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共识建议解读
    赵铁梅
    2021, 42(6):  621-6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1
    摘要 ( 690 )   HTML   PDF (304KB) ( 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中,有一部分患者尽管接受了常规治疗,纤维化仍然出现进展,称之为进行性纤维化型,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PF-ILD)在定义、诊断和处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2020年发表的PF-ILD共识建议中,间质性肺疾病专家组提出了进行性纤维化的建设性定义,指出发生进行性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诊断性检查的重要性、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未来研究方向等。本文通过解读,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氢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宋京花, 贾红艳, 邵天鹏, 柳志宝, 赵元平
    2021, 42(6):  624-6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2
    摘要 ( 438 )   HTML   PDF (1808KB) ( 1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氢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大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SPF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350~4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穿刺法和造影剂复合甘露醇输注模拟SAH模型;氢气治疗组大鼠在模型制备成功后24 h和48 h时置入预充2.9%浓度氢气的麻醉诱导箱中2 h作为氢气治疗,模型组置入预充空气的诱导箱;对照组除不刺破颅内血管外,其他操作均与模型组相同。在模型制备成功后72 h取主动脉血0.7~1.0 mL,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经心脏灌注后肾组织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肾脏组织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B淋巴细胞瘤2 (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蛋k(bcl-2 associated-k,bak)及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在细胞实验中采用300 μmol/L过氧化氢处理24 h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方法制备氧化应激模型,干预后24 h、48 h分别用2.9%浓度氢气处理2 h,检测肾上皮细胞内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率。 
    结果  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大鼠BUN和SCr水平高于对照组,氢气治疗组大鼠BUN和SCr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氢气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损伤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bcl-2/bak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氢气治疗组大鼠肾脏大鼠肾脏组织bcl-2/bak蛋白比值高于模型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氢气治疗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氢气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MDA水平和凋亡率高于对照组,SOD水平和存活率低于对照组;氢气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MDA和凋亡率低于模型组,SOD和存活率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  氢气对SAH致AK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氢气能减少ROS生成后抑制肾脏细胞凋亡有关。

    MicroRNA-326通过靶向Klk7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抑郁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刘涛, 张望, 钟艳丽, 吴宏伟
    2021, 42(6):  631-636,64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3
    摘要 ( 529 )   HTML   PDF (677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MicroRNA-326通过靶向激肽释放酶7(Kallikrein 7,Klk7)调控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对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
    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组,每组各10只。CUMS诱导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lk7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26与Klk7之间的靶向结合作用; CCK-8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326表达和Klk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Klk7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UMS组大鼠蔗糖偏爱值、穿越次数均显著下调(P<0.05),静止时间、Klk7表达和细胞凋亡均显著上调(P<0.05);Klk7为miR-326的靶基因;与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相比,miR-326通过靶向抑制Klk7,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活化,促进CUMS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P<0.05);与miR-326 inhibitor组相比,同时下调miR-326和Klk7抑制MAPK信号通路活化,促进CUMS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P<0.05)。
    结论  MicroRNA-326通过靶向Klk7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抑郁模型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刘凌, 陈屿, 郑庆厚, 张宁, 吕瑛, 王震
    2021, 42(6):  637-6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4
    摘要 ( 538 )   HTML   PDF (361KB)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的疗效及远期预后。
    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选取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53例,均无三尖瓣器质性病变,观察行介入封堵后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效果及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所有室间隔缺损患者均封堵成功,52例三尖瓣反流面积、速度、压差均较随介入时间的推移呈现减小或下降趋势(P<0.05);1例患者术后出现封堵器与三尖瓣腱索缠绕、三尖瓣重度反流,后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  术前严格筛查,部分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安全有效。

    联合检测hs-CRP、Hcy和凝血功能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分析
    陈灏, 胡菁菁
    2021, 42(6):  641-64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5
    摘要 ( 519 )   HTML   PDF (401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凝血功能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根据患者发病96 h内有无神经功能症状进行性加重,分为进展组(50例)和未进展组(56例),并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Hcy、血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的情况。
