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5
    从2019《新指南》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马路园, 赵彩彦
    2020, 41(10):  1117-1120,112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1
    摘要 ( 1239 )   HTML   PDF (415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正式颁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从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指南更新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本文结合指南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抗病毒治疗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规范地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辛秋平, 高志旭, 曲忠慧
    2020, 41(10):  1121-112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2
    摘要 ( 499 )   HTML   PDF (420KB)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4例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联合NIPPV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 d后,2组患者血浆心力衰竭标记物[心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id-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MR-proANP)]、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碱剩余(base excess,BE)]、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心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变化。
    结果  治疗3 d后,2组血浆cTnI、NT-proBNP、MR-proANP、IL-6、CRP、TNF-α及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2组PaO2、BE及LVEF、SV、CI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
    结论  NIPPV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对尽快控制机体炎症反应、稳定内环境平衡并恢复心功能有利。

    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与血清CRP、MCP-1、MMP9的相关性
    刘健, 宋然, 宋朝国, 张健
    2020, 41(10):  1126-11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3
    摘要 ( 613 )   HTML   PDF (372KB)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protenaine 9,MMP9)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AD患者92例进行研究,其中发生ALI患者42例(ALI组),无发生ALI患者50例(非ALI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RP、MCP-1、MMP9水平,3者表达相关性及对ALI预测价值。
    结果  非ALI组和ALI组血清CRP、MCP-1、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I组高于非AL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LI组和ALI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I组均高于非ALI组;非ALI组和ALI组血清IL-10均低于对照组,且ALI组低于非AL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I组血清CRP与MCP-1、MMP9呈正相关性(r=0.827,P<0.001;r=0.868,P<0.001),MCP-1与MMP9呈正相关性(r=0.741,P<0.001)。 CRP的AUC为0.856,诊断敏感度为66.70%,特异度为88.00%,MCP-1的AUC为0.769,诊断敏感度为69.00%,特异度为76.00%,MMP9的AUC为0.884,诊断敏感度为81.00%,特异度为90.00%,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30,诊断敏感度为83.30%,特异度为90.00%。
    结论  AD合并ALI患者血清CRP、MCP-1、MMP9水平升高,3者呈正相关性,CRP、MCP-1、MMP9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高,对AD合并AL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胰岛素受体底物1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王娜, 刘畅, 刘斯静, WANG Xiao, 李玉坤, 薛鹏
    2020, 41(10):  1130-11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4
    摘要 ( 494 )   HTML   PDF (1878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具有盘状同源区域结合序列的转录共活化因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信号通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动物实验部分,采用微型电脑断层成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μCT)比较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手术(ovariectomy,OVX)组大鼠股骨的骨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比较3组间股骨IRS-1表达差异;细胞实验部分,应用质粒转染技术干预IRS-1和TAZ的表达,采用茜素红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钙结节形成和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OVX大鼠股骨的骨量相关指标明显减低(P<0.05),股骨中IRS-1表达明显减少(P<0.05);IRS-1表达上调可以增加TAZ、结合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的表达,从而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敲除IRS-1或TAZ可以抑制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结论  IRS-1可通过上调TAZ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IRS-1/TAZ可作为基因修饰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方案联合微创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米俊, 华鹏, 崔翔, 周荣赛
    2020, 41(10):  1136-1139,11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5
    摘要 ( 511 )   HTML   PDF (437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方案联合微创腹腔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SAP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均常规采取微创腹腔引流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根据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给予普通肠内营养治疗)和联合组74例(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方案)。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比较2组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变化,比较2组7 d、30 d病死率及基本康复指标差异。
    结果   2组7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0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血清Alb、PA、Tf、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联合组血清Alb、PA、Tf、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恢复进食时间、引流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方案联合微创腹腔引流治疗SAP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加快身体恢复。

