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25
    论著
    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要点更新解读
    刘晓丽,刘丹岩*,梁爽
    2020, 41(5):  497-500,5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1
    摘要 ( 556 )   HTML   PDF (404KB) ( 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青光眼是一类引起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随着对青光眼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及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青光眼诊断及治疗方面不断有新的见解提出。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青光眼诊疗的新观点进行整理及解读,供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脂蛋白a对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影响
    王询1,王泽静2,肖康2
    2020, 41(5):  501-5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2
    摘要 ( 498 )   HTML   PDF (401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对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影响。
    方法  序贯入选行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96例。根据非罪犯病变的进展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n=46,15.5%)和非进展组(n=250, 84.5%)。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2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再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是否为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心脏射血分数、多支病变、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展组的Lp(a)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幅度与心脏射血分数均低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的糖尿病患者及多支病变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以有无非罪犯病变进展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300 mg/L、有糖尿病、多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50%、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幅度<0.616 mmol/L是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论  Lp(a)升高是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NSTEMI患者GRACE评分与cTnI、BNP、GA水平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郭向伊,刘威,程建新
    2020, 41(5):  506-5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3
    摘要 ( 918 )   HTML   PDF (444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究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水平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NSTEMI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GRACE评分分为3组,高危组(49例)GRACE评分>140分,中危组(58例)GRACE评分109~140 分,低危组(46例)GRACE评分≤108分。检测各组患者cTnI、BNP、GA水平,术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发生情况,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GRACE评分、cTnI、BNP、GA水平对MACE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不同GRACE危险分级患者cTnI、BNP、G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中危组cTnI、BNP、GA水平高于低危组,而高危组cTnI、BNP、GA水平又高于中危组(P<0.05)。GRACE评分与cTnI、BNP、G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6个月内高危组发生MACE 12例,中危组发生MACE 5例,低危组MACE 1例(P<0.05)。12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cTnI、BNP、GA水平对MACE预测结果的AUC分别为0.761、0.674、0.662、0.669;Cut-off值分别为151.00分、3.83 mg/L、340.72 μg/L、20.01%;敏感度分别为66.70%、94.40%、77.80%、50.00%,特异度分别为74.10%、45.20%、54.10%、81.50%,Youden指数分别为0.408、0.396、0.374、0.318。
    结论  NSTEMI患者GRACE评分与cTnI、BNP、G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均对MACE有预测价值及其预测价值,其中GRACE评分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
    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张永忠1,于新龙2,魏海青3*
    2020, 41(5):  510-5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4
    摘要 ( 483 )   HTML   PDF (412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IMT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中的IMT正常组;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IMT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中的IMT增厚组;纳入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对照组年龄、糖尿病病程、Hcy、TSH、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IM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MT正常组年龄、FPG、Hcy、TSH、HbA1c水平显著升高,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MT增厚组年龄、BMI、FPG、TG、Hcy、TSH、HbA1c、IMT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年龄、BMI、MT、TG、FP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TSH为正相关性(r=0.312,P=0048),与Hcy为正相关(r=0.986,P=0.002),与BMI为正相关(r=0.637,P=0.013)。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MT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BMI、TG、FPG、TSH、Hcy等,其中Hcy、BMI、TSH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转椅试验对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评价作用
    张萍淑,侯秀香,钱琳琳,王京,张健,元小冬*
    2020, 41(5):  515-51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5
    摘要 ( 857 )   HTML   PDF (353KB) ( 5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转椅旋转试验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眼动功能的评价作用。
    方法  选择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146例,分为双向旋转异常组18例、向左旋转异常组67例、向右旋转异常组6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在半暗室环境中,应用视频眼震图检测仪观察转椅旋转急停试验检测指标增益、时间常数、增益不对称比、时间常数不对称比的变化情况。