    结果  各组血清hs-CRP、Hcy、血脂代谢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hs-CRP、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进展组血清hs-CRP、Hcy、TC、TG、LDL-C、D-二聚体、Fib水平较未进展组明显升高(P<0.05),进展组HDL-C水平较未进展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和血脂代谢障碍,并且处于进展期的患者血清hs-CRP、Hcy、TC、TG、LDL-C、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下降,这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住院结局的影响
    逯青丽, 王静, 刘仲仲,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2021, 42(6):  646-65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6
    摘要 ( 512 )   HTML   PDF (398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吞咽障碍对院内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 1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1~2级)1 004例和吞咽障碍组(3~5级)112例,比较分析2组的基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吞咽障碍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结局(卒中相关性肺炎、肠外营养和预后不良)的影响。
    结果  与吞咽良好组相比,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心房颤动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48 h不能行走比例较高,入院心率和空腹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吞咽障碍组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外营养率以及预后不良率均高于吞咽良好组(26.8% vs. 4.0%,11.6% vs. 1.9%,46.4% vs. 17.8%,P<0.001)。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OR=3.835,95%CI:2.005~7.335,P<0.001)及肠外营养概率(OR=4.909,95%CI: 1.991~12.102,P<0.001)显著升高。
    结论  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和肠外营养概率显著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和早期应对。

    多种血清指标预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价值
    唐甲凡, 翟万庆, 宋丽艳, 何晓燕, 周亦
    2021, 42(6):  651-655,66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7
    摘要 ( 468 )   HTML   PDF (398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脑卒中后6个月是否合并抑郁,分为PSD组221例、非PSD组339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D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各血清指标预测PSD发生的临床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D组血清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uric acid,UA)、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2、IL-6、IL-17、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均高于非PSD组(P<0.05),TNF-α、SAA水平,通过血常规检测计算 NLR、PLR低于非PSD组(P<0.05),2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OR=1.48,95%CI:1.06~1.97,P=0.026)、IL-17(OR=1.26,95%CI:1.03~1.56,P=0.038)、NLR(OR=2.45,95%CI:1.52~4.89,P<0.001)、SAA(OR=1.87,95%CI:1.22~2.65,P<0.001)、UA(OR=2.68,95%CI:1.72~5.68,P<0.001)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UA、NLR、SAA、IL-6、IL-17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发生PSD的AUC分别为0.838、0.826、0.759、0.732、0.569。
    结论  血清IL-6、IL-17、SAA、NLR、UA水平增高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D的危险因素,可预测PSD发生风险,且UA、NLR预测价值较高。

    HEART评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近期MACE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张从艳, 郑志远, 赵雅静, 周凌峰, 丁俊丽, 修明文
    2021, 42(6):  656-66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8
    摘要 ( 471 )   HTML   PDF (477KB)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EART评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645例,排除由于肿瘤、风湿等导致的疼痛患者84例和失访患者11例,纳入研究共55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HEART评分和GRACE评分,并随访30 d,记录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55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 30 d内发生MACE 82例(14.9%)。MACE组年龄、吸烟率、合并高血压病率、合并冠心病率、合并糖尿病率及入院时HEART评分、GRACE评分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EART评分、GRACE评分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30 d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HEART评分、GRACE评分预测胸痛患者30 d内发生MACE的ROC曲线,HEART评分曲线下面积高于GRACE评分(P<0.05);HEART评分高危组MACE发生率高于GRACE评分高危组,HEART评分中危组MACE发生率高于GRACE评分中危组,低危组MACE发生率低于GRACE评分低危组(P<0.05),表明HEART评分评定为低危患者MACE发生风险更低,且预测的中危和高危患者发生MACE发生风险更高。
    结论  HEART评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30 d MACE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免疫及循环的影响
    张梓楠, 厉坤鹏, 陈浩, 肖琳, 冯莹
    2021, 42(6):  661-66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09
    摘要 ( 514 )   HTML   PDF (347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循环、体循环的影响。
    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和观察组(常规干预联合有氧运动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B淋巴细胞亚群(CD19+、CD5+及CD20+)及肺循环指标[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  及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体循环指标[平均体循环压(mean systemic arterial pressure,mSAP)及体循环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SVR)]。
    结果  干预后6周及12周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肺循环指标及体循环指标SV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循环、体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好,在本类患者稳定期的应用价值较高。

    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林玲, 俞善春, 刘从瑶
    2021, 42(6):  665-67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0
    摘要 ( 570 )   HTML   PDF (563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肝癌组)20例、肝硬化(肝硬化组)35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组)7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3组基线资料、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指标、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肝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检测结果,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