    斯钙素1在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苏世强, 张晋, 杜泓, 陈延, 杨翠霞, 李珅
    2020, 41(10):  1140-11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6
    摘要 ( 585 )   HTML   PDF (561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斯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在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C1在判断肾细胞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5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试验组)和同期50 例正常人群外周血清(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组外周血清中STC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Kaplan-Meier方法描制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
    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STC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STC1高表达与肾细胞癌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肿瘤分化差、伴坏死、临床分期晚及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STC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  STC1 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外周血STC1基因表达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TC1升高可能对于肾细胞癌患者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髓内钉治疗慢性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不愈的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戚晓冬, 徐宁
    2020, 41(10):  1145-1148,11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7
    摘要 ( 716 )   HTML   PDF (399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髓内钉和金属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慢性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不愈的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慢性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不愈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予以髓内钉治疗,对照组予以金属接骨板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比较2组骨痂生长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伸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术后1 d和术后2周比较2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2组骨痂生长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伸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明显高于术后 1 d,研究组骨痂生长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伸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2组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1 d,研究组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髓内钉治疗慢性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不愈疗效显著、创伤小、血供破坏少,有利于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控制炎症。

    带线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张尚普, 董智, 左百军, 和佳, 李步强, 宋恒义
    2020, 41(10):  1149-11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8
    摘要 ( 678 )   HTML   PDF (702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带线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功能恢复时间,评价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Lazzcano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rsa基因通过mbk-2调控秀丽隐杆线虫胚胎发育
    翟佳佳, 张俊娣, 左志洪, 王川, 张雷
    2020, 41(10):  1154-115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09
    摘要 ( 656 )   HTML   PDF (1509KB)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使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观察rsa基因对mbk-2突变型线虫胚胎发育和虫卵孵化的影响,初步探讨mbk-2的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以RNAi技术定向干扰mbk-2突变型线虫rsa基因的表达,并对rsa沉默后线虫的虫卵孵化水平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其在线虫生长发育、生殖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  与L4440喂养的mbk-2基因突变组相比,rsa-1和rsa-2RNAi细菌处理mbk-2基因突变组虫卵未孵化率显著升高,达到41.8%和49.2%(P<0.05),且rsa-2处理组显著高于rsa-1组(P<0.05);rsa-1和rsa-2 RNAi细菌处理的N2野生型线虫虫卵未孵化率分别为3.9%和5.7%,显著低于rsa-1和rsa-2 RNAi细菌处理的mbk-2突变型线虫(P<0.05)。 rsa-2 RNAi处理mbk-2突变型线虫组,线虫胚胎发育异常显著增加。
    结论  mbk-2是线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rsa是mbk-2的重要修饰基因,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线虫的胚胎发育和虫卵孵化。

    青春期发育女童乳腺超声与卵巢、子宫超声及骨龄和性发育状况的关系
    袁博, 皮亚雷, 张亚男, 阎雪, 冯娜, 张会丰
    2020, 41(10):  1160-1164,11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0
    摘要 ( 966 )   HTML   PDF (450KB) ( 5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青春期发育女童乳腺、卵巢、子宫超声及骨龄和性发育状况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为评价青春发育而就诊的女童110例,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重、拍骨龄片、测性激素、行盆腔超声及乳腺超声检查,并根据乳腺超声分级和临床Tanner分期,分析与乳腺超声评级相关的生长发育参数,评估5个超声分级间参数的差异,进一步将Tanner Ⅱ期的女童按乳腺超声分为3个亚群,同样将乳腺超声B级的女童按Tanner分期分为3个亚群,比较亚群间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  乳腺超声分级与年龄、骨龄、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及卵巢体积(左右卵巢的平均体积)均呈明显正相关,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雌二醇(estradiol,E2)、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存在一定相关性,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无明显相关性。受试女童110例按乳腺超声分为A级23例(20.9%)、B级46例(41.8%)、C级18例(16.4%)、D级5例(4.5%)、E级18例(16.4%)。C组、D组、E组年龄、骨龄、BMI、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和卵巢体积高于或大于A组和B组,E组、E2水平高于A组和B组,D组、E组LH水平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受试者中临床TannerⅡ期女童60例(54.5%),按乳腺超声分级,A级15例(25.0%)、B级38例(63.3%)、C级7例(11.7%)。3组间E2、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及卵巢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超声分级的增加上述参数水平逐渐增加。而年龄、骨龄、LH、FSH、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超声B级女童46例(41.8%),将B级女童按Tanner分期,Ⅰ期5例(10.9%)、Ⅱ期36例(78.2%)、Ⅲ期 5例(10.9%)。3组间年龄、E2、LH、FSH、BMI、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及卵巢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nnerⅢ期组骨龄大于TannerⅠ期组骨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超声分级与骨龄、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卵巢体积存在明显正相关,对女童青春期乳房发育的评价更准确、更客观。

