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25
    2021年妊娠期糖尿病相关诊疗指南解读
    杨志芬, 王春洋
    2021, 42(9):  993-997,102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1
    摘要 ( 1059 )   HTML   PDF (430KB)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肥胖的全球流行同步,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GDM发病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诊疗许多环节仍存在争议。现综合各指南规范中诊疗策略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①GDM诊断流程;②血糖监测;③体重管理;④生活方式干预;⑤产后血糖、体重及避孕管理。通过系统的指南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不同冰冻条件对肌性组织标本冻存效果的影响
    孙红星, 窦永青, 韩梅
    2021, 42(9):  998-10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2
    摘要 ( 639 )   HTML   PDF (3616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肌性组织在三种冰冻条件下的切片效果,筛选出不同肌性组织的最优冰冻方法。
    方法 采用骨骼肌(腓肠肌)、心肌、平滑肌(胸主动脉);三种冰冻条件分别为液氮浸入法、液氮漂浮法、直接-80 ℃法。通过取材,冰冻,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最后在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形态。
    结果 骨骼肌冰冻的最优条件是液氮浸入法,心肌冰冻的最优条件是液氮漂浮法,血管平滑肌冰冻的最优条件是液氮浸入法或液氮漂浮法。
    结论 不同肌性组织最适宜的冻存条件存有差异。

    MiR-18B-5p调节BTG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焦文鹏, 侯琳, 崔妹娟, 焦文静, 张金艳
    2021, 42(9):  1003-1007,101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3
    摘要 ( 510 )   HTML   PDF (1515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8B-5p在肝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检测miR-18B-5p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下调miR-18B-5p表达水平,检测miR-18B-5p在肝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素酶报告法探讨其作用机制。
    结果 低miR-18B-5p表达组患者生存率高于高miR-18B-5p表达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R-18B-5p的表达水平(RR:2.064,95%CI:1.522~2.800)和年龄(RR:1.762,95%CI:1.347~2.305)是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HepG2细胞表达的miR-18B-5p水平高于Bel-7402组、MHCC97组和Hep3B组(P<0.05),Si-miR-18B-5p细胞系的Si-miR-18B-5p表达和细胞增殖低于HepG2细胞系(P<0.05),在Si-miR-18B-5p细胞系miR-18B-5p下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HepG2细胞系(P<0.05),Si-miR-18B-5p细胞中BTG3的mRNA表达高于HepG2细胞系(P<0.05),BTG3 WT相对荧光素活性低于BTG3 Mut(P<0.05)。
    结论 MiR-18B-5p可作为肝癌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京尼平苷通过AMPK/mTOR通路抑制帕金森模型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朱宁, 马晓珊, 陈春丽, 黎国仙, 杨秀娟, 谢东
    2021, 42(9):  1008-101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4
    摘要 ( 720 )   HTML   PDF (1452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京尼平苷(geniposide, GP)通过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对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 1,2,3,6-tetrahydropyridine,MPP+)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获得的帕金森细胞模型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方法 以SH-SY5Y细胞为研究对象,按照处理方法将其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MPP+组(在Control组基础上添加1 mmol/L MPP+)、GP组(在Control组基础上添加100 μmol/L GP)、MPP++GP组(在MPP+组基础上添加100 μmol/L GP)。使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及AMPK、mTOR、LC3蛋白相关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AMPK激活剂、mTOR抑制剂处理后,再次使用Western blot检测MPP+组及MPP++GP组细胞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相较于Control组,MPP+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MAD含量、AMPK磷酸化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增加,SOD活性及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与MPP+组,MPP++GP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MAD含量、AMPK磷酸化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降低,SOD活性及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添加AMPK激活剂或mTOR抑制剂后,MPP+组及MPP++GP组细胞AMPK磷酸化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GP部分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损伤及自噬。

    ZEB1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俊峰, 徐俊, 李晓雷, 李涵冰
    2021, 42(9):  1016-102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5
    摘要 ( 509 )   HTML   PDF (493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1(zinc finger E-box-binding protein 1,ZEB1)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 选择人ESCC细胞系EC9706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ZEB1 shRNA对EC9706细胞进行转染,敲除ZEB1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检测转染后细胞ZEB1 mRNA表达水平;ZEB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p-ERK1/2, 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敲除ZEB1的EC9706细胞系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抑制了ESCC的侵袭转移能力(P<0.05)。ZEB1表达水平降低减少了ERK1/2激活水平,促进E-cadherin表达,抑制N-cadherin表达(P<0.05)。
    结论 下调ZEB1表达抑制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ERK1/2激活抑制及调控E-cadherin、N-cadherin相关。