    结果  向左旋转时,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向右旋转异常组的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右旋转时,向右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向左旋转时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向右旋转时(P<0.01);向右旋转异常组向右旋转时增益低于向左旋转时(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向右旋转异常组的增益不对称比和时间常数不对称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椅右转增益、转椅增益不对称比是周围性眩晕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转椅旋转试验能够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作出客观评价,可以提供前庭系统受损后的动态变化特征。
    小儿脓毒血症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邢静,卢艳辉,王艳飞,李晓娟,王瑞娟,孙喜斌
    2020, 41(5):  519-5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6
    摘要 ( 680 )   HTML   PDF (500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脓毒血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儿8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5 d内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不同病情脓毒症患儿上述指标,依据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比其入院5 d内平均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对小儿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1 天至第5 天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第1 d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儿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高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而IL-10低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而IL-10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NT-proBNP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大于CRP、IL-10及TNF-α。
    结论   脓毒症患儿入院5 d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且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应加以监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标记CK(AE1/AE3)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冰冻剩余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杨会钗,尹丹静,刘月平
    2020, 41(5):  524-527,56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7
    摘要 ( 2207 )   HTML   PDF (2625KB) ( 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AE1/AE3)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分析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组织1 585枚,前哨淋巴结冰冻剩余组织经过规范化脱水、透明、石蜡包埋组织块、连续切片,做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CK(AE1/AE3)标记。
    结果  1 585枚前哨淋巴结冰冻剩余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AE1/AE3)标记显示,有95枚发生淋巴结宏转移,36枚发生淋巴结微转移,有54枚发生孤立性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ur cell,ITC)转移;根据HE染色结果显示,冰冻报告为淋巴结可疑转移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AE1/AE3)标记显示3例未发生转移。
    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中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AE1/AE3)标记,降低HE染色的假阳性率,有助于孤立性肿瘤细胞的检出,提高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
    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刘钰,顾建军,张文立,步纪强,孙涌泉,陈子英*
    2020, 41(5):  528-53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8
    摘要 ( 698 )   HTML   PDF (367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总结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的临床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201例。使用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59例列为对照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142例列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疼痛或麻木、水肿或渗液、痂下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或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长切口法高。应进一步探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高的影响因素。
    负压吸引联合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研究
    张亮,张继春,庞子轩,王玉冰
    2020, 41(5):  532-5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09
    摘要 ( 553 )   HTML   PDF (368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研究负压吸引联合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DFU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负压吸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取负压吸引联合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缩小率、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创面细菌清除率及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  2组创面缩小率均呈明显升高趋势,观察组创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细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负压吸引联合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DFU患者效果显著,缩短溃疡愈合时间。
    利拉鲁肽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的影响
    王欣1,雷琳1,卢彩平1,霍黔萍2,刘晨曦1,任巧华1
    2020, 41(5):  536-539,5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0
    摘要 ( 539 )   HTML   PDF (408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的影响。
    方法  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FPG、TC、TG、LDL-C、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WT、WC、BMI、 F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VFA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WT、WC、BMI、VFA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与每日应用胰岛素剂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VFA降低与WT、WC、BMI降低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利拉鲁肽应用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具有临床获益。
    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任京天,肖楚凡,王青田,李威,邵德成*
