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25
    论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王雷1,李婧怡2,李幸2,陈阁1,汪治宇2*
    2020, 41(1):  1-6,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1
    摘要 ( 566 )   HTML   PDF (437KB) ( 2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表达miR-140-5p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庞雅湘1,韩华2,殷玥1,马国华3,牛洪琳4*
    2020, 41(1):  7-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2
    摘要 ( 581 )   HTML   PDF (387KB) ( 2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研究miR-140-5p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miR-140-5p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  RT-q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及DU145细胞中miR-140-5p表达;PC3细胞中转染miR-140-5p模拟物或抑制物,CCK-8及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TCGA数据库分析高表达miR-140-5p与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miR-140-5p在DU145及PC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RWPE-1细胞,miR-140-5p在PC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DU145细胞(P<0.05)。转染miR-140-5p模拟物的 PC3细胞中miR-140-5p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miR-140-5p的模拟物转染PC3细胞48 h,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低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miR-140-5p抑制物的PC3细胞中miR-140-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敲低miR-140-5p表达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表达miR-140-5p组患者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miR-140-5p组患者(P<0.05)。
    结论  miR-140-5p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低表达,低表达miR-140-5p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过表达miR-140-5p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丁苯酞促进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再生的作用研究#br#
    田小超1,何伟亮2,贾妍1,武宇洲1,金鑫1,刘素云1*
    2020, 41(1):  12-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3
    摘要 ( 695 )   HTML   PDF (379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dl-3-n-butyphthalide,NBP)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取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假手术(Sham,0.9%氯化钠注射液)组、心肌梗死(MI)组、NBP低剂量(NBP-L,20 mg/kg)组和NBP高剂量(NBP-H,40 mg/kg)组,每组6只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周。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β-FGF)以及Notch 1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Sham组大鼠均未见心肌梗死灶,MI组、NBP-L组和NBP-H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大于Sham组,NBP-L组和NBP-H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小于MI组,NBP-H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小于NBP-L组(P<0.05)。MI组、NBP-L组和NBP-H组大鼠LVESP、+dp/dt max、-dp/dt max低于Sham组,LVED高于Sham组,NBP-L组和NBP-H组大鼠LVESP、+dp/dt max、-dp/dt max高于MI组,LVED低于MI组,NBP-H组大鼠LVESP、+dp/dt max、-dp/dt max高于NBP-L组,LVED低于NBP-L组(P<0.05)。NBP-L组和NBP-H组心肌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高于MI组,NBP-H组心肌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高于NBP-L组(P<0.05)。MI组大鼠心肌VEGF、β-FGF mRNA水平低于Sham组,NBP-L组和NBP-H组VEGF和β-FGF mRNA水平高于Sham组和MI组,NBP-H组VEGF和β-FGF mRNA水平高于NBP-L组(P<0.05)。M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otch 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Sham组,NBP-L组和NBP-H组大鼠心肌中Notch 1基因表达高于Sham组和MI组,NBP-H组大鼠心肌中Notch 1基因表达高于NBP-L组(P<0.05)。
    结论  NBP能够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再生,并且可能与激活Notch 1通路有关。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应用研究
    厉青1,倪健强2,徐元1*
    2020, 41(1):  17-20,2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4
    摘要 ( 597 )   HTML   PDF (390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A、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DSA)检查。比较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检出情况,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2种方式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  CTA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检出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轻度及中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于颈内动脉内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显著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P<0.05),而2种方式在颈总动脉以及颈外动脉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CTA诊断ACI患者动脉颅外段病变时,其效率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尤其是在对血管狭窄程度及颈内动脉斑块类型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
    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白洪忠1,韩玮欣2,张雪萍3,李敬2,李雯4*
    2020, 41(1):  21-23,3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5