    结果  肝癌组HBeAg阳性率、HBV-DNA低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HBV-DNA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TBIL、ALT、ALP、GGT高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AST低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TBIL、ALT、ALP高于乙型肝炎组,AST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PT、APTT、TT短于肝硬化组,长于乙型肝炎组,FIB高于肝硬化组,低于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PT、APTT、TT长于乙型肝炎组,FIB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AFP、CA199、AFU、TNF-α、VEGF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血清AFP高于乙型肝炎组,CA199、VEGF水平均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单项检测中,凝血四项、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有预测价值(AUC>0.5),联合检测凝血四项与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最佳,分别为0.83、0.79、0.80,AUC为0.865。
    结论  凝血四项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有较好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与矿物质和骨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王菡, 陈卫东, 丁志珍, 陈燕
    2021, 42(6):  671-675,6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1
    摘要 ( 404 )   HTML   PDF (436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与CKD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CKD 3~5期患者120例,其中CKD 3期、CKD 4期和CKD 5期各40例;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对比各组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blood phosphorus,P)、钙磷乘积(calcium phosphorus product,Ca·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观察各组SOST、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并分析SOST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CKD 3期组、CKD 4期组和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对照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D 4期组和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CKD 3期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与CKD 4期组比较,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CKD 4期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CKD 4期组(P<0.05)。CKD 3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KD 4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C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D 5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Ca·P、AK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于CKD 3期组比较,CKD 4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3期组,P、Ca·P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CKD 5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3期组,P、Ca·P、AKP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CKD 5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4期组,P、Ca·P、AKP显著高于CKD 4期组(P<0.05)。CKD 3~5期患者SOST与eGFR、Hb、Ca、25-(OH)D3、BMD呈负相关(r=-0.910、-0.660、-0.426、-0.393、-0.223,P<0.05),与SCr、P、Ca·P、iPTH呈正相关(r=0.610、0.640、0.548、0.404,P<0.05)。
    结论   CKD 3~5期患者血清SOST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且与BMD及矿物质骨代谢指标Ca、P、Ca·P、iPTH、25-(OH)D3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CKD-MBD的可靠指标。

    腹腔镜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韩晓凯, 韩晓华, 张建娥, 李涛, 薛涵月, 康建省
    2021, 42(6):  676-679,68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2
    摘要 ( 413 )   HTML   PDF (411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行腹腔镜减重与代谢手术后的效果及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间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多余体重百分比(percentage of excess body weight,EWI%)、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2 saturation,LSaO2)及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改善情况。
    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体重、BMI、TC、FPG、HbA1c、HOMA-IR、ES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体重、BMI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TC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FPG、HbA1c、HOMA-IR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E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HDL、LSaO2逐渐升高,术后6个月、12个月HDL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LSaO2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关节退行性改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以肥胖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高龄高危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观察
    任行飞, 冯金顺, 李世祥, 费兴业, 张同庆, 葛永超
    2021, 42(6):  680-68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3
    摘要 ( 562 )   HTML   PDF (678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radical transurethral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bladder tumours,RPVBT)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高龄、高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因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而接受RPVBT或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radical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urs,RTURBT),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10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资料。根据已实施术式不同,分为RTURBT组47例, RPVBT组61例,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反射情况、住院时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总体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绘制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曲线。
