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BSG指南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管理
    李忱阳, 宋怡然, 张晓岚
    2021, 42(2):  125-128,1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1
    摘要 ( 549 )   HTML   PDF (451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给全球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借鉴中国湖北和意大利快速共享的数据,英国多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心迅速行动、积极准备,目的就是保护IBD患者。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尚不清楚其将如何影响IBD患者;亦缺乏关于不同种类免疫抑制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的信息,为了阐明上述问题,英国胃肠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BSG)新型冠状病毒-炎症性肠病工作组利用现有最佳数据和专家意见生成风险数据库,将患者分为最高、中度和最低风险三个类别。该指南确保患者遵循英国政府关于屏蔽防护以及社交距离的严格、标准建议;此外,对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药物治疗、手术问题以及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试验均提出了具体建议。

    PKA-PINK1/Parkin信号通路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后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焦亡中的作用
    于红, 马美娜, 周真真, 郭庆夺, 于红美
    2021, 42(2):  129-133,1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2
    摘要 ( 779 )   HTML   PDF (617KB) ( 3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PTEN诱导性激酶蛋白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 /E3泛素连接酶(E3 ubiquitin ligases, Parkin)信号通路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后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焦亡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SD新生大鼠原代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或96孔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n=42):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组(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R组),H89+氧糖剥夺(H89+OGD/R, HO组),H89对照组(H组),H89为PKA特异性抑制剂。采用无糖培养基在无氧条件下(95% N2和5% CO2的混合气体内)孵育6 h,再放置在含有5% CO2的正常环境下培养24 h的方法制备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模型,HO组和H组在氧糖剥夺前1 h向培养基内加入H89 10 μmol/L, C组和H组PBS洗涤后置于含有5% CO2的正常培养箱中培养。根据上述各组处理后,采用膜联蛋白(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免疫荧光双染流式细胞学法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半胱天冬酶-1裂解片段(cleaved caspase-1)/PI免疫荧光双染流式细胞学法测定细胞焦亡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Fluo-3/AM免疫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KA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法检测PINK1和Parkin的表达。
    结果  与C组比较,OGD/R组和HO组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率和焦亡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ROS含量、PKA活性、PINK1和Parkin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与OGD/R组比较,HO组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率和焦亡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ROS含量、PKA活性PINK1和Parkin表达下降,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C组与H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抑制PKA-PINK/Parkin信号通路过度活化能够减轻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焦亡。
    姜黄素通过miR-146a抑制NF-κB信号通路保护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陈静, 王茜, 王凯, 李文建, 李易明
    2021, 42(2):  134-13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3
    摘要 ( 573 )   HTML   PDF (1373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和姜黄素干预治疗组(CT组)。干预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Nephrin蛋白变化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 miR-146a和促炎因子、纤维化因子表达情况。收集不同培养条件下HBZY-1细胞,检测miR-146a mRNA表达情况;利用转染技术,将miR-146a minics转染入高糖培养条件下的HBZY-1细胞中,检测miR-146a、Traf6、促炎因子和纤维化因子mRNA表达情况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蛋白变化情况。
    结果  与N组比较,DN组血糖(blood glucose,B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creatine ratio,UACR)均明显升高,CT组BG、BUN、SCr和UACR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脏病理切片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与N组比较,DN组肾脏组织损伤,而CT组肾脏组织损伤缓解。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DN组miR-146a表达降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升高;而与DN组比较,CT组miR-146a表达则升高,细胞因子表达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用0、5 μmol/L、15 μmol/L和25 μmol/L浓度姜黄素刺激HBZY-1细胞24 h后,miRNA-146a mRNA表达逐渐升高;分别用含有4.5 mmol/L(L-HC组)、15 mmol/L(M-HC组)和25 mmol/L(H-HC组)葡萄糖的培养液培养细胞,miRNA-146a mRNA表达逐渐降低。将miR-146a minics和 negative  control(NC)转染到高糖培养条件下HBZY-1细胞中, H-HC miR-146a组中, miR-146a mRNA表达明显高于H-HC miR-NC组,而H-HC组与H-HC miR-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H-HC miR-NC组比较,H-HC miR-146a组中靶基因Traf6和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纤维化因子(TGF-β和collagen 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HC miR-146a组中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HC miR-NC组和H-HC组。
    结论  姜黄素通过促进miR-146a 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途径来缓解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损。