    摘要 ( 661 )   HTML   PDF (362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方法  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细胞计数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脑脊液氯化物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细胞计数和氯化物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颈强消失、脑脊液压力恢复、发热消失、呕吐消失、昏迷恢复、脑脊液蛋白含量恢复、脑脊液细胞含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确,临床指标、症状明显改善,在确保治疗安全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为早期康复提供了保障。
    No-touch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在CABG中的应用及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观察
    安景辉,刘苏,陈子英,马千里,闫芳,石凤梧*
    2020, 41(1):  24-2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6
    摘要 ( 1020 )   HTML   PDF (401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非接触性(即No-touch)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中的应用效果及近中期血管通畅率。
    方法  将105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No-touch组65例和常规手术组40例。No-touch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常规手术组采用常规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No-touch组获取大隐静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2组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术中出血量和再血管化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引流量、24 h血肌钙蛋白、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保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双下肢麻木及疼痛发生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2组双下肢切口血肿、下肢水肿发生率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桥血管通畅率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
    结论  在CABG中应用No-touch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能降低对静脉桥血管的损伤、延长桥血管通畅率、No-touch方法和常规切开法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延迟治愈临床分析#br#
    史皓威,李洋,钱涛,石海亮*
    2020, 41(1):  29-3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7
    摘要 ( 563 )   HTML   PDF (417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后延迟治愈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HFS治愈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VD治疗,对患者术后延迟治愈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术后176例患者立即治愈,44例患者延迟治愈,随访1年,44例延迟治愈患者治愈时间为10 d~12个月。对术后延迟治愈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延迟治愈与性别、年龄及责任动脉粗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史、症状严重程度及异常面肌反应监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病史、症状严重程度是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
    结论  病史、症状严重程度是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病史越长越容易发生延迟治愈,症状越严重越容易发生延迟治愈;HFS患者MVD后出现延迟治愈较为常见,分析MVD后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
    应用定量CT检测骨密度评估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br#
    王一凤1,董巍1,汤丽健2,杨慧3,李培秀4,樊国峰1*
    2020, 41(1):  34-36,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8
    摘要 ( 678 )   HTML   PDF (375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CT检测骨密度评估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均给予双膦酸盐类抗骨吸收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双能X线骨密度及定量CT骨密度,依照血清β-CTX变化情况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2组骨密度变化情况。
    结果  共纳入患者220例。血清β-CTX含量下降超过50%患者211例为治疗有效组,血清β-CTX含量下降未达到50%患者9例为治疗无效组。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骨密度检测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组定量CT骨密度检测提示骨密度升高,治疗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  血清β-CTX检测与定量CT骨密度检测可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抗骨吸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且2种检测方式互为补充,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提供指导。
    空芯钛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及临床应用
    胡长波,杨新明*
    2020, 41(1):  37-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9
    摘要 ( 545 )   HTML   PDF (419KB)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空芯钛棒对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取正常人股骨头颈标本15只,将标本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髓芯减压组(B组)、髓芯减压+空芯钛棒置入组(C组)。每组5只标本。将标本置于生物力学机中,股骨头顶部施加压力并逐渐增大至股骨头塌陷,记录股骨转子窝、股骨矩、股骨大转子下三处的应变,及股骨头塌陷时的最大载荷,并进行比较。
    结果  A、B、C 3组载荷到达300 N时,股骨转子窝、股骨矩2处的应变: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 2组均大于B组(P<0.05);股骨大转子下的应变: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 2组均小于B组(P<0.05)。股骨头塌陷的最大载荷:B组明显小于A、C 2组(P<0.01);A、C 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空芯钛棒植入后,股骨头受压时的应力分布、股骨头颈处承载负荷可一定程度地接近正常,有助于减压后股骨头颈处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显微镜辅助下扩大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效果观察
    张飞,张为*,李泽阳,孙亚澎,李佳奇,郭磊
    2020, 41(1):  42-4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010
    摘要 ( 628 )   HTML   PDF (366KB)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显微镜辅助下扩大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扩大ACDF组68例和传统ACDF组7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椎间撑开指数(intervertebral distraction index,IDI)及3个月时融合率。