    2020, 41(5):  540-54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1
    摘要 ( 674 )   HTML   PDF (520KB)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TigerTape线带绑扎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2例,采用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复位TigerTape线带绑扎固定撕脱骨折块的治疗方法。记录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方式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及后抽屉试验的结果,评估患侧膝关节术后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9.52±17.42) min,微创手术出血均少量,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第2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其中肌间静脉血栓3例,胫前静脉血栓1例,胫后静脉血栓1例,给予抗凝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均未见血栓。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肺血栓栓塞、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膝关节黏连僵硬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所有患者,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91±6.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93±121)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6个月后抽屉试验查体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
    结论  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TigerTape线带绑扎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钟文龙1,王新卫1*,杨思敏2,郭再冉1,张磊1,陈江非1
    2020, 41(5):  545-548,5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2
    摘要 ( 482 )   HTML   PDF (430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行骨搬移治疗的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对合端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结果  138例患者获得8~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4.76±8.49)个月。术后对合端愈合81例;对合端不愈合57例,发生率为41.3%,其中对合端骨质硬化21例(15.2%),线位不良18例(13.0%),折端骨质吸收萎缩13例(9.4%),软组织嵌顿5例(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搬移方向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概率高,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其危险因素。
    前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类型联合INTERTAN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刘殿奎1,马文海2*,张谦2,李永旺2,聂广龙1
    2020, 41(5):  549-55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3
    摘要 ( 468 )   HTML   PDF (434KB) ( 1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究前内侧皮质不同支撑复位联合顺行股骨髓内(Intertrochanteric Antegradenail,INTERTAN)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 例。按照术后双髋正位 X 线片上头颈骨块前内侧皮质与股骨近端骨块前内侧皮质的对位关系,分为正性支撑组80例、中性支撑组23例和负性支撑组17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股骨颈干角和股骨颈长度变化量,首次患者负重下地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情况。
    结果  负性支撑组和中性支撑组股骨颈长度和颈干角丢失量均多于正性支撑组,第1次患者负重下地时间均长于正性支撑组,负性支撑组股骨颈长度和颈干角丢失量均多于中性支撑组,第1次患者负重下地时间长于中性支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支撑组和中性支撑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均少于正性支撑组,负性支撑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均少于中性支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内侧皮质不同支撑复位联合INTERTAN固定,其中正性支撑和中性支撑组明显优于负性支撑组,可使骨折两端骨块充分接触,提高术后骨折的稳定性,恢复力线,减少术后并发症。
    全髋双动置换术与PFNA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刘代忠,李强,邓立庆
    2020, 41(5):  554-55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4
    摘要 ( 637 )   HTML   PDF (372KB)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后保留尿管腹部外固定改良及评估
    史蕾,徐辉,陈军肖,刘姣姣,葛宏,齐进春*
    2020, 41(5):  558-56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5
    摘要 ( 544 )   HTML   PDF (384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尿管腹部外固定法在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greenlight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VP)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行PVP患者172例,对照组83例,观察组89例。对照组术后尿管给予常规大腿外侧上1/3外固定法,观察组术后尿管采用腹部外固定法。比较2组活动后尿液颜色改变的发生率、留置尿管期间的满意度及尿管外固定装置的牢固性。
    结果  观察组活动后尿液颜色变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在舒适度、方便度、保护隐私方面的满意度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尿管外固定装置的牢固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VP术后尿管固定于腹部可减少患者活动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康复,提高留置尿管期间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对比
    阚金龙1,刘健2,国平英3,常学良3,齐进春3,安淑惠3*
    2020, 41(5):  562-56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6
    摘要 ( 685 )   HTML   PDF (356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bipolar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PKERP)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EKRP组40例和PKRP组49例,比较2组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
    结果  PKERP组手术时间、术后尿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KRP组,血色素降低幅度小于PKRP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2组IPSS评分、QOL评分和最大尿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低于术前,最大尿流率大于术前(P<0.05)。
    结论  PKERP及PKRP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KERP在手术时间、血色素降低情况、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PKRP。
    rhEGF联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面颈部瘢痕整形患者TLR4水平和Ⅰ/Ⅲ型胶原比值的影响
    刘鸿雁,蒋婷*,黄文炼,蒲晓姝
    2020, 41(5):  566-56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7