    儿童白血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王世博, 王黎一, 孙红梅, 高艳军
    2020, 41(10):  1165-11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1
    摘要 ( 665 )   HTML   PDF (5213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 Meta 分析系统评价儿童白血病发病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检索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大医医学网,PubMed 数据库中关于环境危险因素与中国儿童白血病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8月20日,采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出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  共纳入25篇关于儿童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共 4 307 例患者,对照组共5 1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油漆接触史OR(5.75),95%CI(3.17,10.44);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3.46),95%CI(2.00,6.00);家族遗传病史OR(3.32),95%CI(2.52,4.38)。母亲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房屋装修或新置家具OR(3.19),95%CI(1.63,6.27);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2.44),95%CI(1.81,3.30);流产史OR(2.15),95%CI(1.28,3.61)。父亲在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因素分别为:吸烟史OR(2.18),95%CI(1.19,4.01);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1.52),95%CI(1.25,1.85)。
    结论  儿童白血病发病与患儿本身、母亲和父亲均密切相关,改善家庭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预防儿童白血病提供有效的措施。

    屈光不正患者SMILE与FLEx治疗后组织去除厚度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吕鹏, 白宁艳, 徐浩, 陈玉红, 陈桌倩
    2020, 41(10):  1172-1175,11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2
    摘要 ( 524 )   HTML   PDF (398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屈光不正患者小切口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及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aser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治疗后组织去除厚度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方法  选取因屈光不正需行屈光性透镜切除术的患者24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MILE术式,对照组采用FLEx术式。术后观察2组患者视力变化、不同区域角膜高度变化以及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1年UDVA、BCVA变化差异显著(P<0.01),且不同手术与时间具有交互作用(P<0.01),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测得角膜各区域高度均有改变,顶点处与2 mm环处的改变量无明显差异,但4 mm环与6 mm环处,2组的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CH、△CRF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手术与时间具有交互作用(P<0.01),但2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MILE与FLEx术后患者视力均能获得较好改善。但就角膜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而言,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更小,术后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CXCL8及其受体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邢志伟, 张珣, 王红, 韩云霄, 张建武
    2020, 41(10):  1176-118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3
    摘要 ( 686 )   HTML   PDF (641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XC趋化因子配体8(cysteine X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和CXC趋化因子受体1(cysteine X chemokine receptor 1,CXCR1)、CXC趋化因子受体2(cysteine X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的mRNA表达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病历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125例、潜伏感染患者(潜伏感染组)109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12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各组外周血CXCL8和受体CXCR1、CXCR2的mRNA表达水平。根据肺部有无空洞将肺结核患者分为有空洞组和无空洞组,比较外周血CXCL8和受体CXCR1、CXCR2的mRNA表达水平。所有的肺结核患者给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6个月,监测CXCL8、CXCR1和CXCR2的mRNA的动态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CXCL8、CXCR1和CXCR2的mRNA在肺结核病实验室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肺结核组外周血CXCL8、CXCR1和CXC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潜伏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空洞组肺结核患者CXCL8、CXCR1和CXC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空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CXCL8、CXCR1和CXCR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CXCL8、CXCR1和CXCR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8诊断肺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敏感度为76.8% ,特异度为90.5%;CXCR1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为72.8%,特异度为79.2%;CXCR2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敏感度为59.2%,特异度为78.8%。
    结论  趋化因子CXCL8及其受体参与机体的抗结核免疫,可能成为肺结核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和NF-κB活性的影响
    郭琼梅, 刘秀叶, 王莉, 周晓辉, 魏砚砚, 毛瑞芬
    2020, 41(10):  1181-1184,11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4
    摘要 ( 428 )   HTML   PDF (419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5 mg/kg,舒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麻醉诱导后D组给予初始剂量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给药时间>10 min),继之以0.4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C组同样的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CPB开始后30 min(T1)、CPB停止后30 min(T2)、CPB停止后4 h(T3)和CPB停止后24 h(T4)采集桡动脉血样,分离中性粒细胞和血浆,检测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在T1~4均较T0时升高(P<0.05),D组在T1~4各时间点均低于C组,2组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表达从T0到T2逐渐降低,T3、T4时升高,但均较T0时降低,D组在T1~4各时间点均高于C组,2组在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与NF-κB活性呈负相关(C组:r=-0.606,P<0.05;D组:r=-0.691,P<0.05)。
    结论  NF-κB活性的抑制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减轻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的过程。