    结果  RPVBT组与RTURBT组患者年龄、Karnofsky评分、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量、肿瘤分布位置、病理级别构成、性别构成等观测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PVB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时间、住院时间各观测变量显著优于RTURBT组患者,且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累积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累积复发率情况,RPVBT组分别为68.0%、43.3%、38.9%,RTURBT组分别为69.8%、47.8%、4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特点以非浸润性复发为主(46.8%、42.6%),肌层浸润性复发率低(4.3%、4.9%)。总体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
    结论  RPVBT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方案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更微创、更小的不良反应、易耐受性、安全有效,有较满意的远期总体生存率,可作为高龄、高危无法耐受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手术患者的治疗策略。

    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在妇科良性肿瘤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董云, 朱春丽, 袁换章, 黎加识
    2021, 42(6):  686-6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4
    摘要 ( 513 )   HTML   PDF (384KB)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在妇科良性肿瘤内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在本院妇产科行内镜手术治疗的良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时采用回顾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妇科良性肿瘤患者8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在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的基础上进行内镜手术操作,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手术操作。比较2组患者病情的诊断率、术后治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患者的依从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等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好(P<0.05)。
    结论  盆腔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用于微创手术,内镜手术的术前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可以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泌尿系损伤、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逐步实现临床数字医学核心技术在临床的指导和辅助应用。

    IL-12B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赵玮, 李琰, 郝雅丽, 张海波, 康山
    2021, 42(6):  690-6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5
    摘要 ( 436 )   HTML   PDF (407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B(interleukin-12B,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在异位内膜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焦磷酸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分别检测50例卵巢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44例对照妇女正常内膜组织中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内膜组织相比,卵巢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IL-12B基因启动子区呈现明显的低甲基化状态(P<0.001),而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妇女正常内膜组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中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10,P<0.001)。
    结论  IL-12B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水平导致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在卵巢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不同管饲法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吴磊, 陈海山, 郑清华
    2021, 42(6):  695-697,70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6
    摘要 ( 504 )   HTML   PDF (388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持续经鼻胃管管饲与间歇性管饲对伴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均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持续经鼻胃管管饲,观察组予以呼吸功能训练及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比较2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Hb、ALB、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歇性管饲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误吸、鼻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肺部超声评分与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VAP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
    赵苑竹, 刘丹, 林明名
    2021, 42(6):  698-70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7
    摘要 ( 746 )   HTML   PDF (559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ICU收治的VAP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肺部超声评分以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检查,观察肺部超声评分以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VAP中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观察患者治疗不同时间肺部超声评分以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的变化,并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以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V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肺部超声评分、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胸部CT诊断VAP均具有较高准确率,但是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7 d时肺部超声评分以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与WBC、PCT以及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3 d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后28 d内死亡26例,存活7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抗生素、肺部超声评分、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呼吸衰竭、插入方式、WBC、PCT、hs-CRP均为VAP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肺部超声评分、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VAP患者预后价值的AUC分别为0.912、0.824;肺部超声评分截值为2.50,简化肺部感染评分截值为3.50,两种评分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肺部超声评分为95.9%、73.1%;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为86.5%、73.1%,肺部超声评分的准确率更高。