    结果  扩大ACDF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ACD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ACDF组(P<0.05),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ACDF组JOA评分优良率高于传统ACDF组(P<0.05)。2组术后3个月IDI均低于术后即刻,扩大ACDF组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IDI均低于传统ACDF组(P<0.05)。3个月时扩大ACDF组融合率高于传统ACDF组(P<0.05)。
    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扩大ACDF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式,扩大了颈前路手术的适应证,提高了手术疗效,降低了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危险因素分析
    冯桂银,李玲,樊艳,崔永春,齐蕴琳,李晨晨
    2020, 41(1):  46-4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1
    摘要 ( 517 )   HTML   PDF (361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股外侧皮神经麻痹(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palsy,LFCNP)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4例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FCNP分为LFCNP组(8例)和非LFCNP组(246例),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麻醉方法、围术期输液量、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将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LFCNP的危险因素。
    结果   LFCNP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大于非LFCN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LFC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术前并发症(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麻醉方法、输注液量、尿量、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和手术时间>2 h是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LFCNP的危险因素。
    结论  BMI>28和手术时间>2 h是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LFCNP的危险因素。
    循环加压冷疗法对踝部骨折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效果研究
    史莎1,段会霞1,李秀婷1,祁素芬2,赵书娥3*
    2020, 41(1):  50-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2
    摘要 ( 705 )   HTML   PDF (390KB) ( 2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循环加压冷疗法治疗踝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效果。
    方法  将62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装置进行消肿治疗;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用冰袋进行消肿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估;测量固定点位置(内外踝周径)的肿胀值评估患肢肿胀程度。比较2组患处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和术前等待时间。
    结果  随时间延长,2组患肢肿胀值、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试验组患肢肿胀值、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踝部骨折患者早期应用循环加压冷疗法,有利于减轻患处疼痛及软组织肿胀,降低张力性水泡发生率。
    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端粒长度影响的研究#br#
    张慧敏,袁丽倩,史奎竹,高习华,谢清清,陶朝欣
    2020, 41(1):  54-5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3
    摘要 ( 588 )   HTML   PDF (374KB) ( 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端粒长度的影响以及端粒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依据临床诊断标准收集AA患者30例,分为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雄激素组和CsA组各15例。应用核酸提取仪及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并与1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AA患者基线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sA组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波动降低,CsA+雄激素组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逐渐升高,CsA+雄激素组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高于CsA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CsA+雄激素组血液学改善率高于CsA组(P<0.05)。
    结论  雄激素可以调节AA患者端粒长度,雄激素治疗后AA患者端粒长度增加。雄激素在治疗AA伴端粒功能障碍方面是有效的,可以获得有临床意义的血液学改善。
    低频电刺激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br#
    刘敏1,李嵩2,王红莲1,李玉敏1,赵运1,石汉文3
    2020, 41(1):  58-60,7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4
    摘要 ( 538 )   HTML   PDF (382KB) ( 5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肱骨骨折术后并发桡神经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进行肌电图检测,并评估治疗后生活质量(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腕伸肌4~5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2组指总伸肌4~5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治疗组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波幅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CV及波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肌力,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颈部和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赵永锋,王静,左蕾,康楠,杨帆,刘丽文*
    2020, 41(1):  61-65,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5
    摘要 ( 813 )   HTML   PDF (389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颈部和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选择HCM患者40例和正常体检者25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心脏、颈部和颅脑血管超声参数,心脏指标包括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maximal 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MLV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s,LVOT-PG)、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二尖瓣口和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峰和e′),颈部和颅脑血管超声参数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ertebral artery-intracranial,VA-IC)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end-diastolic velocity,EDV)、舒张末期平均血流速度(average end-diastolic velocity,MDV)、搏动指数(pulsativ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time integrals,VTI)、收缩期和舒张期流速比(S/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ean)。