    利拉鲁肽联合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清Vaspin及Ghrelin的影响
    杨熹, 俞立波, 李莉
    2021, 42(2):  140-1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4
    摘要 ( 662 )   HTML   PDF (406KB) ( 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与替格瑞洛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影响。
    方法  选取11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和盐酸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和利拉鲁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心功能,血清内皮细胞相关因子Vaspin和Ghrelin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的比值(early/late diastolic mitral flow velocity ratio,E/A)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心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心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Ghr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Vaspin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aspin和Ghrelin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
    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有效调节血糖及血清内皮细胞相关因子Vaspin和Ghrelin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

    经皮撬拨技术治疗粗隆间难复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王建华, 林艳, 吴永东, 王有宝
    2021, 42(2):  145-149,1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5
    摘要 ( 549 )   HTML   PDF (463KB) ( 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技术治疗粗隆间难复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隆间难复性骨折患者9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撬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恢复情况(住院、负重、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干角、股骨颈长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2组间和组内股骨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间术前、术后7 d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撬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难复性骨折在促进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远期疼痛、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新型口服剂型抗凝药物在老年人颈椎单开门术后的应用
    江丽强
    2021, 42(2):  150-1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6
    摘要 ( 673 )   HTML   PDF (379KB)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老年人颈椎单开门术后预防性应用药物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年龄≥60岁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87例,根据术后预防血栓方法分为利伐沙班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照组未采用药物抗凝。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切口引流量、术后出血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
    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伐沙班显著降低了老年人颈椎单开门术后VTE发生率,避免了相应的出血风险,是颈椎单开门术后安全可靠的预防性抗凝药物。

    非离断尿道海绵体结合舌黏膜扩大管腔在男性球部尿道狭窄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国平英, 丁亚娟, 刘健, 尹跃伟, 路保赛, 齐进春
    2021, 42(2):  154-15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7
    摘要 ( 530 )   HTML   PDF (376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非离断尿道海绵体技术结合舌黏膜扩大管腔在男性球部尿道狭窄修复重建中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男性球部尿道狭窄患者21例,分离出球部狭窄段尿道后,不离断尿道海绵体,纵向剖开尿道管腔,其中尿道狭窄长度在2 cm以内12例,直接行勺状尿道端端吻合。其中尿道狭窄段长度超过2 cm 9例,考虑直接尿道吻合张力大,应用舌黏膜作为修复材料,行尿道加盖扩大尿道管腔,观察所有病例疗效及尿道瘘、尿道狭窄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前经RigiScan检测夜间阴茎勃起硬度和膨胀度,术后1个月再次通过NPTR证实患者是否存在正常勃起。
    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一次手术成功18例(85.71%),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舌黏膜尿道成形术后出现严重感染1例,经抗炎、换药、冲洗愈合后出现尿道瘘,6个月后行尿道瘘修补术,愈合良好,排尿通畅。出现阴囊局部血肿1例,经清创,加压包扎以及换药等处理,最终恢复良好。出现会阴部切口裂开1例,经换药、抗炎及红外治疗等处理,最终切口恢复良好,拔除尿管后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可通畅排尿。21例患者无1例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要求患者能够通畅排尿,并且尿道扩张能够坚持3个月以上。
    结论  非离断尿道海绵体技术结合舌黏膜扩大管腔在球部尿道狭窄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肯定,不会增加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局部亚低温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张鑫宇, 赵鑫, 张重阳, 王耀辉, 刘宇鹏
    2021, 42(2):  158-16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8
    摘要 ( 509 )   HTML   PDF (418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hemorrhage after 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对症基础治疗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N端前脑钠肽(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SOD高于治疗前,MDA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FABP、NT-proBNP、NSE及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FABP、NT-proBNP、NSE及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高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7 d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亚低温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脑神经损伤程度,降低相关神经损伤因子水平,改善预后。