    摘要 ( 435 )   HTML   PDF (377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cell length factor,rhEGF)联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面颈部瘢痕整形患者TLR4水平及Ⅰ/Ⅲ型胶原比值的影响。
    方法  选择面颈部瘢痕整形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观察组采用rhEGF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2组即时回缩率、皮肤扩张率、扩张时间、Ⅰ/Ⅲ型胶原比值、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OHP)含量、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 TLR4)表达水平、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即时回缩率、扩张完成时间、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肤扩张率、OH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第2期手术时,2组TLR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LR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rhEGF联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整形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下调MCT1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赵娟,李龙*
    2020, 41(5):  570-573,5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8
    摘要 ( 499 )   HTML   PDF (592KB)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调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MCT1-siRNA组,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MCT1、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
    结果  与未转染组比较,阴性对照组Hela细胞中MCT1、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T1-siRNA组细胞中MCT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在S期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在G0/G1期所占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下调MCT1表达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促进Hela细胞凋亡。
    康复新液联合利多卡因辅助氧疗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项海东,王一龙,刘从娜,呼晓琳,高琪*
    2020, 41(5):  574-5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19
    摘要 ( 817 )   HTML   PDF (416KB) ( 2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利多卡因辅助氧疗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7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氧疗治疗,研究组给予康复新液、利多卡因、氧疗治疗。于治疗后6天比较2组疼痛缓解程度,观察2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2组比较患者CD3+、CD4+、CD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随访观察2组溃疡复发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利多卡因辅助氧疗治疗可增强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
    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影响
    王雪涛,李璁,李芳凝
    2020, 41(5):  579-581,58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0
    摘要 ( 706 )   HTML   PDF (390KB) ( 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62例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智齿牙根尖与下颌管连结),按照拔除方式不同分为截冠留根组与传统拔牙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出血率、术后疼痛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观察2组术后18个月感染发生率,观察截冠留根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断根移位情况。
    结果  2组术后1周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冠留根组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拔牙组(P<0.05);截冠留根组术后疼痛时间短于传统拔牙组(P<0.01);截冠留根组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拔牙组(P<0.05);2组术后18个月之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断根移位(0.51±0.06) mm,术后6个月移位(1.14±0.13) mm,术后12个月移位(1.48±0.17) mm,术后18个月移位(1.50±0.18)mm,趋于稳定,21例经二次手术拔除断根。
    结论  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可减轻对下牙槽神经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获得其满意,具有临床可行性。
    2种输血方式的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和转归差异#br#
    郭刚1,赵妮1*,刘亚东2
    2020, 41(5):  582-58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1
    摘要 ( 576 )   HTML   PDF (397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HJ1.78mm〗探讨2种输血方式的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和转归差异。
    方法  选取自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试验组)70例和异体输血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70例。2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第1,3,7天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记录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输血疗效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及转归情况。
    结果  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细胞比容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试验组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呈降低趋势,试验组输血后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变化不明显,试验组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输血前后补体C3水平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自体输血治疗的输血疗效和术后恢复速度均优于异体输血,自体输血还具有安全、经济、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及病死率低等优势。
    超声造影在微波消融乳腺结节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br#
    刘晓璐,刘景萍,宋倩,吴枫,王谦,郑薇薇
    2020, 41(5):  587-59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2
    摘要 ( 686 )   HTML   PDF (398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中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0例患者43个乳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前采用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测定病灶位置、数目、体积,观察结节内的血流分布及强度,确定需消融范围,微波消融术后即刻行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结节内造影剂增强情况,并根据增强体积将病灶分为1.5~3.5 cm3 、>3.5~5 cm3和 >5 cm3 3组,计算各组病灶消融率,评估消融效果,对消融不彻底的残存病灶行补充治疗。术后1、6、12 个月采用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节内有无造影剂灌注,测定结节体积及体积缩小率,进行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估。