    结果  HCM组MLVWT、LVOT-PG、LAD、E/e′比值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CCA的EDV、MDV和VTI均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ICA的PSV、EDV、MDV均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ICA的EDV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VA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VA的EDV低于对照组,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MCA的RI和Mean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PCA和左侧ACA的VTI的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VA-IC的PSV、PI、RI和S/D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HCM除心脏功能改变之外,患者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也会出现异常。HCM患者应常规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对全面临床评估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乳腺BI-RADS4类结节良恶性评估的诊断价值
    晋秀丽1,李风娟1,万辉2,杜建文1*,王洪1
    2020, 41(1):  66-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6
    摘要 ( 731 )   HTML   PDF (803KB) ( 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4(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4,BI-RADS4)类结节良恶性评估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S-Detect技术对110例女性患者诊断为BI-RADS4类120个乳腺结节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以及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
    结果  二维超声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73.68%,特异度为82.92%,准确度为80.00%;而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7.80%,准确度为86.66%。二维超声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BI-RADS 4类结节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942(P<0.05)。二维超声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P<0.05)。
    结论   S-Detect技术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乳腺二维超声补充诊断手段,辅助二维超声诊断可明显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
    1∶1 DR胸片在全身放疗中的应用及质控研究#br#
    张信起,吕梦婷,杜坤隆,孙泽宇,鲍永超,张寅丰
    2020, 41(1):  72-7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7
    摘要 ( 842 )   HTML   PDF (405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1〖DK〗∶1 DR胸片在全身放疗中应用的准确性与质量控制。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患者行1〖DK〗∶1 DR胸片检查。按患者胸部的体厚(前后径)分为A、B、C 3组,A组17例(体厚H1≤20 cm);B组15例(体厚H2>20~24 cm),C组15例(体厚H3>24 cm)。根据1〖DK〗∶1 DR胸片肺野形状大小做一个肺挡铅,在全身放疗中对肺进行有效屏蔽。设患者胸部左右径为S1,其胸部图像两侧胸壁之间距离为S2。质控前照片打印比例为100%,质控后根据患者胸部厚度范围设置照片打印比例分别为93%、91%、89%。比较质控前后各患者的S1与S2,同时比较同一患者S2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变化。
    结果  质控前A、B、C 3组胸部图像两侧胸壁距离(S2)明显大于胸部左右径(S1)(P<0.05)。质控后A、B、C 3组胸部左右径(S1)与胸部图像两侧胸壁距离(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S2明显大于平静呼吸屏气状态S2(P<0.05)。
    结论  质控后根据患者胸部厚度大小,确定胸部图像打印比例分别为93%、91%、89%,能够得到DR胸片上的肺野与其肺大小一致的DR胸片,即1〖DK〗∶1 DR胸片,根据其制作的肺挡铅在全身放疗中能够对肺部进行准确屏蔽,值得推广应用。
    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在骨骼数字化X线摄影中的应用
    王世杰1,吴慧钊1*,张信起2,陈昕怡1,杜坤隆1,孙泽宇1
    2020, 41(1):  77-8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8
    摘要 ( 659 )   HTML   PDF (353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在骨骼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DR)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人体等效体模进行头颅、脊柱、骨盆、四肢等部位的DR检查,其中头颅、脊柱、骨盆等厚部位应用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系统为AEC组,四肢、关节等不使用AEC的薄部位检查为非AEC组。选择无附加滤过、0.1 mm、0.2 mm、0.3 mm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进行曝光。比较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检查的表面入射剂量值、图像质量评分值以及管电流量值。
    结果  非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表面入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无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大于0.1 mm、0.2 mm、0.3 mm铜附加滤过时,0.1 mm铜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大于0.3 mm铜附加滤过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的图像质量评分值、管电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和管电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无附加滤过时表面入射剂量大于0.3 mm铜附加滤过时,管电流量小于0.3 mm铜附加滤过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组4种不同厚度铜附加滤过的图像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铜附加滤过可以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骨骼系统DR的检查剂量,实现骨骼系统DR的低剂量检查。
    喉罩在宫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br#
    杨志华
    2020, 41(1):  81-84,9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19