    血清ApoA1/B、Hcy、脂蛋白a在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
    王志敏
    2021, 42(9):  1022-1026,10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6
    摘要 ( 499 )   HTML   PDF (626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A1/apolipoprotein B,ApoA1/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T2DM患者134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分为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56例)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7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血清ApoA1/B、Hcy、Lp(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poA1/B、Hcy、Lp(a)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ApoA1/B、Hcy、Lp(a)对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单独及联合预测价值。
    结果 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血清ApoA1/B水平低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Hcy、Lp(a) 水平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P<0.05);血清ApoA1/B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P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呈负相关,Hcy、Lp(a)与FBG、2 hPG、HbA1c、TC、TG呈正相关(P<0.05);病程、BMI、合并高血压、血清ApoA1/B、Hcy、Lp(a)是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ApoA1/B、Hcy、Lp(a)联合预测的AUC为0.878,敏感度为73.21%,特异度为88.46%,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
    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ApoA1/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cy、Lp(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检测其水平变化可辅助临床预测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为患者病情评估、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IRF1、IRF8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姜姣姣, 邵云侠, 董雄军, 汪正翔, 朱亚宁
    2021, 42(9):  1027-103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7
    摘要 ( 593 )   HTML   PDF (426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 1,IRF1)、IRF8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49例符合条件的T2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患者入院时收集基线资料,检测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IRF1、IRF8水平,全部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治疗,均于治疗6个月时行彩色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血清标志物、IRF1、IRF8水平对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效能。
    结果 治疗6个月时,行彩色超声检查显示,149例T2DN患者中,有68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5.64%;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基线资料后,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入院时CRP、FIB、IRF1、IRF8表达上调与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可能是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ROC发现,T2DN患者入院时CRP、FIB、IRF1、IRF8水平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论 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高,CRP、FIB、IRF1、IRF8水平是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各指标水平表达上调可能提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高,其中IRF1、IRF8水平可作为预测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辅助手段。

    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超声特征的ROC曲线分析
    于冬, 温莉, 张涛, 郭妍, 金城, 孟现军
    2021, 42(9):  1032-10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8
    摘要 ( 572 )   HTML   PDF (858KB) ( 2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超声形态学各项指标,寻找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的高诊断价值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下肢血管及胫神经超声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以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选择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以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体格检查2分作为诊断截断值分为两组(有神经病变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两组胫神经宽度、厚度、横截面积、“筛孔样”结构以及是否有能量多普勒信号。
    结果 两组胫神经宽度、“筛孔样”结构是否清晰显示及能量多普勒信号是否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的厚度、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厚度(AUC=0.826)的敏感度84.21%,特异度73.81%,阳性预测值69.60%,阴性预测值82.40%;横截面积(AUC=0.921)的敏感度94.74%,特异度85.71%,阳性预测值81.80%,阴性预测值94.40%;胫神经厚度与横截面积ROC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
    结论 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的超声各特征中胫神经厚度诊断价值中等,选择cut-off值为3.62 mm可得到较为理想的诊断效能;横截面积诊断价值较高,选择cut-off值为21.0 mm2可得到较为理想的诊断效能。

    不同方式高蛋白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陆鹏, 杨秀芬, 赵彬
    2021, 42(9):  1037-10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09
    摘要 ( 473 )   HTML   PDF (401KB) ( 1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高蛋白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治疗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危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蛋白粉组与氨基酸组,各30例。3组在给予相等非蛋白质热量[25 kcal·kg-1·d-1]摄取条件下,对照组仅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瑞先),蛋白粉组按照1.5~2.0 g·kg-1·d-1给予乳清蛋白粉,氨基酸组按照1.5~2.0 g·kg-1·d-1给予复方氨基酸,3组均干预2周。统计3组治疗情况(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及干预1周、2周后营养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蛋白粉组、氨基酸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蛋白粉组、氨基酸组干预1周、2周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高蛋白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治疗结局。