    羟考酮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
    田青川, 杨晓春, 孙海军
    2020, 41(10):  1185-11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5
    摘要 ( 516 )   HTML   PDF (419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羟考酮诱导效果。
    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羟考酮组各30例。诱导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1.5 μg/kg,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15 μg/kg,羟考酮组给予羟考酮0.15 mg/kg,其余药物及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入室(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20 s(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拔除喉罩(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后苏醒用时、维持药量,苏醒后10 min(T6)、1 h(T7)、2 h(T8)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不良反应。
    结果  芬太尼组盐酸瑞芬太尼用量比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MAP和HR均呈现波动趋势,芬太尼组MAP和HR在T2时比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明显升高(P<0.05),3组MAP和HR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VAS评分随着时间而升高,芬太尼组较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增高,舒芬太尼组较羟考酮组增高,3组术后VAS评分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15 mg/kg羟考酮有效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镇痛优势明显,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锥形束CT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吴勇超, 武中林, 荣小翠, 李亚洲, 康一鹤, 李智岗
    2020, 41(10):  1190-119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6
    摘要 ( 566 )   HTML   PDF (969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CRLM的介入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方法  选取CRLM患者50例,行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检查共检出146个转移瘤。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二维血管造影,观察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LM)染色表现、数目及部位,后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增强扫描,观察LM染色情况、数目及部位。结合两者表现,进行超选择碘油栓塞,栓塞完成后再次行CBCT平扫,观察LM栓塞程度。
    结果  50例患者常规DSA造影下可见97个CRLM,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中早期肿瘤周边环形染色,中心区域无染色,动脉晚期环形染色变淡,正常肝实质期充盈缺损影显影清晰。24个为中等血供,73个为乏血供,未见富血供的CRLM。CBCT增强扫描共检出142个LM,比 DSA血管造影多检出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在CBCT增强扫描中表现为肿瘤周边强化,而中心区域无强化,与CT或MRI影像学表现一致。50例患者栓塞后行CBCT平扫,142个转移瘤清晰的显示肝转移瘤栓塞程度,其中107个转移瘤与CBCT增强扫描及术前影像学强化范围沉积一致,35个转移瘤与双期扫描强化范围较差,予以二次栓塞,再次行CBCT平扫显示肝转移瘤沉积范围与强化范围一致。
    结论  对于CRLM患者行TACE治疗时,在DSA二维血管造影后行CBCT增强扫描,能有效地发现二维血管造影中漏诊的转移瘤;同时在CRLM栓塞完成后行CBCT平扫,能准确、即时地判断碘油沉积情况,提高CRLM的TACE疗效,CBCT技术在CRLM中可起到指导性作用。