    TWEAK刺激后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
    李霞, 张珂, 闵楠
    2021, 42(2):  163-16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09
    摘要 ( 516 )   HTML   PDF (363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经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作用后,探究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过程的抑制作用机制。
    方法  对TWEAK在刺激作用前后的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进行收集并得以探究,同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H08910-PM一起进行培养,通过使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巨噬细胞以及共同培养后的HO8910-PM 细胞中 miRNA-7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共培养后的HO8910-PM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EGFR)/苏氨酸激酶(threonine kinase ,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信号通路的表达进行检测,经AntagomiR-7,对巨噬细胞内的miRNA-7 表达降低进行处理,对经TWEAK作用前后的外泌体进行采集,观察HO8910-PM 细胞侵袭和迁移过程中能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  在TWEAK作用后,观察组巨噬细胞内及其外泌体中miRNA-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对HO8910-PM 细胞中miRNA-7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TWEAK作用巨噬细胞分泌的分泌体后,miRNA-7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借助其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EGFR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从而不断抑制侵袭的全部过程。

    肺炎患儿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
    郭靖, 郝明明, 刘亚楠, 闫平, 殷站茹
    2021, 42(2):  167-1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0
    摘要 ( 722 )   HTML   PDF (389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3种不同程度肺炎(普通肺炎、危重肺炎和极危重肺炎)患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价值型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普通肺炎、危重肺炎和极危重肺炎患儿320例,其中普通肺炎患儿182例,危重肺炎患儿91例,极危重肺炎患儿47例,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抽血送检,分析比较各组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等指标,并与小儿危重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危重肺炎组和极危重肺炎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D均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极危重肺炎组FDP、D-D高于危重肺炎组(P<0.05),极危重肺炎组与危重肺炎组PT、AP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肺炎组和极危重肺炎组PLT计数低于普通肺炎组,极危重肺炎组低于危重肺炎组(P<0.05),3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FIB、FDP及D-D对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其中PLT与评分成显著正相关,而FIB、FDP及D-D与评分成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3种不同程度肺炎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PLT、FIB、FDP、D-D等指标能够有效判断重症肺炎患儿的严重程度,对于临床医师选择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外周血S100β、GFA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俊, 严争, 刘凡
    2021, 42(2):  172-176,1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1
    摘要 ( 683 )   HTML   PDF (567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及与行为神经测查方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新生儿脑损伤寻找依据。
    方法  选择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38例、重度窒息新生(重度窒息组)16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46例。3组新生儿均于出生4 h内采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100β和GFAP水平。窒息患儿于入院后3~4 d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出生3 d后行新生儿20项NBNA评分。
    结果  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S100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GF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S100β水平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F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S100β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GFAP水平与NBNA评分无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S100β是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S100β预测窒息后脑损伤的ROC曲线 AUC=0.75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77.8%;GFAP预测窒息后脑损伤的ROC曲线的AUC=0.488,敏感度为16.7%,特异度为97.2%。
    结论  出生4 h内检测S100β有助于诊断新生儿窒息和窒息后脑损伤,预测窒息后脑损伤的准确性高;出生4 h内GFAP检测特异度高,但敏感度低、准确性低,对诊断窒息和窒息后脑损伤参考价值较小,不建议单独检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铁调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刘娜, 梁钰珩, 郭红明, 轩帆, 吴晓莉
    2021, 42(2):  177-180,19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2
    摘要 ( 583 )   HTML   PDF (551KB)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ALL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时间截止到2020年2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Hepcidin、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水平,应用特种蛋白免疫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铁蛋白(Ferritin)、转铁蛋白水平(Transferri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分析ALL患儿Hepcidin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以及Hepcidin与EPO、HGB、Ferritin、Transferrin的相关关系。
    结果  ①30例ALL患者按Hepcidin表达水平分成2组,高水平组Hepcidin表达量为(114.4±48.63) μg/L,低水平组为(21.98±15.94) 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30例ALL患者5年总体EFS为77.586%。Hepcidin高水平和低水平2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epcidin水平都不是影响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③Hepcidin与Ferriti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10),Hepcidin水平与HGB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407,P=0.026)。
    结论  ①ALL 患儿血清铁调素水平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② ALL患儿铁调素的表达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铁代谢异常可能是引起儿童ALL贫血的原因。

