻醉组25颗,非全身麻醉组30颗。iRoot BP Plus牙髓切除术后12个月总体成功率为94.5%。全身麻醉组患牙术后1个月成功率100.0%,术后6个月成功率100.0%,术后12个月成功率96.0%。非全身麻醉组患牙1个月成功率93.3%,术后6个月成功率93.3%,术后12个月成功率93.3%。
结论 使用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应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疗效肯定,全身麻醉或非全身麻醉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肺癌发生骨转移的机制进展
王东昌, 李亚华(综述), 邵娟, 陈刚(审校)
2021, 42(3): 358-362.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23
摘要
(
190
)
HTML
PDF
(378KB) (
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转移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综合征,当骨转移伴有高钙血症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导致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研究肺癌骨转移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关键分子和细胞成分,将为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肺癌骨转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就肺癌发生骨转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方娟(综述), 翁雨天, 朱梓良(审校)
2021, 42(3): 363-366.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24
摘要
(
276
)
HTML
PDF
(370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非布司他各国的上市情况以及制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促进其剂型开发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通过查阅大量近年来非布司他在上市情况及制剂方面的书籍、专利以及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及归纳。非布司他系难溶性药物,但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及专家开展了新剂型技术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对开展非布司他的制剂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
骨髓细胞在牵拉成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方均, 张一(综述), 王斌(审校)
2021, 42(3): 367-372.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3.025
摘要
(
161
)
HTML
PDF
(436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牵拉成骨技术广泛应用于骨科、修复重建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外科、下肢血管病科等多学科,其作用机制纷繁复杂。骨髓系统是牵拉成骨中必要组分之一,骨髓细胞则是骨髓系统的主体成分。尽管如此,并未见系统性骨髓细胞在牵拉成骨中作用机制的报道。本文对骨髓中多种与牵拉成骨有关的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各自分工的同时又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共同调控延长区新血管、新骨的形成,且临床中应用移植骨髓细胞促进牵拉成骨愈合证实了骨髓细胞重要的作用。虽然骨髓细胞在促进牵拉成骨愈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细胞间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