    结论  肺部超声评分以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VA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均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且肺部超声评分在VAP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钱焕丽, 李元海, 何川
    2021, 42(6):  704-707,71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8
    摘要 ( 875 )   HTML   PDF (420KB)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160例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中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0 mg/kg、舒芬太尼0.50 μg/kg、罗库溴铵0.60 mg/kg;对照组术中麻醉诱导时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0 μg/kg、罗库溴铵0.60 mg/kg。记录2组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时(T0)、脑电双频指数值<60时(T1)、插管后(T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手术前、术后24 h和72 h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MA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2组HR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得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MMSE得分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呼吸抑制、躁动、头晕头痛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应用于LC术安全性较好、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恢复较快,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ICU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型研究
    王丽霞, 王运昌, 李荣荣, 张洁莉, 安静, 李妤蓉
    2021, 42(6):  708-71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19
    摘要 ( 556 )   HTML   PDF (419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ICU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A,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PA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型。
    结果  筛选出纳入本研究的下呼吸道PA菌株42株。PA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在30%以下,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30.0%~40.0%之间,对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达40.0%以上,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0%,敏感率为100%;超广谱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blaCTX-M-1基因携带率为7.1%(3/42),碳青霉烯类相关耐药基因中blaIMP基因携带率为19.0%(8/42),blaOXA-1基因携带率为16.7%(7/42),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aac(6′)-Ⅰb基因携带率为23.8%(10/42),ant(2″)-Ⅰa基因携带率为19.0%(8/42),外排泵基因OprD2缺失率为19.0%(8/42),Ⅰ类整合子(Int-Ⅰ)携带率为23.8%(10/42)。
    结论  ICU病房PA感染以呼吸道为主,除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B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应依据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PA相关耐药基因以aac(6′)-Ⅰb和Ⅰ类整合子为主,有利于研究耐药逆转机制。
    胆汁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
    陆燕飞, 金菲, 张晓慧, 倪芳, 夏文颖
    2021, 42(6):  713-71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20
    摘要 ( 663 )   HTML   PDF (396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胆汁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菌感染特征,为临床胆道感染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汁培养病原菌1 264株及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 WHONET 5.6进行药敏结果分析,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耐药菌感染预后分析。
    结果  临床胆汁培养阳性率为32.1%,共分离阳性菌株1 2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0株(61.7%),革兰阳性菌417株(33.0%),真菌67株(5.3%),菌株以大肠埃希菌(25.9%)、肺炎克雷伯菌(10.9%)、屎肠球菌(11.7%)、粪肠球菌(8.9%)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59.9%);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外对其余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52.6%);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均<47.4%;肠球菌属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63.3%),除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的肠球菌,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共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50株,以肺炎克雷伯菌(62.0%)、大肠埃希菌(26.0%)为主。胆道感染CRE患者多为男性、50岁以上、有恶性肿瘤、肝移植、外伤等严重的原发疾病、有外科手术及胆汁引流史,易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受CRE细菌类型和有无消化道出血影响,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是胆汁培养CRE阳性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院胆道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属为主,胆道CRE感染严重。临床应重点防范多重耐药菌,根据胆汁培养CRE类型可判断预后并及时干预,高危患者应主动筛查并及早去除定植耐药菌,降低胆道感染的病死率。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王志先, 丁祺, 王仲敏, 何晓婵, 孙亚楠
    2021, 42(6):  718-72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21
    摘要 ( 340 )   HTML   PDF (389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行TCT、HPV且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 169例体检者,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宫颈病变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PV DNA负荷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比较两种筛查方法在诊断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
    结果  筛查发现,TCT检查结果阳性率为22.07%, HPV感染检查结果阳性率为25.32%。对于HPV DNA阳性并且 TCT≥ASC或HPV DNA 阴性但 TCT≥LSIL者,各TCT检查结果以及各组HPV DNA负荷量病理检查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在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87.79,特异度为28.09%;HPV在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33.71%。HPV在宫颈病变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TCT。