    影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
    宋清雪, 马鹤
    2021, 42(2):  181-18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3
    摘要 ( 447 )   HTML   PDF (387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影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zoretinopathy,CSC)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诊断为CSC患者90例。入院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和视力检查,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的视力功能进行复查及眼底造影复查,根据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30)、非复发组(n=60)。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CS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 相关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与CSC复发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危险因素对CSC患者复发的评估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面积、渗漏点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渗漏类型、渗漏面积、渗漏点距离是影响CS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渗漏类型、渗漏面积、渗漏点距离与CSC复发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病程、渗漏类型、渗漏面积、渗漏点距离联合指标评估CSC患者复发的特异度(89.87%)、敏感度(87.91%)、AUC(0.895)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
    结论  影响CSC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较多,病程、渗漏类型、渗漏面积、渗漏点距离是影响CS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SMILE与ICL 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视觉质量对比分析
    刘逾, 陈海婷, 牛广增, 范玉香
    2021, 42(2):  186-19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4
    摘要 ( 642 )   HTML   PDF (410KB) ( 3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
    方法  收集于行近视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大于-6.0 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30例,58眼)及ICL组(30例,59眼),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等效球镜度、眼压、角膜高阶像差等数据,随访时间1年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安全性:术后1年2组所有术眼BCVA均达到 20/20以上,无一眼发生BCVA 1行以上丢失。有效性:2组术后1年UCVA达到20/20以上者分别为53眼(91.38%)及56眼(94.91%),20/25以上者分别为58眼(100%)及59眼(100%)。可预测性:术后1年2组等效球镜度在±1.0 D的比例均为100%。SMILE组术后等效球镜度高于ICL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阶像差:SMILE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慧差增加, ICL组术后斜向三叶草增加,水平慧差减少。在2组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未发现2组各像差成分变化值与术前球镜、柱镜、等效球镜及术后等效球镜存在相关性。
    结论  SMILE及ICL矫正高度近视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对于高度近视ICL预测性强,且较少引入高阶像差。

    无创渗透树脂修复早期乳磨牙邻面龋的临床效果及其渗透作用研究
    梁非照, 陈东东, 王俊林, 周燕平, 刘又彰
    2021, 42(2):  192-1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5
    摘要 ( 518 )   HTML   PDF (412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无创渗透树脂修复早期乳磨牙邻面龋的临床效果及其渗透性能。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早期乳磨牙邻面龋患者100例共16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颗,并分别给予无创渗透树脂及传统树脂修复方案进行修复。比较2组患牙的修复成功率、患牙邻面接触松紧度及牙周情况。另选取26颗白垩色改变的邻面龋离体乳磨牙,垂直于病变表面将牙齿切开,分别作为渗透组和黏结剂组,并采用渗透树脂和黏结剂进行渗透,比较2组渗透深度及渗透百分比。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牙邻面接触松紧度达标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2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等牙周指标均较修复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渗透组不同病损组织学分级患牙深透深度和渗透百分比均明显大于黏结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表现为随着病损分级增加,渗透深度不断增加,但渗透百分比逐渐下降。
    结论  无创渗透树脂具有优良的渗透性能,对早期乳磨牙邻面龋修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邻面接触松紧度,提高修复成功率。
    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效果观察
    吴泽琳
    2021, 42(2):  197-200,2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6
    摘要 ( 588 )   HTML   PDF (419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就诊的拒绝拔牙矫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0)采用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对照组(n=40)采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种植钉。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变化进行初步评价磨牙向远中移动效果。
    结果   矫治前,2组患者的U1-X、U1-Y、U6-X、U6′-Y及U6″-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对照组患者的U6′-Y、U6″-Y较矫治前明显减小,而观察组的U1-Y、U6′-Y、U6″-Y较矫治前明显减小,以及MT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U1-Y、U6″-Y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U1-Y、U6-X、U6′-Y、U6″-Y及MTD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1-X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2组患者的面型角、鼻唇角、上唇突度、下唇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组的面型角、鼻唇角、上唇突度较矫治前明显改善(P<0.05),而下唇突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的面型角、鼻唇角、上唇突度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种植钉,上颌第一磨牙产生明显远中倾斜移动,而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效果更好。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术后凹陷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
    张苏瑞, 刘维, 陈峰, 谭晓蕾, 王瑞超, 王录叶
    2021, 42(2):  201-20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7
    摘要 ( 1824 )   HTML   PDF (378KB)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术后凹陷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面部术后凹陷性瘢痕患者100例,根据就诊病例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2个月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牛碱性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每次激光治疗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20 d,2次/d。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疗效、创面结痂时间、红斑持续时间、创面疼痛时间、皮肤干燥紧绷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期间感染、水肿、新生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红斑持续时间及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皮肤干燥紧绷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术后凹陷性瘢痕,虽然未能提高疗效,但能加速创面修复,减轻创面疼痛、皮肤干燥紧绷等不适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郭卫东, 张晓玲, 李文洪, 曹亚坤, 焦雷红, 王运涛
    2021, 42(2):  205-20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8
    摘要 ( 418 )   HTML   PDF (368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终末期肾病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形成术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2种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不同术式的差异优劣。
    方法  选择成功行2种手术方式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各6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瘘口处狭窄、动静脉瘤样扩张3种较高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将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监测动静脉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端端吻合组血栓形成、瘘口狭窄发生率高于端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瘤样扩张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检查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中可作为经济有效且准确的首选检查手段;在常用的2种手术方式中,采用动静脉端侧吻合手术方式的病例并发症发生较少且较轻,建议在临床手术适应证范围内,作为首选方案。