    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侯瑞鸿, 母建奎, 孙梦月, 井淑艳, 李姿健, 李淑静
    2020, 41(10):  1195-11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7
    摘要 ( 565 )   HTML   PDF (1507KB) ( 2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为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48例行MSCTV检查,将原始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做多种图像后处理,寻找病变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ithy,DS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8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双下肢同时受累3例,左下肢受累21例,右下肢受累12例;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7例,伴有深静脉血栓18例。以DSA结果做为金标准, MS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100.0%。
    结论  MSCTV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静脉血栓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MRI结合腔内充盈耦合剂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应用研究
    宋军伟, 鲁卫东, 李晓景, 赵心海, 李凯, 管浩
    2020, 41(10):  1200-12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8
    摘要 ( 621 )   HTML   PDF (968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直肠MRI结合腔内充盈耦合剂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取直肠癌76例,所有患者均行直肠MRI检查及腔内充盈耦合剂后MRI检查,分别评估肿瘤的T分期、N分期、系膜血管受侵、环周切缘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直肠MRI对于直肠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一致58例,总体符合率76.3%。N分期与术后病理一致55例,总体符合率72.3%(Kappa=0.572,χ2=24.366,P<0.001)。系膜血管受侵(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分析MRI与病理一致55例,其中EMVI(+)误判为EMVI(-)9例,EMVI(-)误判为EMVI(+)12例,总体符合率72.3%(Kappa值=0.564,χ2=23.677,P<0.001)。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margin,CRM)分析MRI与病理一致68例,其中CRM(+)误判为CRM(-)4例,CRM(-)误判为CRM(+)4例,总体符合率89.5%(Kappa值=0.754,χ2=8.556,P=0.004)。直肠腔内充盈耦合剂后MRI对于直肠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一致66例,总体符合率86.8%,与直肠MRI检查符合率经卡方检验(Kappa值=0.736,χ2=3.102,P=0.043)。N分期与术后病理一致55例,总体符合率72.3%,与直肠MRI检查符合率经卡方检验(Kappa值=0.569,χ2=0.000,P=1.000)。EMVI分析MRI与病理一致61例,其中EMVI(+)误判为EMVI(-)7例,EMVI(-)误判为EMVI(+)8例,总体符合率80.3%,与直肠MRI检查符合率经卡方检验(Kappa值=0.612,χ2=1.314,P=0.252)。CRM分析MRI与病理一致65例,其中CRM(+)误判为CRM(-)4例,CRM(-)误判为CRM(+)7例,总体符合率85.5%,与直肠MRI检查符合率经卡方检验(Kappa值=0.712,χ2=0.543,P=0.465)。
    结论  直肠MRI结合腔内耦合剂可提高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系膜血管受侵的准确率,对于判断N分期、环周切缘情况的准确率无明显影响。

    去甲基姜黄素对脑梗死大鼠COX-2和iNOS水平的影响
    葛龙敏, 李玥熠, 祝春华
    2020, 41(10):  1205-12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19
    摘要 ( 321 )   HTML   PDF (591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去甲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MC)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脑梗死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雄性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MC组。采用线栓法构建SHR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DMC组于MCAO术前给予腹腔注射DMC(10 mg·kg-1·d-1),连续3周;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等体积腹腔注射。术后24 h,采用改良的Longa评分法来评价术后肢体的神经功能;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来检测各组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MCAO术后24 h,对照组和DMC组均有神经功能障碍,并且两组均可见明显的脑梗死病灶;与对照组比较,DMC组Longa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MC组COX-2和iNOS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HR脑梗死后,DMC通过抑制COX-2和iNOS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证明DMC通过抗炎机制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院内肺炎的易感因素研究
    王黎一, 李红, 安雯婷, 曹旭华, 史利克
    2020, 41(10):  1209-12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0
    摘要 ( 434 )   HTML   PDF (442KB)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如何针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院内肺炎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控。
    方法  以性别、年龄±2岁作为匹配因素,采用1〖DK〗∶1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2018年确诊的CRKP引起的院内肺炎成年患者85例作为病例组,并筛选同期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引起的院内肺炎中对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CA)敏感的成年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电子病历收集发生院内肺炎感染前的易感因素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引起感染的独立易感因素。
    结果  病例组患者主要分布在麻醉ICU病房,占32.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冬季感染、呼吸机使用时间≥4 d、导尿管留置时间≥4 d、中心静脉置管时间≥4 d、双联非CA抗生素使用时间≥4 d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呼吸机使用时间≥4 d、导尿管留置时间≥4 d和中心静脉置管时间≥4 d为病例组的独立易感因素(均P<0.05)。病例组对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60.00%);对替加环素敏感性最好(耐药率均为0.00%)。对照组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加环素的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10.00%);对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头孢替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好(耐药率均为0.00%)。
    结论  医务人员应在冬季,针对使用呼吸机、导尿管留置和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均≥4 d的住院患者做好两个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和增加环境消毒次数)、两个检测(做好患者检测和环境检测)和两个隔离(执行接触隔离和患者隔离),一旦发现病例组患者,应结合抗菌药物的耐药,选取敏感的抗菌药物积极治疗。