    结论  HPV筛查和早期诊断有利于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宫颈病变程度与HPV DNA负荷载量等级呈正相关,需要密切关注高病毒载量患者。

    存在孕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史的女性妊娠期碘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横断面研究
    李融融, 刘燕萍, 马良坤, 邱玲, 柴晓峰, 李蕊
    2021, 42(6):  722-72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22
    摘要 ( 298 )   HTML   PDF (382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孕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相关的过量碘暴露对于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
    方法  纳入孕前曾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的70例孕妇,分别进行碘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横断面评价。
    结果  纳入研究的孕妇血清碘中位数为138.00 μg/L,71.43%(50例)血清碘>90 μg/L。与总体人群相比,孕前具有过量碘暴露史的女性孕期存在临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总体现患病率以及发生甲状腺毒症的风险均显著升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碘过量可使孕妇孕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风险增加至4.493倍(95%CI:1.251~16.140,P=0.021)。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如同时存在甲状腺疾病既往病史且孕期处于过量碘负荷(血清碘>90 μg/L)者,相对于血清碘未升高且无既往甲状腺病史的情况,其发生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风险进一步增加(OR=7.703,95%CI:2.340~13.066,P=0.004)。
    结论   孕前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导致的医源性碘暴露可能使孕期持续处于碘过量状态,其是孕妇罹患临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重要风险因子,而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者会更进一步增加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风险。

    生物陶瓷用于年轻恒前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王惠敏, 赵增波, 刘晓礼, 张艳宁, 侯敬雅, 杨运田
    2021, 42(6):  727-7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23
    摘要 ( 362 )   HTML   PDF (338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在年轻恒前牙牙髓切断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96例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作为牙髓切断术的盖髓材料,B组采用氢氧化钙制剂vitapex作为牙髓切断术的盖髓材料。比较临床盖髓操作时间,治疗完成后12个月复查时应用两种材料的临床疗效,12个月复查时的钙化桥厚度。
    结果  A组和B组盖髓操作时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钙化桥厚度大于B组(P<0.05)。
    结论  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牙髓切断术中,采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进行活髓保存,可诱导出一定厚度的钙化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医学生从医选择动机分析及医学教育相关策略研究——以河北某医科大学为例的调查与分析
    柳云, 谢晋, 赵玉琦, 那佳, 边林
    2021, 42(6):  730-7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24
    摘要 ( 362 )   HTML   PDF (428KB) ( 2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河北某医科大学各年级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从医选择意愿和影响从医意愿的动机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了解他们现阶段对医学专业的认知程度和对医生职业的认可现状,进而探索影响医学生从医选择意愿的动机,为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制定教学策略和特定规划提供根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医科大学各年级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合专家指导意见自主设计网络自填式调查问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从医意愿比较的卡方检验和探求从医动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 830名研究对象中有从医意愿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共1 587人(86.72%);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父母意愿、有无陪同家属就医经历、个人兴趣、个人是否认可医生较高的社会地位、优良工作发展前景以及医生治病救人的职业特性等特征的学生从医意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个人学医兴趣高、学生个人有陪同家属的就医经历、父母同意学生从事医生行业、学生认可医生治病救人的职业特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医学专业本科生从医意愿的促进因素(P<0.05),而年级越高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专业本科生从医意愿表达更为低下(P<0.05)。
    结论  大部分医学专业本科生从医意愿较为强烈,但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可感仍需加强,应该加大政府对医生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着重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可度,有效引导医学生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规划,适宜和有针对性地激发不同特征学生群体的从医动机。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治进展
    纪晨光(综述), 刘丽, 冯志杰(审校)
    2021, 42(6):  735-73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25
    摘要 ( 406 )   HTML   PDF (992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食管癌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所以,要发现早期食管癌,主要靠内镜检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我国早期食管癌的发现率逐年提高,内镜下治疗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发现率仍远低于日韩。只有能够发现早期食管癌,才有可能内镜下切除,现对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Flap核酸内切酶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
    刘彦权(综述), 陈亚春, 沈建箴(审校)
    2021, 42(6):  740-7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6.026
    摘要 ( 633 )   HTML   PDF (408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lap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是一种具备特异性结构的多功能核酸酶,其参与机体细胞多种DNA代谢途径,在维护人类基因组稳定性、防止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FEN1的功能、作用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异常表达的FEN1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认识FEN1在肿瘤细胞活动调节中的具体作用与机制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将从FEN1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机制等方面予以论述,同时对FEN1参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进行适当阐述,以期为今后肿瘤相关领域的基础科研与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