    MRI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
    赵永强, 王钒, 王成健, 李正平, 张宇晗, 张玉
    2021, 42(2):  209-2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19
    摘要 ( 851 )   HTML   PDF (673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lesion syndrome,RESLES)与脑梗死的MRI表现特征差异,并分析MRI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1例RESLES患者和39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中的病灶位置、形态和成像特点,分析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差异。
    结果  21例RESLES患者病灶集中在胼胝体压部中线上,以中线位为中心分布对称,均为孤立、类圆形信号影像,包括10例圆形信号、8例椭圆形信号和3例梭形信号。MRI平扫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e,T1WI)呈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呈稍高信号、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呈显著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呈低信号,平均值为(0.407 2±0.099 5)×10-3 mm2/s;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为(95.86±7.05)mm2,MRI复查间隔时间为8~30 d。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基本消除病灶。39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7例合并有其他脑部病灶,36例胼胝体压部病灶为单发病灶,3例为胼胝体压部多发病灶,病灶多呈现片、条状或不规则形。影像学中DWI呈高信号,ADC平均值为(0.431 6±0.010 4)×10-3 mm2/s,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为(100.06±21.84)mm2。两组患者ADC值和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SLES患者与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与胼胝体压部中线的关系、病灶的形态都可作为区分两种疾病的有效手段,还可以脑内其他病灶的存在与否作为辅助鉴别依据。本研究中两组疾病患者的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对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价值还需作进一步分析。

    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儿童肺包虫囊肿手术对动脉血气指标、肺萎陷情况和肺不张发生率的影响
    边巴旺堆, 赤列, 巴桑仓木决, 格桑罗布, 罗兴晶
    2021, 42(2):  214-217,22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0
    摘要 ( 432 )   HTML   PDF (421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儿童肺包虫囊肿手术对动脉血气指标、肺萎陷情况和肺不张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肺包虫囊肿手术患儿63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术中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法进行通气,研究组术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通气。比较2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肺萎陷优良率、住院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和胸部浸润影发生率。
    结果  2组PaO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aCO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研究组PaO2低于对照组,PaCO2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单肺通气20 min时术中肺萎陷优良率高于同组单肺通气10 min时,单肺通气30 min时术中肺萎陷优良率高于同组单肺通气10 min和单肺通气20 min时;研究组单肺通气30 min术中肺萎陷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及胸部浸润影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儿童肺包虫囊肿手术能有效改善动脉血气功能,提高术中肺萎陷优良率,其安全性较高,对肺不张发生率的影响较小。