    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挽救治疗研究
    党殿杰, 刘军英, 路振宇, 李军, 刁淑梅, 张丁
    2020, 41(10):  1214-12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1
    摘要 ( 460 )   HTML   PDF (339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挽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68例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TDF单药治疗组(300 mg/d)40例和恩替卡韦(0.5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组28例,在换用治疗方案后12、24、48周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s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肾功能、血钙、血磷。2组患者在换用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  在治疗12、24、48周时,TDF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5%、70%、9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分别为43%、57%、86%,2组在治疗不同时间检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换用TDF作为挽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选方案。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的影响
    史楠, 田金满, 张勃, 何文英, 张婧婧
    2020, 41(10):  1216-12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2
    摘要 ( 422 )   HTML   PDF (431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的影响。
    方法  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水平得分以及满意度得分情况。
    结果  干预后,2组焦虑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试验组焦虑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水平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水平,并对满意度提升有一定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董志杰, 高尚聚, 邢栋, 李文毅
    2020, 41(10):  1220-12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3
    摘要 ( 434 )   HTML   PDF (562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患者40例,其中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22例(关节镜组),传统切开手术治疗18例(常规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结果  关节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较常规手术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手术创伤,有利于实现此型疾病的微创化治疗。

    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高建国, 张致得, 许再超, 赵胜军, 陈文君, 张奉琪
    2020, 41(10):  1224-1227,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4
    摘要 ( 549 )   HTML   PDF (374KB)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36例,对外踝骨折AO分型,均为A1型陈旧性骨折,采用带线锚钉修复外踝陈旧撕脱骨折同时修复外侧副韧带。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足的功能。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踝部疼痛。
    结果  36例术后均获随访10~25个月,平均14.8个月。AOFAS由术前(62.5±14.4)分改善至术后(94.6±5.2)分(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改良Baird-Jackson 评分:优26例,良9例, 可1例,优良率为97.2%。踝部疼痛VAS评分术前(7.2±0.6)分改善至术后(3.7±0.6)分(P<0.05),末次随访评分优25例,良10例,可1例。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基本恢复,疼痛缓解。
    结论  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重建外侧解剖结构,可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影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陈涛, 樊建中, 吴彩云, 李文菲, 严静东
    2020, 41(10):  1227-12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5
    摘要 ( 375 )   HTML   PDF (1067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表现,以提高该部位疾病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患者20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0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双时相全身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检查。
    结果  20例中胸腺癌10例,CT示病灶内均可见多发或大片状囊变坏死区,1例见斑点状钙化,其中2例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长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3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颈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伴颅内转移,1例伴肝脏转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淋巴瘤5例,CT示病灶呈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影并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见小片状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全身多发淋巴结及骨骼浸润,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神经内分泌癌2例,CT示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分隔,增强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分隔亦见强化。恶性生殖细胞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并见短T1WI长T2WI脂肪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恶性黑色素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大片状囊变坏死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短T1WI短T2WI信号,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1例,CT示肿块包绕周围血管并内见囊变坏死,MRI上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多模态成像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

    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髌骨反转移植修复平台关节面的初步研究
    赵伟光, 连晓东, 郑占乐, 张英泽
    2020, 41(10):  1231-1232,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6
    摘要 ( 576 )   HTML   PDF (286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属于创伤骨科治疗难题,本研究首次采用髌骨取骨反转移植的方式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1例,术中钻取髌骨中央关节面,规格为高22 mm、直径15 mm的圆柱体,将包含有关节面的圆柱体以关节面朝向股骨内髁的方式植入,髌骨残腔取髂骨填塞,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效果满意。

    医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高燕, 翟海魂
    2020, 41(10):  1233-12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7
    摘要 ( 721 )   HTML   PDF (376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医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医学教育史上,医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过程经历了4种模式的转变,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医学教学的模式,即以实践为主的经验主义模式、以理论为主的经院主义模式、理论与实践初步融合的实用主义模式、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理性主义模式。医学教学模式的演变为现代医学教育中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起点和目的等方面提供思考。

    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芦晶晶, 雷营(综述), 周亚茹(审校)
    2020, 41(10):  1236-12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10.028
    摘要 ( 541 )   HTML   PDF (397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