    结果  消融术前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在全部 43 个乳腺结节内部及边缘均检出血流信号;微波消融结束后15 min,增强体积为1.5~3.5 cm3 、>3.5~5 cm3 和>5 cm3 3组病灶的消融率分别为97.45%、89.99%、6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超声造影显示8个结节边缘仍有少量不规则的造影剂灌注的残余组织,一次消融成功率为81.4%,针对存在的消融不完全区域行补充消融治疗。微波消融前、术后1、 6、12 个月乳腺结节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6、12 个月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4.1%、58.5%、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融术后1、 6、12 个月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72.09%、93.02%、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超声造影在微波消融术前更能精准确定病灶位置及血流分布,术后对消融效果进行准确评价,以便对消融不完全区域及时行补充治疗,术后随访能及时准确发现残余病灶有无复发,达到乳腺结节完全消融的目的。
    河北省胸科医院护士死亡焦虑现状分析及临床干预
    薛娜娜1,刘玉芳1,肖荷妹2,赵书云1,梁会贞1,于风雪3*
    2020, 41(5):  592-5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3
    摘要 ( 688 )   HTML   PDF (411KB) ( 2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对死亡焦虑培训需求情况以及系统培训效果,为今后有目的、有方法地实施系统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河北省胸科医院ICU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汉化版死亡焦虑量表》及死亡焦虑培训需求百分制度量尺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年龄越大的ICU护士死亡焦虑水平越高(P<0.01)。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ICU护士死亡教育需求评分越高(P<0.01)。死亡焦虑评分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职称水平是影响死亡教育培训需求的重要因素。培训结束后ICU护士死亡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
    结论  死亡焦虑评分与死亡教育培训需求呈正相关,职称水平越高对于接受系统死亡教育的培训迫切感越强烈。培训后,ICU护士的死亡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值得推广死亡教育培训。
    妇科肿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br#
    田磊1,张俊梅2,刘苗苗1,张洪珍1*
    2020, 41(5):  597-60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4
    摘要 ( 514 )   HTML   PDF (314KB) ( 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5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为(127.0±16.3) g/L,;贫血患者30例(12.0%),轻度贫血患者22例(73.3%),中度贫血患者7例(23.3%),重度贫血患者1例(3.3%)。发病年龄<49岁、卵巢癌、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低-未分化患者、白蛋白低于正常以及近期体重下降,血红蛋白的水平较低(P<0.05或P<0.01),而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arnofsky,KPS)、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标志物水平、既往史以及是否合并阴道出血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是贫血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年龄、肿瘤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白蛋白水平及近期体重下降的妇科肿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有关,年龄、分化程度是贫血的影响因素。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对患者泪液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陆琼,周洋,孙劼
    2020, 41(5):  601-60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5
    摘要 ( 414 )   HTML   PDF (387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泪液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8例(5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27眼),对照组采取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研究组采取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前角膜上皮缺损长度和术后愈合速度、手术前后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随访记录显示,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角膜上皮缺损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研究组愈合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术前到术后4周的泪液中EGF水平,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下降,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感染、角膜不规则、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显著降低术后患者复发率,加快愈合速度,降低术后泪液中EGF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骨骺部位及其闭合时间与骨折部位及其发病率对应关系的初步研究
    赵阔,孟洪宇,田思宇,王忠正,李军勇,张英泽*
    2020, 41(5):  604-6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6
    摘要 ( 749 )   HTML   PDF (322KB) ( 2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HTSS〗人体骨骺出现及闭合时间因骨骼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临床中发现,机体受到间接暴力造成骨折时,骨骺接合部的骨折发生率较高,骨骺闭合较晚的部位较临近部位更易发生骨折,且骨折线走形与骺板融合部走形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对全身重要骨骺部位及其闭合时间与骨折部位及其发生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张家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br#
    张培1,靖超2,赵宏业3,王宇4
    2020, 41(5):  606-6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7
    摘要 ( 326 )   HTML   PDF (417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br#
    张荣1,宁杰1(综述),任朝阳2*(审校)
    2020, 41(5):  610-6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8
    摘要 ( 391 )   HTML   PDF (389KB)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CSK9抑制剂生物多效性的全面阐述#br#
    张长磊1,占小锋2(综述),李刚3*(审校)
    2020, 41(5):  614-61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29
    摘要 ( 467 )   HTML   PDF (409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医病理职业风险防范研究#br#
    王松军(综述),张国忠,丛斌*(审校)
    2020, 41(5):  618-620,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5.030
    摘要 ( 420 )   HTML   PDF (329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