    临床决策系统助力提高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
    刘春霞, 张坤, 郝贵珍, 韩卫彦, 戈澜, 申丽旻
    2021, 42(9):  1042-1045,10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0
    摘要 ( 595 )   HTML   PDF (410KB) ( 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和执行率。
    方法 选择脓毒症休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指南要求在脓毒症休克诊断1 h、3 h、6 h内分别完成既定的集束化治疗措施;试验组利用重症智能临床决策系统脓毒症休克质量控制模块,建立脓毒症休克诊断后1 h、3 h、6 h内的集束化治疗路径流程,系统在每个特定的时间段及时、反复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直到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措施各指标完成。比较两组集束化治疗效果,包括1 h、3 h、6 h目标完成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6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LCR)、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结局指标。
    结果 试验组集束化治疗1 h、3 h、6 h目标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CVP、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cvO2、6 h LCR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智能临床决策系统通过对数据汇总分析可及时预警、诊断脓毒症休克,通过特定时间段内及时、反复提醒,可以促进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各项目的有效实施,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脓毒症休克治疗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不同手术方式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免疫炎性反应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胡一平, 刘晓晖, 蔡福金, 唐可, 蒋家耀
    2021, 42(9):  1046-105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1
    摘要 ( 427 )   HTML   PDF (435KB) ( 3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免疫炎性反应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择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48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组44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总费用、日常生活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评分、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免疫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D二聚体(D-Dimer,D-D)]。
    结果 TH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长于或多于HA组(P<0.05);2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均呈升高趋势,THA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HA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手术优良率高于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A组(P<0.05);2组IL-6、TNF-α、IL-1β、KPTT、PT、PAI、D-D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HA组IL-6、TNF-α、IL-1β、KPTT、PT、PAI、D-D水平高于HA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总费用和2年内CER高于HA组(P<0.05)。2组F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HA相比,THA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虽然手术创伤较大,总体费用较高,但患者髋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若患者年龄、预期寿命、身体情况及经济条件允许,建议行THA治疗。

    老年粗隆间骨折前内侧皮质支撑方式对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韩晓辉, 张茜, 任欣欣, 郭家良, 韩永台
    2021, 42(9):  1052-105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2
    摘要 ( 492 )   HTML   PDF (815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前侧皮质阳性或阴性支撑对术后康复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140例,分组为阳性支撑组和阴性支撑组,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训练计划,记录患者的出血量、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等。
    结果 稳定骨折组术后功能康复及负重时间不受支撑方式的影响,但是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稳定骨折组中阳性支撑与阴性组比较,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稳定骨折,阳性支撑或者部分的阴性支撑也能达到满意的术后康复效果;对于不稳定骨折,阳性支撑或者中立支撑是必须的,否则会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的CT检查应该常规应用,从而指导术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FSH/LH在AMH正常人群中评估卵巢低反应的价值
    王紫微, 范艳丽, 辛欣, 许欣, 赵畔, 郝桂敏
    2021, 42(9):  1057-106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3
    摘要 ( 531 )   HTML   PDF (469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在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正常人群中,促卵泡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比值(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luteinizing hormone,FSH/LH)升高是否与卵巢低反应的发生相关,以期找到诊断临界值。
    方法 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的周期4 363个,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在1.1<AMH<6 μg/L人群中FSH/LH与卵巢低反应发生的关系,寻找阈值或饱和点,根据找到的阈值或饱和点分组,比较两组人群特征、周期信息、周期结局,分析FSH/LH升高与卵巢低反应及周期结局的变化。
    结果 在AMH正常人群中,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发现,随FSH/LH水平增加,卵巢低反应发生增加,但通过阈值与饱和分析找出最佳饱和点为3.3。通过FSH/LH≥3.3组与FSH/LH<3.3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FS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启动剂量、Gn总剂量均显著升高;AMH、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ing,AFC)、基础LH、雌激素(estrogen,E2)、获卵总数、可移植胚胎率、扳机日E2、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 在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AMH是预测卵巢反应性的可靠指标。在AMH正常人群中,随FSH/LH升高卵巢低反应的发生率增加,FSH/LH=3.3为饱和值,但预测卵巢低反应发生的准确率仅有23%, FSH/LH升高的人群中,FSH升高及LH降低都与卵巢低反应发生相关。FSH/LH升高使最终获卵率及可移植胚胎率降低,但不影响优质胚胎率及最终的妊娠率。