    摘要 ( 565 )   HTML   PDF (397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喉罩在宫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下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T组采用气管插管建立安全气道,P组采用ProSeal喉罩,S组采用Supreme喉罩。观察3组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的次数、成功率以及术中情况、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P组和S组1次置入成功率高于T组(P<0.05)。S组置入时间短于T组,P组和S组拔管时间短于T组,气道密封压均高于T组(P<0.05)。P组和S组喉罩置入成功率、置入时间、拔管时间、气道密封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水平均有波动,其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S组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发生率均低于T组(P<0.05)。3组呛咳、喉痉挛、胃胀气、下颌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手术采用喉罩建立安全气道,相比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易于置入,通气效果和气道密封性好,对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无影响,拔除后并发症较少。ProSeal喉罩和Supreme喉罩均应用良好,可安全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的效果观察
    刘远辉,邱柳基,林晓峰,罗德兴
    2020, 41(1):  85-88,9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0
    摘要 ( 559 )   HTML   PDF (422KB) ( 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凋亡细胞调控巨噬细胞表达IL-12家族细胞因子的水平
    刘冰慧1,龚志平1,梅艳芳1,杨涛1,冯军1,钱雪松2*
    2020, 41(1):  89-9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1
    摘要 ( 753 )   HTML   PDF (422KB) ( 1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2 (interleukin-12,IL-12)家族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RAW 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组(LPS组)、凋亡细胞刺激组(apo组)、脂多糖+凋亡细胞刺激组(LPS+apo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刺激前后mIL-12p35、mIL-12p40、mIL-23p1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各组激活的RAW细胞培养液中IL-10、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含量。
    结果  RAW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LPS组IL-12p35、IL-12p40、IL-23p19 mRNA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po组,LPS+apo组IL-12p35、IL-12p40、IL-23p19 mRNA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po组,低于LPS组(P<0.05)。LPS组和LPS+apo组IL-10、PGE2、TGF-β浓度均高于对照组,LPS+apo组TGF-β浓度高于对照组和LPS组(P<0.05);LPS组和LPS+apo组IL-10、PGE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凋亡细胞抑制活化巨噬细胞IL-12p35、IL-12p40、IL-23p19 mRNA的表达。凋亡细胞对IL-10和PGE2分泌无影响,但促进TGF-β的分泌。
    含Hp特异性抗体羊奶2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初步临床效果
    颜晰1,樊建平2,王苋3,冯剑飞2,赵连梅4,单保恩4*
    2020, 41(1):  94-9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2
    摘要 ( 594 )   HTML   PDF (424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比较含抗Hp特异性抗体羊奶的2种检测方法,并初步观察抗体羊奶的临床效果。
    方法  用国际标准菌株ATCC26695及ATCC26695、SS1混合菌液制备2种含抗Hp特异性抗体的羊奶,分别用双相免疫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法检测羊奶中抗Hp特异性抗体含量,并比较二者检测效果;30名受试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天饮用抗体羊奶,对照组饮用普通羊奶,连续饮用30 d,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rea breath test,14C-UBT) 评估效果。
    结果  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证实了抗体羊奶中抗Hp特异性抗体的存在,ELISA结果显示,2种抗体羊奶中抗Hp特异性抗体含量高于对照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稀释倍数增大,抗体含量逐渐降低;2种抗体羊奶间抗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临床试验证明试验组经服用抗体羊奶后有效率为66.6%,与服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种检测方法均可较好地反映抗体羊奶中抗Hp特异性抗体存在,ELISA法简便、快速,能够更为精确地定量检测抗体含量,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可靠。临床试验表明抗体羊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14C-UBT数值,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状态及临床依从性的影响
    何英辉1,申淑芳2,李建科3,刘维丽4,张瑶1*
    2020, 41(1):  99-1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3
    摘要 ( 406 )   HTML   PDF (378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和院外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状态及临床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胃癌术后化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形式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和院外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胃癌防治相关知识,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好院外随访护理,分别于住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调查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和临床依从性。
    结果  2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SAS评分、HAMA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胃癌治疗过程中,强化对患者的胃癌防治知识宣教和院外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情绪,并提高其临床依从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董辉,杨璐瑜,付守芝*,丁艳菊,陆辉志,谭赟
    2020, 41(1):  102-1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4