    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许环航, 王航
    2021, 42(2):  218-22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1
    摘要 ( 448 )   HTML   PDF (377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探讨帕瑞昔布钠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接受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瑞昔布钠,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组均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2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于麻醉诱导前(指定为时间T1)、单肺通气30 min(T2)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时分别测定对照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CO2分压,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
    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及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血氧分压方面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在CO2分压、肺内分流率方面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组在血氧分压、肺内分流率方面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2分压在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减少肺内分流,提高血氧分压,有助于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虚拟现实情景互动训练在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孙志成, 王彤, 马金霖, 张娜, 潘丽君, 董亚军
    2021, 42(2):  222-22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2
    摘要 ( 717 )   HTML   PDF (479KB) ( 2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情景互动训练应用在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将56例养老院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养老院常规养老护理服务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R情景互动训练进行干预,每次45min,每周训练3次,共训练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AD认知功能评估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on,ADAS-cog)]、运动功能[“起立-行走”记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30 s坐椅站立试验(30-second chair stand test,30 sCST)、30 s手臂弯曲试验(30-second arm curl test,30 sACT)和坐椅前伸试验(chair sit-and-reach test,CSR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生活质量[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Alzheimer's disease,QOL-AD)]评估。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ADAS-cog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TUGT、30 sCST、30 sACT和CSRT测试结果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L评分和QOL-A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而对照组的上述各项评估测试结果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JP2〗VR情景互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养老院AD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适用于养老院内推广应用。〖JP〗

    儿童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特点分析
    曹磊, 吝娜, 吴慧钊, 韩殊曼, 张祖卓, 吴文娟
    2021, 42(2):  227-2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3
    摘要 ( 564 )   HTML   PDF (451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特点,以减少漏诊及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检查、治疗及预后随访情况。
    结果  22例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9~15岁,平均(12.9±1.4)岁,左侧5例,右侧17例。22例中胫骨干均为下1/3螺旋骨折,伴有胫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型骨骺损伤13例,三平面骨折9例,其中4例直到本研究才被发现。X线原始报告16例漏诊胫骨远端骨骺损伤(16/18)。胫骨干骨折均行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1例,4例漏诊患儿未予以特殊处理。平均随访10.7个月(6~18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平均91.7分(88~100分)。无术后感染、骨骺早闭、畸形愈合、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
    结论  青少年胫骨下1/3螺旋骨折易伴有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高度可疑时应行CT检查。这种骨折类型治疗方案应整体考虑,对于移位大于2 mm的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应行手术治疗,预后往往较好。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小儿日间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谷海飞, 李超, 张明, 杜文康
    2021, 42(2):  231-23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4
    摘要 ( 430 )   HTML   PDF (352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日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小儿日间腹腔镜疝气修补术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不同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组(A组、B组、C组)分别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0.10和0.15 mg/kg行麻醉诱导。比较3组患儿入室(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 1 min(T2)、气腹时(T3)及气腹10min(T4)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3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3组不良反应和满意度情况。
    结果   3组各个时间点的HR,MAP均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的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C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延长(P<0.05),与A组比较,C组的麻醉诱时时间明显缩短(P<0.05)。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咳嗽憋气、呼吸抑制、气道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外科医生满意度高于A组(P<0.05),B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A组和C组(P<0.05)。
    结论  儿日间腹腔镜疝气修补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顺式阿曲库铵0.10mg/kg,既可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又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外科医生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基于柯氏模型的医联体二级医院压力性损伤护理培训效果评价
    刘会玲, 赵滨, 成琰, 瞿长宝, 王玉娥, 虎于丁
    2021, 42(2):  235-23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5
    摘要 ( 389 )   HTML   PDF (369KB)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柯氏模型在医联体二级医院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依据最新压力性损伤指南、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制订压力性损伤护理培训方案,应用柯氏模型对医联体中一所二级医院的95名临床护士进行培训,观察其在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方面的效果。
    结果  培训满意度为90.74%,培训护士的出勤率97%以上;培训后,压力性损伤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护士行为层总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二级医院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个人获益感增强。
    结论  柯氏模型的培训可提升二级医院护士的各层能力,提升护理行为,为二级医院压力性损伤及其相关性在职培训提供可参考依据。

    IGF-1治疗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汪燕(综述), 汪萌芽(审校)
    2021, 42(2):  240-24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6
    摘要 ( 631 )   HTML   PDF (432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各种神经营养因子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已经明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神经系统的增殖、分化、和神经功能的调控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将对IGF-1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基于神经连接蛋白Neuroligins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欧阳俊琳(综述), 朱小虎(审校)
    2021, 42(2):  246-248,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2.027
    摘要 ( 662 )   HTML   PDF (309KB) ( 4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连接蛋白Neuroligins(NLs)是突触后膜细胞黏附分子,主要有4种亚型,分别是Neuroligin1(NL1)、Neuroligin2(NL2)、Neuroligin3(NL3)和Neuroligin4(NL4)。NLs在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与疼痛、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NL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