    基于PI3K/Akt通路沉默miR-26b对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滋养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张佳慧, 马红云, 秦娟
    2021, 42(9):  1063-106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4
    摘要 ( 370 )   HTML   PDF (1254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沉默微小RNA-26b(Micro RNA-26b,miR-26b)对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滋养细胞增殖、凋亡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的影响。
    方法 购买人胎盘滋养细胞,使用100 μmol/L N-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胎盘滋养细胞模拟妊娠期高血压微环境,分为细胞空白组(N-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胎盘滋养细胞)、过表达组(N-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胎盘滋养细胞后做miR-26b过表达质粒转染)、沉默组(N-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胎盘滋养细胞后做miR-26b沉默质粒转染)。检测3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26b表达量升高,沉默组miR-26b表达量降低(P<0.05),说明miR-26b转染成功。过表达组24 h、48 h、72 h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沉默组逐渐升高,3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PI3K、p-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a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沉默组PI3K、p-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过表达组相比,沉默组PI3K、p-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结论 沉默miR-26b可抑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滋养细胞凋亡、促进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被激活相关。

    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项回顾性研究
    郭芳, 康磊, 白新凤, 武晓圆, 李文辉
    2021, 42(9):  1068-107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5
    摘要 ( 453 )   HTML   PDF (403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SJS/TEN重叠患儿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管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SJS患儿32例、SJS/TEN重叠患儿28例和TEN患儿2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是抗生素(31.7%)、中成药制剂(30.6%)、非甾体抗炎药(17.6%)和抗惊厥药(14.1%)。肺炎支原体(21例,24.7%)是最常见的病原。32例(37.6%)患儿至少存在一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26例,30.6%),其中皮肤感染(12例,14.1%)和下呼吸道感染(8例,9.4%)。住院期间,8例患儿接受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35例接受单纯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37例患儿同时接受两者,采用静脉丙球联合激素组病死率最低。死亡8例,病死率为9.4%。死亡者入院第1天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severity-of-illness score for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CORTEN)评分高于存活者(P<0.05)。
    结论 抗生素和中成药是常见的致敏药物,皮肤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SCORTEN评分≥3分死亡风险增加,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早期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是治疗 SJS 和 TEN 的有效手段。