    摘要 ( 482 )   HTML   PDF (407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预后因素及其对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MRSA感染SP患者62例(研究组)、非感染MRSA的SP患者60例(对照组)和健康体检者60(健康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情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检测其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感染MRSA的SP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组,CD19+和CD16+CD56+明显高于健康组,研究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19+和CD16+CD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年龄明显大于存活组,机械通气、入住ICU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意识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白细胞减少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存活组,CD19+、CD16+CD56+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入住ICU、意识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CD3+、CD4+/CD8+和CD16+CD56+是MRSA感染SP患者预后不佳的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机械通气、入住ICU、意识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CD3+减少、CD4+/CD8+倒置以及CD16+CD56+升高是MRSA感染SP患者预后不佳的的危险因素。
    麻疹合并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分析#br#
    孙玲,崔晓薇*,孙一硕,周晓强,温婵
    2020, 41(1):  106-1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5
    摘要 ( 382 )   HTML   PDF (369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麻疹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疾病转归等。
    结果  191例患儿年龄3个月~5岁,其中3~8个月81例(42.41%),>8个月~3岁109例(57.07%),>3~5岁1例(0.52%)。179例(93.72%)未接种麻疹疫苗,69例(36.12%)有既往病史,121例(63.35%)发热在39 ℃以上,8例(4.19%)皮疹不典型,合并症以喉炎最多见为129例(67.54%),119例(62.30%)白细胞增高,109例(56.07%)C反应蛋白增高,167例(87.43%)心肌酶异常,96例(50.26%)肝功能异常,87例(45.55%)血糖升高,影像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斑片状影及肺实变,痰培养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结论  麻疹合并重症肺炎与患儿发病年龄、是否接种疫苗、是否有基础病和既往病史有关,合并症中呼吸系统多见,消化、心血管系统等其他重要脏器均可受累。死亡原因分别为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故对低年龄患儿,特别是有既往史、合并症的患儿,应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产前低水平纤维蛋白原联合血栓弹力图检测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杨威威,孙锡红,秦丽,刘晓艳,张蕾,董欣
    2020, 41(1):  109-1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6
    摘要 ( 405 )   HTML   PDF (414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孕妇产前低水平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联合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按期产检并计划阴道分娩的孕妇157例,其中筛选为产前Fib>4.5 g/L 50例,产前Fib 3~4.5 g/L 57例,产前Fib<3 g/L 50例。对157例产妇临产后行血凝5项及血红蛋白、血小板、TEG测定,观察产后出血情况,探讨产前Fib、TEG相关指标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结果  产前Fib>4.5 g/L产妇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前Fib 3~4.5 g/L产妇发生产后出血2例,产前Fib<3 g/L产妇发生产后出血8例。3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产前血红蛋白及产前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α角、R值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K值、MA值及CI值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产前Fib<3 g/L时,且K值越高、MA值及CI值越低对产后出血有预测价值。
    结论  产前低水平Fib与TEG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产后出血情况,为临床防治产后出血提供依据。
    综合护理干预对拇指再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br#
    马荣华1,李升1,杜如2,樊艳丽3,魏佳3,齐向北1*
    2020, 41(1):  113-1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7
    摘要 ( 391 )   HTML   PDF (406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拇指再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行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疏导和手术准备、术后体位安置及疼痛护理、术后再造拇指血运观察、术后病房环境、术后用药和换药反应、术后功能锻炼及术后出院康复指导),并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  试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综合总体评价1个月和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1个月和环境领域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再造拇指的功能恢复,提升其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
    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急性颈髓损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李秀婷1,史莎1,雷敏2,祁素芬3,鹿青4*
    2020, 41(1):  117-1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8
    摘要 ( 404 )   HTML   PDF (369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急性颈髓损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颈髓损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给予颈髓损伤疾病的常规饮食指导,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营养摄入的重要性,鼓励并督促患者每餐定量进食。观察组入院后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运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进行评估,当总分≥3分时,请营养科会诊,协助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及营养支持途径。肠道功能正常且无吞咽困难者优先选择经口进食,肠道功能障碍且吞咽困难者给予静脉营养输注。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入院1,3,6,9,12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查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钠水平。
    结果  观察组伤口感染、肺部感染、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观察组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和血钠水平逐渐升高,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及时改善急性颈髓损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血浆中前白蛋白、白蛋白含量;降低颅脑外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基于临床思维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设计——以“消毒隔离技术”实验课程为例
    陈春宁1,秦玲2,王冰飞3,姚家思1*
    2020, 41(1):  121-12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1.029
    摘要 ( 540 )   HTML   PDF (391KB) ( 2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