    腹腔镜下手术在儿童先天性胆总管扩张中的应用分析
    金明均, 董亮, 杨宏, 董迎, 包国强, 崔华雷
    2021, 42(9):  1073-107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6
    摘要 ( 325 )   HTML   PDF (872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在儿童先天性胆总管扩张(congenital choledochus dilatation,CC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5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CCD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50例CCD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扩张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前后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以及炎症指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前1 d到术后7 d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两组平均手术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扩张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儿童CCD相对于开腹手术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性应激与炎症反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IVIM技术成像量化参数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诊断研究
    黄继伟, 李健斐, 王佳, 刘郭坤, 李建丽, 王玉芳
    2021, 42(9):  1078-108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7
    摘要 ( 702 )   HTML   PDF (619KB) ( 1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技术成像量化参数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PC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IVIM技术成像量化参数[伪扩散系数(pseudo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IVIM技术成像量化参数及联合诊断PC的价值,并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IVIM技术成像量化参数,采用Spearman及Pearson分析IVIM技术成像量化参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D、ADC低于对照组(P<0.05);2组D*、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D、ADC诊断PC的AUC值分别为0.800、0.773; D、ADC联合诊断PC的AUC值为0.865,返回预测概率Logit(p)作为独立检验变量,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AUC值大于单一参数单独检测(P<0.05)。不同2016版肾癌WHO泌尿课程/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级、D′Amico危险度、肿瘤T分期、Gleason评分患者D、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PSA水平患者D、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DC与ISUP分级、Gleason评分、D′Amico危险度、肿瘤T分期呈负相关(P<0.05)。
    结论 IVIM技术成像量化参数中D、ADC诊断PC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且参数值与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二者联合不仅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还能为临床评价病理特征提供参考,便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血清IL-1、ICAM-1表达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王雪萍, 张红玉, 陈海明
    2021, 42(9):  1084-108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8
    摘要 ( 395 )   HTML   PDF (426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老年肺癌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均采用老年肺癌手术,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七氟烷麻醉。比较2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ale,MMES)评分、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疼痛介质[P物质(substance P,SP)、缓激肽(bradykinin,BK)、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MMSE评分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 h、24 h、3 d认知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IL-1、ICAM-1、VEGF水平明显低于术前,研究组IL-1、ICAM-1、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BK、IL-6水平明显低于术前,研究组SP、BK、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炎、脓痰、发热及痰培养阳性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使用七氟烷麻醉可有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认知障碍发生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疼痛介质水平,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PCIA对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
    张明敏, 罗方毅, 庞波
    2021, 42(9):  1089-109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19
    摘要 ( 346 )   HTML   PDF (395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及观察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应激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术后PCIA组)、B组(“鸡尾酒”局部注射镇痛加PCIA组)及C组(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PCIA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的术后2 h、4 h、6 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入院时及术后12 h及48 h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 术后2 h、4 h、6 h、12 h、24 h及48 h 3组的VAS评分先升后降,且C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48 h 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均先升后降,且C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指标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低于A组;入院时、术后12 h及48 h 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均先降后升,且C组的血清氧化应激激素指标显著高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PCIA可显著控制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且对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的影响相对更好,因此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股骨头、颈及转子间骨小梁三角的研究
    叶丹丹, 朱燕宾, 陈伟, 张英泽
    2021, 42(9):  1093-10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20
    摘要 ( 495 )   HTML   PDF (703KB) ( 3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Ward三角区”,张英泽院士团队提出了“张氏N三角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股骨头、颈及转子间骨小梁模型的数学分析,可用于研究骨小梁结构轨迹分布的动态计算机模拟。骨小梁模型描述了且预测小梁可能存在的所有位置,不仅发现了Ward三角区还发现了其他四个“宏观三角区”,从而论证“张氏N三角理论”。“张氏N三角理论”是在Ward三角区基础上的延伸和理论创新。该理论对于指导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的设计、研发、植入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光动力治疗糜烂型OLP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健, 闫佩佩, 吴景景, 李天翠, 许彦枝
    2021, 42(9):  1096-10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21
    摘要 ( 309 )   HTML   PDF (617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刘芳, 任瑞芳(综述), 张朝辉, 宋景贵(审校)
    2021, 42(9):  1099-110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22
    摘要 ( 334 )   HTML   PDF (410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并发于脑血管病的一系列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和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在卒中后各个时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厌世、绝望及自杀等行为。PSD患者生活质量差,易遗留严重运动、情感及认知障碍,治疗依从性低,且复发性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较高。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通过对大脑进行磁刺激来研究皮层兴奋性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PSD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就rTMS治疗PSD的临床应用、可能的治疗机制作一综述。

    菲氏军团菌引起炎症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茗, 谢立新(综述), 王常乐(审校)
    2021, 42(9):  1104-11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23
    摘要 ( 313 )   HTML   PDF (602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菲氏军团菌属革兰阴性胞内菌,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并导致死亡,但其引起疾病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已有前期研究菲氏军团菌致病因子及其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报道显示,菲氏军团菌引起人体炎症性疾病的机制或与其胞内增殖、鞭毛、以及感染宿主细胞后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死亡有关。因此,基于当前对于菲氏军团菌的研究结果与现状,本综述围绕该菌引起炎症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菲氏军团菌及其主要致病因子特征,菲氏军团菌致病因子与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以及菲氏军团菌感染、免疫反应与炎症性疾病间的关系等内容作出总结与探讨。

    卵母细胞样细胞体外产生的研究进展
    张荣, 李宁(综述), 杨秋云, 刘广芝(审校)
    2021, 42(9):  1109-11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24
    摘要 ( 381 )   HTML   PDF (389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细胞技术在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生殖领域,利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细胞模型是探索人类卵子发生调控过程的有力工具,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功能成熟的配子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细胞治疗中有一定前景。笔者简要介绍了由卵巢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皮肤衍生干细胞及极小胚胎样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产生卵母细胞样细胞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索卵子的发生调控机制提供可能的细胞模型,并为卵巢功能不全患者提供可能的细胞治疗方法。

    PACT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乔宏伟, 房岩(综述), 方子源, 赵占娟(审校)
    2021, 42(9):  1113-1116,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9.025
    摘要 ( 540 )   HTML   PDF (372KB) ( 2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是结合光敏剂分子和可见光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的一种新型抗菌方法,可有效地灭活各种病原微生物,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光敏剂作为推动PACT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其理化性质与抗菌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PACT的抗菌机制及新型光敏剂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